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_赵永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_赵永青.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 D E G J IEK L I F H G K + 9?8=5:C5:8A57B;8:. .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 +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 * 赵永青 1 李玉云 2 康 卉 3, ( 1 大 连 外国语大学英语 学 院 , 辽 宁 大 连 116044; 2 大 连工业 大学外国语 学 院 , 辽 宁 大 连 116034; 3 大 连 外国语大 学 软 件 学 院 , 辽 宁 大 连 116044)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 2004 2013 年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外国语言学类 CSSCI( 2014 2015) 来 源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论
2、文 。 研究发现 , 近十年 ,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 但研 究的总量不足 。 在有限的研究中 , 对 “ 教 ” 的研究多于对 “ 学 ” 的研究 , 且两者脱节 ; 对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宏 观讨论大大多于对内涵建设的研究 ; 对教学外在要素的研究多于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 ; 长期跟踪研究过少 。 因此 , 进一步的研究应平衡 “ 教 ” 与 “ 学 ” 的研究 , 求真务实 , 拓宽视野 , 加强各研究主题间的内在联系研究 。 关键词 : 大学英语 , 大学英语教学 ; 教学方法 ; 教学目标 ; 大学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 : H3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3、 : 1004 6038( 2014) 01 0027 09 1 引 言 大 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2004) ( 以下简 称 课程要求 ( 2004) ) 自试行到现在 , 已经有 十年的时间 。 这十年里 , 大学英语教学在改革 中发展 , 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近年来有些学者 , 如赵庆红和徐锦芬 ( 2011 ) 、 文 秋芳和 任 庆 梅 27 ( 2010) 、 杨港和陈坚林 ( 2013) 、 蒋显菊 ( 2007) 、 郑玉荣 ( 2011 ) 、 程京艳 ( 2009 ) 、 秦朝霞 ( 2009 ) 徐密娥和李炯英 ( 2007 ) 等对涉及大学英语教 学某些方面的研究进
4、行了梳理和评价 。 这些研 究涉 及的内容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 教 师 、 教 材 、 学生 、 某项技能的教学等 , 多采用元分析的 方法 , 对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 然而 , 着眼于某些方面的文献梳理虽然可能比 较深入 , 但不能让我们了解整体的研究现状 。 因此 , 本文尝试对 10 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进 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和回顾 , 以期为大学英语 教师和决策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信息 。 2 数据收集方法和分类依据 2 1 数据收 集 本调查采用的数据是收录在中国知网 “ 期 刊全文数据库 ” 内的 、 在 2004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期间发表在
5、 10 种 CSSCI( 2014 2015) 外 国 语言学类来源期刊上的有关 大学英语研究的 论 文 。 “ 大学英 语 ” 在 此指针对我国大学本科 阶段非 英 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 程 。“ 大 学 英 语研 究 ” 指对该课程体系内的教学内 容 、 教 学 模 式 、 教学 手 段和 涉及课程的其他教学因素的 本 体研 究 。 鉴于 此 ,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和教 学研究的 论 文 、 非 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研究的 论 文 、 对大学英语研究的综述类论 文 、 会议 述 评 、 专著评 论 类文 章均不在本研究数据统计的 范 围之 内 。 但 是 , 教育行政机构官员有关大学 英
