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5364197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产产 业业 结结 构构 及及 政政 策策产业结构及政策产业结构及政策 n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n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n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 n第四节第四节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及政策产业结构及政策本章主要介绍了本章主要介绍了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及及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分为四节:分为四节:第一节,首先介绍了产业的概念及产业的分类第一节,首先介绍了产业的概念及产业的分类;第二节,主要介绍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些基本规律;第二节,主要介绍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些基本规律;第三节第三节 是

2、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是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是产业结构政策的介绍。是产业结构政策的介绍。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n一、产业与产业分类一、产业与产业分类p(一)产业与产业的形成(一)产业与产业的形成 产业是进行同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总和,是具有某种同产业是进行同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总和,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组织的集合。一属性组织的集合。产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同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同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的。相联系的。经过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形成了农业、手工业和经过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形成了农业、手工业和古老的商业。古老的商业。产业及产

3、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p(二)产业的分类(二)产业的分类u1、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 费希尔首先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费希尔首先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也就有了三次产业的划分:也就有了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次产业就是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包括矿山采掘业。第一次产业就是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包括矿山采掘业。第二次产第二次产 业就是加工制造业、建筑业。业就是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第三次产业电力工业、供气和供水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饭店和旅第三次产业电力工业、供气和供水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饭店和旅馆、运输、保管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和企业

4、劳务、公用服务馆、运输、保管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和企业劳务、公用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不能明确划分的其他各类活动。业、社会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不能明确划分的其他各类活动。由于克拉克首先将其应用于经济实践,并逐步推广得到各主要经济由于克拉克首先将其应用于经济实践,并逐步推广得到各主要经济国家认同,是国际通用的产业划分标准。所以三次产业分类法有时也国家认同,是国际通用的产业划分标准。所以三次产业分类法有时也被称之为被称之为“克拉克大分类法克拉克大分类法”。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u2、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级,联合国标准。将全部

5、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级,10个大项,若个大项,若干中小细项。干中小细项。10大项: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矿业和采石业;制造业;大项: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矿业和采石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供水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餐馆与饮食业;运输业、电力、煤气、供水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餐馆与饮食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即商业性服务业;社会仓储业和邮电业;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即商业性服务业;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团体、社会及个人服务;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我国自我国自1985年依据三次产业分类法编制了第一次标准产业分类后,年依据三次产业分类

6、法编制了第一次标准产业分类后,前后经过了前后经过了4次修订,目前实施的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以四个层次将我次修订,目前实施的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以四个层次将我国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产业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国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产业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20个门类,个门类,95个行业个行业大类,大类,396个行业中类和个行业中类和913个行业小类。个行业小类。例如:例如:汽车制造业的编码汽车制造业的编码C372,自行车生产的编码,自行车生产的编码C374u3、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 这是以研究再生产过程中产业间关系和这是以研究再生产过程中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划分法。比例为目的的划分法。霍夫曼产业

7、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消费资料产业、资: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产品生产阶段产业法:上游产业、中产品生产阶段产业法: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游产业、下游产业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的以研究工业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的以研究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变动趋势为进程中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变动趋势为目的按产品用途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他从研目的按产品用途进行产业分类的方法。他从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需要把制造业分成三类: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需要把制造业分成三类:(1)消费资料产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消费资料产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原则是该类

8、工业产品业等。原则是该类工业产品75%以上属于消费以上属于消费资料。资料。(2)资本资料产业,如化学工业、一般机)资本资料产业,如化学工业、一般机械工业等。原则是该类工业产品械工业等。原则是该类工业产品75%以上属于以上属于资本资料。资本资料。(3)其他产业,如橡胶、木材、造纸等工)其他产业,如橡胶、木材、造纸等工业。业。难以用以上标准划分的产业则被列入其他难以用以上标准划分的产业则被列入其他工业。工业。u4、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前向联系或后向联系的产业部门。中具有较强前向联系或后向联系

