《《网上信访工作参考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上信访工作参考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网上信访工作总结2017网上信访工作总结把信访稳定工作上升到与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以下是小编搜罗的2017网上信访工作总结,欢迎参考和借鉴!2017网上信访工作总结【篇一】(一)集中宣传情况一是采取发放条例读本。通过进村入户活动,为全镇广大群众职工送去国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条例资料,共计300多册。二是举办信访知识和业务培训班,抓实抓好培训工作。通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前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企业岗位提高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等培训工作,积极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让信访条例深入人心,让信访
2、群众自觉遵守信访规定,做到依法信访、有序信访,规范信访行为。切实增强大家的依法维权意识。(二)信访接待情况我镇信访工作的开展情况。截止目前我镇接待来信来访12人次,都已圆满答复。我镇积极开展信访工作,严格执行信访工作条例,树立整体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简化信访工作程序,我镇的信访工作涉及到民政、城建、计生、户籍、林业等等涉及到民生的问题。为建立健全依法宣传的长效机制,我镇主要做好 “两完善”、“三纳入”、“四强化”。即:“两完善”:一是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工作,适时检查督办落实情况;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面对新形势
3、下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镇党委成员坚持了每月一次信访接待制度,固定接待地点,确定接待时间,主要领导直接面对群众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及时解决则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讲明道理,取得谅解,对群众提出的某些过高或不符合政策的要求,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和疏导工作。“三纳入”:一是把信访工作真正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逢会必讲;二是把信访工作纳入我镇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对相关部门下达信访工作管理目标。三是把信访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严格按信访条例处理信访事宜。“四强化”:一是强化“民心意识”。我镇把群众来访,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作为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
4、强化“忧患意识”。树立起“信访无小事”的思想,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把群众的大事当作急事办,及时处理好每一封来信和每一个来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矛盾化解在初信初访阶段,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避免扩大事态、危害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而赢得稳定工作主动。三是强化“信访意识”,教育全镇干部职工,把信访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上来解决,研究我镇群众面临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理顺群众的情绪,时刻把信访工作作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体察社情民意的“寒暑表”,完善政策的“调节器”。四是强化“基层意识”。充分发挥各村居基层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5、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2017网上信访工作总结【篇二】现将主要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全民参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稳定工作上升到与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为确保本次宣传活动顺利开展,我镇召开专门主题会议,明确了宣传重点,宣传形式和工作要求,对全镇的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按照会议部署,我镇司法、纪检等部门在综治办的统一组织协调下,积极地参与到了本次宣传活动中,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同时充分利用平安志愿者平台,深入基层各村、社区、企业单位,使群众深切了解信访条例,极大地提高了全体群众的依法信访知识水平。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入基层
6、按照会议要求,我镇各有关部门在镇综治办的组织协调下,分别采取张贴标语、分发信访传单、信访知识讲解与问答、悬挂条幅、发表广播讲话等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各村、社区、企业单位广泛参与,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一)广泛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信访条例内容,内容包括七章共五十一条。使信访条例能够深入人心,使信访群众能自觉遵守信访规定,做到依法信访、有序信访,规范信访行为。(二)宣传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内容,为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提高信访工作效能,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提供了法律