6、语课程体系建构和改革的讲 话文稿 在本研究 的统计数 据 之 内 , 因为这些宏观性的论述影响 了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 。 本研究采用关键 词 、 主题检索和手工排查相结 合的方 式 : 先检 索 出主题 有 “ 大学英 语” 、 “ 公共 英 语 ” 、 “ 大学英 语 教 学 ” 、 “ 公 共英语教 学 ” 的论 文 。 为避免遗 漏 或差 错 , 在期刊 全 文数 据库中依次浏览 2004 2013 年各期刊 的 目 录 , 进行比 对 。 最后再通 过 浏览论文 内 容的 方 式 , 按年份将有关大学英语 研究的论 文 挑选 出 来 , 并按照研究内容进行了 分 类 。 论文 的
7、检 索 、 挑选和分类由本文作者共 同协商完 成 , 最终 确定本文进行分析的论文共 931 篇 , 大 致形成 了 8 类研究内 容 。 2 2 内容 分 类 * 基金项 目 : 本 文 系 辽 宁 省 教 育 科 学 “ 十 二 五 ” 规 划 项 目 “ 三 堂联 动 模式下提升大学英语 教 学质量 的 研 究 ” ( 项 目 编 号 : JG12DB188) 、 辽宁 省 “ 十 二 五 ”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 项 目 “ 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 艺 术类英语教学改革和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 WYYB12096) ” 2011 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 大学英文写作教
8、学与测评网络平台建 设 ” ( 项目编 号 : L11DYY031 ) 和 2013 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 目 “ 基于网络平台的 项 目教学法 在 IT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与实 践 ” ( 项目编 号 : 2013XJQN28 ) 的阶段性成 果 。 作者简介 : 赵永青 ,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应用语言学 ; 李玉云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英语教学 , 语篇分析 ; 康卉 , 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 方向 : 应用语言学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对大学英语研究现状的研究 应该从课程 论 的角 度 , 依据我 国的国情和课程 现 状 , 对
9、研究 内 容进行描 述 、 归纳和评 价 。 因 此 , 本文依据的 是 教育 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 学要 求 ( 2007) ( 以 下 简称 为 课程要 求 ( 2007) ) 里 “ 教学性质和 目 标 ” 、 “ 教学要 求 ” 、 “ 课程设 置” 、 “ 教学模 式 ” 、 “ 评 估 ” 、“ 教学管 理 ” 的各项内 容 , 将论 文的 内 容进行了主题分 类 ( 详见 表 1) 。 “ 课程体 系 ” 主 题对 应 的 是 课 程要 求 中 的 “ 教 学性质和 目 标 ” 和 “ 课程设 置 ” 两个方 面 。 主题 为 “ 学 生 ” 和 “ 教学方法及内 容 ” 类所对应
10、的 是 “ 教学要 求 ” 方 面 , 因为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提升学 生的英语 表 1 大学英语研究论 文 内容 分 类 应用能力 ; 课程要求 ( 2007) 中虽然没有对教 材的明确描述 , 但对 “ 教学模式 ” 的要求中提倡网 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 提出了教学资源的综 合利用问题 。 因此 , 涉及到教材主题和网络环境 下的教学模式主题的的论文就对应了 课程要求 ( 2007) 的 “ 教学模式 ” 方面 , 而讨论非网络和多 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论文就归在 “ 教学方法 及内容 ” 主题类当中 。 论文内容主题与 课程要 求 ( 2007) 各项内容的对应现象说明大学英语界
11、 在这十年中一直围绕 课程 要求 ( 2004) ( 2007) 进行 , 范围涉及比较全面 。 课程要求 ( 2007) 的主要内容 论文主题 论文主题涵盖的具体内容 教学性质和目标 、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 、 大纲 、 课程要求 、 专门用途英语 、 学术英语和双语课程 、 立体化 、 生态 化、 多元化 、 分层教学等体系建设与改革 、 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的关系 、 对 课程体系的评价等 教学要求 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情感 、 动机 、 焦虑 、 策略 、 技能水平 、 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等 教学 方法 及内容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 策略教学 、 任务教学 、 语言技能 (
