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1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390987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1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福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1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1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119页).doc(1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福建省顶管法非开挖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s of Pipeline Construction by Pipe Jacking in Fujian (初稿) xxx-xx-x 发 布 xxxx-xx-x 实 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顶管法非开挖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s of Pipeline Construction by Pipe Jacking in Fujian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2、福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XXXX年X月X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6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62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经专家评审和我厅研究,现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6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印发给你们,其中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5项(其中修订3项)、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项,科技研究开发项目1项、示范工程1项。请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单位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列入计划的项目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计划进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福建省

3、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2月专心-专注-专业前 言顶进法管道非开挖穿越工程技术(以下简称“顶管”)是当今非开挖铺设各类地下管线行业中的重要施工方法之一。本规程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6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62号文)的要求,由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编制。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吸收借鉴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了编制单位近年来在顶管铺设生产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程分9章,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

4、;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顶管工程勘察;5.顶管管材及管件连接构造6.顶管工程设计;7.顶管工程施工;8. 特殊顶管;9.监测与环境控制;10.顶管工程质量验收。 为提高本规程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反馈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组织单位: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福建省榕圣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东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福

5、州市水务管网维护有限公司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厦门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 编: 赵剑豪 林一庚 参编人员:陈 勇 陈有雄 陈文杰 江 星 邓建东 杨岳峰陈孝湘 卢纯青 李继光 李招群 林水冷 游金泉 郑守铭 陈 平 陈其同 郑一明 王新荣 李胜宾 黄以华 李碧青主审人员: 审定人员:目次1 总则1.0.1 为规范福建省顶管工程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在福建省采用顶管技术穿越的市政管道、水利管道、电力管道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1.0.3 本规程适用于泥水平衡式、土压平衡式、气压平衡式

6、等封闭式顶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敞开式顶管工程可参照执行。1.0.4 本规程适用于钢管、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夹砂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等材质的顶管施工。1.0.5顶管穿越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临近的建(构)筑物、地下市政设施、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宜的顶管类型及施工工艺,并强化施工质量安全的控制管理。1.0.6 福建省顶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顶管 Pipe jacking借助顶推装置,将管道在地下逐节顶进的工程技术。2.1.2

7、顶进井 Driving shaft/pit 用于安放顶管施工设备、连接管道和始发顶进等的临时作业空间,也称顶进坑。2.1.3 接收井 Reception shaft/pit顶管终端接收顶管机的临时作业空间,也称接收坑。2.1.4 顶管机 Pipe jacking machine安装在顶进管道最前端用于掘进、防坍、出泥和导向等的机械装置。2.1.5 中继间 Intermediate jacking station为控制最大顶进力而设置在管道中间的续顶机构。2.1.6 穿墙孔 Passage hole for pipe jacking顶管机从顶进井穿墙入土的墙洞。2.1.7 接收孔 Arrivin

8、g hole for pipe jacking 顶管机从土中穿入接收井的孔洞。2.1.8 后背墙 Reaction wall 顶进井中承受顶进反力的墙体。2.1.9 曲线顶管 Curved pipe jacking轴线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呈曲线变化的顶管工程。2.1.10 触变泥浆 Thixotropic mud 用于填充顶进管道和土体之间的空间并起到减阻作用的泥浆材料。2.1.11 顶进力 Jacking force顶管施工过程中推进整个管道系统和相关机械设备向前运动的力。2.2 主要符号2.2.1 管道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效应顶进力(kN);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后背墙的承载能力,(kN

9、);管道允许顶进力(kN)。2.2.2 土及管材性能土的重度,(kN/m3); 管材重度,kN/m3);土的粘聚力,();管道综合系数;管材抗压强度设计值(kN/m2);管道最小有效传力面积(m2)。2.2.3 几何参数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顶管机或管段长度(m);千斤顶长度(m);后背墙厚度(m);m考虑顶进管道后退、顶铁的厚度及安装富余量(m);工作井的最小宽度(m);管道的外径(m);管道中心直径(m);S施工操作空间(m);工作井的深度(m);顶管覆土层厚度(m);管底操作空间(m)工作井穿墙孔直径(m);顶管机外径(m);接收井穿墙孔直径(m);管道允许偏差的绝对值(m);曲线顶管

