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_谭新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_谭新斌.doc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摘要 摘要 本研究指出教育对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有时也会产生 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教育既具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何以证明教育 负功能的存在,教育负功能的 成因如何,又该如何去避免教育的负功能。这些 正是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本研究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文献综述与概念的界定。通过梳理中外学者关于教育负功 能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教育负功能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一致:认为所谓负功 能就是 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 损害 性的 作用和影响 ,包括 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据此,所谓教育负功能 就是教育对社会及个体发展的阻碍
2、作用或消极影响,教育负功能的主要类型包 括教育的社会负功能和教育的个体负功能。 第二部 分主要是探讨教育的社会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本研究通过将社会 大系统分解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四个子系统,然后分别探讨教育对这 四个子系统的消极影响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首先,通过英国历 史上的 公学 和我国现实中的大学生 政治冷漠症 证明了教育存在政治负 功能,并指出缺乏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是导致教育政治负功能的根本原因, 要规避教育的负向政治功能必须不断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其次,通过 20世纪 60年代的 世界教育危机 和我国现实农村中的 教育与经济的反比原理 证 明了教育经济负功能的存在,
3、并 指出教育的负向经济功能出现的原因是人们在 看待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时往往把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形成主仆的关系,所 以恢复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双主体地位才能规避教育的负向经济功能。再次,教 育的文化负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保存、传递及发展的消极否定作用。美国历 史上的印地安寄宿学校对印第安文化的摧毁和我国当前的乡村教育导致的乡村 文化衰落即是例证;导致教育出现文化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领中的文化 霸权,因此消除教育领域的文化霸权、力行多元文化共存是规避教育文化负功 能的主要措施。最后,教育的负向科技功能是指教育对科 技发展的消极阻碍作 用。在例证了教育存在科技负功能之后,本文指出教育中的反科学与唯科
4、学取 向是导致教育科技负功能的根本原因,所以要避免这一负功能的根本途径在于 Z 寻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教育的个体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本研究通过拉伯雷的 巨人传和我国中小学的 白发少年 现象证明教育有时也会对个体的发展 产生消极的影响。无论教育个体负功能的具体表现如何,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学 生作为 人 的地位在教育场域中的缺场。所以要避免教育个体负功能,一定 要恢复学生在教育场域中 人 的地位。 第四部分主要是综合探索教育负功能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研究指出无论 是教育的社会负功能还是教育的个体负功能,其主要成因都是教育主体性的缺 失;因此,秉持教育的主体性和推行主体性的教
5、育是规避教育负功能的有效途 径。 关键词:教育负功能;教育的社会负功能;教育的个体负功能;主体性教育 Abstract Abstract The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the influnce of the e d u c a t i o n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isnt always positi v e s o m e t i m e s i t w o u l d b e negative.In other words ,the function
6、of the educat i o n i s b o t h p o s i t i v e a n d negative.How to prove that the negative function do e s e x s i t ? w h y d o e s i t c o m e i n t o being and how to avoid it? Those are the main question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solve. The research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around th
7、ese questions.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ne g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education is defined in the first part.lt is founded that the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old the similar views on the defining of the negat i v e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b y sorti
8、ng out theirs5 researches about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They view that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is the h a r m f u l f u n c t i o n a n d i n f l u n c e o f elements composing the social system on the mainten a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t ? it involves t
