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江苏省“十四五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 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 发展大数据产业, 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 是迎接数字时代, 驱动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十四五”时期需要抢抓发展机遇, 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我省大数据发展, 助推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政府建设,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我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为推进我省大数据产业和应用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
2、“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 2021 至2025 年。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政策文件,在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 体制机制、 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 企业培育、 载体建设、融合应用、生态打造等方向持续发力,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逐步壮大。2020 年,全省大数据核心业务收入超 1300 亿元,应用赋能成效显著。 政策环境日益完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 (苏政发2016113 号),对我省大数据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省工信
3、厅、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大数据发展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江苏省强化大数据引领 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苏经信软件2018498 号),实施“数动未来”专项行动,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省有关部门、 各地方出台了本部门、本地区推进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文件 30 余份。 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下成立大数据发展办公室,形成 27 个省级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全省大数据发展的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 各设区市陆续成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 组建了江苏大数据联盟, 设立了工业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三个专委会,现有会员单位200 余家。 数据基础设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有
4、力。施支撑有力。城乡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固定宽带用户数达到 4319 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超过 150%, 平均接入速率达到 155.5Mbps。累计建设 5G 基站 7.1 万座,基本实现各市县主要城区、中心镇全覆盖。大型、 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稳步推进, 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1数达 35万架。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上线,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14 个, 标识注册量达 6.2 亿, 接入企业数超 2600 家。 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数据产业链, 在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 通用软件层、 行业应用层、 安全保障层等产业链各
5、层均有代表企业和产品, 技术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工业大数据等重点方向全国领先。 “十三五”期间, 培育 52 家云计算、 大数据方向软件企业技术中心,36 家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 组织实施了 26 项大数据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 16 家企业入围互联网百强企业,7 家企业入围全国互联网成长企业 20 强,2020 年成长企业入围数位列全国第一。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培育 10 家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数据中心)。培育 3 家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5 家江苏省区域大数据开
6、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 加快省级互联网产业园区向特色化、 平台化、 服务化转型,培育了 17 家互联网产业园和 43 家互联网众创园,推动大数据、互联网融合创新和集聚发展。 融合应用不断深化。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大数据应用渗透到工业、 政务、 金融、 交通、 卫健、文旅等近 20 个领域。“十三五”期间累计评选省级大数据优秀应用项目166 个,其中 34 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优秀案例) 。 实施“互联网大数据类企业转型升级计划”, 培育“腾云驾数”优秀产品、融合创新案例 300 余个。 产业支撑保障有力。产业支撑保障有力。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
7、会, 设置云计算、 大数据、 区块链工作组。 牵头制定 信息技术 大数据 工业产品核心元数据 (GB/T 38555-2020)获批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 在全国首批开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试点,4 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优秀案例集,15 家企业参与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69 所院校获教育部批准,设置大数据相关专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我省大数据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一是产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我省公共数据开放不足, 开放规模偏小, 质量不高, 企业数据共享开放探索刚刚起步, 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资源,
8、数据资源产权、 交易流通、安全管理等基础制度和规范有待完善。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我省大数据企业规模偏小, 知名度较低, 缺少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龙头平台企业。 大数据通用底层技术储备不足, 业态模式创新能力偏弱。 政府部门面向省内企业主动开放应用场景、发布应用需求少,省内企业挑头担纲重大项目的机会少, 难以形成竞争先发优势。 三是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三是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产业人才面临“招不到、 留不住”的发展瓶颈。 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数据清洗、 平台维护等实操型人才缺口较大,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有待创新和突破。四是数字经济牵引作用
