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专题研究报告:算力军备竞赛带来产业端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智能化专题研究报告:算力军备竞赛带来产业端机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汽车智能化专题研究报告:算力军备竞赛带来产业端机遇1. 电动化开启汽车智能进化之路1.1 内燃机时代电子电气架构不断更迭早期 E/E 架构研发较为容易,主要由 Tier 1 负责。电子电气架构简称 E/E 架构,有时也被称为 EEA (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从 1886 年第一辆奔驰车被发明到 20 世纪初,车子上的电子设备较为 简单,不必应用 E/E 架构。20 世纪初开始,车上开始出现了更多需要电力启动的设备如起动机、电灯、车载收音机等,这样的背景下 Tier 1,即直接供应整车厂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始配合主机厂进行 E/E 架构的设计和
2、优化。为解决系统内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挑战,博世开发出 CAN 总线对 ECU 的数据进行传输。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系统出现后,如何完成这些系统内 ECU 之间的通信成为挑 战。为此博世历时三年,在 1986 年开发出了 CAN 总线,用来对 ECU 的数据进行传输。1991 年,世界上 首款基于 CAN 总线系统的量产车型奔驰 500E 正式亮相。本质上,CAN 总线是一种用来完成电气系统和 设备 ECU 之间通信的局域网技术,其可以减少布线、减轻重量以及节省车内空间。电子电气设备的复杂化驱使供应商开始设计整套布局方案,2007
3、 年德尔福提出 E/E 架构。电子设备和电气 系统的复杂化驱使供应商开始设计一套整体布局方案,2007 年德尔福首次提出 E/E 架构对发动机系统、车 窗控制、车载娱乐系统等进行系统设计和不断优化,进一步地提升了汽车电子的通信效率。1.2 正视内燃机时代症结和新技术挑战人类离不开汽车,人类还需要更好的汽车。近百年来,汽车给人类出行带来巨大的便利,但是目前汽车也存 在着安全性差、能耗高、污染严重等缺点。植根于汽车主要的缺点,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至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1)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2)节约能源;3)减少以至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汽车的安全性包括 车辆的可控制性以及撞击保护,所涉及不仅是汽
4、车底盘、整车等还包括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第二、第三则 与发动机紧密相关。随着电动技术、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席卷整个行业,传统的分布式 E/E 架构受到挑战。传统的 E/E 架构受冲 击的背后是汽车行业里面掀起的两股浪潮:第一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出现,三电系统的 引入增加了 E/E 架构的复杂度;第二股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出现,OTA 升级需求、大量数据处理和信 号传输的需求对 E/E 架构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分布式 E/E 架构有向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等 集中式架构发展的趋势。1.3 智能化与电动化更加契合电动机比内燃机更环保,架构简洁推动汽车智能化。一方面,电动机车
5、端零排放的特点相较于内燃机更加环 保。另一方面,传统汽车由发动机、底盘、传动轴及相关电气系统构成,而电动汽车的核心是三电,即电池、 电机、电控。大众高尔夫四缸发动机有 113 个活动件,相比之下,一台电机的构造就简单许多。基于简单和 高集成的设计,纯电汽车整车线束也得到控制,CAN 总线协议下的现代化高级车线束总长度要将近两公里, 而电动车以 Model Y 为例,其线束缩短到 100 米。线束越短集成化越高,更利于信号传输和生产组装,以此 为汽车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智能汽车需要电驱动,燃油车从架构上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汽车智能化包括整车控制、车身控制与车载信息。 整车控制和车身控制方面,人工智
