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产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方兴未艾_风起云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中和产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方兴未艾_风起云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碳中和产业研究及2022年投资策略:方兴未艾_风起云涌1、政策回顾2021年碳中和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各领域、各层次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既有中央层面发布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顶层设计,有新型储能、城乡建设、能耗双控等产业政策,也有绿色债券、碳市场、碳减排支持工 具等金融领域政策。1.1 政策路线 “碳中和”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于10月24日正式发布。该文件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 N” 政策体系中的“1”,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 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提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五项原则,制 定了
2、 “三步走”路线图,提出了十项具体举措。1.2 资金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对流动性而言,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相对有限,其“定向宽松”意味更加浓厚;对实体产业而言, 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方向及相应的具体细分领域,这无疑是明 确指出了中长期碳中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1.3 外部环境 COP26全球达成多项共识,中国任重道远今年底召开的COP26达成了多项共识,大 力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趋势。 中国在承诺碳中和目标之后,更加积极地 参与其中,存在很大的发展与合作空间。2021.10.31-11.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
3、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在格 拉斯哥召开;会议聚焦“减轻/适应/金融 /合作”四项议题,最终达成多项共识, 完成了对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修改, 并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宣言。2、“碳中和”路径下的行业演化框架2.1 光伏:产业全球话语权强,国产化率相对较高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全球话语权较强,出口需求高。从产业链细分来看,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产量在 全球占比均较高,光伏设备也基本实现国产化,市占率在近五年快速提升。2.2 风电:上游风机部分核心零件仍依赖进口风电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设备及零部件、中游风电场建设及运营以及下游风力发电及运维,其中上游大功率风机主轴 轴承、风电叶片中关键基体材
4、料、芯材、增强材料等均长期依赖进口,亟需提升国产化率。此外,近年来国内风电整 机制造商集中度高,前十家企业市场占比超九成。2.3 氢能:多制备来源、多应用领域的未来能源氢能使用领域广泛,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作 为能源缓冲载体以提升能源系统韧性、储能、发 电、能源互联网、冶金等。氢能技术仍待发展。制氢方面,当前蓝氢及绿氢制 备成本较灰氢仍高;储运方面,低温液态储氢及储 氢材料储氢仍处于发展阶段,管道运输网络仍在建 设;使用方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仍待完善。2.4 核能:清洁高效,技术领先(优势)核能是具有成本优势的清洁一次能源。根据中国核 能协会测算,核能发电成本低于主要可再生能源, 且温室气
5、体排放量低于煤、气、水、风、光。核事故易造成公众对核安全的担忧。三大核事故(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造成了大而持续的公众核安全担忧。 事实上,按当前全球核电站设计,核电厂导致的个人死亡概率约为2*10(-10),小于车祸、空难、火灾等。同时,我 国核能发展安全性较高:1)安全记录良好,1985年核电事业起步以来从未发生过2级以上核事件;2)机组情况良好, 当前运行机组WANO综合指标评分较高,80%优于世界中值水平,70%达到领先水平,优于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法国 (70%以上电力为核电);3)三大核事故发生原因复杂,我国发生同类事件概率低。2.5 小结:能源发电结构调整,新能源空间巨大新能源在
6、提供新增电力需求的同时还将填补煤炭淘汰带来的缺口。2021年全社会用电增速约10%,全国发电量约8.2万亿度 电,预计2022-2025年复合用电增速4.5%,到2025年,全社会发电量达到9.8万亿度电。预计2030-2060年间,全社会发电量 复合增速3%(相当于年均发电增量3000亿度),煤电逐步淘汰(相当于每年淘汰35GW,对应发电量损失约1600亿度)。专题传统能源何去何从煤炭是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2020年,原煤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为56.8%,而天然气消费量和水电、核电、风电 消费量分别占比8.4%和15.9%,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则达到了24.