12、阅读 、 口语 、 听力 、 写作 ) 教 学 、 词汇 、 语法教学 、 跨文化和通识教育等 教学模式 教材 教材的评价 、 教材编写与评估 ;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 、 双语教材 、 立体化教材的开 发与研究等 教学模式改革 网络教学模式设计 、 网络教学模式的效果 、 多媒体教学及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的 关系 、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 、 语料库辅助教学等 评估 评估与测试 四 、 六级口 / 笔语考试 、 网络考试 、 口语机考 、 形成性评估等 教学管理 教师 教师的教学理念 、 职业角色 、 地位 作用 、 知识结构 、 教学能力等 教学环境 社会实践 、 课堂环境 、 师生关系 、
13、课后活动 、 教学大赛等 3 结果与分 析 3 1 发 文 总 量 对 期刊大学英语发文总量的统计发 现 , 这 些期刊发表大学外语研究论文的 年平均总数 为 93 1 篇 , 差幅 为 20 篇左 右 , 具体表现 为 2007 年 最 少 ( 83 篇 ) , 2008 年最 多 ( 104 篇 ) 。 但从发 文 总量比来 看 , 所 有期刊共发表各 类论 文 ( 文 章 ) 11383 篇 , 而大学英语研究仅 有 931 篇 , 比例 仅 占发文总量 的 8 2% 。 即便加上 对大学英语 研 究的综 述 类论 文 , 其比例也超不 过 9% 。 与 其 他类研究相 比 , 也是如
14、此 。 笔者分别 以 “ 大学 英 语 ” 、 “ 语言 学 ” 和 “ 翻 译 ” 为 关键 词 , 在全文数 据 库 CSSCI 期 刊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结果相应为 1425 条 、 3031 条 和 3034 条 。 如果排除了大学 英语研究平均发文量 比例达 到 15% 以上 的 外 语 界 和 外语 电化教 学 , 这个比例就低至了 4% 。 当 然 , 期刊本身的研究关 注点因素会导致 各个期刊 大 学英语 研究发文量的区 别 , 但总 体 发文量比例很低的现实说明多数 期刊十年来 发 表大学 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很 少 。 相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众多的数量而 言 , 如 此小的研
15、究 成果 比 例 , 至少说明大学英语教师 中 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把大学英 语教学研究作为 自 己的科研内 容 。 这种现象可 能是三种原因造 成 : 一 是 选择不 做 , 二 是 不重 视 , 三 是不会 做 。 不少大学 英 语教 师的科研兴趣不在教学研 究 , 而是在理 论 语言 学 、 翻 译 、 文学或其他领域 中 。 这是教师 的教育背景所 致 , 也无可厚 非 。 但 作 为大学英 语 教 师 , 对自己所教的大学英语课程 至 少应该有研究的意识并会 做研 究 。 因为从 教 师 知识的角度 说 , 学科知 识 ( 比如语言学 和 文 学 ) 固 然必 要 , 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
16、教学研 究 能 力 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必备的 知识和能 力 。 即 便 教育背景 中 没有 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支 持 , 从业者也 应该学 会 , 以备职业所 需 。 陈桦和 王 海 啸 ( 2013 ) 的调查还显示许多教师认为科研 与 日常教学不相 关 。 遗憾的 是 , 从大多 数 CSS- CI 来源期刊收 到的大学英语研究论文 来 看 , 大 学英语教 学 一线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较 低 , 且 多 不了解必要的研究方 法 。 写 出的大部分教学 28 F D E G J IEK L I F H G K + 9?8=5:C5:8A57B;8:. 研究的论文也得不到 CSSCI 来源期