6、能很难精准控制内燃机,而电机可通过电流或者电压实现精细调节,另外 控制油门刹车是自动驾驶基本功能,燃油车存在先天短板,可靠性、精准度、响应度都是问题。车载信息方 面,传统燃油车企发力点基本都在 HMI 人机交互上,没有提及车身控制方面软件升级,如沃尔沃提出用 OTA 升级车载地图,通用通过 OTA 升级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相反电动车具备控制、读取、写入、升级先天优势, 解耦软硬件,构建完善的车辆大脑和神经系统支持车内信息系统,并有完备的安全装置设计支持自动驾驶。2. 算力是智能化的核心2.1 汽车价值网络的嬗变传统的分布式电子架构有向集中式发展的趋势,产业链背后价值网络发生更迭。从内燃机汽车时代
7、进入智能 网联汽车时代,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功能带来了更多数据处理需求,内燃机时代的分布式 E/E 架构已经不 能适应 OTA 更新、算力处理和车辆安全带来的新的需求,传统的分布式 E/E 架构有向集中式机构发展的趋 势。E/E 架构背后产业链所组成的价值网络也将随之变化。博世更具体地将汽车 E/E 架构演变的路径划分为 3 个大阶段,6 个小阶段:分布式的模块化、集成化阶段; 域集中式的集中化、域融合阶段;中央集中式的车载电脑和车-云计算阶段。模块化绝大部分车企已经实现, 大众、奥迪、通用、丰田等车企在加快部署全新 E/E 架构以其进入域集中式阶段,预计 2021-2025 年实现量 产,而
8、特斯拉最为领先新一代 E/E 架构达到了中央集中式。智能网联汽车价值量总体增长、结构分化,产业链附加值呈现微笑曲线模式。智能网联汽车整产业链收入从 2015 年的 5 万亿美元预计上涨到 2030 年的 7.8 万亿美元,利润则从 2015 年的 4000 亿美元上涨到 2030 年 的 6000 亿美元,收入和利润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从细分领域来看,收入端硬件规模占比缩小,从 14%缩小 到 7%,软件和共享出行规模急剧扩大,2030 年占比预计分别为 7%和 10%,利润端汽车销售显著下降,共 享出行规模占比显著增长,2030 年预计到达 20%。从产业链附加值情况上来看,产业中游的制造部分
9、价值 较低,上游供应商有专利和技术附加值较高,下游品牌和服务部分也享有较高的附加值,整体呈现微笑曲线 的模式。2.2 算力焦虑刺激算力提升2.2.1 算力基座支撑汽车智能化结构上,以芯片为核心的算力基座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基石。芯片作为主要的算力器件组成了 ECU,ECU 联 合其他软硬件、电路、回路等组成了架构体系。相比于分布式的 E/E 架构,集中式架构将整车划分为动力总 成、车辆安全、智能驾驶等几个域,在系统和软件层面集成,把原有的硬件配置打破,由 ECU 组成的域控 制器成为主要的计算单位。E/E 架构为核心结合电动部件、电池部件以及其他配件组成了新能源车整体结构。功能上,算力满足智能化部
10、件运算,支撑系统算法。通过神经网络,算力支撑着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摄 像头、座舱娱乐信息系统等各个部件运算。除此之外,算力还需要把整个系统的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的算 法进行运行。智能化在给汽车带来更多能力的同时也对 SOC 芯片提出了更多的算力要求。定制上,芯片定制服务具体场景,智能应用贴合市场需求。作为算力承载的主体芯片需要能够贴合应用场景, 不仅仅是实施应用,而是要从系统的角度抽象出共性来加以处理。例如黑芝麻智能开发出配合华山系列的自 动驾驶芯片,还发布山海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该平台拥有 50 多种 AI 参考模型库用以帮助客户更好的定制化 以贴合具体的场景。智能化对算力的需求不仅仅是算力
11、的绝对数值,也在于软硬结合以及具体的应用能力的 构建。2.2.2 算力焦虑呼唤高算力支持智能网联化进展迅速,消费者体验不佳亟待算力提升。2015 年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装载率为 4.6%,到 2020 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 48.8%。主流车企中,智能网联已经成为新车型必备功能。而根据汽车专业机构调研数 据显示,一方面当前消费者对智能网联功能核心感知仍集中在中控台显示屏、仪表盘等少数领域,语音控制、 车联网等功能用户关注不足;另一方面对智能网联功能体验不佳,抱怨中控屏反应迟钝的用户达到 56.5%, 反应系统卡顿的用户达到 50.95%。应用端以自动驾驶为例,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上升对芯片算力的需求
12、呈现指数级提升。L1、L2 处于辅助驾 驶阶段,车部分或全部的自行转向控制、加速减速,这两个阶段对算力的要求都不高。L3 进入有条件的自动 驾驶,车除转向控制、加速减速外还进行驾驶环境检测,这带来算力极大的提升需求,从 L2 的 2 Tops 提升 到 L3 的 24Tops。进入到 L4、L5 阶段车在之前的功能之上还增加了紧急事件触发接管机制,这两个阶段对 算力的要求呈现技术级的提升,分别达到 320Tops,4000Tops。产业层面,现有产品芯片算力不足、全球产能紧平衡、我国芯片自给困难三重痛点亟待解决。目前汽车行业 芯片算力整体仍旧不高,已上市的车型中,较为领先的理想 ONE 芯片使
