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科技研究报告:科研领域卖水人_高速成长的一体化服务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坦科技研究报告:科研领域卖水人_高速成长的一体化服务平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泰坦科技研究报告:科研领域卖水人_高速成长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国内领先的一体化科学服务供应商立足科学服务行业,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泰坦科技成立于 2007 年 10 月,一直以来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站式的实验室产品与配套服务。2008 年,公 司成功创立自主高端试剂品牌 Adamas,并依靠自身产品质量获得众多科研机构认可。 在此之后,公司自主研发的特种化学品 Tichem、通用试剂 General-Reagent 等应运而 生。2020 年,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 32.45%的股份。截至 2021 年末,公司控股股 东、实际控制人为谢应波、
2、张庆、张华、许峰源、王靖宇、张维燕。其中,谢应波、张 维燕夫妇分别持股 10.85%、1.48%,张庆、张华、许峰源、王靖宇分别持股 5.03%,上 述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公司管理团队学术背景深厚,具有一线科研经历,熟悉科研人员的需求和痛点,在其带 领下公司有望在科学服务行业做大做强。公司是由董事长谢应波及其同学张庆、张华、 王靖宇等人在华东理工大学校园创建,管理层均具有丰厚的学术背景。经营稳健,近年蓬勃发展营收端: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业绩稳定提升。公司营业收入由 2013 年的 1.3 亿元稳步 提升至 2021 年的 21.6 亿元,CAGR(2013-2021)达到 41.7%;2022Q1
3、 公司营业收 入达到 5.8 亿元,同比提升 41.9%。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2013 年的 0.1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1.4 亿元,CAGR(2013-2021)达到 43.3%;2022Q1 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 0.2 亿 元,同比提升 25.6%。利润端:公司期间费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17-2019 年,公司毛利率呈 增长趋势,2020 年由于会计准则的调整,将运费计入成本导致毛利率有所降低(2%左 右),调回后毛利率保持稳定。2017 年以来,公司期间费用率总体保持稳定,2020 年受 新冠疫情影响,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净利率稳中有增。布局全面,为客户提供全行业
4、服务及完整产品矩阵。公司业务聚焦于实验室场景,主营 业务分为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科研仪器耗材和实验室建设与信息化服务四大板块, 产品矩阵完整,覆盖医药、材料、能源、环保、食品日化、分析检测、智能制造、化学 化工、科研机构等多个领域,产品 SKU 数量较国内其他科学服务公司具有显著优势。公司营收与利润的核心贡献点略有差异。特种化学品扩大公司营收规模,科研试剂是公 司的主要利润来源。细数四大主营业务中,特种化学品贡献了约 40%的主营业务收入, 科研试剂和科研仪器耗材营收占比分别约为 25%和 30%;但就利润端而言,2020 年公 司实现毛利润 2.94 亿元,有超过 45%的毛利润均源自科研
5、试剂板块,特种化学品和科 研仪器耗材毛利占比分别约为 20%和 25%。随着毛利率较低的特种化学品在公司营收 中占比不断减小,科研试剂等高毛利率产品体量提升,公司未来毛利率有望持续上行。“自营+代理”,产品线持续扩充公司采取自主产品与第三方产品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不断拓展业务广度和深度。科学服 务产品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高端试剂、耗材和仪器 的生产难度较大,加之长久以来科研工作者的使用惯性,短期内较难实现全面的国产化 替代。因此,公司将国产化产品研发销售与第三方产品代理相结合,在研发 Adamas、 Greagent、Tichem 等自主品牌产品的同时,还对外销售赛默飞、Si
6、gma-Aldrich、TCI 等 国际知名科研服务品牌的产品。公司通过自营与代理相结合的模式,基于对下游客户的 分析和判断,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业务广度方面,公司通过代理第三方产品不断提高 SKU 数量。科学服务行业产品种类 繁多,从全球众多的科学服务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拓展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一直是各公 司发展的重点。公司通过代理第三方产品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产品 SKU,从而 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需求。 截至 2021 年末,公司产品 SKU 已达到 350 万种。全球头部的科学服务公司岛津、珀 金埃尔默等均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珀金埃尔默和 LGC D
7、r.Ehrenstorfer 均 授权公司作为其品牌的全球总代理。业务深度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营产品的种类和质量。自 2016 年以来, 公司研发费用逐年提升,由 2016 年的 0.19 亿元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0.84 亿元, CAGR(2016-2021)达到 34.8%。 以自营产品收入来计算,公司研发费用率近年来稳中有增,在 2021 年达到 7.4%。在这 样的研发投入下,公司五大技术核心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全合成能力、组合化学能力、 分离纯化能力、分析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截至 2021 年末,公司自主试剂稳定供应超 过 4 万种,总规格超过 15 万种,部分
8、高端试剂纯度甚至高于进口产品。自营产品是战略重点,该板块历史上贡献了超过 50%的营收和利润。公司自主品牌营收 及毛利润增长迅速,营收由 2017 年的 3.4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1.4 亿元,CAGR 达 到 35.3%(高于公司整体的 34.4%);毛利由 2017 年的 1.0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1 亿元,CAGR 达到 34.4%(高于公司整体的 32.9%)。公司自主品牌营收占比超过 50%, 毛利占比超过 65%。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中,科研试剂毛利率较高,随科研试剂业务占比提升,公司自主品牌 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2021 年,公司特种化学品在自主品牌中营