9、亟待强化。四是数字经济牵引作用亟待强化。传统企业对新技术、 新模式不敏感, 主动运用“数智云网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市场需求未能充分释放, 发展数字经济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省内机构投资理念保守, 数字产业发展投融资不活跃,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数据企业快速成长。 二、面临形势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 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以数字技术广泛赋能、 产业互联升级重构、 智能驱动加速显现的新阶段, 带动大数据发展步
10、入数据规模化集聚、 技术群体性突破、 模式链条式创新的深度变革期。 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凸显, 激发数据要素潜能,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实现是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 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作用和倍增效应, 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等环节核心技术日趋成熟,广泛串联了云计算、5G、物
11、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孕育着更深层次的集成、 融合创新。 发展大数据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大数据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现实需要。加快大数据发展,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助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 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数据成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成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数据应用贯穿了政府决策、执行、评估、监测等治理体系各个环节,优化了治理模式, 提升了治理效果。 “十四五”时期, 是江苏由高水平全面
12、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关键阶段, 需要抢抓发展机遇, 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大数据发展,履行“争当示范、争做表率、走在前列”重大使命。 三、总体要求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主线, 着力夯实数据基础设施,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丰富大数据技术产品, 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 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 打造基础牢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应用繁荣、治理有序的大数据发展生态,为构建以数据为关键生
13、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价值引领。价值引领。 面向数字化时代, 强化数据治理, 提升数据资源自身价值,加快推进数据产品化, 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通和高效配置, 发挥大数据乘数效应, 以数据驱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 实现数据价值的再创造。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以推动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加快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应用牵引。应用牵引。 立足全面数字化转型需求, 挖掘应用场景, 深化融合应用。围绕优势领域和重点
14、方向,稳步推进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政企数据融合应用,推动大数据应用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安全有序。安全有序。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法律法规实施,完善标准规范和市场规则, 建立多方参与、 权责明确的安全防护体系, 促进大数据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全面提升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数据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数据要素流通规范有序、 技术产品创新日趋活跃、 融合应用不断深化的大数据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推动江苏成为积极融入长三角、 面向全国、 在优势特色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算力支撑区、 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先导区、 大数据产业创
15、新发展区、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区。 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基础设施支撑有力。高速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到 2025 年, 5G 基站达 25.5 万个, 实现城市和乡镇全覆盖。建成全光宽带网络, 骨干网络出省带宽达到 100T。 数据中心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总规模达 70 万架,智能计算中心、 云数据中心、 边缘数据中心、 行业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比例稳步提升。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低于 1.3。创建不少于 10 个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培育 4 个省级数据中心产业
16、示范基地。 数据要素配置高效。数据要素配置高效。各类主体数据治理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大幅提升, 数据要素市场相关标准规范、 产品服务逐步完善,数据清洗、标注、评估、定价等新业态逐步涌现。到 2025 年,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以下简称 DCMM)参评企业超过 200 家,培育2-3 家数据资源流通交易机构,公共数据资源汇聚、管理、流通、开放体系基本建成,建成一批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平台、政企多方数据融合平台。 产业发展能级跃升。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到 2025 年, 大数据核心业务收入突破 2500 亿元。在数据采集标注、 存储管理、 分析挖掘、 安全保障等方向打造一批
17、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品。培育 3-5 家国内领先、具有一定生态主导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50 家深耕行业应用的大数据特色企业,打造若干专业化大数据服务平台。培育不少于 10 家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5家省级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融合应用成效显著。融合应用成效显著。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赋能赋智作用进一步突显。 到 2025 年, 在工业、 政务、 金融等特色方向上培育不少于 200个创新性突出、 应用范围广、 业态模式新、 推广价值大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在政府企业数据融合、 数据跨行业融合等方面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试点
