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共2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384688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共2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共2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共27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上)病害/虫害名称:棉 立 枯 病分布与为害:棉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以黄河流域棉区发生较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Uhn)引起,以为害棉苗为主,可造成缺苗断垄。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大豆、花生、烟草、茄症状/形态特征: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倒。子叶受害后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以后病部破烂脱落成穿孔状。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多雨年份茎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条条木质

2、纤维,严重的茎折断而死,茎的发病部位有时形成瘤状肿起。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可直接侵入幼茎为害棉苗。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一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15左右,甚至有寒流降温或阴湿多雨,立枯病就会严g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若收花前期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一般排水不良、地势低洼以及上质粘重的棉田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2)合理施肥: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或5406菌肥。(3)提高播种质量:春棉以5厘米深士温达14时为适宜播期,一般播种45厘米深为宜。(

3、4)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早间苗、勤中耕,降低土壤湿度,提高上温,培育壮苗。2药剂拌种 精选种子,用种子重量0508的50多菌灵,或种子重量06的50甲基托布津,或种子重量1的40五氯硝基苯,或种子重量05的50退菌特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5的五氯硝基苯十福美双(或炭疽福美)拌种。图1棉立枯病苗期症状图2棉立枯病病茎(白色部分为病菌的气生菌丝图3棉花茎基缢缩状图4棉立枯病病菌1.菌丝体2.担子及担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 炭 疽 病分布与为害:全国各棉区均有分布,由普通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引起。棉花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又以苗期和铃期受害严重。棉苗受

4、害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成片死苗,棉铃受害引起烂铃。病原菌有两种,即普通炭疽菌和印度炭疽菌,我国棉花上以普通炭疽菌较常见,只为害棉花一种植物。症状/形态特征:棉籽发芽后受侵染,可在土中腐烂。子叶上病斑黄褐色,边缘红褐色,上面有橘红色粘性物质,即病菌分生抱子。幼茎基部发病后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性物。铃上病斑初为暗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并凹陷,中部变为灰褐色,上面也有橘红色粘性物质。病铃腐烂可形成僵瓣。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棉籽发病后侵入幼苗,以后在病株上产生大量分生抱子,病菌随风雨或昆虫等传播,形成再次侵染。温度和湿度是影

5、响发病的重要原因。若苗期低温多雨、铃期高温多雨,炭疽病就容易流行。整地质量差、播种过早或过深、栽培管理粗放、田间通风透光差或连作多年等,都能加重炭疽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2温汤浸种 用3份开水加1份凉水,按水量与棉籽重量比为25:1的比例放人棉种,水温保持在5560浸泡05小时,捞出后晾干即可播种。该法只能杀死种子上的病菌,防治炭疽病、红腐病效果较好,防治立枯病等土传病害还要用药剂拌种,参照立枯病防治。3药剂防治 苗期发病可用20稻脚青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均匀喷雾;若将喷雾器喷头中的旋水片取出,对准根茎部喷

6、浇,效果也很好。蕾铃期发病,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代森锌800倍液均匀喷雾。图1棉炭疽病苗期症状图2棉炭疽病病铃图3棉炭疽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图4棉炭疽病病叶病害/虫害名称:棉 红 腐 病分布与为害:棉红腐病也叫烂根病,全国各棉区都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红腐病发病率一般在2050,最高可达80以上;北方棉区苗期发病重,南方棉区铃期发病重。该病由镰刀菌属的若干个种引起,以串珠镰刀菌(Fusarinum moniliforme Sheldon)为主,其次为半裸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等。除侵染棉花外还侵染小麦、玉米、黄瓜和马钧薯等。症状/形态特征:幼芽生病后变成红褐色,可烂在土中。出土