13、用的是 QCM 820A,仅能对标 2016年上半年的高通骁龙 820,相当于小米 5 的算力水平,与当前推出的小米 11 足足有 6 代差距。从全球尺度 来看,由于疫情冲击芯片短缺已成为困扰全球汽车业的问题,根据 IHS Markit 预测,因芯片短缺,2021 年 第一季度,全球汽车产量将比最初预期少约 67.2 万辆,通用、日产、大众等汽车巨头都面临着冲击。目前我 国自产汽车芯片规模不到 150 亿元,不足全球规模的 5%,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全球 30%以上,每年进 口汽车芯片的费用超过千亿元,国内供需存在较大缺口。3. 算力军备竞赛带来产业端(算力+算法)机遇3.1 软件定义开启汽
14、车算力军备竞赛一颗强大的中央处理器芯片将是智能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的关键区别。智能汽车由一个强大的中央处理系统 芯片来完成多路输入输出,进而进行用户交互。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汽车行业开启了软件定义,即软件定义系 统功能的浪潮。另外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落地,更多的传感器和 ECU 出现也对中央处理的能力提出 了新的要求。“算力”成为评价一辆车重要指标,特斯拉发布 HW3.0 芯片掀起行业军备竞赛。继“马力”之后,随着汽 车软件定义的深入发展,“算力”也成为评价汽车的重要指标。2019 年特斯拉推出 HW3.0 芯片时,144TOP 算力冠绝行业。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使用算力大的平台,长城汽
15、车表示将于 2022 年推出的高端车 型上率先采用 Snapdragon Ride 平台,预计算力可达 700TOPS;21 年初的 NIO Day 上,蔚来推出总算力 高达 1016TOPS 的 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21 年初智己汽车推出的自动驾驶方案支持兼容英伟达 Orin X 芯片,算力可升至 5001000+ TOPS。软件定义还需考验算力与传感器、软件协同配合能力,车智相关操作系统、软件也将迎来产业机遇。智能化 依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的实现,而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前提,因此算力比拼成为当前车企重要卖 点。但堆算力还远远不够,智能汽车芯片能表现出来的真实性能除了算力绝对
16、数值还与传感器以及软件的协 同配合息息相关。以特斯拉 HW 3.0 芯片为例,单芯片算力 72TOPS,相较上一代芯片并没有提升太多,但 自动驾驶性能最高提升幅度可达 20 倍。3.2 算力应用第一站:智能座舱(芯片+操作系统+软件)3.2.1 芯片 os 处于产业链上游,算力架构呈现集中趋势2016 年以来智慧座舱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座舱,信息座舱,智能座舱,智慧座舱。2016 年以前传 统座舱阶段,该阶段只有指针仪表、导航娱乐等少数功能;2016-18 年信息座舱阶段,该阶段增添了大尺寸 液晶中控屏,全液晶流量仪表/HUD,在线服务和 High-level IOV;2018-21 年
17、智能座舱阶段,该阶段增添了 驾驶员/乘客识别个性化服务,语音识别,手势控制,ADAS 及自动驾驶,Low-level V2X,FACE ID, 智能座 椅等更多功能境等信;2021-25 年智慧座舱阶段,该阶段增添了人、车、环息的深度学习功能,为驾驶过程 提供治理辅助,还有 High-Level V2X,感知用户行为等功能。智能座舱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智能座舱产业链上游包含芯片、底层操作系统及 虚拟层、中间件与应用程序、芯片和底层操作系统是智能座舱的算力底座。智能座舱产业链中游包含车载信 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
18、显示。智能座舱产 业链下游是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包括整车厂、Tier 1 和互联网公司。未来智能座舱内部功能将越来越丰富,算力将集中在单个域控制器中。传统的座舱仪表、娱乐、中控系统相 对独立,单个系统对应单个芯片,通信成本较高。未来,智能座舱内部功能将越来越丰富,而且算力将集中 在一个域控制器中对多个系统进行算力支持,也即从基于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分布式结构向分布式网络 +域控制器(DCU)架构迈进。这种改变缩短了通信时间,也降低了通信开销。3.2.2 座舱芯片将保持高速增长,车载 OS 有望迎来生力军鸿蒙(一)芯片1)规模:预计全球 2019-2025 年域控制器符合增长率 78.64%2
