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PCBA电路板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PCBA电路板项目建议书范文模板.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扬州PCBA电路板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8一、 电子制造服务业的定义8二、 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8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9第二章 项目概况10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0二、 项目建设地点10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0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0五、 建设背景、规模12六、 项目建设进度12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2八、 环境影响13九、 建设投资估算13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16第三章 行业发展分析17一、 行业发展现状17二、 行业市场容量18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2一、 项目选址原则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
2、2三、 创新驱动发展30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1五、 产业发展方向32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4第五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35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5二、 建设方案3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7第六章 发展规划39一、 公司发展规划39二、 保障措施45第七章 运营模式47一、 公司经营宗旨4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8四、 财务会计制度51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55一、 人力资源配置55劳动定员一览表55二、 员工技能培训55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8一、 项目进度安排5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9第
3、十章 工艺技术分析60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0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2三、 质量管理63四、 项目技术流程64五、 设备选型方案6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68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说明69一、 项目节能概述69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0能耗分析一览表70三、 项目节能措施71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7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4第十三章 投资计划方案76一、 编制说明76二、 建设投资7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7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8建设投资估算表79三、 建设期利息8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1四、
4、流动资金82流动资金估算表82五、 项目总投资8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5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8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3五、 偿债能力分析9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5六、 经济评价结论95第十五章 风险评估96一、 项目风险分析96二、 项目风险对策98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分析101第十七章 附表附件10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3
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0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0流动资金估算表11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3报告说明进入到协同发展阶段的EMS主要包含三方面:制造前服务,包括参与品牌商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前期的供应链设计;制造中服务,包括对品牌商的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等;制造后服务,包括定制化的分销服务、物流配送、售后维修以及产品回收等。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478.7
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743.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1%;建设期利息261.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8%;流动资金847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3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1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0893.03万元,净利润8028.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43%,财务净现值3332.8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3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
7、;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电子制造服务业的定义电子制造服务业(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rvices)狭义的看是指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制造服务的产业,代表制造环节的外包。广义的看,则包括从设计/开发、制造、采购、物流以及售后维修等整个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来看,国际领先的EMS厂商均能为品牌商客户提供涵盖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开发、原材料采购
8、和管理、生产制造、测试及售后服务等多项除品牌销售以外的服务。二、 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1、外部经济环境风险EMS行业及其产业链上分布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工业控制类电子、消费类电子、车载电子、通信电子等各个细分领域。因此,上述领域稳定增长的市场空间是EMS行业得以繁荣的关键因素。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式较为复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果经济出现整体下行调整或大众消费能力下降的不利情形,可能会对本行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2、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EMS行业中PCBA电路板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成本,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将对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若
9、未来原材料价格上升,会对行业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此外,PCBA行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厂家已经接近饱和,产品的需求量容易受到下游企业的影响,产品价格可能随着需求下滑而降低。3、技术替代的风险EMS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具体表现为技术、质量、价格和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也提高了对厂商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要求。EMS厂商无法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不能及时升级产线设备并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则可能被竞争对手替代,丧失客户和市场。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
10、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扬州PCBA电路板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7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
11、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国制造2025;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二)技术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
12、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EMS行业需要有较强的整体技术实力,工艺技术、品质控制水平和生产管理技术都非常重要
13、,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同时,由于下游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EMS企业需要长期不断进行工艺技术、品质控制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和提高。(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8000.00(折合约7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6606.07。其中:生产工程70174.08,仓储工程15793.6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885.56,公共工程2752.80。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平方米PCBA电路板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
14、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覆铜板、硫酸、氯酸钠、氢氧化钠、盐酸、双氧水、氨水、硝酸。(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电动剪床、脚踏剪床、冲床、V割机、电性能测试机、丝印机、手印台、蚀刻线、UV固化机、打靶机、样品数控机床。八、 环境影响项目建设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生产建设中采用的环保设施、设备等,符合项目建设内容要求和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建成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本项目没有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均能达标排放,符合清洁生产理念。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
15、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478.7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743.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1%;建设期利息261.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8%;流动资金8474.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31%。(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4743.1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0602.3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67.45万元,预备费673.38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1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6、60893.03万元,纳税总额5499.17万元,净利润8028.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43%,财务净现值3332.8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8000.00约72.00亩1.1总建筑面积96606.071.2基底面积2976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7.432总投资万元33478.712.1建设投资万元24743.182.1.1工程费用万元20602.352.1.2其他费用万元3467.452.1.3预备费万元673.382.2建设期利息万元261.072.3流动资金万元8474.463资金筹
