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研究:以底层技术打造平台公司_以智能化重新定义产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号公司研究:以底层技术打造平台公司_以智能化重新定义产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号公司研究:以底层技术打造平台公司_以智能化重新定义产品1. 引言九号在早期收购赛格威、加入小米生态链,在平衡车业务、滑板车业务实现高速成长。 目前平衡车、滑板车业务增长趋于稳定,两轮车有望接棒,成为未来几年公司成长最快 的业务。但两轮车并不是公司的终点,公司通过对底层技术及零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 可迅速生产出适合不同下游的产品。九号为平台型公司,短期看估值虽然贵,但看收入增速非常重要。公司将通用型技术 (如传感器、算法等)应用于不同下游,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公司产品具有前瞻性, 目前仍处于产品培育阶段,中长期看,割草机器人、ATV、服务型机器人等业务都有望实 现非线性增长,预计 2024
2、 年营收达到 300 亿元,2020-2024 年均收入复合增速近 50%, 净利率有望达到 10%。我们认为九号底层技术具有延展性,并且公司有非常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来配合成为平台 型公司。公司目前仍在投入期,部分业务暂未实现盈利,但随着产品积累、产品线开拓, 未来 3 年收入、利润端都有望大幅增长。2. 平衡车&滑板车:整合技术、渠道,重塑品牌与供应链2.1. 平衡车:收购赛格威+加入小米生态链,重塑品牌与供应链平衡车为九号第一个主要业务,加入小米生态链、收购赛格威是公司发展平衡车产品重 要的两个布局。赛格威是开创平衡车的鼻祖,拥有自平衡核心技术超过 800 项,九号在 2015 年 4 月收
3、购赛格威,获得专利、品牌优势。2014 年 8 月加入小米供应链,让公司在 初创期获得资金支持,并获得市场、渠道等能力。收购世界平衡车鼻祖赛格威,整合技术、渠道、以及赛格威在全球的品牌力。赛格威为 全球平衡车的鼻祖,主要技术在平衡车,赛格威拥有全球自平衡核心技术超过 800 项, 在技术层面具有优势。赛格威主要客户为欧洲、美洲的 B2B 客户,产品包括 Segway PT、 三轮 SE3 以及 RMP 机器人自动平台。九号在 2015 年收购赛格威之后,品牌知名度大幅 提升,并成功拓展了境外销售渠道。获得小米、顺为等投资,加入小米生态链获得供应链、渠道、市场等各个方面支持。九 号在成立初期加入
4、小米生态链,在品牌、销售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得到支持,快速提 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成长。小米渠道为公司平衡车业务营收的重要来源。2019 年,公司平衡车营收 10 亿元,其中小米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小米平衡车营收 7.3 亿元,占公 司平衡车营收比例达到 74%。电动平衡车技术区域成熟,行业规模预计平稳增长。平衡车概念自 20 世纪 80 年代首次 推出,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平衡车智能化已较为成熟,可应用于城市、广场、机场等人 员密集且活动范围广阔的区域。2020 年,全球电动平衡车出货量达到 1032 万台,同比 增长 23.7%。2016-2019 年电动平衡车处于发展低谷,主要原因系
5、政策、贸易摩擦等影响。 政策方面,由于安全问题,部分国家、地区禁止电动平衡车上路行驶。美国发布对涉华 电动平衡车 337 调查、中美影响也导致电动平衡车增速放缓。2020 年,受疫情影 响,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等短距离交通工具需求量大幅提升。但远期看,由于平衡车需 要有语音系统进行教学,学习骑行具有一定壁垒,预计行业规模平稳增长。2.2. 滑板车:欧美路权放宽+共享市场引流,C 端市场快速增长电动滑板车为公司第二个快速增长的业务,2018 年起营收大幅超过电动平衡车。1993 年滑板车起源于德国,1999-2000 年在美国流行,2015 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 滑板车上应用,智能化趋势明