9、的产业部门。支柱产业部门:一定时期构成产业主体,并在产支柱产业部门:一定时期构成产业主体,并在产值、利税方面都占很大比重,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值、利税方面都占很大比重,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部门。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部门。优势产业部门: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资源、技术、优势产业部门: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资源、技术、人才及现有生产条件优势的产业部门。人才及现有生产条件优势的产业部门。薄弱产业部门:处于薄弱环节的关键性产业部门,薄弱产业部门:处于薄弱环节的关键性产业部门,其不发达将制约其他许多产业的发展。其不发达将制约其他许多产业的发展。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n二、产业结构二、产

10、业结构 p(一)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一)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数量比例关系。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数量比例关系。分析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使用两类指标:分析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使用两类指标:投入指标:各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所占比重、各产业投入指标:各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所占比重、各产业资本额及其所占比重。资本额及其所占比重。产出指标:各产业产出指标:各产业GDP及其在全部及其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中所占比重。各产业前后同类指标的比较,可以反映各个产业的各产业前后同类

11、指标的比较,可以反映各个产业的经济效益的差异。经济效益的差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以与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以与国民经济呈合理比例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呈合理比例的速度发展。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及产业结构p(二)产业结构的各种表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产业结构,即为不(二)产业结构的各种表象(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产业结构,即为不同的表象)同的表象)l产出结构产出结构(产值结构)(产值结构)作为资源转换系统的产业结构的产出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产出结构,是以产值(增加值)为计量单位的。因此,通常也称其为产值结构。l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

12、类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一定技术水平下,具有相对稳定的投入比例。l资本结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一个比劳动力结构更为全面地反映投入要素结构的表象,但在现实中,资本结构的使用率反而不及劳动力结构。l需求结构需求结构 在市场需求基本均衡的前提下,也可用市场的需求结构作为产业结构的表象,便应注意的是,一般来讲,市场信息的需求结构与系统的产业结构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需求结构间接的反映产业结构,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差异。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n一、配第克拉克定律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对不同产业收入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的规律性,被后人称之为配第定律。克拉克在

13、其研究成果之上,得出了如下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配第克拉克定律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n二、库兹涅茨法则二、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

14、,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在工业和制造业内部,新兴产业部门无论是产值的结构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结构比例,都处于上升的阶段。而传统的产业部门则均有下降的趋向;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在服务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如教育、科研和政府行政部门在劳动力的占用上显示出其比重是上升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n三、霍夫曼定律三、霍夫曼定律 霍夫曼对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工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利用了近

15、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称之为霍夫曼系数,则霍夫曼定律表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把工业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霍夫曼系数 特征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5(1)消费资料工业占主导地位2.5(1)资本资料工业快于消费资料工 业的增长,达到消费资料工业 净产值的50%左右 1(0.5)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已达 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的状态 1以下 资本资料工业占主导地位,实现 工业化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n四、高加工度化过程四、高

16、加工度化过程 所谓的高加工度化,是指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的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高加工度化过程体现了工业经济不断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l工业增长对原材料、进而对自然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下降。19551973年发达国家工业平均增长速度5%,采掘业增长速度1.9%,加工工业5%。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n五、经济服务化趋势五、经济服务化趋势 20世纪70年代后,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实证的研究结果与库兹涅茨法则的结论并不相符:这些国家的第一次产业,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下降的势头都有所减缓;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

17、在70年代以后也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工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第三次产业则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一个被称之为“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已悄然来到。经济服务化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经济服务化又称为第三产业化。这一经济服务化趋势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这一经济服务化趋势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产业结构服务化表现为服务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引致三次产业结构的转变,服务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从世界银行的统计来看,无

18、论是GDP的产业构成还是各国的就业构成,服务业在发达国家都已普遍成为第一位的经济部门,而且这一经济服务化的潮流已开始向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扩散,在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生产型产业的服务化表现为工业等生产型产业(非服务性产业)内部服务性活动的发展与重要性增加,从而改变了这些产业的单纯生产特点,形成生产服务型体系,反映了服务活动在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这种趋向在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早在1980年美国工业增加值就已经有75%以上由工业内部的服务性活动所创造。第三是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经济服务化发展的结果,是形成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服