17、措万元33478.713.1自筹资金万元22822.893.2银行贷款万元10655.824营业收入万元71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0893.036利润总额万元10704.507净利润万元8028.378所得税万元2676.139增值税万元2520.5710税金及附加万元302.4711纳税总额万元5499.1712工业增加值万元19159.60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270.57产值14回收期年6.4315内部收益率15.4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332.81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
18、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三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电子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众多EMS厂商在我国投资建厂,设立了运作机构和制造基地,目前国内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相对完整的电子产业集群,围绕消费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一方面,在跨国电子品牌商企业周围,成长起来一批以合约、外包为特点的中小型EMS厂商,以及元器件配套生产企业;另一方面,中国的品牌商在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同时,也利用自身产能为跨国企业承接外包的电子制造服务。EMS模式已成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前五大的EMS公司
19、,包括富士康、伟创力、捷普、天弘、新美亚等均已进驻了中国市场,把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他们的进入扩大了我国EMS产业规模,为国内EMS产业带来了新的产业协作模式,也为国内本土EMS厂商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中国大陆PCBA产值全球占有率则不断攀升,由2008年的31.18%进一步增加至47.36%;除中国大陆和日本外的亚洲其他地区PCBA产值全球占有率亦缓慢上升。全球PCB行业产能(尤其是高多层板、挠性板、封装基板等高技术含量PCBA)进一步向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集中。从2017年下半年起,因供需关系,部分原材料,主要为贴片电容与电阻开始持续涨价,且幅度较大。因PCBA生产行业,原
20、材料占成本比例较高,原材料涨价对行业影响较大,EMS厂商普遍开始对客户产品进行调价,涨价幅度在8-10%左右,以此来覆盖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然而通常公司因与客户沟通周期关系,价格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并不能快速覆盖成本上升所带来的损失。二、 行业市场容量随着EMS模式的日益成熟和EMS企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EMS行业呈现出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业务总量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制造服务已涵盖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根据数据,2010年至2014年全球EMS行业市场规模从3,707亿美元增长至4,6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2015年受PC市场影响,EMS行
21、业市场规模小幅下滑至4,300亿美元。随着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新兴细分电子产品领域不断涌现,为EMS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预计2016年至2020年全球EMS市场规模将以6.2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800亿美元。EMS行业需求主要来源于下游电子产品市场。近年来,以消费电子、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细分电子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为EMS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电子产品市场预计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为EMS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业务支持。1、消费电子类产品市场根据中国报告网的公开数据,2011年至2015年全球智
22、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0.46%和30.69%,消费电子类产品2016-2017年价格综合上涨4.6%,综合出货量依旧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随着4G网络的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浪潮的到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游戏娱乐、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城市等场景得以广泛应用,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分别可达18.20亿台和4.15亿台,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为代表的新兴电子领域近年来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以可穿戴设备为例
23、,由于品牌商不断创新软硬件配置、提升产品功能和降低价格,消费者对智能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实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报告网的公开数据,2017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达11,540万件,预计2016年至2020年将从10,000万件增长到23,710万件。2、网络通讯类产品市场网络通讯类产品是实现网络通信传输和转化的硬件设备,是用户与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必不可少的媒介。由于网络通讯行业技术发展快速,互联网在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等方面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2015年衡量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全球移动宽带用户
24、数已从2010年的8亿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约35亿;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也迅速增长,已超过全球人口的40%。在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的推动下,全球网络通讯市场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以中国为例,互联网+、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政策的推行为固网通信设备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市场发展动力,宽带建设已经作为通信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互联网接入端口数量从2010年的18,781万个增加到2015年的47,426万个,其中,XDSL端口数量达9,870.5万个,光纤接入(FTTH)端口数量达2.69亿个。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政府对网络建设的大力投入,将为网络通讯类
25、产品厂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3、汽车电子类产品市场汽车电子类产品包括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全球汽车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数据,2010年至2015年,全球汽车产量从7,988.09万辆增长至9,078.06万辆,其中,中国汽车产量从1,826.48万辆增加到2,450.33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23.54%增长至2015年的26.99%,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对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整合速度
26、进一步加快,汽车从功能性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已由单纯的机械产品转变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化程度逐渐提高。根据数据,2000年至201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例从20%增加到30%,2020年可望达到35%,2030年或可达50%以上。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娱乐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将进一步引发整车装配电子设备的热潮,预计未来汽车电子装备在低端、中高端车上的价值比重都将有所提升,市场潜力巨大。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依托选址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进行建址分析;避免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
27、等);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场址要求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平整,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的生产、储存场所,便于生活和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
28、6分。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908.00平方千米,占74.46%;水域面积1683.21平方千米,占25.54%。综合发展实力稳步提升。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总量连续迈上5000亿元、6000亿元两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位居苏中苏北前列。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省运会和第十届省园博会,省运会被省政府肯定为“新时期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典范”。承办第六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世界
29、地理标志大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性活动,荣获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速度持续加快。大力发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5%,工业开票销售6126亿元,较2015年增长50%,先进制造业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5%。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550亿元,年均增长约8%。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8%,服务业重点企业达200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建成省市级生产性服务
30、业集聚(示范)区57个,其中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4个。旅游业年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粮食总产达286.6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9%,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3.1:1。19个农业园区入选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园区目录。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个。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是2015年的2.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8%。累计建成各类科技产业综合体超过60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0000多名,形成“众创苗
31、圃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社区双创基地”完整创业创新孵化链条。成功招引沈飞所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中心、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园两院一中心”等重量级科创项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通过验收。第二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全国第一。扬州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区,省级以上科创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城市发展形态更加完善,江广融合片区、西区新城、南部新城等城市重点板块加快建设,东南片区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连淮扬镇高铁、江广高速、宿扬高速建成通车,加快实施京沪高速和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龙潭过江通道、京杭运河绿色
32、航运示范区、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内联外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成型。成功打造绿色宜居的“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累计新建(提升)公园392个。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7%,居苏中、苏北第一,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799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序推进建设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省级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头桥医械小镇、曹甸教玩具小镇、武坚智能电气小镇、枣林湾体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杭集镇获批全国特色小城镇,11个