6、显。公司在 2016 年 12 月推出第一款智能电动滑板车产品 “米家电动滑板车”,在 2018 年电动滑板车营收快速增长,超过电动平衡车。2020 年营 收达到 42.6 亿元,占收入比例 71%。在美国,2018 年以来电动滑板车在共享领域快速增长,共享运营商加大力度投放共享滑 板车。2019 年美国消费者在共享自行车、电踏车、滑板车共骑行 1.36 亿次,同比增长 60%。其中,滑板车 2019 年骑行 8600 万次,同比增长 123%,占骑行次数 63%。2018 年多数共享运营商(Lime、Spin 等)大量投放电动滑板车,也有新进入者如 Bird(只投放电动滑板车)等运营商进入。
7、2018 年末,美国共有 8.5 万个共享电动滑板车分布在 100 个城市中。随着共享运营商加大力度投放,电动滑板车骑行次数大幅提升。相比共享自行车,虽然滑板车行驶里程更短,但人们愿意付出更高费用。2019 年美国带 有固定车桩的共享自行车会员、非会员平均每次骑行距离分别为 1.5、3.3 英里,平均单 次支付费用都为 3 美元,而共享滑板车骑行距离为 1 英里,平均支付费用为 2.8-4.5 美元。 我们认为美国共享滑板车骑行次数大幅提升,并非仅仅因为共享运营商加速投放。美国 消费者愿意花更高价格骑行更短的距离,说明电动滑板车在美国受欢迎程度高于共享自 行车、电踏车。欧美对滑板车路权放宽,2
8、018 年以来行业加速成长。2017 年,Bird 将电动滑板车带入 共享领域,美国各地立法者一直在努力解决电动滑板车上路的问题。2021 年,美国多数 州允许电动滑板车在道路上行驶,如加州、华盛顿等,部分州正在制定相关法律,如新 墨西哥州,也有部分州目前还未规定以及不允许上路。总体来看,随着各州对电动滑板 车法律逐步明确,滑板车有望在更多的州被允许上路。加州新电动滑板车法于 2019 年 1 月 1 日通过,电动滑板车禁止在任何公共道路或自行车道上以超过 15 英里/h 的速度行驶, 但被允许在速度限制为 25 英里/h 的街道上骑行。在欧洲,德国、法国逐渐放宽电动滑板车使用,瑞典、意大利为
9、电动滑板车提供补贴。 德国在 2021 年春天通过了一项关于电动滑板车的使用法案,14 岁以上的青少年/成人允 许在自行车道或普通道路行驶(限速 20km/h),12 岁以上儿童允许在自行车道、小径和 人行道上行驶(限速 12km/h)。法国也在 2021 年制定法律,允许电动滑板车在自行车道 或街道上骑行,但禁止在人行道上使用。瑞典、意大利等国家为电动滑板车提供补贴。 在意大利,如果购买者淘汰自己的汽油动力滑板车而购买电动滑板车,可获得 30%补贴。滑板车是一种短距交通工具,可替代步行、公共交通、骑车等出行方式。在针对法国共 享电动滑板车使用人群的一项调查中,如果没有电动滑板车,44%的调查
10、者会步行、30% 使用公共交通、12%骑车、10%选择驾车或打车。在芝加哥的一项调查中,如果不使用 电动滑板车,53%调查者会以走路或骑车替代,30%选择驾车或打车、12%选择公共交 通。电动滑板车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代替走路的部分为新增量,并且能电动滑板车可 替代部分公共交通、驾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2018 年 B 端发力,未来预计 C 端稳步增长。2018 年,随着美国共享运营商对电动滑板 车加速投放,公司在境外 B 端收入大幅增长,2017-2019 年公司滑板车境外共享端收入 分别为 0、9.8、8.4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 0%、35%、26%。从客户结构看, Spin、Gr
11、in、Lyft、Voi 都为海外共享运营企业,2019 年占九号滑板车营收比例分别为 5%、4%、3%、3%。我们认为在共享领域电动滑板车对消费者进行引流,消费者在体验 过共享电动滑板车之后或自己购买。九号不断完善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线上与亚马逊 合作,线下通过赛格威品牌导入欧美市场,预计未来在 C 端稳步增长。2.3. 逐渐减少对小米品牌的依赖,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坚持多渠道策略,逐渐降低对小米渠道的依赖。公司平衡车依托小米渠道快速增长,但 小米在公司滑板车业务的占比明显降低。从销量看,2017-2019 年九号共销售滑板车 24、 161、175 万台,其中小米销量分别为 22、99、105
12、 万台,小米销量占比分别为 92%、 62%、60%。从营收看,2017-2019 年九号滑板车营收分别为 3.4、28.2、32.3 亿元,其 中小米营收分别为 3.1、14.6、16.2 亿元,小米占比分别为 91%、52%、50%。小米在 公司滑板车的营收占比大幅降低。公司建设自有品牌,并在全球市场进行多渠道布局,同时建立于销售渠道相匹配的售后服务体系,小米在公司营收占比逐渐降低。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并与潮流品牌合作。线上方面,公司产品入驻小米商城、天猫、 京东、亚马逊等主流电商销售平台,并依托 B2C 平台发展线上分销商;线下方面,公司 多款产品通过小米之家平台推出。此外,九号与年轻人