17、刊的发表 , - + 更少在国际期刊上见到 。 没有广大教师对大学 . 英语研究的普遍参与 , 没有科学的研究 , 就谈不 * 上提升教学效果 , 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 , 因此 , 提高业内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 视程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 3 2 主题比 例 如表 2 所示 , 占发文总量比例最高的是教 表 2 年发文 主题情况 ( 按 发文 比例从高至 低排列 ) 学方法及内容为主题的论文 。 其次是以课程 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主题的 , 其后的是以学生 为主题的 。 对这几类主题的研究构成了近十 年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主流 ; 发文量约占总体 的 71 % 还多 。 以测试和教师
18、研究为主题的论 文都约占 10 % 左右 , 以 教材和教学环境为主 题的研究发文量最少 。 表 2 显示的是发文主 题的情况 : 主题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小计 小计 百分比 教学方法及内容 22 21 22 25 28 25 27 17 22 28 237 237 25 5% 课程体系 23 12 10 6 11 13 20 17 22 18 152 152 16 3% 教学模式改革 16 17 28 19 18 13 9 14 7 8 149 149 16 0% 学生 14 11 12 7 13 19
19、16 16 14 10 132 132 14 2% 评估与测试 12 10 7 9 12 10 15 5 8 7 95 95 10 2% 教师 4 7 7 9 8 8 12 9 8 16 88 88 9 5% 教材 2 6 5 7 12 6 2 10 2 6 58 58 6 2% 课堂环境 3 0 1 1 2 3 2 2 3 3 20 20 2 1% 总和 96 84 92 83 104 97 103 90 86 96 931 931 100 0% 3 3 重点 研 究 内 容 及 趋 势 3 3 1 教学方法及内容 29 教学方法及内容为主题的论文分为两类 : 一 是研究各项技能 、 语言形
20、式及语法的教学方法和 教学模 式 类 , 多以实验报告和调查的形式 出 现 , 约 占总数 的 74 8% ; 二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 模 式 的 理 念探讨 类 , 常常在题目中可 见 “ 启 示 ” 、“ 思 考 ” 、 “ 理 论与实 践 ” 、“ 构 建 ” 等 , 约 占 25% 。 第 一 类中对 听 、 说 、读 、 写 、 译等 语言技能教学方法研 究的论文约占第一类总数 的 85% ; 其余的对词 汇 ( 语 块 ) 、 语法和语篇等教学的研 究 。 值得注 意 的 是 , 宏观理念探讨类论文发表的时间绝大部分在 2008 年之 前 , 而具体研究类论文的数量在此 之 后 逐
21、年 递 增 , 近几年呈现 出高发 的态 势 。 由此 可 见 , 实证研究已经是当今研究教学方法和内容的 主 流研究方 法 , 提高教 学效 果 即提高学生 的 语言技能仍 然 是主要的研究目 的 。 这样的研 究 趋势表 明 : 研究者已经意识到通过科学验证的方 法研究新的 教 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有效 性 。 从 对各项技能研究的论文占整体的比例上来 看 , 对 写 作 技能的研究占据 了 优 势 , 达 到 了 总 体 的 42% ; 对 听 、 说技能的研究 占 32% ; 对阅 读技能 的 占 16% ; 对 翻译教学的研究只 有 3% ; 对各类 技 能综 合 研 究 有 6% 。
22、 关于语言形式及语法教学 的研究 主 要分为词 汇 、 语 法 、 语音和语篇研 究 四 类 。 其中对词汇教学的研究约占整体 的 64 9% 。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 途径各种各 样 , 几 乎 无 法被归纳出趋 势 , 但其 中 “ 任务型教学 法” 、 “ 过程体裁 法 ” 、 “ 写长 法 ” 、“ 项目 式 ” 、 “ 协作 ( 合 作 ) 式 ” 教学模式等多被提 及 。 3 3 2 课程体 系 对课程体系研究主题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 度上受到了 课程要求 的颁布时间以及一些对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所持的不同观点的出 现的影响 。 随着 课程要求 ( 2004) 的出台 , 该 主
23、题的研究成果开始增多 。 2007 年降至最少 , 之 后两年有所上升 , 这是因为 2004 年 课程要求 的试行之初 , 围绕着对该 课程要求 的介绍 , 解 读和评价等的论文随后开始比较集中地出现 。 而 2007 年是现行版 课程要求 颁布的年份 , 对 之前的课程体系的 研究也许就不合时宜 了 。 2010 年起随着业内开始了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的讨论 , 发文数量再次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上 。 值得关注的是 , 这其中 , 2010 至 2013 年的四 年间 , 教育部官员 、 教指委主要负责人和国内资 深教育专家发表的论文有 39 篇 , 占四年间该类 论文总数的 50%