18、项目。 四、主要任务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夯实数据基础设施 提升网络设施能力。提升网络设施能力。加快 5G 网络建设,推动全省 5G 独立组网全面覆盖,推广 5G 行业虚拟专网。优化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结构,加快 10G PON 网络、 IPv6 规模部署, 提升网络整体容量和综合业务承载能力。 推进全光网接入向用户端延伸,实现光纤千兆家庭、万兆商务楼宇接入能力全覆盖。 结合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行业智能化发展需求, 推进智能管网、智能电网、 车联网等物联网规划布局, 促进全域数据高效采集和传输。 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 畅通工业数据传输渠道, 完善安全可控的工业互联
19、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异主、异地、异构工业数据的智能关联。 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加强统筹, 结合各地发展基础与定位,综合考虑当前建设规模、利用率、能耗水平等,打造全省数据中心“双核三区四基地”发展布局体系 (即 2 个算力资源调度核心、 3 个算力支撑区、4 个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供需适配、适度超前、集聚发展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加快超级计算中心、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 计算能力。 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推动算力资源服务化,积极推进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数据中心直联,协同打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
20、体系长三角国家级枢纽节点。积极布局边缘数据中心,推动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 围绕数据量大、 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 优先部署边缘数据中心。加快建设面向工业、金融、医疗健康等行业大数据中心,提升行业应用支撑能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 提高数据中心效能。提高数据中心效能。推动数网协同,推进数据中心数据交互需求和网络供给有效对接, 优化数据中心互联能力。 加快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 引导数据中心应用液冷、 超融合、 智能无损网络等绿色节能技术和产品, 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 有序推动低效能数据中心升级改造, 淘汰部分利用率低、不具
21、备改造条件的“老旧小散”数据中心。鼓励采用预制化建设模式,提高数据中心大规模、快速高效部署能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数据中心建设、运维中的应用,提高数据中心智能化水平。 专栏 1 数据基础设施升级工程 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建设。提升端到端网络能力和用户体验,普及 10G PON 接入设备,逐步向 50G PON 及更高速率演进。到 2025 年底,骨干网络出省带宽达到 100T。城市家庭光网覆盖率 100%,行政村家庭光网覆盖率达到 95%。 加快 5G 网络规模部署。优先在各设区市城区,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建设 5G 网络,加快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快
22、 5G 独立组网网络建设。到 2025 年,全省建成 5G 基站25.5 万个,实现 5G 网络深度覆盖。 建设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推动阿里江苏云计算中心、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二期、移动长三角 5G 数据中心、电信天翼数据中心等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集聚区。 布局新型数据中心。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适度超前布局智能算力中心,推动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南京先进计算中心、南京江北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在车联网等重点应用场景按需部署一批边缘数据中心。推动全省政务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23、江苏分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等行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开展数据中心运行监测。依托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数据中心监测平台,组织开展数据中心运行监测。 (二)强化治理促进协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完善公共数据治理体系。完善公共数据治理体系。健全公共数据治理制度规范。持续推进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电子证照库、信用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等五大基础库建设。加快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数据资源汇聚,建设一批专题数据库。 完善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 扩大公共数据资源共享范围,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汇聚和共享协同,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合规开放。推动省部级业
24、务系统数据的属地化回流。 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组织机制、管理制度和技术能力。 推进企业数据模型设计、 数据应用技术和能力、 数据安全策略和管控、 数据质量全流程管理等能力建设。 开展DCMM国家标准贯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DCMM评估, 遴选并宣传推广一批优秀企业数据治理案例。全面推进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全领域数据治理能力, 规划顶层数据战略, 设置专门的数据治理部门, 积极参与行业数据标准体系构建, 提升行业数据标准化水平。 鼓励中小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 结合数字化建设项目, 分步推进数据治理能力建设, 逐步形成
25、部门级、公司级的数据治理制度和技术手段。 推进政企数据协同创新。推进政企数据协同创新。推进政府、企业多源数据融合应用和协同创新试点。 构建政企数据对接合作机制, 明确双方权利与责任, 探索制定政企数据共享应用有关制度规范。引导企业与政府共建数据安全共享与开发服务平台、安全沙箱,鼓励基于特定场景的政企数据融合应用试点。 专栏 2 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 DCMM 评估贯标。引导企事业单位参加 DCMM 评估,到 2025 年,力争不少于 200 家参与评估,100 家数据管理能力达到 3 级(稳健级)标准。在通信、制造、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数据管理优秀案例。 推动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利
26、用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或平台,围绕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 可访问性等维度, 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进行检测,协助提升数据质量。 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数据确权、 数据质量评估、 数据资产定价等数据价值化研究, 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标准规范。创新数据服务模式,强化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加工等数据服务供给,鼓励数据银行、数据信托、数据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态,培育以数据资产登记、 数据交易流通为主要业务的数据交易机构。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据交易试点,积极参与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 专栏 3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程 制定