13、喜爱的潮流品牌合作,推出联名 单品,如与李宁合作推出概念电动车产品长安少年定制版,与兰博基尼推出九号卡丁车 Pro 兰博基尼汽车定制版。公司与奥迪合作设计电动滑板车,这款滑板车带有奥迪 Logo, 一次充电可跑 65 公里,最高时速 20km/h,折叠后能轻松装入 Q4 e-tron 后备箱。(报告来源:未来智库)3. 两轮车:产品周期+渠道扩张,九号引领两轮车智能化3.1. 智能化全系列配置,时间维度上领先竞争对手九号、小牛、雅迪均推出智能化两轮车,九号智能化配置为全系标配。九号全系列电动 两轮车配备 Ninebot RideyGo 系统,可以感知骑手在骑车时的状态。RideyGo 系统具备
14、 感应解锁、智能龙头锁、乘坐感应、驻车感应、助力推行等功能,并帮助骑手进行场景 判断,提升骑手的出行体验。小牛 GOVA 系列需要选配部分智能化功能,雅迪目前多数 为非智能化车型,目前推出冠智、V-fly 两款智能车系列。智能化能简化骑行步骤,并增强骑行体验。以 RideyGo 为例,可从传统电动自行车/摩托 车从开锁上车到下车落锁的 8 步简化为 5 步,用复杂的技术实现更简洁的体验,类似于 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升级体验。传统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在骑行前需要 1)遥控器解锁 2) 插钥匙 3)解 P 挡 4)上车收边撑,而九号电动车只需要 1)上车收边撑 2)长按 Auto键开启。骑行结束后,
15、传统电动车需要 1)按钥匙 2)下车收边撑 3)遥控器上锁,而九 号只需要 1)下车放边撑 2)长按 Auto 键关闭。当用户培养类似于智能手机的习惯后, 预计将难以回到传统两轮车的 8 个步骤。两轮车企业陆续召开智能化发布会,九号产品功能在时间维度上领先。我们将九号、小 牛、雅迪冠智、雅迪 V-Fly 系列产品对比,从智能化功能来看,目前九号的两轮车最为全 面。九号具有 Knock-Knock、黑匣子+事故主动求救、丢车模式等其它智能车暂时不具备 的功能。2021 年以来,九号、小牛、雅迪、爱玛均召开智能化发布会,发布一系列智能 化功能。虽然目前九号配备,其它企业在功能技术上未来也都能实现,
16、但在时间维度上, 九号的智能化功能领先于其它企业,率先给消费者带来科技感的体验。产品体验感具有差异性,算法、传感器为核心技术。对比产品,虽然三家企业均能实现 边撑感应、驻车感应、乘坐感应、推行模式等,但助力的舒适度与消费者的体验有关, 不仅仅是一个标准化的功能,需要根据骑手的用车习惯进行调整。各家的控制水平存在 差异性,算法、传感器为核心技术,需要技术积累及不断升级迭代。我们认为具有“互 联网基因”的企业在传感器、算法方面更具优势,能给消费者更舒适的体验。3.2. 产品:差异化竞争,智能化带来“溢价”重视用户体验,根据应用场景对产品差异化设计。公司新品的功能针对目标客户进行设 计,如城市的白领
17、、小镇青年、接送孩子的父母、快递送餐员等。与以往电动自行车产 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的模式不同,九号重视用户体验,根据不同人群需求配置调整。智能化技术为标配,同系列中产品价格差异主要在外观及电池。九号两轮车产品不同系 列主要根据用户群体、使用场景进行划分,在外观、电池方面存在差异,但智能化为标 配。以 B 系列为例,价格区间为 2899-7399 元,价格最低的一款采用铅酸电池,续航里 程 35km,其它款均采用锂电池,续航里程分别为 40、50、65、75、80、95km,售价也依次提升,分别为 3499、3999、4799、5099、5599、7399 元。扩充产品系列覆盖更多消费人群,产品覆
18、盖 2499 元以上价格区间。公司在 2019 年 12 月发布电动 E 系列、C 系列,2020 年 8 月发布 B 系列,2021 年发布 A 系列、N 系列。 从价格看,九号不断扩大产品价格区间,从较高端的 E 系列(4599 元-11299 元,摩托 车)、C 系列(3199 元-5999 元)下沉到 A 系列(2499-3999 元)、N 系列(2999-6299 元,摩托车)。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九号可覆盖更多消费群体。从产品竞争力看,我们认为智能化两轮车产品具有竞争力,消费者愿意付出溢价。从雅 迪、爱玛、新日、小牛的平均单价看,2020 年分别为 1793、1705、1989、
19、4063 元。作 为智能化两轮车的小牛平均单价远高于雅迪、爱玛、新日。从毛利率水平看,2017、 2018 年小牛前期投入阶段毛利率较低,但 2019、2020 年毛利率明显高于传统里两轮车 企业。2020 年雅迪、爱玛、新日、小牛的毛利率分别为 15.9%、11.4%、10.4%、 22.9%。小牛有更高的产品均价及利润,说明消费者愿意为智能化两轮车付出溢价。随着 两轮车产品力提升,我们认为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的设计、体验感、科技感买单,九号有 望实现销售单价、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3. 渠道:线上线下打通新零售,重视用户互动率先布局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线上引流,线下提货。电动自行车、摩