24、。 他们讨 论的焦点一是在于 课程要求 ( 2007) 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 位 , 二是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 。 其中蔡基刚 ( 2010, 2011) 认为 “ 教学要求 ” 中的 “ 一般要求 ” 水平过低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 关键所在 。 束定芳 ( 2011) 认为应借鉴宁波诺丁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明确定位经 验 , 把大学英语教 学 定位 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 服务 上 。 文秋 芳 ( 2012) 认 为 学校教学目标的设 定应该因学生入 学水平 而 异 , 学生可以选 择 , 不 应 “ 一刀 切 ”。 基 于教 指 委 2009 至
25、 2010 年进 行的对大学英语教 学 现状的调查结 果 ( 王守 仁 王海 啸 , 2011) ,王 守 仁 ( 2011) 对 教学目标所包括的 三个方面内容给 予了详细的解 释 , 指出其与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 不 同 。 同时他也指 出 , 参 加调研的高校中有约 三 分之二的高校要求学生达 到 “ 一般要 求” 。 并 且 , 他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服务性定位 , 即服务于学 校的办学目 标 、 服务于院系专 业 、服务于学 生 。 这些学者对大学英语课程性 质的认识也 有 所 分 歧 。 杨惠 中 ( 2012 ) 、 蔡基 刚 ( 2012, 2013 ) 认为 大 学英语应 该 “
26、 回归以外语为工 具 ” 的 教 学理 念 , 主要 应 为 ESP 或学术英语教 学 。 而 王 守仁认为大学新生的英语综合应 用能力还比 较 弱 , 还需要通过普通英语教学继续打好基 础 ( 2011: 3) , “ 大学 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 性” , 各校应视具体情况构建大学英 语课程体 系 。 吴 鼎民和 韩 雅 君 ( 2010) 提出 了 “ 语 言 + 文 化 + 多 学科知 识 ” 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框 架。 随着 讨 论的深 入 , 双语教 学 、 内容依托式 课程体系的 构 建 , 大学英 语 是走内 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的教 学 之 路 ( 俞 理 明 韩建 侠 , 20
27、03, 2012; 袁笃 平 俞 理 明 , 2005; 袁平 华 俞 理 明 , 2008) , 也开始引 起 了 业内的关 注 。 对课 程性质的讨论现在形成了 “ 互补 派 ” 和 “ 替代 派 ” ( 见文秋芳于本刊本期发 表的文 章 ) 两种观 点 。 2010 年之前学界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 以 及课程性质的讨论多数还停留在 “ 构想 ” 和 “ 思 考 ” 的层面 , 鲜有对已经建立的课程体系产生的 教学效果进行验证的报告 。 而且 , 不少 “ 构想 ” 和 “ 思考 ” 也缺乏理论的支撑 。 而近几 年 , 一些研究 描述了本校的课程体系以及初步显现的教学效 果 。 如黄芳
28、 ( 2011) 、 刘芹 ( 2013) 、 俞理明和韩建 侠 ( 2011) 、 龙芸 ( 2011) 、 陈红 ( 2013) 等人的研究 。 这些研究显示了从 “ 理念之辩 ” 到 “ 证据之验 ” 的 转变 。 但是此类研究数量还较少 。 3 3 3 教学模式改 革 从表 2 可以看出 , 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 究论文数量虽然总体数量较高 , 但 2010 年后呈 大幅下降的趋势 。 之前的高发文量是对 课程 要求 ( 2004) 和 课程要求 ( 2007) 中所提倡的 充分利 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 改进以教师讲授 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的响应 。 不 过 , 这个期间论文
29、所讨论的绝大多是网络和多 媒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 也有一些是有关网络教 学平台的开发和课件制作的技术问题 。 在此期 间, 大多数高校都逐渐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 , 采 用了出版社提供的多媒体课件 , 大大丰富了教 学资源 , 部分高校还采用了 “ 课堂面授 + 网络自 主学习 ” 的模式 ( 王守仁 王海啸 , 2011 ) 。 尽管 2010 年起发文量大大减少 , 但教学模式 “ 构想 ” 和 “ 探索 ” 类的论文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 , 仅出 现了为数不多的新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 对比研究 , 但真正研究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的研 究并不多 ( 10 年间总共 30 篇不到 ) , 尤其