10、时,相邻管节之间接口的控制允许转角();曲率半径(m);最小曲率半径(m);预制管节长度(m);相邻管节之间接口允许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m)后背墙的宽度(m);后背墙顶端离地面的高度,(m);后背墙高度,(m);后背墙深入基坑底部深度,(m)。2.2.4 设计系数管道外壁与土之间的平均摩阻力(kN/m2);K曲线顶管顶进力附加系数值;后背墙承载能力计算系数,取=1.52.5;被动土压力系数;安全系数,通常取1.5。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顶管工程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进行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基础的调查;对穿越河道下方的浅

11、埋顶管线路或地下可能有障碍物时,宜进行沿线地质扫描。3.1.2 顶管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接触生活用水的产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要求。3.1.3 在地下水位以下、顶距大于50m的顶管工程,应优先选用封闭式机械顶管施工。3.1.4 在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或交通要道、铁路、高速公路、堤防等下面进行顶管施工时,必须对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油气、自来水管道周边作业时,要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并进行评估。3.1.5 顶管穿越铁路、公路或其他设施时,除需符合本规程的有关

12、规定外,尚应遵守铁路、公路或其他设施的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3.1.6 当相距较近的两条或多条平行管道采用顶管法施工时,应贯彻宜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实施。3.1.7在管道顶进就位后,应采用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对管壁与原状土体之间的泥浆或空间进行置换填充。3.2 基本资料3.2.1顶管工程须具备以下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文件;2.工程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3.管道设施的有关资料;4.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3.3 顶管的类型3.3.1顶管按单向一次顶进长度可分为短距离(L100m)、中距离(100mL400m)、长距离顶管(400mL1000m)和超长距离(L1000m)。3.3.2顶管按管

13、径大小可分为巨口径(D3.6m)、大口径(2.2mD3.6m,需搭设平台作业)、中口径(1.5mD2.2m,人员可进入并完全直立作业)、小口径(0.8mD1.5m,人员可进入但不能完全直立作业)、微口径(D0.8m,人员不能进入)。3.3.3顶管按顶进轨迹可分为直线顶管和曲线顶管。3.3.4 根据挖掘面是否密闭,将顶管施工方式分为敞开式与封闭式两大类。1 敞开式顶管:(1)手掘式顶管:D1.0m,人工采用手持工具挖掘岩土的顶管施工方式,采用该施工方式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2)机掘式顶管:采用各种形式的挖掘机挖掘岩土的顶管施工方式;(3)钻爆式顶管:通过钻孔、装药、爆破进行岩土破碎的

14、顶管施工方式;(4)网格式顶管:将管端的挖掘面分成数个小挖掘单元,对每个小单元分别进行挖掘的顶管施工方式;(5)水冲式顶管:使用高压水冲击、破碎土体的顶管施工方式;(6)挤压式顶管:管道前端设计为喇叭口形,顶进时,部分土体进入管内,部分土体推挤到管外周的顶管施工方式;(7)挤密式顶管:不进行出土作业的顶管施工方式,管道前端安装管尖,管尖将土体推挤到管外周;(8)螺旋钻进式顶管:使用钻机导向钻孔,使用螺旋机械排土的顶管施工方式。2 封闭式顶管:(1)土压平衡式顶管:通过调节土舱内渣土的压力维持挖掘面稳定的顶管施工方式;(2)泥水平衡式顶管:通过调节泥水舱内泥水的压力维持挖掘面稳定的顶管施工方式;

15、(3)气压平衡式顶管:向挖掘面充入气体,利用气体压力维持挖掘面稳定的顶管施工方式。4 顶管工程勘察4.1 工程环境勘察4.1.1 一般规定1 应在拟建工程项目的位置或规划设计线路确定后进行顶管工程勘察。2工程环境勘察对象是施工现场环境,现场环境是指对工程施工有影响或施工对其有影响的事物,包括地面环境与地下环境。3地面环境应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地面构建物、架空线缆等;地下环境应包括:地下构建物、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等。4 应查明与工程相关的地下障碍物的类型、分布范围、尺寸、位置、使用现状等。5应查清顶管范围内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和其它有害物质的分布位置。6在化工区内,应查明地下受工业污染的程度和分布