20、托车属于中大型 交通工具,消费者看中体验感。虽然现在消费者逐渐倾向于线上购物,但在实际购买电 动自行车时,离不开产品的实际体验、上牌和服务,线上渠道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 公司采用线下销售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从九号上海地区的两轮车服务网点来看,多 数位于中心区域,面向消费能力较高的群体,线上引流之后能较为容易找到附近的线下 实体店。建立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深度建立与客户联系,提高客户粘性。在线上端,九号在京 东、天猫、小米有品、苏宁易购等平台入驻,同时在微信开通了“九号真智能电动车 “小程序,消费者可在智慧零售商城上查看感兴趣的车辆信息和促销信息,并找到距离 自己最近的线下门店进行体验。在线
21、下端,不同于传统电动车门店货物堆积如山,九号 的 5G 智慧零售门店提供高品位一站式购物体验。用户可在门店进行私人定制,并参与当 地及全国的车友会,也能参与深度产品开发等活动。重视用户互动,九号出行 app 快速获取客户全使用周期中的痛点。消费者需求在不断变 化,九号通过 app 与消费者互动,快速跟进客户需求。九号可通过 app 激活车辆,并学 习如何安全驾驶、功能自检、一键报修等。在用户互动方面,九号出行 app 上可以提问, 有类似朋友圈的互动社区。不同于传统两轮车企业零售终端反馈客户需求,再层层上报, 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九号能快速获取消费者在整个使用周期中的痛点。类似于造车新 势力蔚
22、来、小鹏等,重视线上线下用户互动,能带来更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3.4. 盈利模式:OTA 升级或改变现有盈利模式,单车利润大幅提升九号 OTA 版本持续更新,功能新增与体验优化不断改善车辆性能。九号电动两轮车整个 电控模块都可升级,包括电机、电池、控制器。OTA 升级可分为两部分:1)新功能升级, 如倒车功能、密码解锁等。2)体验优化,如使用新算法让续航里程预估更精确、提高固 件稳定性、安全性等。保持较快更新频率,用户易产生使用粘性。从更新版本看,九号保持较高的更新频率, 每次更新均有新增或提升较多功能。公司在 2019 年 12 月发布九号电动 E 和九号电动 C, 仅在 2020 年就发布
23、多个 OTA 升级版本。我们认为用户在体验持续优化的过程中可获得 使用“新车”的体验感,易产生使用粘性。类特斯拉 FSD 按月付费模式,OTA 盈利依托于存量用户基数及转化率。从目前两轮车企 业 OTA 付费模式看,九号、小牛第一年 OTA 均免费,第二年起分别收费 66、68 元。 OTA 收入取决于存量用户及转化率。从智能化车的用户基数看,小牛目前存量基数最大。 小牛于 2015 年推出智能化车型,2018-2020 年销量分别为 34、42、60 万辆,预计目前 存量超过 230 万辆。九号于 2019 年末推出智能化两轮车,雅迪在 2020 年发布冠智 1.0。 但往未来看,九号全系列
24、车智能化为标配,小牛的 GOVA 系列智能 APP 选配,我们认为 全系列配置能最大程度增加智能化的用户基数。我们预计用户对 OTA 升级的费用敏感度较低,续费转化率有望达到 50%以上。2020 年 中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为 2762 元,我们认为用户对每年 60-70 元的 OTA 升级 费用敏感度较低,且在一年的免费使用过程中,能培育客户的使用习惯。九号深耕客户 需求,OTA 版本快速迭代,添加更多方便且有趣的元素,且对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 我们认为客户在一年之后续费的转化率预计在 50%以上水平。 OTA 或改变现有盈利模式,随存量增长单车盈利不断提升。OTA 付费用户取决于存
25、量客 假设 2021-2024 年九号两轮车销量分别为 40、90、160、256 万辆,存量分别为 51、 141、301、557 万辆。假设 2021-2024 年 OTA 付费比例分别为 50%、53%、57%、 60%,OTA 每年单价 66 元,预计 2021-2024 年 OTA 为九号贡献收入 363、1784、5304、 11920 万元。由于存量用户显著多于当年新增,因此 OTA 创造的单车收入预计逐年增长, 预计 2021-2024 年 OTA 功能分别增加单车收入 9.1、19.8、33.2、46.6 元。OTA 有望改变现有盈利模式,边际成本较低,随用户基数扩大规模效应
