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356963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体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67号),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2、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马鞍山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力争建设2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一批特色鲜明的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确保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到110万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二、主要任务(三)推进体育改革,增强发展动力1深

3、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规范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等审批事项;推行政社分开和管办分离,创新管理方式,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推动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改革赛事管理,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积极为举办各类赛事活动提供服务。推进职业体育发展,加快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职业化进程;支持企业与个人投资职业俱乐部和体育中介机构,着力引进或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2创新场馆运营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市体育场馆资源,优化体育场馆运营定位、服务项目和经营内容,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

4、功能。创新服务供给方式,鼓励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模式开发运营体育场馆。依托现有体育场馆,着力打造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商贸会展等功能多元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并依法向社会开放;推进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四)完善产业布局,培育多元主体1改善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布局。抢抓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加入皖南示范区国家级体育旅游基地,着力打造两大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五大特色产业园

5、:即以含山县、和县体育用品制造业为基础,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将含山县、和县培育成为省级体育产业制造基地;以健康消费为目标,体育运动为导向,低碳绿色为特色,以褒禅山香泉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园;依托当涂大青山甑山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体育资源,重点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园;依托花山濮塘独特的自然风光,重点打造以山地自行车、汽车露营地等为特色的运动健康休闲产业园;以雨山长江湿地公园和采石矶创建5A级国家旅游景区为契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园;依托博望横山丰富的山地资源,重点发展以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为特色的山地运动产业园。2培育产业市场主体。坚持“政府引

6、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积极支持体育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培育骨干体育企业;大力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加强服务引导、宣传推广,重点支持我市拥有自主品牌、与全民健身密切相关的产品及企业,为企业做好商标注册、技术研发、产品标准化等服务工作,力争到2025年培育5个以上品牌产品。坚持办赛形式市场化,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力争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品牌赛事。加快培育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和体育中介组织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化、实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市场作用,使其成为体育产业的生力军。制定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和办法,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更快发展。研究推进体育产业领

7、域“互联网+”,鼓励发展体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五)打造特色产业,提升发展水平1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壮大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水平,塑造体育用品品牌,努力提高我市体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重点扶持一批我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做大做强,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皖江城市带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2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着力打造以健身服务为基础,户外休闲运动、品牌销售、技术培训为支撑,各具特色的体育服务业。重点发展大众参与面广的器械健身、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游泳等健身服务业,培育壮大昭关褒禅山

8、、大青山甑山、濮塘海信、采石矶、横山等山地户外休闲服务业,培育发展雨山湖、秀山湖、江心洲、香泉湖、长江湿地公园等水上户外休闲服务业。以品牌店销售、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信息咨询、体质监测、技术培训为主题,逐步扩大体育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培育一批体育销售品牌,发展连锁企业,带动全市体育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3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鼓励承办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区域性品牌赛事。鼓励社会各界承办体育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鼓励和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建立体育经纪人创业平台,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等行业的

9、发展。借助于高水平赛事的强大辐射效应,推动赛事冠名权、体育场馆的冠名权、赛事转播权、体育广告宣传的市场化运作,促进体育场馆等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地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4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旅游、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发展。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培育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融合全市医疗、科技力量,推进运动康复产业发展。支持建立体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广运用最新科技成果。鼓励交互融通,支

10、持金融、地产、交通、信息、食品药品制造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支持体育与相关行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电子竞技、体育彩票、体育影视动漫、体育会展、体育传媒、物流业、餐饮业等相关业态的发展。鼓励体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我市体育服务和产品出口。以体育设施为载体,鼓励社会资本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六)丰富市场供给,促进体育消费1扩大体育消费市场供给。统筹规划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和健身步道,推广拆装式游泳池、笼式足球场、三人制篮球场等场地设施。鼓励利用城市和农村空闲土地建设移动体育场馆

11、,优先向住宅区配置公益性体育设施。合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群众体育设施,盘活社会存量资源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场馆设施。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拔河、轮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着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以及棋牌、健身气功、技巧等传统项目,积极发展户外、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新兴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青少年特点的运动项目。支持建设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2创新发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力量。要巩固和加强我市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着力提高

12、皮划艇、赛艇、国际式摔跤、击剑、举重、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游泳、跳水等项目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探索职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3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群众体育是推动体育消费的基础。各地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使用率。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使用、管理、更新、维护的办法,健全室外健身器材配备管理制度。继续强化社会

13、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大力开展“体教结合”,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加强中小学足球场地、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推进健康宣传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三、保障措施(七)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根据市政府批准的产业扶持政策,设立市级体育产业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参股和资助。积极申报省级体育产业扶持资金,并通过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

14、与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八)完善健身消费政策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促进农村与城镇体育消费、传统体育消费与现代体育消费的协调发展。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5、加大投入,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落实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配套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对低收入群体等特定人群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九)完善土地供给政策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进入同级政府的规划委员会。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应列入市重点项目库,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

16、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和近年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增加和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支持企业、单位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建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十)落实税费价格政策体育企业享受国家及省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对符合税

17、法规定的体育事业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依法享受免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十一)完善人才培养政策重视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体育职业教育,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体育服务业专门人才。加强现有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人才,鼓励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

18、,从事体育产业相关工作。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人才智库,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资助。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体育中介企业,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体育中介经营管理人才。(十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政策坚持“品牌引领”战略,推动我市体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以及衍生品,积极支持我市体育企业生产的名优产品直接参与招标。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组织、体育赛事组织依法开发和注册其专有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规范完善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开发政策,理顺和明确各相关主体在市场开发活动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十三)重视安

19、全生产和安保工作强化体育经营场所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体育经营场所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体育赛事和活动安保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安保服务社会化,完善服务标准,降低赛事和活动成本,提升体育赛事和活动安保管理水平。(十四)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体育、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商务、文化旅游、卫生计生、国土资源、统计、金融、国税、地税、广播电视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共同协作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体育产业职能,完善实施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切实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宣传工作,市广播电视台、马鞍山日报等主流媒体要开辟体育专栏,广泛宣传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普及体育健身知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各县区、开发园区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细化完善各项政策,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开创我市体育工作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