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有关情况(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漠化有关情况(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邵阳市石漠化有关情况一、 基本情况邵阳,古称宝庆,位于湘中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中有资水横贯。全市辖8县1市3区、198个乡镇。现有国家扶贫县3个,省扶贫县3个,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全市国土总面积3119万亩,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有林业用地1800万亩,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578万亩,居全省第3位;活立木蓄积4671万立方米,居全省第2位;森林覆盖率56.8%,居全省第2位。全市总人口746万,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其中农业人口621万。2006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09.51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48亿元,占11.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2
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二、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2005年,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林沙发2004211号文)和湖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我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湘林造200503号)文件要求,我市组织了300余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专家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操作细则,历时四个月,对全市土地石漠化现状进行全面监测。通过监测,共查明我市共有岩溶地区总面积1350.18万亩,分布在全市 12个县市区 150余个乡镇国有林场,其中石漠化土地365.59万亩,占27.1%;潜在石漠化土地338.98万亩,占25.1%;非石
3、漠化土地645.61万亩,占52.2%。三、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和动态变化分析通过本次监测调查表明,我市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开始,毁林开垦、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樵采和长期以来岩溶地区群众主要以薪柴为能源,使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层逐年变薄,岩石裸露,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土地严重石漠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虽然已认识到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危害性,也开始通过生物措施着手进行治理,但由于岩溶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农民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对森林资源的不适当经营方式,致使治理的速度远远跟不
4、上破坏的速度,土地石漠化速度明显加快,面积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剧。四、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情况我市岩溶地区面积宽,分布广。岩溶地区土地的石漠化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危害严重,影响深远。1、导致土地严重退化,生产力急剧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据测算,自然界形成一公分厚的土壤约需200300年时间,而我市石漠化地区每年损失表土厚度为0.12毫米,大约流失表土450万吨,相当于3万亩耕地的表土层。2、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土壤大量流失,基岩裸露,涵养水源功能锐减,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惨重。暴雨时常引起洪水泛滥成灾,一断雨脚,干旱又迅速露头。据调查,这些岩
5、溶地区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山洪爆发和旱灾。全市90%以上的干旱死角村属于岩溶地区,有的村庄甚至一年有四至五个月人畜引水困难。1998年资江河流洪水泛滥,淹没了半个邵阳城,武冈、新邵、隆回等地不同成度受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2005年新邵县太芝庙乡及周边乡镇突发山洪瀑发,造成77人死亡、350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2003、2005年两年,全市大部分地区连续干旱无雨长达个6个月之久,大部分河流、水库、山塘干涸,100万余人生活用水困难,全市绝大部分农作物受损,当年新造林地成活率不到80%,给全市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6、。我市岩溶地区面积广,而这些地区由于土地严重石漠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已严重影响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据调查统计我市85%以上的贫困村集中在土地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地区。五、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状况全市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严峻形势,已引起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级的高度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全市结合“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活动,加上近年来退耕还林、长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对部分石漠化土地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形式进行治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石漠化地区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难度较大,治理成本较高,加之我市经济
7、落后,投入跟不上,治理进度还非常缓慢,尤其是局部地方,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而且石漠化还在进一步加剧。六、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建议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不断扩大和程度的加剧,不仅成为了全市生态环境改善的瓶颈,而且已严重影响到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安居乐业,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治理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紧紧抓住国家已经把石漠化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抓紧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大石漠化的治理力度。2、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尽快恢复和增加石漠化地区森林植被,不断改善和提高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水土流
8、失。4、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岩溶地区非石漠化土地的开发管理,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5、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搞好石漠化的治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6、充分依靠科技创新。选择适合岩溶地区的造林模式,进行工程和生物综合治理。我市经过近30年来的摸索,选择柏木+马尾松,柏木+桤木,柏木+刺槐的造林模式,获得了成功经验,值得广泛推广应用。7、切实加强石漠化监测与治理的组织与领导。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石漠化监测与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石漠化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七、几点请求1、请求将我市新邵县列入首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施点范畴。我市新邵县
9、为省级贫困县,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垦荒,导致石漠化面积分布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该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扎实,数据准确,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及项目上报工作。请求将我市新邵县列入首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施点范畴。2、请求将我市纳入全国西南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地区,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倾斜。我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石漠化面积分布多,石漠化程度高,水旱灾害频繁。境内河流密布,流程5公里以上的河流595条,分属资江、沅江、湘江与西江四大水系,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我市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共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个省级贫困县,各级财政十分困难。请求将我市纳入全国西南地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地区,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倾斜。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