9、he negative influnces on 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Acorrding that,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is defined as th e imp ed iti ve or p ass iv e i nf lun ces of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 T h e m a i n k i n d s o f it contains the negat
10、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 n t h e s o c i e t y a n d t h e n e g a t i v 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individual. The negative fim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socie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i preventible measures are disscused mainly in the se c o n d p a r t . T h e e s s a y d i v i d
11、 e s t h e in Abstract side above the other while regarding the relations b e t w e e n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the economy.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 h e e c o n o m y d o e s n 5 t d i s a p e a r until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is r
12、esumed. Third,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 e c u l t u r e i s d e f i n e d e d a s t h 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pass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iture.The realities that uTndian Boarding Scho r 5 destroyed the Indian culture and the country educati
13、on ruined the the country cu l t u r e a r e t h e e x a m p l e s o f t h e negative function. The culture supremacy in the dom a i n o f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i s t h e m a i n cause of the negative function. Eliminating that culture supremacy and persevering in the coexistence of the different
14、cultures is the main measure of avoiding it. Last, the education may also has the negative influoces o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echnology, the trend of science-oriented or anti-science resulted in the negative function, seeking the syncret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he ed
15、ucation of literal is the essential measure of avoiding it.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in d i v i d u a l a n d i t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preventible measures are disscused in the third par t . G a r g a n t u a a n d P a n t a g r u e l b y Francois Rabelais and the “White
16、-Headed Callan” ph e n o m e n o n i n o u r p r i m a r y a n d middle school proved that education may sometimes has negative influnce on the individual. No matter what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o n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ncorporates, its prime reason lies in the absence
17、 o f t h e s t u d e n t a s a r e a l “ h u m a n being in the domain of the education. The statKey words: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society;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education on the individual; the subjectival education IV 目录 第 1 章 引
18、 论 . 1 1.1问题的提出 . 1 1.2研究的意义 . . 1 1.2. 1理论意义 . 1 1.2. 2实践意义 . 2 1. 3 文献综述 . . 2 1.3.1 教育负功能 的概念 . 2 1.3.2教育负功能的表现形式与类型 . 5 1.3.3教育负功能的成因 . 5 1.3.4教育负功能的防治策略 . 6 1.3. 5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6 1.4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7 1.5文章的基本结构 . 7 第 2章教育的社会负功能及其防治 . 9 2. 1教育的负向政治功能及其防治 . 9 2. 1.1教育负向政治功能的实例 . 9 2. 1.2教育负向政治功能的成因 . 11
19、2. 1. 3教育负向政治功能的规避 . 13 2. 2教育的负向经济功能及其防治 . 15 2. 2. 1教育负向经济功能的实例 . 16 2. 2. 2教育负向经济功能的成因 . 20 2. 2. 3教育负向经济功能的规避 . 23 2. 3教育的负向文化功能及其防治 . 25 2. 3. 1教育负向文化功能的实例 . 25 2. 3. 2教育负向文化功能的成因 . 28 2. 3. 3教育负向文化功能的规避 . 30 2.4教育的负向科技功能及其防治 . 33 _ m _ 2. 4. r教育负向科技功能的实例 . 33 2. 4. 2教育负向 科技功能的成因 . 35 2. 4. 3教育