7、的幼苗根部生病后,根尖先由黄变褐色腐烂,以后蔓延到全根,还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子叶发病后,多在边缘生灰红色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湿时产生红粉,即病菌抱子。铃上病斑形状不规则,外有红粉,再后常粘在一起成为粉红色块状物,重病铃不开裂成为僵瓣。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土壤中的烂铃及枯枝枯叶等病残体上越冬,引起侵染。低温潮湿、雨日多、日照少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秋季多雨时,病菌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到铃上引起烂铃。病菌在铃上为弱寄生,需借其他病害和虫害伤口引起侵染。盐碱地、低洼地、连作棉田以及播种过早的棉田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苗期防治

8、 参照炭疽病的防治。2铃期防治 可用50福美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均匀喷雾。图1棉红腐病病苗图2棉红腐病菌的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图3棉红腐病病铃病害/虫害名称:棉苗猝倒病分布与为害: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特别在潮湿多雨地区发生严重,主要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 FitZp引起,除浸染棉花外,还能为害多种植物,如瓜类、茄子、豆类、胡萝卜等症状/形态特征: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同时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浸状软化。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日色

9、絮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与立枯病不同的是,摔倒病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发病规律:土壤中所存活的病原菌(卵抱子)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常借水流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病组织表面所长出的病菌是再次侵染源。若土壤温度低于15C,萌动的棉籽出苗慢,就容易发病。棉苗出土后,若遇上低温降雨天气,特别是含水:量高的低洼地及多雨地区,地温低于20,发病就重,棉苗出苗;后1个月内是棉苗最感病时期,其他苗病也容易同时发生,使病害加重。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播前精细整地,降低田间湿度,适期播种,培育壮苗。2药剂防治 用种子量02的二氯萘醌拌种;也可用40乙磷铝800倍液,或瑞毒霉颗粒剂在播种时沟施;或用25瑞毒

10、霉3000倍液在苗期灌根防治效果也很好,而又以用瑞毒霉种衣剂效果较彻底。图1棉苗猝倒病幼茎症状图2棉苗猝倒病病菌1.孢子囊2.孢囊中的游动孢子3.游动孢子4.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图3棉苗猝倒病病苗病害/虫害名称:棉 角 斑 病分布与为害:棉角斑病也叫角点病,全国各棉区都有发生,以华南和新疆棉区发生较重,是棉花上的一种常见细菌病害。由黄单孢菌棉角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rum(Smith)Dye 引起,寄主范围很窄,以为害棉花为主。陆地棉抗病力较强,海岛棉比较感病。症状/形态特征:棉花整个生育期都能遭受角斑病的为害。子叶发病后,背面先出现水浸状透

11、明圆形病斑,然后扩大变成黑色,并能扩展到幼茎上,使幼苗折断死亡。真叶发病后,病斑为灰绿色水浸状,后变成深褐色,因周围受硬化的叶脉限制,故呈多角形病斑。有时病斑沿叶脉扩展,在叶脉周围形成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茎和枝条受害后,出现水浸状黑色病5斑,发病严重的茎易折断。铃上的病础为绿色透明油浸状斑点,病斑近圆形,几个病斑可相连成不规则形,以后病斑变成褐色或红褐色而收缩下陷。发病规律:病菌潜伏在棉籽内外越冬,以棉籽外部短绒上带菌率最高。带菌棉籽是主要侵染来源,其次是病残体。幼苗子叶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带菌“溢脓”经风雨、昆虫等传播引起再侵染。土温1015时角斑病极少发生。土温2428或相对湿度85以上

12、,或土壤含水量40左右时角斑病可严重发生。若土温30以上,或大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角斑病则明显减轻。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 参照炭疽病的防治方法。2药剂喷雾 苗期或成株期发病,用20萎锈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均匀喷雾。图1棉角斑病病叶(正面症状)图2棉角斑病病叶(背面症状)图3棉角斑病病叶(叶脉扭曲状)图4棉角斑病病菌1.组织内的病原细菌2.病原细菌放大图5棉角斑病病铃病害/虫害名称:棉 枯 萎 病分布与为害:棉枯萎病也叫萎蔫病、乌心瘟,是为害棉花的主要病害,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枯萎病为害棉苗,特别是定苗以后,大量棉苗发病,萎蔫枯死,导致缺株减产,纤维品质

