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教案2252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教案225238.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 克己复礼教案 项城一高 史明才 教学目标: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2、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3、背诵、章。教学建议: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2、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3、研讨课后练习。教学方式:诵读式、整理式。3 学习方式:诵读、归类。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2、解题: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
3、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4 二、解读各章内容(字、词、句)并加以评析。(一)重点字词句: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哪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成语:名正言顺:名,名分;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指道义或文化方面)成语:犯上作乱:犯,干犯(gnfn 触犯;干扰侵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觚
4、不觚: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后者:动词,像个觚。君君:动词,行君道,按君主的守则去做。臣臣:按臣子的守则去做。父父:按父亲的守则去做。子子:按子女的守则去做。诸:之乎,兼词,代词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是以为孝:介宾倒装(以是为孝)(二)克己复礼的主张:本课记载的是孔子有关恢复周礼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章:克己 5、章:崇古、章:秩序 章:道 章:正名、章:孝悌 章:报恩、章:仁 三、作业 做学案一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本探究、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 2、检查学案 二、课本探究,思维拓展:1、孔子要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为什么
5、?6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而周礼鉴于二代,郁郁而文,能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2、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3、请一个同学翻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考: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是确实强调了臣下和子女的义务,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但是孔子同样也强调了君主、父母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但是后世为了巩固封
6、建专制,片面强调了君权和父权,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极致。主要是宋代开始的。文后有一则“相关链接”,从妇女守节的一个角度进行了深刻探索。4、章,章这两则文字,孔子提出了为孝的两个主张:(1)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2)守丧三年。7 5、对于守丧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则文字,你认为宰我是怎样一个人对于守丧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老师的看法:宰我:不注重表面形式;他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人。守丧三年: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
7、人的内心,有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常常表示人将要遗忘;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赞成。父母抚养子女辛勤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只求安心。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
8、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7、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8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8、“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
9、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甚矣吾衰也。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例句,强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对周9 礼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倒装句的使用,说明论语作为古代散文起始阶段的语录体带有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9、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一说它们各自从哪个角度对“礼”进行
10、阐释的。(文字略)引用的荀子、礼记中的三段文字,主要从“人性”角度论述“礼”的必要。从人性角度而言,人作为高等动物,本身具有“自然属性(动物性、“恶”)”和“社会属性(社会性、“善”)”的双重性,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还具有“社会性”,因此,为了克服人性中“自然属性”的一面,需要制订一定的“礼”(规范)来加以约束自己,所谓“克己复礼”。否则,人将与动物无异。孟子也曾说过,“恻隐之心”、“礼让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性的根本出发点,如果无此“四心”,“非人也”,与动物无异。10、“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中哪些词活用作动词?其意义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和“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中活用动词的相应词语有什么不同?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但语法意义不同。前面的例子是在名词前直接加否定副词,而副词只能修饰谓语,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所以,副词后的名词,一般是活用作动词。后面的例子是两个名词相连,那么一般来说,前一名词活用作动词谓语。也有的书上将以上的例子作为“名词意动”,因为谓语动词没有设计具体动作行为,仅是主观意图上的行为。10 三、作业 1、做学案二 2、写作 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不少于 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