20、负向科技功能的规避 . 37 第 3章教育的个体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 . 40 2. 1教育个体负功能的证实 . 40 3.2教育个体负功能的成因 . 42 1. 3教育个体负功能的规避 . 45 第 4章教育负功能的突破之路:主体教育论 . 48 2. 1主体教育论释义 . 48 3. 2教育的社会负功能与教育的主体性 . :i . . . 50 4. 3教育的个体负功能与主体性的教育 . 51 4. 4 小结 . 54 第 5 章结语 . 55 麵 . 57 参考文献 . 5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2 VI 第 1 章引论 第 1 章 引 论 1.1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否有用? 、
21、教育有什么用? 这些问题的解答会影响到个体与 社会集团的教育决策。正是基于此,教育功能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 重点。然而,为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往的教育功能研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 教育的正功能之上,或者说想当然地把教育的功能等同于教育的正功能。人们 关于教育的研究大多乐观地只看到了教育的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文化繁 荣等正向功能,似乎忘记了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教 育并非是纯粹的 天使 ,亦会表现出 恶魔 的形象,当前的理论探讨只探讨 教育的 天使面 ,而 忽视教育的 恶魔面 ,这导致当前我国教育功能理论仍 是一个不完整的功能论,要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教育功能理论必须进
22、行教育负功 能的探讨,这是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现实要求。 现实中教育 失灵 的现象越来越多, 教育与经济的反比原理 、 教育投 入末位论 、 读书无用论 等甚嚣尘上。这些现象正阻碍着我国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和社会个体的健康发展,也向我们提出了要进行教育负功能研究的 迫切要求。 1.2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进行教育负功能的研究,可以完善人们对于教育功能的整 体认识和把握,健全 教育功能的理论体系。也可以深化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 济、教育与文化等关系的研究,从而确立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 学等教育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石。 第 1 章引论 1.2.2实践意义 教育是把
23、 双刃剑 ,它在对个人、社会以及教育自身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产生着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教育负功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 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限制或减少教育负功能的影响,使教育的正向功能 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个体等的 和谐发展。 1.3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教育 失灵 现象越来越多,教育负功能问题也开始受到人 们的重视,相关学者从教育负功能的概念、教育负功能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教 育负功能的成因与防治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的探讨。 1.3.1 教育负功能 的概念 教育负功能 的概念首先要导源于 负功能 这一概念。 负功能 的概 念则是由美国
24、著名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他在论理论社会学中对帕森斯的 功能分析理论进行批判,提出了两对重要概念,即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 功能和隐性功能。他将 负功能 界定为 削弱体系的适应或顺应 的功能。 自此后, 负功能 的概念逐渐为学者们接受并正式出现在相关的论述中。但由 于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是基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提出的,因此,他并未涉及教 育的负功能研究。正式地将教育负功能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进行严肃的探讨的 当属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他运用默顿的理论,较早地论述了教育的负 功能问题;他以默顿的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及 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这 两对功能概念为基础,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理论的分析框架,
25、将学校的教育功 能分为四大类,即显 性正向功能、隐性正向功能、显性负向功能、隐性负向功 能,并从理论上表明了负向教育功能和正向教育功能同时存在于教育功能系统 之中。柴野昌山所界定的 负向功能 是指没有实现人们主观愿望的非理想功 能。 在现代国外的学者中,对教育负向功能有较为重要论述的还有富尔 (Faure, 罗伯特 .金 .默顿 .论理论社会学 M.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0: 138-139. 柴野昌山 .学校的负向功能 J.教育社会学研究第 27集,日本东洋馆出版社 1972年 . 2 第 1 章引论 E.)。他在为学会生存 -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 在一段长时期
26、内,教育推动着、伴随着、决定着社会与政治的发展和技术经 济的发展 。 如果说教育机构纯粹是保守的,甚至是压抑人的,这个看法是不 确切的。一个机构就其本性而论,可能会产生一些稳定性的影响;此外,教学 活动本身,如同司法活动一样,倾向于重复过去,倾向于形式化、公式化。这 种双重性在迅速变革的时期尤为显著。于是教育看来既是反对社会改革的,同 时又是推动社会变化的 。 尽管,富尔没有明确使用教育负功能这一概念,但 他的论述却现实地指出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功用不仅仅是正向,也包含着负向 作用的可能。 20世纪 70年代,伊利奇 (Illich, L)的 非学校化社会 理论更是加深 了人们对于教育负向功能的
27、认识。在非学校化社会一书中,伊利奇对现代 学校教育进行了猛烈的近乎全方位的抨击。在他看来,学校教育极大地压抑学 生的自由与个性,学校既不可能促进学习,也不可能维护正义;学校并未促进 社会机会平等,相反只是垄断了这些机会的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面对舶来品的冲击,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本土的研究。事实上,我国的教育 学者也很 早就注意到了教育负功能的问题,只是没有明确使用 教育负功能 这 一概念。早在 1933年,陈翊就在教育社会学概论中提出: 教育这个改造 社会的有力工具,如果只用于保守固有文化,固足阻碍社会的进步;如果不顾 当前事实的需要,硬用这个工具灌输不能实现的幻想,也是增加社会的混乱,