7、依据。(三)宣传了“网上信访”知识问答,为群众宣传了一种成本低、速度快的便捷信访方式。三、规模宏大、成效显著本次宣传活动参与人数包括我镇各部门职员13人,平安志愿者67人,以及各村、社区、企业单位全体人员;活动有效形式5种;分发信访条例宣传单800份,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500份,“网上信访”知识问答以及“信访条例”知识问答共500份;宣传条幅6条,宣传标语30条,广播讲话循环播放20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在这次依法信访宣传工作中,我镇通过各单位的大力宣传,营造出了浓厚的依法信访舆论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全党齐抓共管、全民参与依法信访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
8、干部群众的信访工作效能,推进了我镇信访工作的纵深发展。2017网上信访工作总结【篇三】我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系列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要点,推行网上信访、推进积案化解、推开信访改革、推动业务提升,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更加优化畅通、“事要解决”攻坚化解的行动实现精准发力、信访制度革新的举措逐步斩获成效,全市群众和信访工作在打通服务联系信访群众 “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得了更大进步(一)推行网上信访今年以来,我市加快信访信息化建设应用步伐,在构建全市四通八达信访信息网络体系的基础上,于3月18日召开了“阳光信访”启用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我市信访信息化建设在全
9、省打通了“最先一公里”。1、健全机制形成倒逼效应。一是以便于应知应会和规范操作为重点,围绕录入办理、主动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8个方面,健全系统运行规则,确保系统规范运行。二是建立信息研判、指数管理等五项机制,通过设定信访事项漏排率、实时监测、定性定量考核等,督促基层主动工作、动态管理。2、真情服务树立便民品牌。一是坚持将网上信访事项处理全过程与信访群众保持温馨互动,使“终于群众满意”体现全程,切实提升了系统吸附力。二是挤压办理空档期,提速提效受理办理群众网访诉求,使“赢得群众信赖”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了信访公信力。2015年,我市网访占比逼近40%以上,系统运行效果好于预期,群众满意度评价达
10、85%以上。3、严督实训强化运行管理。一是根据系统日常巡查,月度层级通报信访事项漏排率、越级上访率、按期办结率、办理规范率及党政领导接(约)访等工作,并多次实地深入系统应用薄弱的地区和部门“一对一”地加强业务指导。二是通过集中轮训、外出参训、岗位练兵、“阳光信访”QQ群等形式,加大全市系统应用管理人员培养力度。此外,我们还通过印制图文并茂宣传画、集中报道解决网访成功案例等做法,面向社会各界推开“阳光信访”,扩大了系统影响力。网上信访运行以来,我市立足线上线下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上访下访结合,实现了全方位、无缝隙受理信访问题,做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群众信访工作进入了“全景监控”的崭
11、新局面,人民日报、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等多家省内外媒体予以了集中宣传报道。有鉴于此,5月24日,省信访局还在我市召开了全省网上信访工作现场会。(二)推进积案化解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化解信访积案作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于今年5月在全市启动了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专项行动。1、信访积案件攻坚化解活动。研判梳理并集中交办了150件(含36件涉法涉诉)积案,我市党政及市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每人还分别包保了1-2件(共 26件)。截止目前,我市已办结150件,办结率达100%;其中,市党政领导共包保26件信访积案,办结率达100%,化解率达92.3%。2、“信
12、访问题解决周”活动。明确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在5月底6月初要结合交办的积案,进行一次案情研判、全力攻坚包案化解及下行解决实际问题。在全市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专项行动中,我市把“办案子、拔钉子、啃骨头”的要求贯彻始终,取得了明显成效,6月11日,省委领导来我部(局)调研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三)推开信访改革2015年,我部(局)围绕信访工作制度改革重点,立足便民为民,创新举措全力打通服务联系信访群众“最后一公里”。1、完善联合接访制度。在坚持我市已有联合接访模式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在县(市、区)全面推开了一个县(市、区)直部门轮流到信访接待场所接访一周(“一局一周”)活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重视群
13、众工作、合力化解信访问题的良好环境。2、规范基层平台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徽州经验”,深入推进全市乡镇一级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建设,目前已全部建成,初步打造了基层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社会治理新平台。与此同时,认真学习“枫桥经验”、“南陵经验”和“徽州经验”,借助“阳光信访”系统督促基层真正落实“乡为主”各项机制,使矛盾问题大都在基层一线得到了及时就近就地解决。3、加快推进诉访分离和逐级走访。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的有关意见,我部(局)在改革现行信访制度、执行诉访分离和规范越级访行为的同时,还结合我市实际初步拟定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信访群众依法按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