26、更为显著。2020 年雅迪、爱玛、新日、小牛的单车净利润分别为 89、79、40、280 元。传统车企挣的是 制造环节的利润,经销商不断扩张终端来提升市场份额,带动公司销量增长。OTA 在车 辆卖出后通过升级服务收费,固定成本为软件开发费用,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通过用户 付费升级快速分摊成本。随着用户基数不断扩大,OTA 业务的收入将大部分转化为利润, 模式类似于 SaaS 软件企业,带来高利润率。4. 基于技术平台,打造互联网化平台型的组织架构4.1. 研发:高研发投入,多位高管为主要技术人员公司多位高管为核心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研发实力。董事长高禄峰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及自动
27、化学院飞行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董事兼总裁王野带领团队 开发并量产上市 30 多个系列、60 多个型号产品。CTO 陈中元同样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获得机器人研究员硕士学位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士学位,为公司核心技术 合伙人。陈总主导负责公司自有品牌平衡车系列、滑板车系列、电动摩托车系列产品的 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池、电机等)软硬件、核心算法以及 App 的研发。研发人员占公司人数超过 40%,通用技术研发人员占比一半。在人员配置上,2020 年公 司研发团队合计 1052 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比例 40%。公司研发部门主要分为短交通事 业群、机器人技术平台及事业部、电动车事业部等,其
28、中通用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 中心、质量中心为通用化的部门,2019 年各部门人数占研发人员比例分别为 28%、4%、 18%,合计约 50%。通用化技术可应用于多条产品线,且能分摊研发成本,为产品创造 更多收益。与两轮车企业相比,九号研发费用率最高,从研发费用绝对值看仅次于雅迪。传统两轮 车企业研发费用率约 1%-3%,雅迪 2018-2020 年研发费用率略微超过 3%,爱玛、新日 基本在 2%以内,智能化两轮车企业小牛经过前期的投入,研发费用率总体来看逐渐降低, 2020 年为 4.3%。九号 2020 年研发费用 4.62 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 7.7%,从绝对值看 仅次于传统两轮车龙
29、头雅迪,研发费用率为两轮车企业中最高。4.2. 平台型公司,底层技术可不断开拓产品品类公司有多项核心专利,应用于各条产品线。九号部分技术来自全资并购的赛格威以及 DEKA 唯一排他性永久授权,但大部核心技术为自主研发。公司的核心专利多数可应用于 多条产品线,如自平衡技术可应用于电动平衡车、自平衡机器人、电动两轮车。高可靠 栓冲保护电池管理技术、高精度低成本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技术几乎可用于全产品线,包 括电动两轮车、双轮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多数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时间也较早,应用 在平衡车、滑板车上已有几年时间的积淀,技术较为成熟,将技术延展至电动两轮车上 具有优势。公司将机器人感知计算等技术应用于
30、两轮车,将通用型技术赋能多个系列产品。公司在 感知、计算等方面积累深厚,技术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如九号方糖机器人,是一款具 备良好环境适应性能的配送机器人,能够精准感知周边环境,自行构建地图,规划路径, 实现 360全向避障,满足各种配送需求。而移动机器人平台可以为多领域企业提供产品, 如室内外配送、巡检、服务、清扫、以及各种移动机器人底盘产品。公司基于机器人的 感知计算等更多技术下放到电动两轮车产品上,帮助骑手安全驾驶、提高用户体验感。4.3. 组织架构:重视中台能力,打造平台型公司从公司 2019 年的组织架构看,九号以产品为分类建立多个事业部,研发服务于各条产品 线。公司设有多个事业部:
31、机器人事业部、电动车事业部、ORV 事业部、短交通产品线 开发中心等。在研发方面,公司设有技术研发中台和产品研发前台。中台侧重于共性技 术研发,中间件研发,包括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短交通技术研发中心、鼹鼠创新实验 室、工业设计中心、研发质量部、研发运营部。开发前台侧重于主机产品开发运营,包 括各产品线、商用出行产品事业部、全地形车事业部及研发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我们 认为有研发中台支撑,更能发挥前台的创新能力。产品品类多且需要快速创新,公司采用类似互联网化的组织架构。九号的产品特性为: 品类多,下游多,且产品需要快速创新。通过对底层技术及零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 可迅速生产出适合不同下游的
32、产品,同时降低采购、管理成本。面对多变的行业特性, 公司需要具备“互联网化“的组织架构,搭建前中后台式的组织架构。中台的建设尤为 重要,中台能力强可应对快速变化的终端需求,整个成本也将更低。从九号的研发架构 看,多数精力聚焦于中台,类似于互联网化的组织架构。2020 年底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四大新的组织架构,推动机器人产品走向规模化。为推动 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2020 年底公司对原机器人团队进行优化调整,成立四大新的组织 架构:AI 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商用机器人事业部、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机器人移 动平台产品线,用机器人技术为整个公司赋能。研究院研发的技术可应用于各条机器人 产品线,也可应
33、用于短距离交通产品线上,提升短距交通产品智能化。底层技术具有通用性,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延伸。公司率先踏入平衡车、电动滑板车赛道, 取得较快营收增速。随着电动两轮车产品推出以及渠道扩张,两轮车有望成为下一个营 收快速增长的业务。往未来看,公司的底层技术可不断延展到各类场景,在 2017 年 1 月 已发布陪伴机器人 Loomo ,2018 年 8 月联合美团发布 Segway 配送机器人 S1。从目前 九号官网的产品看,公司还有全地形车、九号方糖机器人、割草机等产品。下游分散且产品品类多,打造适用于平台化发展的组织架构。公司目前已布局平衡车、 滑板车、两轮车等产品,而未来全地形车、机器人业务也有望
34、快速增长。公司专注于商 业机器人领域,随着下游行业不断增加,公司产品品类也不断增多,需要极强的管理能 力,打造适用于平台化发展的组织架构。如汇川、良信,下游分散且产品品类较多,且 产品需要针对不同下游定制化开发。两个公司均进行组织管理变革,采用 IPD 流程,提 升公司效率。我们认为九号未来或采用类似的管理模式来提运营效率。5. 割草机器人、ATV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5.1. 割草机器人:10 亿美元市场空间,虚拟边界重新定义产品2021 年全球割草机市场需求预计约 85 亿美元,需求主要在北美、欧洲。2020 年全球 OPE(户外动力设备,包括割草机、吹风机、扫雪机和修枝机等)市场规模 250
35、 亿美元, 2016-2020 年均复合增速 6%。从分布地区看,北美、欧洲为 OPE 最大市场,2020 年 OPE 市场规模分别为 138、79 亿美元,分别占全球 OPE 市场 55.2%、31.6%。割草机 为园林机械中需求最大的品类,2018 年草坪割草机占全球园林机械比例 34%。2002 年 至 2018 年,全球割草机市场需求从 57 亿美元增长至 79.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2%。割草机器人有操作简单、减少人力及时间成本、噪音小等优点,随着产品力提升,割草 机器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0 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销售量 90 万台,市场规模超 过 10 亿美金。欧美国
36、家家庭主要以传统手推和骑式传统割草机为主,年出货达 1150 万 台,割草机器人渗透率仅 8%。与传统割草机相比,割草机器人具有操作简单、割草效率 高等优点,能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随着产品价格下降,割草机器人在草坪维护方 面具有经济性。在美国,一次花园割草服务的花费在 30-80 美金,一年约有 7 个月的长 草季,割草服务费用一年约 1540 美元。以富世华为例,目前家用割草机器人售价 1199- 3999 美金,平均来看,约 2 年可收回割草服务成本,已具有一定经济性。九号率先推出无边界规划式割草,对比传统割草机器人效率提升 6 倍。2021 年 9 月,九 号公司旗下品牌 Segwa
