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路基试卷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专线路基试卷答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卷答案1、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划分为:a单位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b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检验批c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d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2、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定:a长度小于10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b长度小于5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c长度小于15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d长度小于20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依据的标准为:a客运专线铁
2、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b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现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c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现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d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内容:a实物检查b资料检查c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d原材料检查5、检验批质量合格的规定是: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
3、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b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 80%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c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 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2.0倍。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d主控项
4、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控制在90%以上;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 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是:a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b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c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d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合格率均大于80%;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7、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是:a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5、。b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堑边坡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c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合格率大于80%;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堑边坡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d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8、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是:a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b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观感
6、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c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d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9、当检验批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处理规定是:a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当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b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丢失
7、损坏、试验资料丢失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检测鉴定,可予以验收。c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d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10、当分部、单位工程不符合要求时,处理规定是
8、:a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b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严禁验收。c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项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d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认可,可以验收。11、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中,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抽查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a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b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c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和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d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
9、记录和分部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 12、路基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有:a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成品及半成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施工控制测量记录;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记录;桩基无损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路基检测、试验报告;沉降观测资料;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b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成品及半成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施工控制测量记录;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记录;桩基无损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路基检测、试验报告;沉降观测资料;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
10、查处理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c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成品及半成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施工控制测量记录;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记录;桩基无损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路基检测、试验报告;沉降观测资料;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d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成品及半成品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施工控制测量记录;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记录;桩基无损检测记录;施工记录;路基检测、试验报告;沉降观测资料;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查
11、处理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3、路基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有:a沉降观测;路基竣工高程、中线、宽度实测;边坡坡率实测;排水沟槽实测;支挡结构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查;支挡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查;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体厚度实测;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后回填密实度实测。b路基竣工高程、中线、宽度实测;边坡坡率实测;排水沟槽实测;支挡结构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查;支挡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查;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体厚度实测;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后回填密实度实测。c沉降观测;边坡坡率实测;排水沟槽实测;支挡结构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查;支挡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查;支挡结构无损
12、检测墙体厚度实测;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后回填密实度实测。d沉降观测;路基竣工高程、中线、宽度实测;边坡坡率实测;支挡结构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查;支挡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查;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体厚度实测;支挡结构无损检测墙后回填密实度实测。14、路基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内容:a路堤边坡,路堑边坡,挡土墙砌筑(安装),浆砌(干砌)护坡,植物防护,排水沟槽,防护栏杆,电缆沟槽、声屏障、接触网支柱基础、线路标志等路基相关工程。b路基面,挡土墙砌筑(安装),浆砌(干砌)护坡,植物防护,排水沟槽,防护栏杆,电缆沟槽、声屏障、接触网支柱基础、线路标志等路基相关工程。c路基面,路堤边坡,路堑边坡,挡土墙砌筑(
13、安装),浆砌(干砌)护坡,植物防护,排水沟槽,防护栏杆,电缆沟槽、声屏障、接触网支柱基础、线路标志等路基相关工程。d路基面,路堤边坡,路堑边坡,挡土墙砌筑(安装),浆砌(干砌)护坡,植物防护,排水沟槽,防护栏杆。15、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中应含有:a地基处理、沉降观测、路堑开挖及支挡结构基坑开挖b地基处理、沉降观测及支挡结构基坑开挖c地基处理、路堑开挖及支挡结构基坑开挖d地基处理、沉降观测、路堑开挖 16、地基承载力检验方法是:a 标准贯入试验b静力触探试验c标准贯入或环刀取土试验d动力触探试验17、路基施工前应:a挖除树根,做好临时防水设施;b清除路基范围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
14、,做好临时防水设施;c清除路基范围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d清除路基范围原地面表层植被,做好临时防水设施;18、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应符合什么要求,基底应密实、平整。a标准要求b规范要求c指南要求d设计要求19、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a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b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c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d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 20、
15、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并整平碾压,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a1m b 2m c3m d4m 21、路基地基换填处理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当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多厚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a1020cm b2030cm c3050cm d5080cm22、换填所用的填料、换填深度换填范围内的土挖除后的坑底整平、分层压实质量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23、换填基坑坡脚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a30mmb50mm c80mm d100mm24、换填地基顶面应有横向排水坡,其横坡的允许偏差是
16、:a0.2%b0.4%c0.5%d0.6%25、砂(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做压实工艺试验,确定 :a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b施工工艺细则c作业指导书d施工参数26、砂垫层应采用中、粗、砾砂;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垫层用砂、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多少,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a2% b3% c4% d5%27、垫层用砂、碎石进场检验方法为:a在现场抽样检验碎石最大粒径、含泥量;在施工中观察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b在施工中观察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及岩性变化情况c在现场抽样检验碎石最大粒径、含泥量;在施工中观察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及岩性变化情况d在现场抽样检验碎石最大
17、粒径、含泥量28、砂、碎石垫层应分层碾压,压实质量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29、袋装砂井施工应有的措施是:a防止砂袋扭结、缩颈、断裂和带起 b防止砂袋缩颈、断裂和带起 c3防止砂袋扭结、断裂和带起d防止砂袋扭结、缩颈、断裂30、袋装砂井施工中拔管带出长度大于多少时,必须在原砂井旁边重新补打:a0.2m b0.3m c0.4m d0.5m31、用于袋装砂井施工的砂袋,塑料排水板和土工合成材料进场后应有妥善的保管措施,严禁:a长时间在潮湿处存放 b长时间在干燥处存放 c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下存放 d长时间在风口处存放32、袋装砂井所用的砂料必须采用天然级配的风干砂、粗砂,含
18、泥量要求:a3% b5% c2% d4%33、袋装砂井所用的砂袋检验方法:a抽样检验砂袋原材料的规格、质量、条带抗拉强度、渗透系数及等效孔径 b查验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砂袋原材料的规格、质量、条带抗拉强度、渗透系数及等效孔径 c查验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 d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抽样查验等效孔径34、袋装砂井的打入深度、布设形式、数量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35、袋装砂井埋入砂垫层长度允许偏差为:a010mm b020mm c050mm d0100mm36、塑料排水板施工中应有的施工措施:a保证排水板不扭曲b防止泥土、杂务进入导管c保证排水板不扭曲和防
19、止泥土、杂务进入导管d保证排水板扭曲和泥土、杂务进入导管37、塑料排水板不得接长使用。施工中拔管带出长度大于多少时,必须在原排水板旁边重新补打:a0.2m b0.3m c0.4m d0.5m38、塑料排水板的品种、规格、质量,布设形式、插设数量,插设深度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39、塑料排水板的品种、规格、质量进场时的检验方法:a抽样检验芯板材料单位长度重量、厚度、宽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纵向通水率以及滤膜的单位面积重、抗拉强度、渗透系数、等效孔径 b检查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芯板材料单位长度重量、厚度、宽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纵向通水率以及滤膜的