28、摧残未成熟的青年。有志改造社会的人们,不可不慎用教育啊 ! 20世纪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有一批的国内学者述及了教育的负功能问题。如华中师范大 学的董泽芳教授 1990年指出,教育制度对社会发展既具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 能。 1990年 7月底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上, 有学者指出,教育具有 双重性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搞得好,是积极的; 搞不好,也可能是消极的。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 1991年指出,学校教育 自身不作改造,就不可能有效发挥经济功能,甚至会出现负功能。 但是如果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华东
29、师范人学比较教育 研究所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4. 单中惠等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635-636. 徐红芬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探析 EB/OL. http:/www. qhcs. cn/horae/AttachedFiles/1881/266. doc 63K/2003-10-10. 葷泽芳 .教育社会学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0. 丁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J.中国教育学刊, 1990 (5): 32. 叶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63. 3 第 1 章引
30、论 研究的主题进行考察 ,一 般认为首次对教育负功能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当属张 人杰教授。他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2年第 3期发表的教 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和理论之质疑 兼论教肓的负功能一文中,论述了研 究教育负功能的意义,介绍了中外学者对教育负功能认识和研究的情况,指出: 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中,另一个常见的理论缺陷是鲜见负功 能的论述 ,并提出 现在应着重研究教育负功能的性质,产生教育负功能的机 制,教育负功能的识别和分类,教育负 功能的限制 。 随后,出现了为数不多 的专门研讨或探究教育负功能的文章,如吴康宁教授的教育的负向功能刍议 (载教育研究 1992年第
31、6期 )、林良章的教育负效应探微(载教育评 论 1993年第 1期 )、蒋凯的试论教育负功能(载江西教育科研 1994年 第 1期 )、郝文武的教育负功能探析(载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年第 4期 )、 黎君的教育的负向功能与新教育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载教育评论 1998 年第 1期 )、论教育的负向功能(载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 2期)等。 这段时期,我 国学者真正逐步开展起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此后, 教育的负功 能 便以 负向功能 、 负效应 、 负效功能 等形式开始进入研究者们的视 野。 虽然我国学者对教育负功能的称谓不尽相同,但他们在教育负功能概念内核 的理解上还是比较统一的:所
32、谓教育的负功能,是 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 对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 损害 性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 对社会和人 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是 教育实施所产生的期望效应之外的不良功能 。 对于这种 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的相反 ,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而非回 避,因为教育是把 双刃剑 ,它在对个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着 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本研究主要探讨的也就是教 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即教育的社会负功能和个体 负功能。 张人杰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理论之质疑 - 兼论教育的负功能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 学版 ,1992 (3):
33、17-22. 吴康宁 .教育的负向功能刍议 J.教育研究 ,1992(6): 69 70 黎君 .教育的负向功能与新教育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J.教育评论, 1998(1): 13-15. 蒋凯 .试论教育的负功能 LJ.江西教育科研 , 1994(1): S-11. 4 第 1 章引论 1.3.2教育负功能的表现形式与类型 相关学者指出 ,从 作用对象的不同 这一角度看,教育负功能可表现在 三个方面,即教育对个体发展、对社会发展以及对教育自身发展的消极作用。 按照不同的标准,学者们对各种教育负功能的表现进行了分类。根据形成的 途径和场所的不同,教育负功能可划分为:学校教育负功能,家庭教育负功能
34、 和社会教育负功能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教育负功能可划分为 .“ 教育显性负 功能和教育隐性负功能;根据强度的不同,教育负功能可划分为:教育强性负 功能和教育弱性负功能 ;根据发挥作用之领域的不同,教育负功能可划分为: 教育政治负功能,教育经济负功能,教育文化负功能,教育科技负功能;根据 这一维度还可将教育负功能划分为德育负功能,智育负功能,体育负功能,美 育负功能和劳动教育负功能等 ;根据产生不良影响的时间长短的不同,教育负 功能可划分为:教育长期负功能和教育短期负功能;根据教育负功能产生范围 不同可分为:教育整 体负功能和教育部分负功能 , “ 根据教育负功能本身质的规 定性的不同可划分为:
35、常态负功能、非常态负功能等 。本研究将教育负功能分 为教育的社会负功能和教育的个体负功能。 1.3.3教育负功能的成因 有学者从 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的视角指出 ,教育与经 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就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价值观念的影响,思维方 式的影响等是教育负功能发生的外部因素;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教育内部 结构的不合理、教学的失当、教师素质不高、扭曲的考试制度等方面则是教育 负功能发生的内部因素。 有学者将教育负 功能的产生归结为: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管理体制和 目标体制的影响以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影响三个层面,认为 当教育系统与外 界子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处于受阻或
36、失常状态时,教育功能的发挥便会 王娟李运庆 .我国教育负功能研究十五年 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1): 17-20. 郝文武 .教育负功能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4): 15-17. 蒋凯 .试论教育的负功能 J.江西教育科研, 1994(1): 9-11. 郝文武 .教育负功能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4): 15-17. 郝文武 .教育负功能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4): 15-17. 黎君 .论教育的负向功能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2): 13-14 阎守轩 .教育负功能成因浅析 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
37、9 (4): 38-39. 5 _ 第 1 章引论 _ 受到影响,出现教育与个体、与社会的失谐乃至冲突状态,产生教育负功能。 有学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教育负功能发生的原因,指出在 宏观层面上,教育的总体规划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将直接影响教育 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中观层面上,办学的具体方案、治学思想 等是否正确也会影响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微观层面上,教学活动的成败是影 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 1.3.4教育负功能的防治策略 关于如何改进教育负功能问题,也有学者进行了一些专门的研究和探讨。 相应的措施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在于端正教育思想 ,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 价值
38、观 。要扎实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确立新型人才的标准;提高教育系统的 自身素质,努力发挥教育的正向功能 。其次,考虑到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所 以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教育的微观结构来降低教育的负功能,充分发挥其正功能 。第三,还要从学校制度改革的层面入手,建立现代 开放化 教学管理模式 ; 建立现代 灵活性 的课程;建立现代的 个性化 教学方式;建立现代的 民 主、平等、交流与合作 的师生关系;建立现代的 发展性 考试与评价制度 。 最后,学校教育还要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优化育人环境,同时应该积极弥补 教育的负功能,我们既不要把教育看作是附庸,也不要把教育看成是万能的上 帝。 1.3.5研究的总结与展
39、望 纵观十数年来,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尽管在数量和质量上 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教育负功能研究不够 重视。相对于教育正功能而言,无论在资金投入、人员参与方面,还是在研究 对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方面,我国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仍处在研究的边缘,未 蒋凯 .试论教育的负功能 J.江西教育科研, 1994(1): 9-11. 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与社会发展 DB/OLhttp:/edu. myjoin. cn/web/course6/6ch4/4-2-l. htm. 蒋凯 .试论教育的负功能 J.江西教育科研 ,1994(1): 9-11. 郝文武 .教育负
40、功能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4): 15-17. 张奇勇 .学校教育负功能的成因新论 J.当代教育科学 ,2004(15): 11-12, 19. 张人杰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理论之质疑 - 兼论教育的负功能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 版 1992(3): 17-22. 党亭军冯亚妮 .试论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及改进措施 J.现代教育科学 :普教研究 ,2 4(1): 45-47. 6 _ 第 1 章引论 _ 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其次,我国目前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不够深入和 全面。在已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一些具体领 域,缺乏整体上的研
41、究和探讨。由此,我们不能对教育的负功能进行整体性把 握与认识,也就不能充分认识其内在的本质和重要性。最后,关于教育负功能 改进措施的研究相对不足。 1.4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例证证实 原因解 析 对策应用的思维逻辑,着重揭示教育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表现出的负面影响及其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治理策略。依据这一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历 史分析、个案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1、文献法 .“ 通过学校功能强大的电子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外文的 EBSCO 数据库等搜集关于教育功能的研究著述,抽象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 也会搜集相关的实证性数据以为 教育负功能 之客观实在性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