37、y 发布割草机器人产品,包括 H500E、H800E、H500E、 H3000E 四款机型,平均售价在 1100 欧元到 2499 欧元不等。目前割草机器人品牌主要 有富世华、Gardena、WORX(宝时得),当前大部分割草机器人采用随机式割草,导致 割草路径杂乱,容易重复覆盖或覆盖不完全,且效率低下。九号此次发布的割草机器人 采用 EFLS 融合定位系统技术,融合多种传感器信息,让机器人能在各种草坪环境中实 现精确定位。九号产品无需人工埋线,仅需通过手机 app 遥控机器人绘制工作区域地图, 然后机器人会根据地图规划最优割草路径,实现无边界规划式割草。对比传统割草机人, 九号产品节省平均
38、1.5 至 4 个小时,同一片草地上割草效率提升 6 倍。与目前在售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对比,九号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且更具性价比。目前 在售的割草机器人多数需要布线,在欧洲单次部署费用达到 300-400 欧元,增加割草成 本。目前仅有富世华 550 EPOS 可实现虚拟边界技术,不需要埋导线,但此款产品为商 用割草机器人,售价 5299 欧元,价格远高于九号的四款产品。九号四款割草机器人产品 均可实现虚拟边界,且采用精确融合定位系统 EFLS,定位精度可到达 2 厘米,此外九号 产品 Navimow 有五个安全传感器,可监测环境,使割草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超 声波传感器能够检测障碍物并
39、改变机器人方向提前避免。在电动转向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九号具有算法方面的优势,产品更具竞争力。首 先,相比传统割草机企业,九号更具算法方面的优势。在传感器及定位技术方面,九号 各条产品线具有通用性,滑板车、两轮车等产品均有应用传感器及定位功能,九号具有 较深的积累,且在成本端更具优势。5.2. ATV:130 亿美元市场空间,首款混动引擎提供更好驾驶体验2020 年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 130 亿美元,北美和欧洲是主要消费市场。短期来看,新 冠疫情从客观上促进了全地形车的消费,主要是因为全地形车能够为一些户外运动爱好 者提供满足社交安全距离的解决方案,使得 2020 年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增速
40、较快。2020 年全地形车全球市场规模约为 130 亿美元,全球销量为 115.5 万台,同比增长 24.2%。 2013-2020 年,全球全地形车销量由 79.2 万台增至 115.5 万台,CAGR 达 5.5%。从地 区看,北美和欧洲是最大的消费市场,2015 年市场份额分别为 73%、16%。全地形车的用途以运动、娱乐为主。全地形车是一种非公路户外休闲车辆,可在沙滩、 草地、山路、丛林等多种复杂路况行使,集实用、娱乐、体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目前 主要用于捕猎、越野、运动休闲、代步工具、消防巡逻、军事防卫等众多领域。分骑行 用途看,欧洲非道路车辆用途最多的是娱乐和运动。全地形车属于 P
41、owersprots 领域的 装备,多数需求来源于高端运动消费,因此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行业首款混动引擎,动力更足且扭矩更大,驾驶体验更好。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都是纯 电动/纯燃油动力,九号开发了市面上首款混动引擎,ATV 和 SSV 产品均提供混合动力款。 混合动力产品的马力和扭矩性能更好。以 ATV 为例,春风动力燃油产品的马力和扭矩分 别为 41HP/49N.m,北极星燃油产品的马力为 44HP,九号的混动产品马力和扭矩分别为 86HP/96N.m,约是燃油产品的两倍。油电混合动力有更好的起步扭矩和中低速段加速性 能,起步快+全速段加速迅猛有力使得用户驾驶体验更好。此外,油电混合使得发
42、动机长 时间在高能效区工作,油耗更低且效率更高。在智能化方面,九号产品具有无感上电、驾乘设定、危险检测等功能,领先同类产品。 从智能化上看,九号配备了灵智 APP,具备无感上电、驾乘设定、危险监测、无线组队、 实时掌控功能,可以随时了解驾驶数据以及车辆信息,并对危险进行报警。与之相比, 春风动力和北极星仅有部分产品具备无线组队或实时掌控功能,且均是集成在全地形车 的显示屏上,不能通过 APP 进行操作,九号发挥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提升驾驶体验及趣 味性。九号产品性价比较高,同类产品价格比北极星低约 45%。以 SSV 为例,赛格威 Villain SX10E 价格约 11.5 万元,价格比春风动