16、范围。4.1.2 地面环境勘察应满足以下要求:1按照保护地面建筑物与维护道路交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的需要,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工作。2对施工可能影响到的地面各种不可移动的物体、设施、构筑物,应标明名称、用途、尺寸、稳定程度、结构形式、位置关系、使用状况。3对于重要建(构)筑物,宜取得构筑物的竣工资料,特别应了解建(构)筑物的基础情况。4对于正在使用的设施,应与管理单位联系,了解使用情况。4.1.3 地下环境勘察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施工可能影响到的各种地下构筑物,应标明位置关系,应标明顶进管道与它们的间隔、距离,应标明地下构筑物的名称、用途、尺寸、结构形式、埋设年份及目前使用

17、状况。2应尽可能地取得地下构筑物的竣工资料,或开挖探洞、探沟获取详细情况。3对于废弃的地下管道、地下构筑物也应仔细地调查其类型、位置、尺寸、完好程度、残余内容物的性质以及泄露情况等。4应查明顶管沿线及影响范围内的地下建(构)筑物、各类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的现状,评价其对顶管工程的影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多方公证取样存档。4.2 工程地质勘察4.2.1一般规定1 工程地质勘察的对象为工程场区范围内及场区周边的岩土与地下水。2 应根据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制定勘察纲要,确定勘察工作量。勘察分为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二个阶段。3 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的选择,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宜采用钻探、槽深、触探、工程物探等综

18、合勘察方法,准确放映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获取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勘察结果。4 查明顶管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类型、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等。5 当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谷地段时,应查明微地貌特征、穿越断面的地层结构、工程地质特性,并对穿越河流的洪水淹没范围、河床及岸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6 应查明顶管沿线地表及地下暗埋的河、湖、塘、沟、洞、坑、井的分布范围、赋存状态、埋置深度和特性,并提供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7应查明顶管沿线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8 在抗震设防烈度大

19、于或等于6度的地段,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9 应查明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地下水控制方案。10 勘探孔须进行封堵处理,避免顶进过程中冒浆。11 当在顶管轴线范围内可能存在孤石或其他地下障碍物时,应采用工程物探等手段进一步探明孤石或地下障碍物范围,并提供顶管轴线上的地质剖面图。4.2.2 岩土勘察:1应详细调查顶管的上覆地层、顶管穿越土层以及顶管的下部土层;2应查明顶管沿线的特殊性岩土,包括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层、混合土层、填土层、多年冻土层、膨胀岩土层、盐渍岩土层、风化岩和残积土层、各种污染土层等,评价其对顶管工程的影响程度。3应查明顶管沿线的松软土层,可能产生潜蚀、流砂、管涌和地震

20、液化地层的分布范围、埋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质特性。4 应为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加固、不良地质作用防治等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和有关岩土工程资料,并提出相应建议。提供工作井基坑支护、边坡稳定的设计计算参数及可行的方案。并对工作井和顶管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5 应判定岩土体对管道材料(混凝土、钢、铸铁及橡胶)腐蚀性。4.2.3 地下水勘察:1应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地下水埋藏条件、补给与排泄条件、分布特征;2应调查历史上地下水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位变化幅度;3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的含量,地下水对混凝土、钢、铸铁及橡胶的腐蚀程度;4当地下有承压水

21、分布时,应量测承压水的压力,评价对顶管施工的影响。4.2.4 初步勘察:1初步勘察应以搜集资料和调查为主。2 初步勘察主要包含下列内容:1)划分沿线的地貌单元,初步查明管道理设深度内岩土的成因、类型、厚度和工程特性;2)调查沿线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性质、发展趋势及其对管道的影响;3)调查沿线井、泉的分布和地下水位情况,调查沿线矿藏分布及开采和采空情况;4)初步查明拟穿、跨越河流的洪水淹没范围,评价岸坡稳定性。3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给合地质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2)采取