30、是研 究听说技能是否得到提高的论文更少见 。 相比 之下 ,研究网络环境下写作技能的论文倒是比 较多 。对于教学模式改革后是否促进学生自主 能力的提高的研究更少 , 寥寥几篇 。 由此可见 , 学界 对 课 程 要 求 ( 2004 ) 和 课 程 要 求 ( 2007) 所提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反响积 极 , 但仅限于探讨 “ 利用 ” 硬件和教学模式设计 的层面 , 深层研究不够 。 3 3 4 学 生 本文收集并分析的以 学生为主题的论文 , 其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英语学生的各项技能水 平 、 技能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者整体人 ( 高一虹 周燕 , 2009; 赵宏晨 , 2009b) 的状
31、况 , 并不包括以 大学英语学生为实验对象所做的二语习得和心 理学研究的论文 。 事实上 , 我们排除的二语习 得和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并不少 。 对学生主题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学习策略 、 学习动机和焦虑 、 学生各项技能水平的调查方 面 。 其中对策略使用情况的研究约占这类研究 的 28% ; 对学习动机和焦虑研究的约占 26% ; 对各项技能水平 , 包括自主能力的调 查 约 占 46% 。 这当中包括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动机 、 焦虑和自主能力的调查的约占 总 体 的 14% 。 这些研究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 , 绝大多数采用 测试 、 问卷 、 实验和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进 行 , 而且前
32、5 年和后 5 年有两类研究有较大的 趋势变化 : 前 5 年对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比之 后的多几乎一倍 ; 后 5 年对语言技能水平的调 查比之前的多几乎两倍 。 发文量 2009 年之前 有 57 篇 , 而之后有 75 篇 , 主要增长的是对语言 技能水平和网络环境下动机和焦虑调查的论 文 。 对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覆盖了听 、 说 、 读 、 30 F D E G J IEK L I F H G K + 9?8=5:C5:8A57B;8:. 写 、 元认知 、 记忆 、 互动和交际方面 , 目的为发现 - + 不同大学英语水平者学生之间的差异 。 2010 . 年之前的研究结论多为高分组学
33、生比低分组学 * 生更善于使用英语学习策略 , 而且善于使用策 , 略的学生往往考试的成绩也比较高 ( 如张俊英 , 2006; 尚晓华 王海华 , 2010 等 ) 。 但 2010 年之 后的研究视角更加宽泛 , 研究内容更加细化 ( 如 秦晓晴 毕劲 , 2012) 。 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 我认同的跟踪研究 ( 如周燕 高一虹 , 2009; 周燕 等 , 2011; 许宏晨 高一虹 , 2011) 表明大学不同阶 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相互影响 , 前者 对后者的影响更大 。 他们的研究开始了近几年 学界从社会文化视角对英语学习者的发展研究 。 对学生各项技能的调查表明 :
34、学习者的语言使用 特征与本族语者有差异 ( 如 许 家 金 许 宗 瑞 , 2007) , 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以往的教学 相 关 ( 如顾凯 王同顺 , 2005) 。 近几年出现了少许 对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策略 、 自主学习能力 、 适 应性 、 焦虑状况的调查 ( 如谈言玲等 , 2011; 朱晓 申 邓军涛 , 2011; 邓隽等 , 2012 等 ) 。 研究发现 , 学习策略的欠缺已经成为自主学习的瓶颈 , 在网 31 络环境下学习焦虑仍大范围存在 。 3 3 5 评估与测 试 10 年 间 对评估与测试的研究主要由三大 部 分 组 成 : 关 于 四 、 六级考试的论 文 (
35、约 占 50% ) ; 关于其他测试的信 度 、 效 度 、 反拨效 应 的 研究和评估手段的 研 究 ( 约 占 42 6% ) ; 关于 教 学评估体系和标准设计的研 究 ( 约 占 7 3% ) 。 从发文比例上 看 , 可见 四 、 六 级考试被重 视 程度之 大 。 其 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四 、 六级 考 试改革 方 向 及 举 措 ( 如 金 艳 , 2004; 王 海 啸 , 2008; 蔡基刚 , 2007, 2011 等 ) ; 四 、 六级考 试改 革及考试中各分项题的信度 、 效度及规律特点 的研究等 ( 如吕长竑等 , 2006; 金艳 , 2006; 辜向 东 杨志