13、降低,不少地区枯黄萎病同株混生,产量损失更大。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yderet Hansen,寄主范围很窄只为害棉花、甘薯、条菜和秋葵。但带菌寄主植物有大麦、大豆、黄瓜、辣椒、番茄、烟草等,其中以大麦带菌率最高。症状/形态特征:棉花感染枯萎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1.黄色网纹型 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枯脱落,棉苗死亡;2.紫红型 病苗子叶或真叶部分或全部变成紫红型,叶脉多呈现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

14、,叶片枯萎脱落,棉苗死亡;3.黄化型 病苗从子叶或真叶边缘开始局部或全部变黄,最后叶片萎蔫,干枯脱落;4青枯型 叶片突然失水、变软下垂,叶色稍显深绿,最后病株青枯干死,但叶片不脱落;5.矮缩型 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6.萎蔫型 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发病规律:土壤中的病残体和使用带菌棉籽饼等是枯萎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而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从棉苗根毛或根部和伤口侵入,在维管束

15、内生长繁殖后向外扩展,并向地上部分传播,与带菌病因串灌或混用农具等,也可造成病害的传播。棉花苗期感病出现死苗现象,现蕾前后达到发病高峰,到结铃期发病明显减轻。枯萎病的发生与地温和雨量的关系密切,当地温达20时开始出现苗病,地温上升到2530时为发病高峰期,32以上时,枯萎病就受到抑制,成为隐症。67月份降水多、分布均匀,则发病重。长期连作棉田、病菌积累量大、种植粗放、管理不良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发病重。酸性土壤或有机质含量低、缺钾的棉田发病重。防治方法:棉花一旦发生枯萎病就难以防治和消灭。因此,首先要严禁病害传入,对病区应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

16、病区,改造重病区”的防治策略。1保护无病区 我国棉区有23左右为无病区,保护无病区十分关键。(1)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病区棉种严禁外调,禁止由病区调入带菌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坚决保护无病区。(2)建立无病留种田和保种基地,生产无病棉种。(3)种子消毒处理:对外调的棉种或有怀疑的棉种,都应用硫酸脱绒和药剂消毒处理。硫酸脱绒:将1公斤粗硫酸加热到110120,倒入装有10公斤棉籽的陶瓷缸或瓦盆内,边倒边搅约10分钟,至棉籽外的短绒脱净,变黑发亮,随即将棉籽移人清水中冲洗到水色不显黄,水味不显酸,再将棉籽晾干播种。402药液温汤浸种:缸内装65左右的热水100公斤,再加入50毫升80的

17、402抗菌剂,搅匀,倒入硫酸脱绒的棉种40公斤,药液温度在5560之间,浸闷05小时后捞出,可直接播种或晾干后备用。多菌灵浸种:用含有效成分0304的多菌灵药液,在常温下浸棉籽1214小时,也能消灭种子内外的病菌。图1棉枯萎病病叶(黄色网纹型)图2棉枯萎病病株(紫红型)图3棉枯萎病病株(黄化型)图4棉枯萎病病株(青枯型)图5棉枯萎病病株(左:矮缩型病株 右:健株)图6棉枯萎病病株(萎蔫型)图7棉枯萎病和棉黄萎病混生型病株图8棉枯萎病病菌1.小型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大型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图9棉茎剖面(左:棉枯萎病 中:棉黄萎病 右:健株)病害/虫害名称:棉 黄 萎 病分布与为害:全国各棉区

18、均有发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3成。由大丽轮枝抱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引起,其寄主范围很宽,已报道660种,其中农作物有184种。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番茄、瓜类、豆类、烟草和芝麻等。症状/形态特征:棉花现着前后才出现症状,棉株中卜部叶片的叶缘和叶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斑块,扩大为黄斑,而后变褐色呈掌状斑驳,叶片边缘稍向上卷曲,严重时全株枯死,但叶片一般不脱落。棉花在结铃期,每逢大雨过后,可出现一种急性黄萎,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块,叶片很快萎蔫下垂。棉枯萎病和黄萎病可在同一田块混合发生,二者的区别有如下6点:一是枯萎病在苗期可严重发生,