19、务型经济。服务型经济与产品型经济的区别在于:服务型经济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而非制造和加工产品的部门;服务型经济的主要产品是大规模的服务,而非大规模的商品;服务型经济中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服务部门,而非制造和加工的经济部门;服务型经济的大部分产值由服务性行业而非商品生产部门创造。这四个方面揭示了服务活动在服务型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服务活动在服务型经济中更具有主导性的广泛的经济社会功能,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成为推动传统产业的新发展并引致产业体系的整体升级的重要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了产业结构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合理化和和高级化高级化两个方面的内容。

20、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演进的目标是不断地高级化,而高产业结构演进的目标是不断地高级化,而高级化的基础则是结构的合理化。级化的基础则是结构的合理化。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 n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关于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目前常见的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察,即 与“标准结构”的差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p(一)与(一)与“标准结构标准结构”的差异的差异 库兹涅茨

21、和钱纳里等人,统计回归出产业结构的“标准发展模式”。这些“标准发展模式”是大多数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轨迹的综合描述,反映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某种规律。如果某一产业结构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标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可以认定这一系统违背了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其内部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反之,如果一个特定系统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内部结构恰好与“标准结构”相符,可认定这一系统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吻合的,其结构也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p(二)对市场的适应程度(二)对市场的适应程度 当产出结构对市场需求结构的适应程度,是检验一产业结构系统是否合理时,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易变性和产出

22、结构相对的滞后性及刚性等特点,产出结构并不能及时地和完全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产出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间的偏差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总量偏差和结构偏差。(3)产出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一般可以通过产品储备、生产能力储备和生产能力调整的方式给予调整和解决。p(三)产业间的均衡比例关系(三)产业间的均衡比例关系 结构平衡问题在产业结构上的反映,就是各产业间是否具有协调的比例关系。对于一个产业结构系统而言,存在着众多的产业间比例关系,如: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产业间的均衡比例关系考察一产业结构系统是否合理时,应注意:(

23、1)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始终不变。产业间比例关系经常处于“均衡不均衡均衡”的运动之中。(2)当一产业结构反映出存在较大的“瓶颈”时,可以断定该产业结构系统是欠合理的。“水桶原理”(3)产业间的均衡比例关系一般是通过对存量的调整和增量的投入来完成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p(四)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四)对资源的合理使用 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一般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产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决定产业结构系统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当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各种资源。对于一个特定的产业结构系统而言,可利用的资源一般指系统内部资源和系统外部的

24、资源。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p(五)可持续发展(五)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当是:首先强调了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是放在第一位的.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根“零增长理论”: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资源、污染 当前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后代人将来的发展需要,不能为了目前的过度需求而进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生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n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发

25、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的过程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这样的转变和演进,称之为产业结构这样的转变和演进,称之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主导产主导产业的有序选择业的有序选择和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别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别。p(一)以(一)以“标准结构标准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判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判断断 方法之一:利用“标准结构”进行比较。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等人所归纳总结的“标准结构”被称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可表现为4个方面内容(1)产值结构的高

26、级化;(2)资产结构的高级化;(3)技术结构的高级化;(4)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国内外文献中,绝大多数选用产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来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并将其作为衡量高级化的指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l1、以产值结构为指标的、以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标准结构”赛尔奎因和钱纳里在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时所使用的,以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被称之为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注意所采用的价格体系的比价是否合理,若合理则产值结构能准确地反映出产出结构,当不合理时,则其所反映的产出结构是扭曲的。l2、以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以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标准结构”通过劳动力结构来观察产业结构,有一些理论方