19、019-25 年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预计将快速提升,有望拉动域控制器出货量快速增长。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 进,对算力要求稍低,成本更加可控的智能座舱将迎来渗透率的快速提升。2019 年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为 35.30%,2025 年预计能到达 75.90%。2019 年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为 38.40%,2025 年预计能到达 59.40%。 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的提升有望拉动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根据伟世通的数据,2019 年全球智能 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达到 40 万套,2025 年预计达到 1300 万套,6 年 CAGR 为 78.64%。2)格局:高通领先,国内厂商布局力度持续加大智能座
20、舱芯片生产商主要包括两大阵营:消费级和传统汽车芯片生产商。2015 年以前汽车芯片由瑞萨、NXP、 TI 等主导,前三家占据市场 60%份额。2015 年以后消费级芯片厂商开始进入汽车芯片领域。目前,瑞萨、 NXP、TI 等传统汽车芯片生产商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消费级芯片生产商高通、英特尔等面向高端市场。目前高通在算力和客户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其次是英特尔和瑞萨。第一层级的厂商仅有高通,高通代表型产 品有 SA8155P,工艺 7 纳米,CPU 算力 80k DMIPS,GPU 算力 1142 GFLOPS,在所有现存产品中排名第 一;高通合作供应商包括英特尔、博世、大陆、电装、华阳、航盛、LG
21、、松下、伟世通、三菱电机、阿尔派, 在所有厂商中覆盖最为广泛。第二层级有英特尔和瑞萨,它们代表性产品分别为 A3950 和 R-CAR H3 算力 较高;它们合作厂商也较多。第三层级包含 NXP、TI、三星、联发科,它们产品算力一般,合作供应商较少。国内厂商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但布局力度在持续加大,代表性厂商有华为和地平线。华为用 AI 芯片昇腾以及高性能 CPU 鲲鹏构建起 MDC 智能驾驶平台,用巴龙支撑座舱 5G 通信,麒麟则应用于手机为 代表的终端;华为的代表性客户有长安、北汽蓝谷、奇瑞等。地平线 2015 年成立,于 2019 年在世界人工智 能大会上发布征程 2 芯片成为国
22、内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实现了中国车规级 AI 芯片的量产 0 突破。此外,还有 百度,芯驰科技,寒武纪等厂商都有代表性的产品应用在智能座舱上面。3)落地节奏:座舱域控制器预计在 2021 年迎来爆发根据主机厂和 Tier 1 的量产进度,座舱域控制器将在 2021 年迎来爆发。汽车 5g 网络的落地是智能座舱的 基础推动力;其次,在 5g 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主机厂和 Tier1 的量产进度将是 座舱域控制器的直接动力。根据对相关厂商量产计划梳理,伟世通、大陆、博世代表性的 8 款产品中,6 款 产品在 2021 年具备量产能力,座舱域控制器有望在 2021 年迎来爆发
23、。(2)操作系统1)规模:未来 5 年 CAGR 为 13.1%,2030 年预计达到 500 亿美元汽车操作系统包含车控操作系统和车载操作系统,车控操作系统是实现车辆行驶功能、动力性的运行基础, 车载操作系统则是为车载娱乐信息服务和车内人机交互提供控制平台,是智能座舱的运行环境。2020年全球广义汽车操作系统规模达到 200亿美元,预计 2030年将达到 500 亿美元,10 年 CAGR 为 9%。 根据 Mckinsey 的数据,2020 年全球广义的汽车操作系统(狭义 os,中间件,功能软件)规模达到 200 亿 美元,未来 5 年间将保持 13.1%的复合增长率,于 2025 年达到
24、 370 亿美元,而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500 亿美元,10 年 CAGR 为 9%。2)格局:车载操作系统以 QNX 为主,Harmony OS 2 有望在汽车行业有所突破目前车载操作系统以 QNX 为主,Linux(包含 Android)、Win CE 分别列第二、第三位。根据 ICVTank统计数据,全球车载操作系统以 QNX 为主,占比约为 43%,Linux(包含 Android)、Win CE 分别列第二、 第三位,分别占比 35%和 10%。三大操作系统各有特点。QNX 背靠黑莓公司,基于微内核,凭借安全、稳定的优势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合作的主机厂最多;Linux 作为
25、操作系统内核不属于任何公司,其他众多操作系统都基于它开发,免费、灵 活性高的特点使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Android 背靠谷歌,为 Linux 代表性系统,凭借开源和广泛的应用生 态有强大的竞争力;Win CE 是微软 1996 年发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者和使用者少,预计将逐渐退出市 场。国内也在车载操作系统内方面进行自研或对成熟操作系统进行改进。阿里云研发了可用于车载终端的 YUNOS Auto 操作系统,并且和上汽联合发布了两款互联网汽车荣威 RX5 和 i6。华为面向手机、平板等 发布 Harmony OS 2 也有望汽车行业有所突破。此外,百度和小鹏也发布了定制版的车载 OS。(3