19、蕾期是发病盛期,而黄萎病在蕾期才开始发生;二是枯萎病常自顶端向下发展,而黄萎病则是从下部先发病,再向上扩展;三是枯萎病可表现矮缩,叶片变小变厚、皱缩,黄萎病则无这些变化;四是枯萎病叶脉可变黄而呈现为网纹状,黄萎病叶脉为绿色,主脉间叶肉变成黄斑块状;五是枯萎病早期便可落叶形成光秆,而黄萎病落叶少,又多在后期;六是病株的根、茎和叶柄剖开后,枯萎病株的导管为深褐色,黄萎病株的导管为浅褐色。田间还经常见到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在同一株上,或以枯萎病为主,兼生黄萎病,或以黄萎病为主,兼生枯萎病,均称为同株混生型。以枯萎病为主的混生型病株,主茎及果枝节间缩短,株型常丛生矮化,病株大部分叶片皱缩变小,叶色加深或

20、呈现黄色网纹的典型枯萎症状;同时,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呈现掌状的黄色斑驳及枯死斑的典型黄萎症状,剖视维管束、导管明显地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以黄萎病为主的混生型病株,大部分叶片呈现块状斑驳或掌状枯死斑的典型黄萎症状,但顶端叶片皱缩,叶色加深,个别叶片有时也呈现黄色网纹的典型枯萎症状导管变为淡褐色或褐色。发病规律:棉黄萎病菌主要以微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在棉籽内外、病残体、带菌棉籽壳、棉籽饼中越冬而引起侵染,带病种子是远距离传病和病区迅速扩大的重要途径。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28,25以下和30以上发病缓慢,35以上时症状就隐蔽,即隐症。多雨年份或适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其他影响发病的因素同枯萎病。防治

21、方法:推广种植抗病优良品种,如中棉12、863号、864号、陕1155及辽棉5号等。其他防治措施参照棉枯萎病的防治。图1棉黄萎病初期病叶图2棉黄萎病中期病叶图3棉黄萎病病株图4棉黄萎病病菌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黑斑病(棉轮纹病)分布与为害: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北方棉区重于南方棉区。由几种交链孢菌引起,以大孢链格孢菌(Altearia macrospora Zimm)最常见,其次是细链格孢菌和棉链格孢菌。大孢链格孢菌仅为害棉花,细链格孢菌还能为害烟草、小麦、甜菜等多种植物。症状/形态特征:苗期子叶或真叶发病时,叶面产生红绿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展成1015毫米的红褐色病斑,近圆

22、形或不规则,无明显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病菌的分生抱子)。子叶叶柄受害时,出现黑褐色条斑,常造成子叶脱落。成株期叶片多为圆形或近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可干裂破碎,病叶枯萎脱落。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叶上和棉籽上越冬。春季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先侵染子叶,再在田间引起多次侵染。病菌主要是在棉苗受寒冷冻害或各种损伤,抗病力减弱时从伤口处侵染,田间有10左右的棉苗已出现真叶时,若气温由20突然降到610,并有10毫米以上的降水,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45级大风,降温持续35天,那么未来1周内田间将普遍发病。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精细整地,精选种子,提高播种质量。2,药

23、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或拌种灵拌棉种。3种衣剂 用快哺丹与多菌灵按1:05的重量配比,加入少量聚乙二醇或聚乙烯醇粘着剂,配制成棉籽的种衣剂,用棉籽重量1的种衣剂处理棉籽后播种,对黑斑病和苗期棉蚜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图1棉黑斑病真叶症状图2棉黑斑病子叶症状图3棉轮纹病病叶图4棉黑斑病菌分生孢棉花病虫草害实用原色图谱(下)日期:2006-4-11来源: 作者:字体: 病害/虫害名称:棉 红 粉 病分布与为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南部棉区较多,北部棉区在秋季多雨年份发生。由粉红头孢菌Cephalothecium roseum(Linket Fr.)Corda引起,除为害棉花外,还侵害苹果、梨