43、力同类型产品高 25%,但比北极星同类型产品 价格低 45%左右。总体看,九号全地形车产品价格低于北极星,略高于春风动力。但同 类型产品来看,九号的马力、扭矩配置都较高,且智能化方面远远优于同类型企业,产 品性价比更高。6.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102.9、152.3、211.3 亿元,同比 增长 71.5%、47.9%、38.8%我们把公司业务分为两类:1)传统业务:平衡车、滑板车、其它收入(童车、卡丁车、 平衡车机甲)2)两轮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原因在于平衡车、滑板车经过多年积淀,公司产品竞争力获得市场认可,业务增速趋于稳定。而两轮车、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仍处
44、 于培育期,随着两轮车渠道快速扩张,业绩增长曲线有望陡峭上升。公司的底层技术具 有延展性,平衡车、滑板车、两轮车只是其中的几种应用方向,未来有望不断开发出新 的品类,复刻平衡车、滑板车的成长路径。传统业务:预计平衡车+滑板车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81.3、112.9、147.9 亿元,同 比增长 54.5%、38.9%、30.9%。其中平衡车假设 2021-2023 年单价为 1963、2022、 2083 元/辆,销量分别为 61.2、64.3、67.5 万辆,每年增长 5%。滑板车假设 2021-2023 年单价分别为 1929、1987、2047 元/辆,销量分别为 359
45、、503、654 万辆,同比增长 55%、45%、30%。其它收入(包括童车、卡丁车、平衡车机甲)预计 2021-2023 年收 入分别为 6.01、7.82、10.16 亿元,同比增长 100%、30%、30%。成长业务:预计两轮车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12.1、25.9、44.6 亿元,同比增长 180%、114%、72%。预计销量在未来三年维持较快增速,2021-2023 年分别为 40、90、 160 万辆;单价由于公司新推出入门级 A 系列,预计 2021-2023 年单价分别为 3024、 2872、2782 元,同比下降 20%、5%、3%,但毛利率随着规模扩大预计
46、提升,2021- 2023 年预计毛利率分别为 26.4%、28.8%、32.4%。智能机器人业务目前营收规模较小, 随着公司多品类机器人不断投放市场,预计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0.2、0.8、1.6 亿元, 同比增长 158%、300%、100%。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102.9、152.3、211.3 亿元,同比增长 71.5%、 47.9%、3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10.5、17.4 亿元,同比增长 624%、97%、 66%。公司表观净利润较低,主要原因为:1)股份支付费用较多 2)优先股和可转债会计处理 造成。公司存在限制性股票计划、
47、创始人期权计划及员工认股期权计划,这些激励每年 有较多股份支付费用,2017-2020 年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 0.02、0.08、0.98、 3 亿元,公司预计 2021-2023 年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 1.4、1.07、0.64 亿元。2017-2020 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分别为-5.89、-23.53、-5.93、0.08 亿元。由于公司收入、业绩持续增长,评估价值上升,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相应上升。 公司于 2019 年 4 月将优先股转为 A 类普通股,于 2019 年 6 月作为权益工具进行核算, 所以在 2019 年 6 月 30 日之后公司将不再受到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影 响,公司净利润情况将明显改善。若加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份支付费用,预计 2021- 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11.4、17.9 亿元,同比增长 34%、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