22、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性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4.2.5 详细勘察:1 应查明沿线的岩土工程条件、岩土体及地下水对管道材料(混凝土、钢、铸铁及橡胶)腐蚀性,提出顶管工程设计所需的岩土特性参数。2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每个顶管段不应少于2个;2)顶管沿线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4.3 勘察布孔4.3.1 勘探孔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勘探孔间距应符合表4.2.1规定;表4.2.1

23、 勘探孔间距(m)场地类别一级场地(复杂场地)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三级场地(简单场地)勘探孔间距(初步勘察)306060100100150勘探孔间距(详细勘察)2030305050100 2 初步勘察:每个顶管段宜布置勘探孔1-2个,当顶管距离较长时,勘探孔间距宜为50-100m,顶管工作坑位置至少应布置1个勘探孔。3 详细勘察:每个顶管段宜布置勘探孔2-3个,当顶管距离较长时,勘探孔间距宜为30-50m,顶管工作坑位置至少应布置1-2个勘探孔。2 应在管道设计轴线两侧510m范围内各布置一条勘探线,两条勘探线的勘探孔交错布置;3 管道穿越铁道、公路地段时,勘探孔移位不宜偏离管线中心轴线超

24、过3m,勘探孔间距以能控制地层土质变化为原则,但在穿越铁道、公路地段时,不得少于2个勘探孔;4 在每个地貌单元、地貌单元交界部位、管线转角处、穿越铁路或公路的地段等复杂条件下,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勘探孔数量;5 在穿越暗埋的河、湖、沟、坑、溶洞或可能产生流砂和液化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时,勘探孔数量应适当增加;6 在穿越河谷时,河谷两岸及河床上应布置勘探孔,其数量不应小于3个;7 每个工作井不得少于2个勘探孔,复杂地质条件下宜在矩形工作井的四角或圆形工作井的周边布置勘探孔并增加勘探孔数;4.3.2 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管底设计标高以下35m,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适当增加勘探孔的深度。1 当管

25、线穿越河谷时,勘探孔深度应达到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510m;2当管线基底下存在松软土层、湿陷性土及可能产生流砂、潜蚀或液化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加深或钻穿该类地层;3 在必须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来进行管线施工的地段,勘探孔孔深应在管线中心以下510m,且应穿透主要含水层;4 当管线下部有承压强透水层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或钻穿承压水层,并测量其水位;5 顶进井和接收井的勘探孔深度一般可取井底下5m,在深厚软土、强透水层等特殊情况应适当加深,并穿透该层。4.4 地质勘察报告4.4.1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应性,为合理确定顶管的平面布置、选择顶进标高、防治不良地质现象提供依据

26、。4.4.2 勘察报告应提供顶管段和顶进井、接收井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以及地下水和环境资料,并做出针对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和建议。4.4.3勘察报告应满足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并作出分析、结论和建议。4.4.4不同阶段的勘察报告应分别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技术要求。4.4.5初步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性和适应性,推荐管道最优线路方案,为合理确定平面布置、选择顶进标高,防治不良地质现象提供依据。4.4.6详细勘察报告,应分段评价岩土工程条件,应提供顶管和工作坑设计、施工所需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地下水资料,对工作坑和顶管设

27、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并作出针对性的分析评价。4.4.7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和勘察工程量小的工程,可适当简化勘察报告的内容。4.4.8 勘察报告主要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1 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2 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3 拟建顶管工程的基本特性;4 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阐述和评价;5 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建议地基处理方案;6 岩土参数的搜集、分析和选用;7 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防治措施的建议;8 顶管施工中障碍物的预测、分析和评价;9 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评价;10 有关顶管工程设计和

28、施工措施的建议。4.6.9 勘察报告图表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 工程地质柱状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4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5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4.5 物探方法与技术4.5.1 一般规定1 物探的应用应具备下列条件:1) 探测对象与其相邻介质必须存在一定的物性差异并具有足以被探测的规模。2) 地形变化产生的异常畸变不显著改变探测对象的异常形态或能进行改正。3) 存在电、磁、振动等外界干扰时,探测对象的异常能够从干扰背景中区分出来。2 重大工点、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点和存在多种干扰因素的工点,应采用综合物探。3 物探应按搜集资料、踏勘、编制计划、施测、初步解释、最终解释、成果核