27、数据流通标准规范。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参与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障等领域关键标准的研制。构建大数据标准化符合性评测体系,探索建设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和符合性评测平台,提升面向数据开放共享、数据资产评估等标准的试验验证和符合性评测能力。探索和参与数据要素价值化法律法规制定有关工作。 培育数据产业新业务。依托盐城、宿迁等地发展数据标注、清洗等数据服务产业。加快数据标注技术创新,推动数据标注由纯人工标注向“机器+人工”标注、 机器智能标注方向迭代升级,构建高中低多层次数据标注产业。 开展数据交易试点。推动南京、无锡、 苏州、 盐城等地开展数据交易机构建设试点,探索数据交易机制、数据交易模式,发展数
28、据资产评估、大数据征信等配套服务。逐步建立数据权属确定、价值评估、资源交换、效益共享、纠纷协商等机制,强化风险防控,保障数据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出台江苏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推进全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体系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共数据开放、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举办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加强大赛成果应用转化,推动部门和社会开放数据样本,发动社会力量,提出算法和创意应用,释放数据价值。 工业数据空间建设试点。推动省内行业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第三方机构加强合作,围绕数据合作共享
29、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实现数据资源高效配置,在工程机械、电力等重点领域打造2-3 个共建共用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 (三)聚力创新优化供给,锻造产业核心能力 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强化关键技术创新。 夯实大数据基础技术, 加强高性能数据采集、 高容量存储、海量数据处理、异构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研究。重点提升处理计算、 资源调度、 访问控制等大数据平台技术以及数据挖掘分析、 数据建模等大数据应用技术水平。 加快前沿领域技术融合, 推动大数据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沉浸式技术(AR/VR/MR)、类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集成创新。 完善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
30、数据产品体系。 以应用为牵引, 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丰富软硬一体化大数据产品供给, 构建完备的大数据产品体系。 围绕数据通用底层技术,支持数据中台、数据湖、分布式数据库等基础产品研发及应用。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数据采集、 数据清洗、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等产品研发及应用。围绕数据安全与流通,重点推动数据脱敏、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 同态加密、 可信执行环境等产品研发及应用。 围绕大数据行业赋能,推进满足行业需求的大数据开发工具及平台研发, 结合行业知识, 形成行业大数据算法及模型。 提高大数据服务品质。提高大数据服务品质。 围绕数字经济、 数字政府、 数字社会建设需求,提升大数据项
31、目咨询、规划、实施、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能力,加大整体解决方案、 定制化解决方案供给, 加快大数据服务向专业化、 工程化、平台化发展。 推动大数据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 发展智能服务、 价值网络协作、 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服务模式, 探索数据衍生品增值开发、 数据资产评估等新业态。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省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优势,完善“大数据+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省市协同。推进大数据企业入库, 编制产业链长短板清单。 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 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关键项目并加快落地。针对数据存储、处理、建模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以重点大数据项目为牵引
32、, 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鼓励企业协同合作、强链补链,合力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专栏 4 大数据创新能力跃升工程 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大数据基础技术研究和产业短板突破,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一批前瞻性产业技术攻关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推动大数据领域产业创新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 到 2025年,新增不少于 20 家云计算、大数据方向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产学研用各方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标准,合作共建融合创新中心,培育不少于 15 家江苏省“数
33、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 (四)提升能级强化支撑,繁荣产业发展生态 培育壮大名企名牌。培育壮大名企名牌。 加强大数据企业跟踪服务, 分类施策。 鼓励大数据龙头骨干企业对标国际、 国内一流, 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开源项目,逐步从参与者向贡献者、主导者提升,强化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打造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助推大数据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 协调对接发展所需资源, 加强政策、 资金、技术支持,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鼓励大数据中小微企业、 初创企业发挥特色优势, 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以专业化分工、 服务外包等方式与大企业加强合作, 推动大中小企业
34、融通发展,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大数据业务剥离重组, 提升专业化、 规模化和市场化服务能力。 专栏 5 大数据产业主体强化工程 培育大数据品牌企业。建立“数智云网链”企业库,梳理大数据重点企业及品牌产品名录清单,对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企业重点监测,“一企一策”细化支持。在智能制造、数字消费等领域打造一批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独角兽企业资源对接及支持力度,提供跟踪式服务。依托“i 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江苏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等平台,深化赛产融合,挖掘一批大数据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一批大数据初创企业。 推动产业集群化