33、重点中心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02元、24813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43.3%、49.3%。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2%以内。累计组建各级各类医联体17个,三级医院实现县(市)全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使用。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实现全覆盖,教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列全国第5。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75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标准由2
34、015年的每人每月390元提高到710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在全省率先推进颐养示范社区建设,新建颐养示范社区93个,广陵区获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文化强市建设有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四连冠”,高邮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八连冠”。加强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成功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文化嘉年华等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完工并获正式命名,运河文化成为扬州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创新打造24小时城市书房,全市共建成开放城市书房50家,每年走进城市书房阅读的人数规模达180多万人次,“上有天堂,下有书房”成为扬州新城市文化标识。入选
35、第二批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25个,全市所有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国家一级馆标准。累计建成486非遗集聚区、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等各类非遗场馆70多个,获评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类基地(园区)和4个省级文化产业类基地(园区),扬州江广智慧城评选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率先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并上升为省级战略,“三退三还”工程有序推进。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全市化工园区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压减至9平方公里,累计关停退出化工企业501家。长江生态岸线占比从2018年的47.5%提升至56.9%。全力打好
36、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与2015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34.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2.2个百分点、省考以上断面优良率提高到87.5%,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劣类水体比例从17.8%改善为无劣类水体。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河湖面貌明显好转。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复查,林木覆盖率达24%。改革开放步伐迈向深入。连续7年制定实施服务企业“2号文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免各项税费750.6亿元。建成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三减两免”,实施“3550”“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不见
37、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8.1%。顺利完成市县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司法、环保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运河文投集团、科教集团、环投集团等国资企业,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入选国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全面执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实施“530”招商行动计划,加强与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电科等央企合作,新落户法国圣戈班建筑材料、德国赛夫华兰德汽车零部件、芬兰瑞特格散热片等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31个。出口加工区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扬州泰州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十四五”时
38、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全国、全省一样,扬州也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进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均发生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经济大循环加速调整,国际经济格局“东升西降”,全
39、球重要生产网络区域内部循环更加强化,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和引领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既为扬州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双向开放,加速融入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循环圈,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进一步提高开放能级、打造高端开放载体、培育开放新优势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总体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内外部条件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新特征和新要求。尽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
40、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也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扬州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形势变化,充分彰显文化、生态、旅游、消费等特色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取得实质性突破,体现扬州的使命担当。从全省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江苏已成为我国发展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方面发展比较协
41、调。“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融合实施,为江苏在区域协作、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全力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扬州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内外部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筑牢底线,力争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上争当示范、走在前列,努力在全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扬州作为、作出扬州贡献。从全市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扬
42、州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能,把联动实施重大国家区域战略作为重要抓手,把项目投入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硬核力量,努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以跨江融合为主要路径探索现代化特色路径,从而把握主动权、赢得新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篇章。三、 创新驱动发展到二三五年,扬州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二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展现“好地方”的使命担当、交出“好地方”的时代答卷。基本实
43、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主要创新指标全面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建成长三角区域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全面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形象进一步彰显,建成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名城;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美丽扬州、健康扬州、平安扬州建设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前列,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宜居名城。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按照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得到全方位巩
44、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高品质生活大幅跃升,高效能治理成效彰显,“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取得良好开局。经济发展更高质量。经济运行更加稳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6%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大幅提升,构建具有扬州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7%左右。城乡
45、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幸福生活更高品质。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低收入群体增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低。就业总量更加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水平的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康育娱”水平显著提升。美丽扬州更高颜值。美丽扬州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产品供给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省下达的控制目标。古城保护、老
46、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各具特色,城乡宜居品质显著提升。“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健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旅品牌和文化标识更加彰显。对外开放更高水平。以“一带一路”沿线和东亚国家为重点的对外合作不断深化,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全方位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持续推进、“二次振兴”基本实现,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五、 产业发展方向打造自
47、主创新能够扎根的特色产业创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探索开展适应性创新,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发展新空间、新平台、新载体,畅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路径,打造能够扎根的区域特色产业创新高地。(一)建设专业化和功能化科创载体布局高能级重大科创载体。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扬州“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持续深化与中航、中船、上汽、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央企国企、大学大院大所的合作,更大力度招引和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一流科研院所,承接一批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实现“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创资源集聚的新突破。(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