29、对、报告编制的程序进行。4 物探作业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物探仪器及其附属设备必须满足性能稳定、结构合理、构件牢固可靠、防潮、抗及和绝缘性良好等要求。5 物探工作的布置应根据探测工程需要和地形地质条件布置, 确定的测线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测网密度应保证异常的连续、完整和便于追踪,测线方向宜避开地形及其他干扰的影响。应保证异常的完整和具有足够的正常背景。6 物探原始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工作比例相应的地形图件和测量基点的坐标、高程;2) 与工点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和钻探资料;3) 物探施测的各种原始记录和检查记录;4) 物探仪器校验、标定及一致性检查的记录。5)原始记录必须完整、真实、

30、清晰,标示清楚,签署齐全,不得随意涂改或重抄。7 物探资料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分析各项物性参数的基础上,按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点面结合、 反复认识、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宜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定量解释, 并选用典型断面作正演计算。条件具备时物性参数应通过测井确定。2)结论应明确,符合测区的客观地质规律。各物探方法的解释应相互补充、 相互印证。解释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并对推断的前提条件予以说明。3)解释结果应说明探测对象的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对于已知资料不足,暂时不能得出具体结论的异常,应说明原因。4)解释应充分利用各种勘探方法的成果; 有钻孔验证的工点,应充分利用钻探资

31、料对解释结果进行全面的修正。8 物探成果资料的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 物探平面图;2) 各种定性分析图件;3) 各种定量解释图件 ;4) 平面、 断面成果图表;5) 质量检查数据和质量评定表。9 物探成果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 任务依据和要求;2) 地形、 地质和物性特征;3) 物探方法的选择原则及采取的技术措施;4) 测网布置和数据采集;5) 资料整理与解释;6 ) 质量评价;7) 结论和建议。4.5.2 地下管线探测1 地下管线探测应在现有地下管线资料调绘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实地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敷设状况,绘制探测草图,并在地面上设置管线点标志。 3 地下

32、管线探测点包括地下管线特征点和附属设施(附属物)中心点,可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应进行实地调查和直接量测,隐蔽管线点可采用物探方法。3 探测方法可选用电磁感应法、地质雷达法、弹性波法、井中磁梯度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轨迹探测法等。4 地下管线探测点点位应设置在管线特征点或附属设施中心点上,在无特征点的直线段上也应设置地下管线探测点,其在地形图上的间距应不大于0.15m。5 当地下管线弯曲时,应在圆弧起讫点和中点设置地下管线探测点。 当圆弧较大时,设置的地下管线探测点应能反映地下管线的弯曲特征。6当采用现有的探测技术手段不能查明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时,宜进行开挖或钎探探查。 现场条件

33、不允许开挖或钎探时,应将问题记录 4.5.3 基岩埋深探测1 探测基岩埋深,划分松散沉积岩层序和基岩风化带,可选用电法、电磁法、地震波法和声波法等。2 探测基岩埋深采用电磁法时,通常采用频率测深、电磁感应法、地质雷达法。3 探测基岩埋深采用地震波和声波法时,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瑞雷波法、声波法。4.5.4 孤石探测1对于孤石性质与周边介质相差明显的情况,可以通过弹性波速度特征腿短孤石的位置和大小。2 孤石与周边介质密度相差较大、粒径较大时,可通过重力探测判定。3 当孤石的电阻率与周边介质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电法探测。通常选择电阻率成像法和电阻率法。4 当孤石的电阻率与周边介质相差较大时,

34、可采用电磁法探测。通常选择甚低频法和探地雷达法。5 当孤石的电阻率与周边介质相差较大时,可采用地震波法和声波法探测:(1)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适于水下孤石探测(2)瑞雷波法可解决浅层孤石探测问题,但使用时应注意排除周边噪音影响。(3)对于需要采用精确探测的工程,可采用地震波CT法,但孔距不宜过大。5 顶管管材及管件连接构造5.1 管材选用5.1.1 顶管管道的横断面有圆形、矩形、其它形状。5.1.2 顶管材质应根据管道用途、管材特性及当地具体情况确定;适合于顶管的管材类型通常有:钢管、钢筋混凝土管、钢筒混凝土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球墨铸铁管和其它能满足顶管要求的各类管材。5.1.3 顶管管材