26、)全产业链软件应用i. 中科创达-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的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专注于打造基于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平台产品。公司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 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助力并加速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为 智能产业赋能。公司自 2013 年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专注于打造基于公司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新一 代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赋能全球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变革。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 sand markets 预测,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在 2027 年将达到 2,127 亿美元,2019-2027 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2
27、.3%。公司用“软件”打破传统行业边界,确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工具链+解决方案和服务的 业务布局。公司推出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通过“软件”打破传统行业边界,使公司始终领跑产业发展。 在汽车的新四化, 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时代主旋中, 公司确立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 能网联、以及工具链+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布局,带动了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2016 年至 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 102%。汽车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亦逐年提升,由 2016 年的 5.45%, 提升至 2020 年的 29.31%。ii. 德赛西威-国产 Tier1 龙
28、头公司聚焦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业务群,以智能汽车为中心点,参与构建未来智慧交通和智 慧城市大生态圈。智能座舱方面,公司的智能座舱产品融合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显示 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等系统,打造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出行空间,提供基于自动驾驶等级的智能关怀、 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智能驾驶方面,从低速泊车场景到高速自动驾驶场景,从低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逐步 到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从解放脚到解放眼,公司提供智能、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将人从驾驶中完全 解放出来。网联服务方面,公司提供安全、有温度的智联汽车产品与增值服务,构建万物互联、高效协同、 高度定制化的服务体系。
29、iii. 锐明技术-商用视频监控龙头公司致力于利用视频、AI、大数据及 IoT 等技术手段,发展交通安全及运输业信息化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业务聚焦于商用车安全及信息化领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贴近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手段帮助商用车用户解决安全和效率问题,实现了公交、出租&网约、“两客一危”、 货运、渣土、环卫等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升级。公交综合监测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公交车综合监测智能化解决方案、安全驾驶舱驾驶员行为分析系统等。公 交综合监测智能化解决方案由智能车载设备(包括安全驾驶舱、双目 ADAS 高级辅助驾驶、盲区监测、智能 调度一体机等)与智能调度大
