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423015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铜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铜川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陕政发201715号)精神,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铜川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中医药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新”战略部署和“四个铜川”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针,充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以建成中医药强

2、市为目标,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服务“健康铜川”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医药强市,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9

3、5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5人,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市,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创建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服务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3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超过1.0张。中医药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对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联合攻

4、关。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中医名师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人,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0.45人。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中医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中医药健康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达到20%以上。三、重点任务(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1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各区县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原则上每个区县都要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不得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市级和县

5、级中医医院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全市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建立孙思邈中医堂,配备中医药专业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面建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市、区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省级农村特色中医专科20个,建设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0个,建成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10个。持续实施基层中医

6、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市上和各区县均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县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探索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将中医药融入慢病监测和社区健康服务,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包中都要有中医药项目,鼓励运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建立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

7、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鼓励市级综合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科室、研究室,创建1个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健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3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招聘引进、定向培养、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争取引进全国知名中医药人才10名。通过继续教育、岗前培训、职业教育等方式开展人员业务水平、学历层次的提升工作,使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中青年骨干访名院、拜名师,着力培养中医药精英。建立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涵盖所有乡镇(社区)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从业人员

8、的中医药专业培训班,每两年组织一次针对村卫生室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继续开展“西学中”、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宣传员等培训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待遇水平。通过评选市级名中医和市级中青年中医师以及开设名医讲堂等多种方式,为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创造良好条件,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到2030年,全市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20名、中医特色专科技术骨干50名、中药产业特色技术骨干50名。4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以我市被列为国家级社会办中医试点市为契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中医药发展的“铜川模式”。加强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

9、类管理,落实中医诊所举办备案制管理办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和注册办法,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享有同等权利。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5发展新型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医疗咨询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连接省级平台,覆盖市、区县的中医远程服务体系和中医馆健康信息

10、云平台,开展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远程会诊服务。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建设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健康档案等于一体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开展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健康咨询等便捷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二)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1健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建立市级“治未病”中心,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设立治未病科室,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实行融医疗

11、、康复、预防保健、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落实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创建一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基地,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2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的中医康复机构,培育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中医康复连锁集团。推动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康复护理等服务。二

12、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康复科或康复中心,为残疾、工伤、病后康复等人群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支持中医医院发挥技术优势,与区域内康复机构、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推动综合医院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护理服务。3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中医药养老服务。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当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与中医医院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要建立老年病科,设立面向老年人群的专用就诊窗口、诊疗区域,与区域内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托管、协作、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

13、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4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传承和弘扬药王文化为核心,以建设“全景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为目标,发挥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一心两轴四区多点”的全域旅游布局。重点开发建设药王山中医药文化示范区、新区健康产业园、大唐养生园、耀州区孙塬镇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和宜君县彭镇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继续举办“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二月二药王山古庙会”,深入挖掘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内涵,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二月二药王山古庙会”打造成影响力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好的节庆品牌。加快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力度,将中医药制品和中医药服务作为

14、特色产品进行多方位布点营销,特别是要加大在景区布点力度,丰富旅游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的培育力度,创新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推动旅游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中药健康服务规范化。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传播药王文化,推广中医药特色医疗方法和宣传养生保健方法,树立铜川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形象。(三)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1.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开展铜川道地中药材的药性理论和药王孙思邈经典名方研究,打造药王品牌。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形成规范,传承推广。2.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挖掘。开展孙思邈著作及中医药古籍、古今名方名药、民间特色

15、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与珍贵古籍文献,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加强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的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及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3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师承教育,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实施中医名师传承计划,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和基层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作用,加快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传承人才,造就新一代中医名师、青年名中医。4加强科研创新。加强与省内外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健全中医药协同创

16、新体系,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保护利用中医药知识产权,加快中医药成果的转化。完善中医药创新激励政策,提高中医药成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计划,深化与国家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四基地一医院”的平台优势,加大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应用研究和推广,力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在我市孵化推广。(四)发展壮大中药产业。1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配合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并促进成果转化,建成铜川市药用动植物种质库和标本库,健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制定中药材区域生产规划,健全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完善中药材资源、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

17、动植物保护、繁育研究,争取建立1个濒危药用动植物自然保护区、4种濒危稀缺中药材培育基地和1个全国梅花鹿养殖示范基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中药材科技园、博物馆和药用动植物园等保育基地。2推动中药种植养殖快速发展。坚持“稳定、质优、可控、安全”原则,推进中药材科学化、规范化种植,保护利用好道地药材。建立种质资源圃,建立连翘等中药材野生抚育区。积极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技术指导。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的思路,鼓励推广“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施品牌战略,以“药王”品牌为主体,培育地方特色品种,引导种植户种植黄芩、党参、丹参、柴胡、苦参,并积极

18、开展林下套种夏枯草、土荆芥、半夏等,打造一批优势品种种植基地,培育现代中药产地加工企业,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生产水平。实施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中药材生产,推动精准扶贫。3加快中药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引进大型中医药加工企业,鼓励中医药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中药饮片、中成药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在规范化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传统产品外,探索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途径,加强中药材在兽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等方面开发利用。建立中试科技园,结合引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药科研成果,积极开发中医药食品、茶品、饮料等。4建设现代中药材检测与

19、流通体系。积极与中医药企业接洽,形成多元、稳定且需求量大的中药材销售渠道。继续加强中药材检测工作,全面负责全市中药材检测工作。鼓励成立专门的中药材合作组织,整合农户手中的中药材资源,加快中药材的流通。充分发挥铜川中药材优势,力争对1-2个药材品种的定价权。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我市实施“一基地一中心一园”项目,建立全国野生中药材交易基地、中药材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园。实施中药材质量保证工程,建立中药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5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海外发展。推进全市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强全国药王山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百草园、名医大师园、养生体验园

20、等主题园区建设项目。利用不断发展的网络平台加大对中医药科普和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弘扬“大医精诚”医德思想,举办在校医学生“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培训暨毕业宣誓活动,面向卫计系统优秀工作者、中医药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举办医德思想培训,弘扬药王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借助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等平台,按照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内容,依托优势,共同携手,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点,传播药王文化、推广中医药特色医疗方法、宣传养生保健方法。每年选派中医药技术骨干到国外进行中医药的交流传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

21、家来铜开展医疗体验、健康旅游等活动。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强化统筹协调,及时研究提出中医药发展具体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对政策落实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规划实施分工方案。各区县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二)健全管理体系。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完善市中医药发展局职能,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各区县要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健全区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明确负责中医药发展工作的机构,完善职能,充实力量,加强中医药发展队

22、伍建设,切实加强中医药发展工作;要将中医药监督管理纳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体系,协调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部门,对中医药服务等领域形成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三)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好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好财政补偿、投资融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继续实施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逐步缩小单病种付费标准在同区域、同级别的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之间的差距。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推荐我

23、市优势中药产品进入国家基药、医保和新农合目录,市基药、医保和新农合目录调整时优先增补优势中药产品,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地产中药饮片、中成药,允许经批准的中药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医疗集团)内共享使用。利用市政府每年5000万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中药产业各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四)加强督导评估。本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健康铜川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任务,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各成员单位,对发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激励与问责追究,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显著成效的,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对工作落实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的,给予通报批评,依法严肃问责,确保中医药改革发展政策全面落实。(五)营造良好氛围。综合运用广电、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宣传中医药法规、政策措施,传播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教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