35、应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除满足一般埋地管道受力要求外,尚应有较高的轴向承载能力。5.1.4 顶管管道应保证精确的尺寸,包括管口紧密的配合、管端垂直度、管材椭圆度等,管道轴向上应保证平直。顶管管道及其接口应有抵抗管道内、外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的能力,管道防护措施应与管道顶进过程、地层条件相适应;管道接口应具有传递轴向载荷的能力;非整体连接管道接口出现一定角度的偏移时,应仍具有阻水能力。5.1.5顶管管材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材料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及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5.1.6顶管管材应有质量合格证书、按规定复试合格的证

36、明文件,使用单位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有权对将交付使用的管材与管材厂家配合进行复检。5.1.7钢筋混凝土管材的单节长度以2.03.0m为宜,钢管的单节长度以410m为宜,长距离顶管的管节长度可适当增加,曲线顶管的管节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确定。5.2 钢管5.2.1 钢管钢材宜选用Q235B或Q345B;5.2.2钢管钢材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 5.2.3管壁厚度应采用计算厚度加腐蚀量厚度,腐蚀量厚度应根据使用年限及环境条件确定,且不应小于2mm。钢管年腐蚀量标准可按表5.2.3确定。表5.2.3 钢管年腐蚀量(单面)标准腐蚀环境低于地下水位区地下水位变化区高

37、于地下水位地区淡水淡水腐蚀量(mm/年)0.020.040.035.2.4 制作钢管的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4的规定。表5.2.4 钢管几何尺寸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周 长D16002.0mmD16000.0033D1椭圆度管端部位0.005D1,其他部位0.01D1端面垂直度0.001D1,且不应大于1.5mm弧度用弧形板测量管内壁或外壁纵缝处形成的间隙,应不大于0.001D1,且不大于4mm;距管端200mm纵缝处的间隙应不大于2mm。注: D1为管道外径(mm)5.2.5 卷制管道焊缝应满足以下要求:1卷制钢管同一横断面内宜采用一条纵向焊缝。若采用两条纵向焊缝,则大直径管纵向焊

38、缝间距应大于300mm,小直径管纵向焊缝间距应大于100mm;2卷制钢管对接时,管口对接应平整,当采用300mm的直尺在接口外纵向贴靠检查时,相邻管壁的错位允许偏差为0.2倍壁厚,且不大于2mm;3卷制钢管对接时,相邻管段的纵向焊缝位置错开距离应大于300mm。4对口焊接时,小直径管道焊缝宜采用“V”形坡口,大直径管道宜采用“K”形坡口。不论采用何种坡口形式,同顶铁的接触面均应为平端。5.2.6 钢管焊缝质量检验,非压力管应不低于焊缝质量分级的级标准;压力管应不低于焊缝质量分级的级标准。5.2.7 钢管防腐要求如下:1钢管内、外应做防腐处理;2下井管节两端各100mm宽度范围内,应在井下焊缝检

39、查合格后使用快干型涂料防腐;3给排水钢管道的内壁防腐可采用防腐涂料或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厚度可根据钢管直径在1520mm范围内选择,水泥砂浆内宜掺入纤维材料以增强抗裂性能,水泥砂浆的抗压标准值不应小于30N/mm2;防腐涂料应根据管道输送介质类型及生产工艺确定其技术要求并满足相关行业规范;给水管道所用防腐涂料及水泥砂浆内掺纤维材料应具有卫生检验合格证书。4钢管外壁防腐可采用阴极保护加防腐层,防腐层可采用防腐涂料或玻璃纤维布缠绕复合涂层,应根据管道顶进距离及生产工艺确定其技术要求并满足相关行业规范,。5.2.8下井管段的长度宜为卷制管段长度的倍数;管节长度不宜小于6m,长距离顶管的管节长度