36、强 , 2009; 何莲珍 张洁 , 2008 等 ) 。 对这 类内容的研究量比较大 , 且主要集 中在 2010 年 之前 。 当许多高校将四 、 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 , 教师对考试过度关注的时候 , 较多解读性和评 价性论文就应运而生 。 2007 年 5 月教育部高 教司启动四 、 六级网考之后 , 对四 、 六级网考的 研究 增 多 , 如 金 艳 和 吴 江 ( 2009 ) 、 伍 维 平 ( 2010, 2012) 等 。 这些变化反映出学界对四 、 六 级考试的定位 、 内容 、 形式和方式的理解产生的 变化和不断进行的思考 。 有关其他类测试的信度 、 效度和反驳作用 的研
37、究 , 随着学界对四 、 六级考试的认识程度的 提升 , 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学者 ( 如 辜向东 彭莹 莹 ,2010; 赵俊海 陈慧媛 , 2012; 徐柳明 刘振前 , 2013; 王健佳 , 2013; 金艳 程李颖 , 2013 等 ) 对其 进行研究 。 其中有关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研 究所占的比例较大 。 随着网络 、 计算机辅助教 学 、自主学习及测试的内容 在 课 程 要 求 ( 2007) 中的明确 , 现代化手段辅助的测试研 究也相应地随之增多 。 主要的研究涉及网络 、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评分标准 、 组卷方式 、 信度效 度研 究 等 ( 如 尹 楠 等 , 2010; 唐
38、 锦 兰 吴 一 安 , 2011、2012; 杜默 君 纪蓉琴 , 2013 等 ) 。 同时 , 其 他评估形式 , 如形成性评估 、 同伴反馈测量的研 究也逐渐出现 ( 如詹先君 , 2010a; 刘芹 王莉 , 2010; 白丽茹 , 2012 等 ) 。 以上这些变化不仅反 映了学界对测试和评估方式的关注从实效性到 学术性的追求, 同时也反映了学界对教学评估 的最终目的的认识的提升 。 然而 , 从此类发文 的总体数量来看 ,这样的研究还是偏少 。 3 3 6 教 师 从以教师为主题研究的内容 来 看, 2009 年 之前以介绍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概况 , 和呼吁 大学英语教师应重视自
39、身的专业素质发展为 主 。 此 间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秋芳和 任 庆 梅 ( 2010) 有全面的评价 : ( 1 ) 实证研究不足 , ( 2 ) 脱离课堂教学 , ( 3 ) 与教师需求脱节 , ( 4 ) 教师 与研究者的关系不平等 。 2009 年之后 , 对教师 的相关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 这一方面体现 了大学英语界对英语教师研究的关注程度明显 增加 ; 另一方面 , 也许与 2009 年以来大学外语教 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的一系列专题研究活动相关 。 2010 年起发表的论文中实证类研究占 2010 2013 年期间总发文量的 61% , 与教学 , 尤其是课 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论文占
40、 28% 。 主要内容有教 师队伍建设 , 包括教师职业能力培训 、 对大学英 语教师现状的调查 ( 如白解红等 , 2010; 王守仁 王海 啸 ,2011; 夏 纪 梅 , 2012; 文 秋 芳 常 小 玲 , 2012; 徐锦芬 李斑斑 , 2012 等 ) , 对教师课堂话语 的实证研究 ( 如高强 张洁 , 2010; 詹先君 , 2010b; 吕婷婷 王玉超, 2013; 王晓妍 , 2013 等 ) , 以及教 师信念和职业认同 ( 如战菊 , 2010 等 ) 。 由此可 见 , 业界开始正视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在教学 中 的 “ 主导 ” 地位 ,认识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
41、 3 3 7 教材和教学环境 对教材主题的研究发文量似乎较多 , 而对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教学环境主题的研究非常少 。 不过 , 教材主题 的论文中仅有少数是依据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对教材内容 , 比如词汇分布 、 词族分布 、 语块等 进行研究的 , 如王同顺和许莹莹 ( 2013 ) 等 , 少 数是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 查的 , 而大多数是对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出版的教材的简介和评 价 。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说 , 我们对教材的研究 深度和广度都十分欠缺 。 由此可见 , 面对铺天 盖地而来的教材 , 许多教师都缺乏评价的理论 视野和方法 , 只能被动地接受选用教材 , 反思不