20、单位面积重、抗拉强度、渗透系数、等效孔径c 检查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滤膜的单位面积重、抗拉强度、渗透系数、等效孔径 d检查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抽样检验芯板材料单位长度重量、厚度、宽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纵向通水率 40、堆载预压不得使用:a砂砾土b 淤泥土c基含垃圾杂务的填料d淤泥土或含垃圾杂务的填料41、堆载预压填筑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地基沉降与土的侧向位移观测。堆载预压土的填筑速率、加压量和加压时间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42、真空预压观测点、观测断面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每一断面上什么应符合设计要求。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
21、基内,并定期复核校正a观测点布置数量、观测频次和观测精度b观测点布置数量c 观测频次d观测精度43、真空预压所用的密封膜、排水滤管的种类、规格及质量,排水滤管的布设位置、形式、数量和管上滤水孔、滤水材料包裹形式及滤水管之间的连接,密封膜铺设范围、层数,抽气阶段膜下真空度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44、真空预压密封膜应粘接牢固,热合加工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a5mmb10mm c15mm d20mm45、砂桩、碎石桩、粉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打入桩、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成桩工艺试验(不少于2根),确定
22、 :a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b施工工艺细则c作业指导书d各项工艺参数46、砂桩、碎石桩、粉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打入桩、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开始后应及时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以确认: a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b施工工艺细则c设计参数d主要工艺参数 47、砂桩所用的砂料应采用一定级配的中、粗、砾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的砂桩其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a1% b4% c3% d2%48、砂桩、碎石桩的布桩形式、数量,桩身长度,实际灌砂量、2m以下桩身密度、砂桩处理后的可液化土地基、桩间土的加固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
23、求d指南要求 49、浆体喷射搅拌桩和和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所用水泥及外加剂的品种、规格、质量,布置形式、数量和长度,单桩喷浆(粉)量,桩体强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a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设计要求d指南要求50、粉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高压悬喷桩桩、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位(纵横向)允许偏差为:a30mm b40mm c50mm d80mm 51、高压旋喷桩和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点应有符合什么要求的废浆隔离与回收设施: a质量 b环保 c安全 d气候52、高压旋喷桩施工所用水泥和外加剂的品种、规格及质量,数量、布桩形式,长度,桩体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复
24、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a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设计要求d指南要求53、高压旋喷桩的桩体直径允许偏差不小于设计值的: a85% b90% c85% d100%54、灰土挤密桩所用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石灰中活性CaO、MgO含量不应低于50%(按干重计),粒径应小于5mm,夹石量不大于:a1% b3% c 5% d7% 55、灰土挤密桩所用土的质量,数量、布桩形式,填料的配合比、最优含水率,桩孔的直径和深度,桩间土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 5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所用的水泥和粗细骨料品种、规格及质量,混合料强
25、度,数量、布桩形式,每根桩的投料量,清除浮浆后桩的有效长度,桩身质量、完整性,按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按柱桩设计处理后的单桩承载力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 57、打入桩预制桩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a桩的混凝土应达到吊运要求的强度,且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吊运,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使用;钢筋混凝土桩及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节间的连接部件,应符合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接桩铁件应做防腐处理。b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断;钢筋混凝土桩及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节间的连接部件
26、,应符合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接桩铁件应做防腐处理。c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断;桩的混凝土应达到吊运要求的强度,且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吊运,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使用。d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断;桩的混凝土应达到吊运要求的强度,且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吊运,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使用;钢筋混凝土桩及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节间的连接部件,应符合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接桩铁件应做防腐处理。58、混凝土桩(管桩)的堆放、起吊和运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桩应根据种类和使用顺序堆放: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对方层数不易超过四层;堆放桩的支撑垫木位置,当两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1倍桩长处;
27、当三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0倍桩长及中点处;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起吊时桩的吊点位置和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提升,使各吊点同时受力;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应设在距桩0.2倍桩长处,在起吊中,应用钢丝绳捆绑并控制桩的下端。桩在起吊、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b桩应根据种类和使用顺序堆放: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对方层数不易超过四层;堆放桩的支撑垫木位置,当两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3倍桩长处;当三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5倍桩长及中点处;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起吊时桩的吊点位置和混凝土强度应