40、可适当加大。5.2.9 顶进钢管应考虑温差作用下的伸缩变化,当管道长度在100m以上时,应有一个工作井的穿墙管能使钢管自由伸缩;长度超过600m时,两基工作井墙壁的穿墙管均应能使钢管自由伸缩;长度超过1000m时,每500m宜设一个伸缩接头。钢管与工作井井墙均采用刚性连接时,必须验算温差作用下井墙受力和管道的连接强度。5.3 钢筋混凝土管5.3.1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重力流输水管道及各类保护套管。钢筋混凝土成品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及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的规定;管节长度及接口的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5.3.2 钢筋混凝土管的混凝土强

41、度等级不应低于C50,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5.3.3 钢筋混凝土管的钢筋应选用HPB300、HRB400及更高级别钢筋,钢筋性能应分别符合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5.3.4钢筋混凝土管的混凝土骨料碱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93的规定,在含碱环境中使用时应选用非活性材料;5.3.5 钢筋混凝土管采用外加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所用产品应符合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及掺人量。5.3.6 当地下水或管内贮水对混凝土和钢筋具有腐蚀性时,应对钢筋混凝土管内外壁做相应的防腐处理;5.3.7钢筋混凝土管节长度应

42、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确定;5.3.8 钢筋混凝土管接头可按下列原则选用:1用于输水的混凝土管接头宜使用柔性双插口和柔性钢承口接头(见图5.3.8-1、5.3.8-2),并应优先选用钢承口接头,接头的允许偏转角应大于0.5,双插口管接头应使用钢套环或不锈钢套环;2 用于保护套管的混凝土管接头宜使用柔性双插口和柔性钢承口接头,也可根据使用要求采用柔性企口、钢承插口或刚性企口、平口接头;图5.3.81 双插口接头图5.3.82钢承口接头5.3.9 管接口密封1.管接口密封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保证顶进施工的正常进行;(2)管节与工具管或掘进机应能正常连接;(3)应采用适宜的方法避免管道发生转动;

43、(4)管道贯通后,应进行接口密封处理;2. 采用橡胶圈防水接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节接口处的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蜂窝、麻点、气孔、裂纹、缺边掉角等现象,接口尺寸应符合规定;(2)橡胶圈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3)橡胶圈应保持清洁,表面无油污、泥砂等,不得在阳光下曝晒;(4)钢套环的焊接接缝应平整,肋部与钢板平面垂直,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3.管接口密封材料的使用还应满足表5.3.9中的要求。 表5.3.9 密封材料的尺寸和安装要求密封材料粘结剂橡胶衬垫接口宽度b (mm)最小 10 mm接口深度t (mm)单层t12b/3双层t2(12b/3)

44、t 2b接合面干燥(湿度5),无油、无灰尘表面平整,无突起,无坑洞4. 管道接口的密封橡胶圈:(1)密封橡胶圈材料应符合橡胶密封件 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GB/T21873规范的要求;(2)无压输水管接口可使用单胶圈;(3)有压水管接口应使用双胶圈;(4)密封橡胶圈的断面形状宜为“L”形、齿形、楔形或半圆半方形;(5)微口径管材宜使用整体式缓冲阻水橡胶套环;(6)遇有含油地下水时,宜选用丁晴橡胶;含有弱酸、弱碱地下水时,宜选用氯丁橡胶;遇有霉菌侵蚀时,宜选用防霉等级达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橡胶;在平均气温低的地方,宜选用三元乙丙橡胶;(7)管道对接时,橡胶圈表面宜使用润滑材料,润滑材料宜选用白油或洗洁精等,为防止密封橡胶接口老化,不得使用黄油或机油。5.3.10 钢筋混凝土管传力面上均应设置环形缓冲木垫圈,并用胶粘剂粘在传力面上,木垫圈应符合以下要求:1木垫圈应选用质地均匀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或胶合板;2木垫圈的压缩模量不应大于140MPa;3木垫圈厚度应根据管道直径、管道的曲率半径确定,并应与设计顶力相适应,厚度通常为1030mm;4木垫圈外径应与橡胶密封圈槽口齐平,内径应大于管道内径20mm。5.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5.4.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适用于输水管道,输送腐蚀性水体及管外水土有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