42、 足 。 实际上 , 学界对教材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开 始 , 对教学环境的研究也没有开展 。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总体来 看 , 近十年来学界 对 “ 教 ” 的研究 比 对 “ 学 ” 的研究更 加重 视 。 这主要表现在对教学 方法研究和 对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偏重 上 。 作 为大学英语教学重大的改革举 措 , 网络环境下的 教学模 式改 革 在 课程要 求 ( 2007) 中被单独 提 出 , 因此在本文中被 另 列为一个主 题 。 但从 课 程 论的视角 看 , 研究教学模式的内 容应归 在 “ 教 学 方 法和内 容 ” 一类 中 。 与教学方法 及内容主题 合 并 , 两个主
43、题的论文就达到了 约 42% 之 多 。 而 对 学生主题的 研 究只占其三分之 一 。 这反映了 从 业者可能存在的 重 “ 教 ” 轻 “ 学 ” 的教育理 念 。 诚 然 , 重 “ 教 ” 并 没 有 错 , 但 不 能 因 重 “ 教 ” 而 轻 “ 学 ” 。 现在的问题 是 , 无论是传统课堂内语言 技 能 的 “ 教 法 ” , 还是网 络环境下 的 “ 教 法 ”或 “ 指 导 法 ” 或 “ 教学模 式 ” 都是教学研究的重中之 重 。 “ 教之 技 ” 在 不断地被 改革创 新 , 而 “学之 技 ” 虽 然被提 到 议事议程 上 , 却没有得到深入的 研 究 。 现实的
44、情况 是 : 许多教师甚至以为只要改进具体 的教学方 法 , 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提升视觉效 果 , 给学生的信息量 大 , 也就是说下 力气 教 , 教 学 效果就会 好 。 不仅 “ 教 ” 与 “ 学 ” 的研究不平衡 , 而且 “ 教 ” 与 “ 学 ” 的研究脱节 , 缺乏联系 。 目前的情况表 明 , 对 “ 教 ” 的研究方面 , 多数的直接目的在于 提高教学效果 , 佐证为四 、 六级考试的成绩 , 旨 在对 “ 教 ” 的启示作用 , 与学生的关系就只有考 试成绩 。 似乎考试成绩提高了 , 学生就有了语 言应用 能力 , 就会利用学习策略 , 能 自主学习 了 。 而对于
45、“ 学 ” 的研究主要在于了解诸如不 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偏好 、 动机 、 焦虑与学能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等 , 仅限于了解 。 “ 启示 ” 过后便没有了后续的研究 。 不仅调查 者自己基本不做后续研究 , 而且十年来 , 几乎没 有一篇论文明确表明自己的研究是基于某项既 有的对大学英语学生的调查研究的结果而调整 教学模式、 或教学方法 、 或进行策略训练 、 或降 低了焦虑范围 ,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 。 教与学研究的脱节 , 导致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不成系统 , 没有连续性 , 而且还有重叠 。 这 种脱 节同样反映在教学 模式改革主题的 研究现 状 上 。 课 程 要 求
46、 ( 2007 ) 明 确 指 出 : “ 教学模式 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 学习方法 的形成 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 展 。 新 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 合自己需要的材 料 和方法进行学 习, 获得学习 策略的指 导 , 逐 步 提高其 自 主学习的能 力” 。 纵观教学模式 改 革 方面的论 文 我们 不难发现 , 这段时间里大多数 的 研究是脱离这一目的 的 。对 教学模式改革的 效 果检 验 , 几乎也是用 四 、 六级 考试的成绩作为 证 据 , 鲜有 令 人信 服的证据证明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得 到 了提高或获得学习策略 的培 养。 四 、 六级成绩 的 提高 也许与网络自学有 关 , 但自学 并 不等同于自 主 。 我们不能以 为使用了网络教 学平 台 , 给学生规定了 网络自学 时 间 , 学生自 然 会提高自主学习能 力 。 更何 况 , 从现有文献 看 , 研究者 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 定 、 测 量方 法 、 培养途径都还在 摸索之 中 。 研究者 对 “ 教 ” 的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