24、、番茄、菜豆和水稻等。症状/形态特征:红粉病的症状与红腐病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红粉病在铃壳和棉瓤上的霉层较厚,表现为粉红色松散的绒状物。天气潮湿时,霉层变成粉白色绒状物。而红腐病的霉层较薄而紧密。红粉病病铃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纤维变成褐色粘结在一起,棉瓤干腐。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铃壳和病残体上越冬,来年从虫害和其他病害在铃上造成的伤口或棉铃裂缝处侵染。病铃上的病菌传播后再侵染,造成棉铃大量霉烂。铃期病虫为害重,气候凉爽潮湿,发病就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冬季清除烂铃及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棉花与禾本科作物,特别是水稻轮作。2药剂防治 用种子重量05的拌种双、炭疽福美或多菌灵等药剂拌种;棉

25、田刚出现烂铃时用70代森锰锌400倍液,或80大富丹7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喷雾。图1棉红粉病病铃图2棉红粉病分生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 曲 霉 病分布与为害:各棉区都有发生,由几种曲霉菌引起,能为害棉花、番茄、苹果、梨等。症状/形态特征:表现为铃壳裂缝处或虫孔处产生黄褐色粉状物,棉铃不能正常开裂。天气潮湿时,粉状物四周生有黄褐色绒毛状霉。发病规律: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生长适温为33,气温高有利于发病。棉田郁蔽、通风透光条件差、田间湿度大、虫害重的棉田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参照红粉病的防治。图1棉曲霉病病铃图2棉曲霉病病菌子实体、小梗和分生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 铃 疫 病分布与为害

26、:疫病是我国棉铃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23以上,这是我国棉病发生的特点之一。由棉铃疫病菌(Phyp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引起,自然寄主主要为棉花和苎麻,通过伤口可侵染苹果、梨、瓜类、烟草等。症状/形态特征:多从棉铃基部或铃缝、铃尖先发病,最初出现淡褐色、淡青色至青黑色水渍状小病斑,不软腐,逐渐扩大到全铃变成青绿色或黑褐色油亮状,病健交界处界限不清。降水高湿时,病铃表面可产生一层霜霉状物(病原菌)。发病规律:烂铃壳上的病菌在土中越冬引起下年侵染。铃期天气多雨是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下部果枝上的棉铃,以及铃龄在3050天的棉铃最易发病。棉田多

27、年连作、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氮肥过多、棉田密度大以及结铃期浇水多或遇连阴雨的棉田,铃病发生就重。在华北棉区,一般8月至9月上旬是疫病的发病盛期。防治方法:参照棉红粉病的防治。图1棉铃疫病病铃图2棉铃疫病病菌1.菌丝2.孢子囊3.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花根结线虫病分布与为害: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仅在浙江省等地发生。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引起,除侵染棉花外,还能侵染玉米、大豆、小麦、马唐、马齿苋等。症状/形态特征:播种后1个月便可看到主根及侧根上有不规则的膨大,即根结。随着侵染加重,根结增多加大,可造成根部维管束运输中断,地上部可表现矮化,叶

28、片变黄,乃至萎蔫,严重者可造成棉株死亡。发病规律:在浙江省1年发生5代,在土中越冬,主要分布在530厘米的土层内,温度2530、田间持水量6080时最适合其侵染。4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是为害期。中性砂质土和连作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轮作 用抗病的大豆、花生或水稻与棉花轮作3年。2.消灭病源 棉花拔柴后,彻底清除病体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 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45公斤混少量细土,施入播种沟内,或在棉苗附近挖沟施入,然后盖土。也可用80二溴氯丙烷每亩5公斤,加水50公斤,按播种行距开15厘米的深沟,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将药液施入沟内,盖严待播种。图1南方根结线虫1.卵2.幼虫3.雌虫4.雄虫图2棉