7、3%。3、电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储能与特高压需求3.1 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逐步迈入加速阶段。由于储能可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进而提高发电稳 定性;未来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各产业对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3.2 抽水蓄能:设备国际领先,装机全球第一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占比最高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主要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我国抽水 蓄能产业市场占比近90%,产业链主要由上游设备供应、中游蓄电站运营以及下游电网系统三部分组成。3.3 电化学储能:锂电池是主要技术路线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市场占比近10%,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
8、材料(电池为主)、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下游储能系统终端 以及具体应用场景四部分组成。3.4 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0%,我国成为技术领跑者建设特高压是国家进行能源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电网和电源布局,促进电力工业整体和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有效的实现能源和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相关技术,已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 者,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90%以上,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4、能源消费:交通制造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4.1 绿色交通政策支持汽车领域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近两年来,国务院、发改委以及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提出我国智能汽车与
9、新能源汽车在2021-2035年的发展 目标与具体支持措施,支持交通领域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4.2 绿色制造工厂/园区/供应链/产品的绿色制造一体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当前工业企业正在加速推进自身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融合,其过程涵盖了制造业的工厂、园区、供应链 与产品环节,致力于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能工厂、从工业园区向绿色智能园区、从传统产业供应链向绿色智能供 应链、从传统产品向绿色智能产品开发的转型。4.3 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化的主要途径建筑相关产业碳排放量占比高达到51%,远高于其 他行
10、业,其减排对双碳总体目标意义重大。但根据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2019)预测,根据当前情况,中 国建筑行业碳排放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 后,比全国晚9年,亟需在行业内加速推行节能减 排。5、绿色金融:碳中和产业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5.1 绿色贷款信贷余额不断增长,参与银行集中度高绿色贷款是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最大支柱,信贷余额不断增长。以央行口径计注1 ,截至2021年三季度,我国主要金融机 构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 6.18%),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第一大支柱。从行业上看,绿色贷款主要投向交 运仓储邮政、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从产业领域上看,其主要投向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11、领域。5.2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增长,标准渐与国际接轨绿色债券标准渐与国际接轨,发行规模进一步增长。1)4月21日,央行等三部门更新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其它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 的界定标准,并实现了二级和三级目录与国际主流绿色资产分类标准基本一致。2)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球累计发行 绿色债券1.30万亿美元(CBI标准),我国发行1516亿美元,发行规模排名世界第二。5.3 ESG中国PRI签约方继续增加,ESG基金成立数量超过去3年之和ESG接受度不断提升,PRI全球签约方继续增加:全球“碳中和”
12、战略背景下,国际金融资源大概率也将向绿色领域倾 斜。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联合国支持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全球签署方已达4375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20万亿 美元;中国大陆三季度新增16家签约方,总签约方达72家。5.4 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初启动,量波动、价下行全国碳市场启动:7月16日,电力行业开展全国性碳交易,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当前交易产品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 仅限于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CCER),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碳金融工具。5.5 碳基金碳中和主题基金年内回报可观碳中和主题基金发行火热,年内回报可观。截至2021年12月9日,碳中和主题基金共发行37只(名称中含有“
13、碳中和” 或“低碳”,A、B、C分开计算),存量规模为484.74亿元。6、投资分析:长期空间广阔,短期警惕高估值6.1 市场表现碳中和主要概念板块年度涨跌从碳中和产业板块的年度涨跌来看,光伏逆变器、地热、锂电池产业链表现最好,风电、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 汽车的涨幅也非常可观;而能源生产端的火电、水电、氢能,能源消费端的智能交通、建筑节能、污染治理、智慧农 业等领域涨幅较小。6.2 结论及投资分析我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持 续推进,以及政策对相关领域的大力支持,将 保障碳中和产业呈现持续高增长高景气的表 现,其中,光伏、风电、氢能、核能、储能、 特高压、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再制造、装 配式建筑等方向的产业链及其细分领域,均有 望在“十四五”期间呈现高速增长,值得长期 关注与布局。报告节选:底部话题 追加内容 追加 追加内容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