28、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提升,使各吊点同时受力;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应设在距桩0.4倍桩长处,在起吊中,应用钢丝绳捆绑并控制桩的下端。桩在起吊、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c桩应根据种类和使用顺序堆放: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对方层数不易超过四层;堆放桩的支撑垫木位置,当两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1倍桩长处;当三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15倍桩长及中点处;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起吊时桩的吊点位置和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提升,使各吊点同时受力;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应设在距桩0.3倍桩长处,在起吊中,应用钢丝绳捆绑并控制桩的下端。桩在起吊
29、、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d桩应根据种类和使用顺序堆放: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对方层数不易超过六层;堆放桩的支撑垫木位置,当两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31倍桩长处;当三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5倍桩长及中点处;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起吊时桩的吊点位置和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提升,使各吊点同时受力;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应设在距桩0.4倍桩长处,在起吊中,应用钢丝绳捆绑并控制桩的下端。桩在起吊、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 59、打桩前必须对桩的质量进行验收,其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吊插桩前应重复检查桩架、桩位
30、、桩身,质量合格后方可插桩。锤击打桩宜重锤低击;打桩前应从两个方向检查确认桩锤、桩帽与桩身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直桩的垂直度或斜桩的倾角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 60、打桩过程中应防止偏移。遇下列情况应停止打桩,经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a贯入度发生急剧变化或振动打桩机的振幅异常;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锤击时有严重回弹;桩头破碎或桩身开裂;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当土质与设计不符,致使桩的入土深度相差很大时,应提交设计单位采取措施。b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锤击时有严重回弹;桩头破碎或桩身开裂;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当土质
31、与设计不符,致使桩的入土深度相差很大时,应提交设计单位采取措施。c贯入度发生急剧变化或振动打桩机的振幅异常;桩头破碎或桩身开裂;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当土质与设计不符,致使桩的入土深度相差很大时,应提交设计单位采取措施。d贯入度发生急剧变化或振动打桩机的振幅异常;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锤击时有严重回弹;桩头破碎或桩身开裂;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 61、桩的质量应符合:a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 62、桩的混凝土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的棱角破损深度应控制在7mm以内,其总长度不大于20cm。预应力混凝土桩不得有裂
32、缝(表面收缩裂缝除外)。普通混凝土桩表面裂缝深度不应大于7mm,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02mm;横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应大于边长1/2,管桩及多角形桩不应大于直径或对角线1/2;纵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应大于边长的2.5倍,管桩及多角形桩不应大于直径或对角线的2.5倍。b桩的棱角破损深度应控制在10mm以内,其总长度不大于40cm。预应力混凝土桩不得有裂缝(表面收缩裂缝除外)。普通混凝土桩表面裂缝深度不应大于7mm,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横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应大于边长1/3,管桩及多角形桩不应大于直径或对角线1/3;纵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应大于边长的1.5倍,管桩及多角形桩不应大于直径或对角线的
33、1.5倍。c预应力混凝土桩不得有裂缝(表面收缩裂缝除外)。普通混凝土桩表面裂缝深度不应大于7mm,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横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应大于边长1/3,管桩及多角形桩不应大于直径或对角线1/3;纵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应大于边长的1.5倍,管桩及多角形桩不应大于直径或对角线的1.5倍。d桩的棱角破损深度应控制在10mm以内,其总长度不大于40cm。预应力混凝土桩不得有裂缝(表面收缩裂缝除外)。普通混凝土桩表面裂缝深度不应大于7mm,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 63、打入桩的数量、布桩形式,接桩及法兰盘连接的防锈处理,桩的入土深度和最终贯入度,桩顶高程和桩头处理,地基处理后桩的承载
34、力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64、桩位、倾斜度的偏差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65、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钻机安装及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a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钻孔记录表,孔位偏差不应大于10cm。b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揽风绳对称拉紧。因故停钻时,孔口应加护盖;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钻头提出孔外。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钻孔记录表,孔位偏
35、差不应大于10cm。c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揽风绳对称拉紧。钻进时,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突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因故停钻时,孔口应加护盖;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钻头提出孔外。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钻孔记录表,孔位偏差不应大于10cm。d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揽风绳对称拉紧。钻进时,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突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因故停钻时,孔口应加护盖;有钻杆
36、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钻头提出孔外。66、混凝土灌注桩冲击钻机钻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吊钻的钢丝绳必须软性、优质、无死弯和无断丝,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b吊钻的钢丝绳必须软性、优质、无死弯和无断丝,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钢丝绳与钻头的连接必须牢固;主绳与钻头的钢丝绳搭接时,两根绳径应相同;捻扭方向必须一致。钻进过程中,必须勤松绳、少量松绳,不得打空锤;勤抽渣,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每次松绳量,应根据地质情况、钻头形式、钻头质量决定。钻进时,应经常检查钻头转向装置。钻孔时,应经常用检孔器检孔;更换新钻头前必须检查到孔底,始可放入新钻头。钻进时应有备用钻头,轮替使用;钻头直径
37、磨耗超过1.5c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c钻进过程中,必须勤松绳、少量松绳,不得打空锤;勤抽渣,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每次松绳量,应根据地质情况、钻头形式、钻头质量决定。钻进时,应经常检查钻头转向装置。钻孔时,应经常用检孔器检孔;更换新钻头前必须检查到孔底,始可放入新钻头。钻进时应有备用钻头,轮替使用;钻头直径磨耗超过1.5c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d吊钻的钢丝绳必须软性、优质、无死弯和无断丝,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钢丝绳与钻头的连接必须牢固;主绳与钻头的钢丝绳搭接时,两根绳径应相同;捻扭方向必须一致。钻进过程中,必须勤松绳、少量松绳,不得打空锤;勤抽渣,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每次松绳量,