29、花根结线虫病根(左)和健根(右)病害/虫害名称:棉 白 霉 病分布与为害:各棉区均有发生,多数是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发病,并引起落叶。由白斑柱隔孢菌(Myxosphaerella aerela )引起,此菌只侵染棉花。症状/形态特征:初期病斑仅限于单个叶脉网间,直径34毫米,后呈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叶片正面呈浅绿色至黄绿色,而叶片背面则生出大量白霜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抱子,最后病叶干枯脱落。发病规律: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来自病叶在春季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病叶上产生的病菌可借风力和人为活动的传播引起再传染。多雨气温较高(2530)时,利于病害发生流行。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冬季清除病残体深埋或沤

30、肥;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如BJA592和Acala 1517 RR。2药剂防治 发病始期用50苯来特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图1棉白霉病病叶图2棉白霉病病菌(从病组织中长出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虫害名称:棉 叶 斑 病分布与为害:棉叶斑病由棉尾孢霉菌引起,各棉区均有分布,一般在棉花生长后期发生,为害较轻。症状/形态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红色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色,略隆起,中央灰褐色,潮湿时病斑上有白霉(病菌分生孢子)。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次年产生孢子进行侵染和传播。低温高湿,棉花生长衰

31、弱,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参照棉黑斑病的防治。图1棉叶斑病病叶病害/虫害名称:棉 茎 枯 病分布与为害:全国各棉区均有分布,是一种突发性真菌病害,由棉壳二孢菌引起,棉花从苗期到结铃期均能受害,前期为害子叶、真叶、茎和生长点,造成烂种、叶斑、茎枯、断头落叶以至全株枯死,后期侵染苞叶和青铃,引起落叶和僵瓣。症状/形态特征:子叶和真叶发病初为黄褐色小圆斑,边缘紫红色,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原菌)。茎部及叶柄受害,初为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暗褐色梭形溃疡斑,中央凹陷,周围紫红。病情严重时,病部破碎脱落,茎枝枯死。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器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这是

32、初侵染的主要菌源、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害流行与气候条件、蚜虫量、前茬及栽培管理等条件有关。若相S对湿度在90以上的阴雨天气持续5天以上,日平均气温2025,该病可能大流行。大风暴雨造成枝叶损伤,利于病菌侵染和传播。棉蚜为害严重的棉田,蚜虫造成的伤口也多,茎枯病也较重。连作棉田、苗期长势瘦弱的棉田发病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药剂防治 拌种:棉籽硫酸脱绒后,拌上呋喃丹与多菌灵配比为1:05的种衣剂,既防病又可兼治蚜虫。(2)喷雾:苗期或成株期发病,可用65代森锌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图1棉茎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和分

33、生孢子图2棉茎枯病子叶症状图3棉茎枯病茎叶症状图4棉茎枯病茎杆症状病害/虫害名称:棉红叶枯病分布与为害:棉红叶枯病是棉花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非侵染性病害,是棉花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发性病害,重病年份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症状/形态特征:病叶自上而下、从外向内发展。初期叶边缘变成黄褐色,叶肉组织褪绿,叶脉仍保持绿色。以后叶色逐渐由黄色变成紫红色,叶肉变厚,叶片皱缩;发脆。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干枯脱落。同时蕾铃大量脱落,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而细,须根少,颜色深褐,根尖变黑。发病规律:该病是一种理性病害,蕾期始发,铃期盛发。蕾铃期如果较长时间干旱、土壤缺水或板结缺氧,