27、面的问题值得注意:劳动力作为产业结构系统的投入,只是诸多投入要素之一。仅从劳动力要素一个方面来观察产业结构,继而衡量其高级化有失全面性。不同的劳动力具有相当的异质性。(3)劳动力要素的市场流动问题也是在选用劳动力结构指标时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p(二)相似比较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判断(二)相似比较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判断 相似比较是以另一个产业结构系统为参照系来评价和判别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高级化。关键是构造一个关系式:被判别的产业结构系统为A,作为参考系的产业结构系统为B,Ui为产业i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中的比例。自然,UAi和UBi分别表示了产业i在产业结构系统A和产业结构系

28、统B中的比例。且 我国数据我国数据1998年年(A)日本数据日本数据1970年年(B)相似系数相似系数第一次产业第一次产业18.4%6.1%0.9496第二次产业第二次产业48.7%44.5%第三次产业第三次产业32.9%49.4%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来三次产业增加值年来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比重的变化情况(%)年份年份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GDP1978198319912002200728.233.224.513.711.347.944.441.844.848.623.922.433.741.540.1100100100100100我国产业结

29、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产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1、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比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比重都明显偏低。都明显偏低。从19782002年间中国的人均GDP从379元上升到8184元,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从12.2%上升到28.6%。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了倍仅仅带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通过对1979一200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就业增长速度进行比较:(1)在大多数年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第三产业,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仍处于持续进行中。在此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远远超过就业的增长,而且第二

30、产业就业曾出现过4次负的增长,这意味着工业部门的就业能力己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虽接近1/2,但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这也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就业效应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2)第三产业增加值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其在约1/3的年份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各次产业的就业变动中,只有第三产业是历年增长的,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仍然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领域。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的、消费型的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社会公共服务则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例如金融保险、租赁等作为迈入服务经济阶段的主要标志的

31、现代生产型服务,在中国并未显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与工业化发展阶段中的服务业发展特征显得很不相符,而且较之于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服务业发展趋势也显得更为滞后。第四节第四节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根本问题是要研究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与再配置。基于此,产业结构政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发展一国经济时,具体应着重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培育什么新兴产业?限制发展乃至压缩淘汰什么产业?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是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n一、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一、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p(一)主导产业的特征(一)主导产业的特征主导产业的特征包括:主导产

32、业的特征包括:l具有比一般产业更多的后向联系或者前向联系。l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l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p(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演进的过程,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更替变化的。在各国工业化的不同时期,其主导产业是不同的。l关联强度基准关联强度基准 赫希曼 在利用关联强度基准选择主导产业时,可以利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各产业进行选择。l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 筱原三代平 应选择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某产业的收入弹性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

33、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l生产率上升率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筱原三代平 应当选择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n二、支柱产业支持政策二、支柱产业支持政策p 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内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最大。p从时间发展过程看,一国经济发展就是支柱产业不断更替的过程。p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对于在一国经济中贡献比较大、符合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p支柱产业支持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支柱

34、产业支持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1、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本国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群,从而带动和形成适合本国情况的产业体系;2、促使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换;3、延长支柱产业的成熟期长度,拉动国内工业整体的升级和产业结构内部的优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n三、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三、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幼稚产业,是工业后发国家借鉴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认为对本国经济有较重要的意义而新建立起来的、处于新生地位的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幼稚产业的保护是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业中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等原因,而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通过保护一段时期

35、,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同一产业发展水平而自立。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是为了实现幼稚产业的保护而采取的一系列关税、补贴等政策手段。二战后,主要的扶植政策手段包括:二战后,主要的扶植政策手段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保护政策。财政和税收的倾斜政策。金融和信贷的优惠政策。技术的支持政策。直接规制等产业组织政策。n三、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三、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p 衰退产业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个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者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p产业调整援助政策,是指某一产业部门衰退时,政府通过政策干预,把该产业部门再分配给其他部门的过程。p衰退产业援助政策的目的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推动产业内竞争力严重不足的企业退出,并防止产业内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促进资源顺利地从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优势产业快速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