35、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以南京、无锡、苏州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高地,重点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聚度高的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打造以苏中、苏北为辅助的应用基地,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 融合应用成效显著的应用示范园区, 形成产业链资源优势互补、 产用融合互促、 各类载体多层次差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 鼓励有条件的园区设置“园中园”, 布局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关联产业。 推动各类园区在产业集聚、技术攻关、行业应用、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大数据方向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优化大数据发展环境。优化大数据发展环境。 构建大数据产
36、业运行监测体系, 强化运行分析、趋势研判、 科学决策能力, 建立大数据领域专家智库, 支撑产业发展趋势研判和政策制定。 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技术化标准委员会作用, 支持和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参与数据产品、 数据治理、流通交易、 数据安全等标准研制, 积极推进大数据标准的本地化实践。 提升产业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建设一批提供共性技术支持、 数据要素供给、 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公共数据训练平台,形成不少于 1000 组行业数据训练集。发挥江苏大数据联盟及其专委会的作用, 定期发布江苏大数据产业地图, 举办高峰论坛、 技术沙龙和分享会
37、等活动, 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 促进优势资源打通, 凝聚行业共识。 专栏 6 大数据产业生态优化工程 产业载体培育。围绕数据中心集聚区,发展数据中心设计规划、数据分析、运营运维等数据中心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 4 个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持续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能力评估,培育不少于 10 个产业集聚度高、数字化基础好、升级改造意愿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开展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能力评估,鼓励地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数据供给、 提高数据管理水平、 推进数据有序流动, 培育不少于 5 个省级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 (五)挖掘场景深化融合,激发释放数据价值 推动
38、协同治理大数据应用。推动协同治理大数据应用。 以数据创新、 应用创新倒逼理念创新、 管理创新,驱动宏观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民生服务高效化。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大数据:大数据: 强化政府部门数据思维, 建立数据决策机制, 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的难点痛点, 推动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 提升社会精细化管理能力。 深化数据资源在“放管服”改革中的应用, 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提升。 扩大审计大数据应用范围, 不断提高审计质效。 公安大数据:公安大数据: 推动公安工作数字化转型, 打造江苏现代警务体系新引擎。 持续提升警务云计算和网络支撑
39、能力,深度集成关联公安内外数据资源,通过治理服务,把数据资源联成“一张网”,大力开展雪亮技防建设,提高智慧赋能水平。生态环境大数据:生态环境大数据:加强全省、全网、全量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汇聚、整合、治理,构建“1+13”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体系,统建省-市-县-乡共用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系统,形成全省生态环境联动指挥调度工作合力。利用现代化“非现场”监测监控技术以及立体化融合通信技术, 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感知网络改造。 强化江苏“环保脸谱”体系建设应用,不断提高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和接受社会监督的透明度。 市场监管大数据:市场监管大数据: 建设市场监管全景视图分析展示、 区域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决策、 市场监
40、管风险综合分析预警、 企业全息画像分析、 营商环境分析决策、 信用风险预警、 食品安全分析决策、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等应用系统, 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监管新格局。 民政大数据:民政大数据: 加强全省民政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构建覆盖自然人、家庭、村(居)委会、社会组织、民政服务机构的全领域、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推进救助、婚姻、儿童、养老、殡葬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基于大数据的主动发现机制,打造民政决策智慧大脑,形成开放多元融合的智慧型民政数据生态。 促进行业大数据深度赋能。促进行业大数据深度赋能。支持面向工业、农业、卫健、交通、金融、商贸等重点领域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提升行业态势感知
41、、 产业协作、 精准决策能力, 鼓励行业大数据平台开放平台数据、 计算能力、 开发环境等基础资源,带动行业数据获取、分析应用能力提升,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工业大工业大数据:数据: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人、机、物各环节多源异构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协议转换,促进工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运维管理、销售经营等各环节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应用,拓展经济预测与风险控制、 需求分析与自主设计、 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 设备健康管理与远程运维等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激发工业新变革, 推动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农村大数据:以推动农业数据高效应用为导向,深
42、化大数据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农村资源管理、乡村发展等领域应用探索,提高监测、分析、预警等服务能力,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交通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交通路网分析、 出行实时方案选择、 智能辅助驾驶、 自助交通服务等应用。 推动大数据支撑交通领域综合立体网络规划, 加强港航、 路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和治理,提高路网交通运行监测和调度能力。发展道路货运、车货匹配、智能航运等“互联网+货运”新模式、新业态。教育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建立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型,支撑阳光招生、自助教学、安全防控、学生综合评价、教育热点预警、教学评估监