34、使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份受阻,而蕾铃期正需要大量营养,因此造成营养失调,这时突来暴雨或连阴雨,常造成红叶枯病的暴发。若肥料不足棉株生长不良,利于发病,特别是结铃后肥、水失调,容易导致严重发病。砂土、保水肥能力差的棉田,土壤瘠薄,盐碱地,基肥不足和缺少钾肥的棉田发病重。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 精耕细作,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肥能力。2合理施肥 重施底肥,巧施追肥,防止棉株后期脱肥。做到轻施苗肥,巧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氮、磷、钾合理配比,缺钾的棉田叶面喷施12氯化钾(也可用硫酸钾或硝酸钾)溶液。3合理排灌 适期中耕,合理排灌,干旱时及时灌水,并注意多雨季节开沟排水。图1棉红叶枯病其病

35、叶图2棉红叶枯病重病叶图3健叶图4棉红叶枯病病株病害/虫害名称:棉花缺素症分布与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缺氮 素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组成叶绿素、维生素及核酸不可缺少的成分。氮素供应足时,可增强叶绿素的形成,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加强,棉株生长健壮,蕾铃多,产量高。在土壤中氮素缺乏的情况下;棉株体内的氮素则优先输送到生长旺盛的幼嫩的茎叶中去,从而使老叶先显出黄绿色。严重缺氮时,幼叶也成黄绿色,以后变成黄色,再变成红色,最后呈棕色而干枯。由于顶端生长停止,所以棉株发育受到影响,结果植株矮小,枝条少,现蕾开花减少,铃变小并局限于下部果枝上,下部老叶往往成熟以前就干枯脱落。在氮素过多时,容易引起营养

36、生长过旺,生殖生长推迟,过早封垄,造成棉田郁蔽,可使铃病加重。发病规律:防治方法:防治 防治棉花缺素症,首先要测定土壤中有关营养元素的含量,结合当地的施肥特点、棉花的生长状况,并考虑到与肥料吸收和利用有关的条件,制订措施,加以解决。图1棉花缺氮症图2棉花缺钾症图3棉花缺磷症图4棉花缺镁症图5棉花缺硼症病害/虫害名称:药 害分布与为害:症状/形态特征:触杀性药剂可产生急性药害,一般在几小时到几天就出现药害,表现为叶片烫伤,呈水渍状,或出现斑枯、条纹、变色、卷缩、焦枯等。内吸性药剂则产生慢性药害,施药后较长时间才表现出植株矮化、畸形、叶肉增厚、叶色浓绿、叶形皱缩等,严重时侧枝丛生、生长点坏死。苯氧

37、核酸类激素除草剂如二甲四氯、2,4-D,2,4D丁酯等在低浓度时表现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表现畸形,甚至死亡。如棉花受2,4D药害后,叶片变小变窄,呈“鸡爪状”。氟乐灵的过量使用会使棉花因主根形成肿瘤,次生根生长受抑制而影响生长,这都是农药的直接药害。具有长残效期的土壤处理除草剂,如氟乐灵、美去津、虎威、绿黄隆等的残留毒性,往往造成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受药害。发病规律:防治方法:防止棉花产生药害,首先要选好农药,看清剂型、含量、质量和防治对象,严格按操作规定使用。若用除草剂作土壤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粘性土用药量可稍多一点,有机质含量低的沙土用药量可少些。喷施除草剂时要注意风向,设立隔离

38、带,防止药剂随风飘移而伤害邻近的敏感作物。喷洒除草剂的喷雾器应专用,否则施过药后要把喷雾器认真冲洗干净,以免以后伤害其他作物。 一旦产生药害,完全克服已不可能,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减轻药害。对于触杀型除草剂药害,可追施速效肥料及根外追肥来挽救,以迅速恢复作物生长,对激素型除草剂如2,4D、二甲四氯雾滴飘移到棉花上产生的药害,可打去畸形技,并喷洒赤霉素或撒草木灰、活性炭等,促进侧枝正常生长。安全保护剂25788对酞胺类除草剂如敌草能、拉索、丁草胺、乙草胺、都尔等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以避免或减轻除草剂的药害。图12,4- 的D药害-叶呈鸡爪型图22,4-D药害1.根肿大2.健株图3克芜踪药害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