30、数据云平台组成,在商用车载领域率先利用 5G 和 AI 等最新技术,解决公交运 营中的安全场景,车、站、场的全方位信息化及公交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等问题。出租车&网约车综合监测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疫情防控系统、聚合平台等功能。该方案由出租车智能服务终 端、网约车智能监管终端、出租车&网约车主动安全系统与运营监管大数据云平台组成,解决出租车&网约车 运营中的无证上岗、车辆运力失衡、绕路宰客、司乘纠纷、违规营运和套牌黑车等行业顽疾,通过大数据动 态管理提升单车营收能力、提高行业安全和城市出行服务效能。iv. 道通科技-汽车智能诊断龙头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
31、和服务,目前已构建了汽车 综合诊断系列产品、TPMS 系列产品、ADAS 系列产品以及相关的软件云服务四大产品线。随着汽车电子化 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汽车已被构建成一个复杂的智能网络系统,高效、准确的汽车维修越来越依赖于 智能化的汽车诊断和检测系统以及后市场数字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公司紧跟汽车电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以 汽车综合诊断产品为依托,以持续研发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出纵向与横向产品,目前已构建了汽车综合诊断 系列产品、TPMS 系列产品、ADAS 系列产品以及相关的软件云服务四大产品线。3.3 算力巅峰应用:自动驾驶3.3.1 自动驾驶从 L2 到 L3 渐进式发展,与智能座舱在硬件层有
32、融合趋势目前市面上汽车产品维持着 L2 级别,随着辅助驾驶功能增多 L2 跨越到 L3 可渐进实现。目前市面上许多汽 车已经具备了自动泊车功能,甚至在高速上可以保持车道行驶,具备这些功能意味着达到了 L2 级别。L3级别则与 L1、L2 有本质区别,意味着只要开了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就能转换成乘客。总的来说,辅助驾驶 是自动驾驶的前提,随着 ADAS 实现功能越来越多,自动驾驶可渐进实现。芯片/算法是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核心。自动驾驶系统运作包含三个环节,首先是收集信息;然后是处理与判断; 最后给予车体指令。在这个流程中,MCU、影像处理 IC 等处理器以及自动驾驶算法就处于核心的位置,起 到承上
33、启下的作用。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芯片有融合趋势,自动驾驶 os 格局不明朗。随着汽车基础算力的提高、自动驾驶技术 路线的成熟,预计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芯片有向中央计算芯片融合的趋势,通过提高集成度来提升效率降低 成本,但由于自动驾驶和座舱技术要求不同,满足安全性要求将是融合的首要前提。当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还没有发展成熟,与之相配套的 OS 尚不明朗,从开发成本的角度考虑,自动驾驶 OS 可能会基于 Linux/QNX 内核发展而来。3.3.2 国内厂商自动驾驶软硬能力均强劲,有望引领行业发展(1)芯片1)规模:2030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 250 亿元随着自动驾驶对算力要求的提升,芯片数量和 AS
34、P 量价齐升预计超 250 亿元。预计自动驾驶的发展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2020-25 年,自动驾驶等级主要为 L1、L2,该阶段 ASAD 渗透率不断提升;第二阶段为 2026-2030 年,自动驾驶等级发展为 L3 及以上,该阶段 ASAD 渗透率预计将逐渐下降,而驾驶员检测 系统(DMS)预计将快速上涨。目前 L1、L2 单车只需 1 个 ASAD 芯片, L3 单车 2 个 ASAD 芯片、2 个 DMS 芯片,而且单车芯片价格也会随着等级提升而提升,预计 L1 总价 150 元/车,L3 时达到 2500 元/车。2)格局:英伟达、高通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厂商处于追赶状态差距
35、不大自动驾驶芯片厂商可分为三个类别,英伟达、高通处于第一类且行业地位领先。自动驾驶厂商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类能够提供高算力的开放性平台,主要是英伟达、高通,英伟达构建了车、桌、云端 GPU 统一硬件架 构且先发优势明显,高通自动驾驶芯片性价比较高,且座舱域霸主协同优势明显,华为软件生态稍弱也处于 这一类别;第二类是传统汽车半导体巨头,包括瑞萨、英飞凌、恩智浦、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第三类 是拥有自研人工智能 ASIC 芯片的厂商,国外主要是特斯拉、Mobileye,国内有地平线。国内厂商处于追赶状态,但整体差距并不大。国内的公司包括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华为作为能够提供 高算力开放性平台的
