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两百一十六)(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两百一十六)(共3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胆固醇代谢一、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外源性(食物中摄取)和内源性(体内合成)两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胆固醇。肝是最主要的合成场所,其次是小肠。体内大多数组织除合成胆固醇外,主要靠从血中摄取。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细胞的胞液及滑面内质网中进行。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是HMG CoA还原酶。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并需ATP供能,NADPH+H+供氢。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18分子乙酰CoA,16分子NADPH+H+及36分子ATP。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在胆固醇合成过程中,HMG CoA还原酶为限速酶,因此各种因
2、素通过对该酶的影响可以达到调节胆固醇合成的作用。1.饥饿与饱食: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可导致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这是因为饱和脂肪酸能诱导肝HMG CoA还原酶的合成。若食入无脂肪膳食,肝中胆固醇的合成和HMG CoA还原酶的合成均下降。2.胆固醇浓度:体内胆固醇浓度的升高可反馈抑制肝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和该酶在肝脏的合成,导致胆固醇合成的减少,但肠黏膜细胞内的HMG CoA还原酶活性及合成不受胆固醇浓度的影响。因此大量进食胆固醇后血浆胆固醇的60仍由体内合成。可见单纯限制膳食胆固醇,并不能使血浆胆固醇大幅度下降。3.激素:胰岛素能诱导肝HMG CoA还原
3、酶的合成和增强该酶活性,从而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升高。胰高血糖素及糖皮质激素则能抑制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甲状腺素虽能促进HMG coA还原酶的合成,但同时又能促进胆固醇在肝中转变成胆汁酸和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且后一作用强于前者,因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血清胆固醇含量反而下降。三、胆固醇的转化及去路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而是经氧化、还原生成其他多种重要的类固醇化合物。在睾丸和卵巢中,胆固醇可分别转变为雄激素和雌激素或孕激素;在肾上腺皮质内可转变成皮质激素发挥生理作用胆固醇可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原),后者可在皮下经紫外光照
4、射转变为维生素D3,活化后调节钙磷代谢。胆固醇在肝脏可转化为胆汁酸,这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胆汁酸盐随胆汁排入肠道,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其中一小部分受肠道细菌作用还原成类固醇被排出体外血浆脂蛋白代谢一、血脂及其组成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游离脂肪酸。其来源有外源性及内源性之分,外源性系指从食物中摄取经消化吸收入血的脂类;内源性指由肝、脂肪组织等合成释放入血的脂类。血脂含量仅占全身总脂的极少部分,并受膳食、年龄、职业以及代谢状况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空腹时血脂含量相对恒定,其含量可反映组织器官的代谢及功能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二、血浆脂蛋白的
5、分类及功能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成可溶性的脂蛋白,这有利于脂类的运输和代谢,因此脂蛋白是脂类在血中转运的主要形式。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来源及功能密度法分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电泳法分类CM前-脂蛋白-脂蛋白-脂蛋白主要含有的脂类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磷脂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逆向转运胆固醇三、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脂类有一类或几类浓度高于正常参考上限的现象。卫生组织(WHO)建议,将高脂血症分为、a、b、和六型。第七单元 氨基酸代谢【考试大纲 】七、氨基酸代谢1.蛋白质
6、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3)氮平衡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2)氨基酸的吸收(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转氨酶作用(2)脱氨基作用(3)-酮酸的代谢4.氨的代谢(1)氨的来源(2)氨的转运(3)氨的去路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和意义(3)甲硫氨酸循环、SAM、PAPS(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合成蛋白质,也是核酸、尼
7、克酰胺、儿茶酚胺类激素、甲状腺素及一些神经介质的重要原料。多余的氨基酸在体内也可以转变成糖类或脂肪,或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修补;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如催化物质反应、代谢调节、运输物质、机体免疫、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等;作为能源物质氧化供能。二、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三、氮平衡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平均为16%。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非蛋白质的含量物
8、质含量很少。因此测定食物的含氮量可估算其所含蛋白质的量。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主要由尿、粪排出。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除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可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1.氮的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2.氮的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3.氮的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蛋白供给不足;例如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患者。根据氮平衡实验计算,在不进食蛋白质时,成人每日最低分解约20g蛋白质。由于食物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的差异,不可能全部被利用,故承认每日最低需要3050g蛋白质。我国营养学会推
9、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80g。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一、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蛋白质在胃中的消化主要由胃蛋白酶催化,胃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是人胃液中仅有的蛋白质水解酶的酶原。在正常胃液中(pH 11.5),胃蛋白酶原经H+激活,生成胃蛋白酶。胃蛋白酶亦可催化这种转变,称为自身激活作用。在小肠中,除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消化液之外,还有胰液,小肠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部位。小肠液中的蛋白水解酶有:肠激酶、氨基肽酶及二肽酶。胰液中有关蛋白质消化的酶是: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弹性蛋白酶原、羧基肽酶原A及B。消化液中蛋白酶类都以酶原形式存在,以免自身组织被破坏。酶原分泌到肠腔后即转变为有活性的蛋
10、白酶。二、氨基酸的吸收消化产物氨基酸及一些小肽可以直接被吸收,或通过耗能靠钠的主动转运而吸收。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及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在大肠下部受大肠杆菌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腐败作用的产物中有些是有一定的营养意义的。一般认为人类维生素K的供应。主要得自大肠杆菌。其他大多数腐败作用产物,对人类是有害的。这些有害的产物主要有胺类、酚类,吲哚及硫化氢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一、转氨酶作用转氨酶亦称氨基移换酶。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组织中,其中以肝及心肌含量最丰富。转氨酶催化的反应可逆,不仅可促进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亦可自-酮酸合成相应的氨基酸。这是机体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转氨酶是谷丙转氨酶(GPT)又称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GOT)又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中ALT活性最高,AST在心肌和肝中活性都很高。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含有维生素B6),起着传递氨基的作用。二、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是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可逆的把氨基酸(氨基供应者)的氨基转移给-酮酸(氨基受体)。反应的结果是氨基酸脱去其氨基,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而作为受体的-酮酸则因接受氨基而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由于反应的实质是氨基的转移,所以反应命名为转氨基作用。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