38、应根据地质情况、钻头形式、钻头质量决定。钻进时,应经常检查钻头转向装置。钻进时应有备用钻头,轮替使用;钻头直径磨耗超过1.5c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67、挖孔桩孔内爆破应采用浅眼爆破。炮眼深度、装药量、引爆方式的规定是:a炮眼深度,硬岩层不得超过0.6m,软岩层不得超过1.0m;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2。孔内爆破应采用电引或导爆管起爆。 b炮眼深度,硬岩层不得超过0.5m,软岩层不得超过0.9m;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3。孔内爆破应采用电引或导爆管起爆。 c炮眼深度,硬岩层不得超过0.4m,软岩层不得超过0.8m;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3。孔内爆破应采用电引或导爆管起爆。
39、d炮眼深度,硬岩层不得超过0.3m,软岩层不得超过0.7m;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3。孔内爆破应采用电引或导爆管起爆。 68、钻孔或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地质情况应与什么相符:a勘察设计文件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69、钻孔或挖孔桩孔径、孔深和孔型,桩顶高程,单桩承载力必须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70、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混凝土标准条件养护试件评定的强度等级应达到设计强度的:a0.85倍b0.9倍c1倍d1.15倍71、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应匀质、完整。其检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的30%进
40、行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b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的70%进行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c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的80%进行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d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72、灌注孔桩钢筋骨架、桩孔的偏差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73、桩帽板施工应在桩检验合格后进行。桩帽板施工前必须将桩顶锤击面破损部分去除,全部凿除至新鲜混凝土面,桩体埋入桩帽板长度
41、及桩顶主筋锚入桩帽板的长度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74、绑扎桩帽板钢筋前应核实每根桩体埋入桩帽板长度,并将基底压密至: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75、桩帽板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桩帽板的偏差范围必须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76、桩头与桩帽板连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对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4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3倍桩径,
42、且不小于500mm。b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3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c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4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d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7倍桩径,且不小于250mm;桩径1m时,桩帽板边缘与桩外缘净距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500mm。77、强夯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a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过程中若发现
43、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夯锤重和落距应确保单击夯击能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过程中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b夯锤重和落距应确保单击夯击能量满足设计要求;强夯过程中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强夯施
44、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c夯锤重和落距应确保单击夯击能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过程中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d夯锤重和落距应确保单击夯击能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过程中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
45、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应符合设计要求。78、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79、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a夯锤直径的1/2倍b夯锤直径的1/3倍c夯锤直径的1/4倍d夯锤直径的1/5倍80、强夯夯坑中心偏移,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偏差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81、土工合成材料上不允许直接进行碾压,需待上覆填土后方可采用碾压机械压实。严禁碾压、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当土工合成材料的垫层为碎石时,应在土工合
46、成材料和碎石之间设置多厚的中粗砂保护层:a3cm b5cm c6cm d10cm82、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铺设层数、铺设方向和连接方法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83、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砂、碎石垫层材料,砂、碎石垫层的填筑压实质量,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偏差,砂、碎石垫层施工偏差范围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84、岩溶洞穴地区,路堤填筑前及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结合勘察设计资料对施工地段进行地质核查。洞穴处理后,应由什么单位对处理范围、效果予以确认。a设计单位b建设单位c施工单位d监理单位85、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和要求
47、进行洞穴处理。洞穴处理前、后应分别测量、记录处理:a位置b范围和高程c范围d高程86、洞穴处理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必须通过设计单位进行处理:a在路堑路基面、边坡上出现较大或有水的、有较厚松散充填物的溶洞;施工中发现路堤地基的溶洞或查知有位于堑底下不深但未出露的溶洞;注浆孔揭示的岩溶范围、深度与设计不符。b施工前地质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施工中发现路堤地基的溶洞或查知有位于堑底下不深但未出露的溶洞;注浆孔揭示的岩溶范围、深度与设计不符。c施工前地质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在路堑路基面、边坡上出现较大或有水的、有较厚松散充填物的溶洞
48、;施工中发现路堤地基的溶洞或查知有位于堑底下不深但未出露的溶洞;注浆孔揭示的岩溶范围、深度与设计不符。d施工前地质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在路堑路基面、边坡上出现较大或有水的、有较厚松散充填物的溶洞;施工中发现路堤地基的溶洞或查知有位于堑底下不深但未出露的溶洞。87、溶洞处理所用材料,洞内充填物的清除深度,采用钻孔灌浆或灌砂处理洞穴时其钻孔的布设形式、灌充数量和范围,采用回填法处理洞穴时的回填范围及其端部处理,用岩石回填的压实质量,采用砌体封闭洞穴的砂浆强度等级,洞穴内修筑的支顶构筑物,堑内干小洞穴的处理,应符合:a设计要求b验收标准要求c规范要求d指南要求88、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前应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