36、厂商,硬件实力不弱于高通和英伟达,软件方面稍弱。其他公司地平线、黑芝麻等也有 亮点,地平线在 Waymo 举办的 CVPR 2020 自动驾驶 Workshop 开放数据集挑战赛中获得 5 项挑战中的 4 项全球第一,一战成名。黑芝麻的芯片在算力接近特斯拉的前提下,功耗却减少了一半有余。(2)自动驾驶解决方案1)规模:现阶段渗透率较低,预计 2025 年达到 1396 亿规模全球及中国 ADAS 各项功能渗透率总体水平较低,中位数分别为 3.85%、2.2%仍存在较大成长空间。全球 ADAS 各项功能渗透率总体较低,盲区监测渗透率最高 12%,夜视辅助最低 0.3%,中位数 3.85%。中国
37、ADAS 各项功能渗透率总体也较低,盲区监测渗透率最高 6.9%,夜视辅助最低 0.1%,中位数 2.20%。预计 2020 年中国 ADAS 算法及解决方案市场规模 750.69 亿元,2025 年 1395.53 亿元。价格假设方面,设置2020 年各项目单价与 2015 年相同,而 2025 年单价相当于 2015 年单价的 0.75 倍。乘用车销量方面,假 定 2020 年为 2195 辆,2025 年为 2506 辆。渗透率方面,假定 2020 年各项目前装比例在 20-30%左右,2025 年 40-60%左右。在这样的假定之下,我们预计 2020 年规模为 750.69 亿元,2
38、025 年 1395.53 亿元。2)格局:行业三分天下,Waymo、Cruise 引领,国产厂商也处于第一梯队目前自动驾驶算法企业可分为三个类别传统车厂、科技企业、创业公司。传统车厂包括通用汽车、宝马、奥 迪等厂商,它们自有资金雄厚,整车研发设计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强大;科技巨头包括 Waymo(谷歌)、百度、 特斯拉等厂商,它们自有资金雄厚,算法数据优势明显;创业公司包括 Navya、Aurora、Innovation、 AutoX 等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产业资本或者风投公司,一般以技术为核心竞争能力。iMPI 角度-算法+数据根据加州车辆管理局 DMV 发布的 2020 年全年自动驾驶路测数
39、据,Waymo、Cruise 位列第一二位,两家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 AutoX 与 Pony.ai 排进前五。加州车辆管理局(DMV)被业内称为最专业的自动驾驶监 管机构,2012 年开始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展开测试,这吸引了全世界自动驾驶公司开展路测。MPI 前五公司均背景实力雄厚。Waymo 最早开展自动驾驶研究,背后是技术强大和财力雄厚的 Google。Cruise 前身 Cruise Automation 在 2016 年被通用收购。AutoX2019 年由东风汽车、阿里等公司入股。Pony.ai 小马智行两位 创始人都来自百度。ii纯视觉 vs 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不同方案自动驾
40、驶依照技术路径可以分为两大流派:纯视觉和激光雷达。纯视觉派硬件配置方面只依靠摄像头,从数 据获取到训练算法等整个环节都自己研发,迭代速度快,目标是通过软件获利。激光雷达派硬件除了摄像头 外还添加有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软件需要搭配高精度地图使用,目前主要通过卖车获利,补贴也是重要 盈利点。iii高精度地图美国高精度地图供应商包括 Mobileye、Waymo、TomTom 等,国内的有百度,高德,四维图新等企业。高精度地 图是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通过获取先验信息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国外公 司方面,Mobileye 每天采集 200 万公里的路网数据,共采集了 3 亿
41、公里数据,Waymo 开发的高精度地图已经能够满足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而 TomTom 则实现了对美国本土洲际公路和高速公路覆盖。国内公司方面, 四维图新已经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同时正在陆续推进部分城市道路地图制作,百度完成 30 万公里高速公路 和部分城市道路测绘,精度达到 10-20 厘米;高德完成超 32 万公里采集,精度可达 10 厘米。百度、四维图新、高德市占率位居国内前三。高精地图涉及到国家地理安全,从事地图采集的企业基本上是本 国的企业。百度以 29.3%的市占率位居第一,四维图新占比 21.7%位居第二,高德第三占比 17.9%。报告链接:汽车智能化专题研究报告:算力军备竞赛带来产业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