43、测等应用。推动大数据企业与教育机构深化合作, 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医疗大数据:医疗大数据: 加强医疗卫生系统内数据汇聚和治理, 积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类开放和共享,逐步实现人口、医疗、医保、医药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数据融合,提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医药研发、疫情常态化监测预警等能力。 金融大数据:金融大数据: 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提高动态决策效率, 推动构建金融风控模型, 助力客户画像分析、金融风险监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44、完善监管数据采集机制,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探索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提升金融监管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文旅大数据:文旅大数据: 发展文化产业平台经济, 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升级。完善“设施、信息、服务、交通”联动的旅游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整合旅游主管部门、餐饮住宿企业、景区景点、游客咨询等旅游行业数据, 连通交通、 气象、 电信数据, 提供虚拟旅游等多种服务。 电商大数据:电商大数据:推动电商行业数据整合, 打通电商、 物流企业间数据, 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开展订单预测、 商品推荐、 客户画像及分类、 投放渠道分析、购物习惯分析等应用。
45、通信大数据:通信大数据:汇聚 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数据资源,形成“1+1+N”建设应用模式。完善通信大数据综合服务能力,促进通信大数据与卫生、交通、气象、文旅等行业应用融合。加强电信网络诈骗源头治理,提升 APP 安全监管能力。地理空间大数据:地理空间大数据:加快自然资源与基础地理实景三维地理空间大数据库建设,完善“天地图”“时空信息云”等地理空间信息国家服务平台。拓展“地理空间信息+行业应用服务”的领域和模式,探索实景三维地理空间数据支撑的虚拟旅游、自动驾驶导航等新应用、新业态。 加快跨行业数据融合创新。加快跨行业数据融合创新。优先在通信、互联网、金融、能源等数字化基础较好的领域开
46、展跨行业、 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试点, 促进大数据综合应用。 推动行业主管部门、 领军企业建设多方数据融合应用创新平台, 探索行业间通过多方安全计算、 联邦学习等技术手段对数据协同挖掘, 实现数据价值提升和再创造。 探索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乘数作用和倍增效应, 在数字贸易、 线上线下融合、 数字孪生等应用领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强化大数据技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 鼓励数字贸易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完善数字贸易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线上+”模式,加速同线下实体融合应用, 提升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用户体验。 推进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多场景应用, 整合汇聚
47、地理空间、 建筑场所、 人物行动、 时间线条等数据,构建多领域数字应用模型。 专栏 7 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工程 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工程。统一建设江苏政务“苏服办”总入口,分级集成各类应用,建设推广“苏服码”,关联基础信息和电子证照等相关数据, 实现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码通行。 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体化在线监督平台,提升重点使用场景的实效性和便利度。 公安大数据应用工程。打造公安数据资源“一张网”,建设新一代警综平台和大数据赋能平台,推进“苏通+”移动赋能体系建设,开展雪亮技防建设,加快警务应用移动化、掌上化。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1+13”全省一体化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平台和省市
48、县乡共用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污染源监测预警、环境综合执法、园区智慧化监管。推进江苏环保脸谱系统建设应用,建成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门户,支撑环境质量、企业办事、在线服务等智慧化服务。 民政大数据应用工程。完善全要素、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民政主题数据库, 开展省级民政数据中台建设,深化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智慧养老、社区治理等大数据应用,构建“感知调度一大屏”,打造“数据赋能一大脑”。 工业大数据应用工程。落实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挖掘工业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征集一批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应用案例。编制工业
49、大数据行业应用指南,打造不少于 15 个工业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不少于 100 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工程。围绕“六个 1+N”总体架构, 完善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苏农云”) ,全面整合集聚农业农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资源,加大全省推广应用,建成省市县联动的农业农村智能管理决策体系。 交通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全省统一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云平台,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管理一张图,提高交通运行监测和调度能力。依托全省公共服务类 APP 打造“运游管家”,提供实名认证、接驳租车、商户消费和 AI 导游等“运游结合”特色服务。 教育大数据应用工程。完善江苏省智慧
50、教育云平台,建立省、市教育基础数据交换体系和教育基础数据库,推广“名师空中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形式,实现定制化、个性化教学。 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推进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临床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提升临床数据挖掘分析水平,推动大数据技术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新药研发等方向应用,带动健康产业发展。 文旅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全省文化产业数据汇聚平台,打造“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开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东区域中心和国家文化专网建设,打造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 研发旅游数字化管理、 旅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