9、收占比达 51.5%, 但其毛利率仅为 12.0%,对利润贡献较小。而自主科研试剂占比虽不及特种化学品高, 但其毛利率达到 48.8%,未来随着该板块业务占比提升,公司自主品牌毛利率有望进一 步提升。兼并收购拓宽业务范围,催生一体化龙头。由于科学服务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仅依靠单 一公司的研发能力覆盖众多细分领域较为困难。从全球科学服务行业发展历史来看,通 过兼并收购拓宽业务范围是科学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兼并收购推动行业格局由专 注于细分领域的中小型公司整合成赛默飞、丹纳赫、默克等一体化龙头。 以史为鉴,公司也通过并购不断加强自营产品实力。2021 年 12 月,公司收购了安徽天 地 77.5
10、5%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安徽天地是国内生产经营 HPLC 级别、LCMS 级、 制备级和无水级溶剂的主要厂商之一,在国内高纯溶剂的直接和间接市场中均占有重要 地位,在亚洲市场的市占率达到约 30%,收购该公司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特种化学品 业务。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建设生命科学总部园,拓展生命科学领域平台。2021 年 7 月,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生命科学总部园的建 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希望通过该项目实现生物医药、新材料、大健康、基础研究等 领域的研发升级,实现高端生物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检测、储备以及进出口一体 化业务。国内科研渐入佳境,本
11、土服务应运而生科研迈过起步阶段,上游行业前景明朗中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上游支持行业前景明朗。科学服务是科学研究的上游行业,其 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进步。目前中国正处于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阶段:1)从科研经 费投入来看,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在 GDP 中的占比快速提升; 2)从科研成果产出来看,中国科研文章和专利数量快速增加,顶级科研成果数量亦大 幅攀升。 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全球科研经费投入保持稳定增长,由 1996 年的 8289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18678 亿美元,增速较为缓慢(CAGR 3.8%)。中 国科研经费投入由 1995 年的 34
12、9 亿元稳步增长至 2020 年的 24393 亿元,CAGR 达到 18.5%,近五年来平均增速均超过 10%,远超全球水平。试验发展为经费主要去向,企业为主要投入主体。分活动类型来看,试验发展支出占比 最高,达到 82.7%,应用研究支出和基础研究支出分别占比 11.3%和 6.0%。分投入主 体来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最高,占比达到 76.6%,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分别占 比 14.0%和 7.7%。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快速增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研发经费投入占 GDP 比重 来衡量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中国经费投入强度快速增长,由 1996 年的 0.57%增长至 2018 年的 2
13、.19%,增加 1.62 pct(全球增长 0.29 pct)。但中国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仍低 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国务院 2016 年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中国研发经费占 GDP 比 重将于 2030 年达到 2.8%。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科研经费投入的绝对值和强度仍有望继 续提升。从科研成果产出数量来看,中国科研文章和专利快速增长。中国科研文章数量由 2000 年的 5 万篇增长至 2018 年的 53 万篇,CAGR 达到 13.6%;专利数量由 2000 年的 2.5 万个增长至 2018 年的 124.4 万个,CAGR(2000-2019 年)达
14、到 22.7%。从科研成果产出质量来看,中国科研已经进入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在顶级期刊发表文 章数量及占比逐年提升。以全球顶尖期刊 Cell、Nature、Science 文章作为统计标准, 其年均总文章数约为 6000 篇,中国科研机构在以上三个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由 1990 年 的 7 篇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528 篇,占比也由 0.1%迅速提升至 8.4%。综上,我们认为中国科学研究已经迈过最初的起步阶段,进入高速发展期,其上游的科 学服务行业也将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研服务空间广阔,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中国科学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用预算表及各公 司
15、公告中披露的数据,假设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经费中试剂、耗材费用占比为 15%,企 业科研经费中试剂、耗材费用占比为 8%,经过测算可知到 2030 年实验试剂市场规模 将达到 1035 亿元,实验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 3039 亿元。国外科学服务公司发展较完善,业务布局全面,营收规模较大。全球范围内,科学服务 行业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行业内的公司经历了内生的高速增长和大规模的兼并 收购,目前业务布局都较为完善,行业格局趋于稳定。赛默飞、默克、丹纳赫等头部公 司营收规模达到百亿美元级别,且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品类、一体化的服务。相比之下,国内科学服务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6、国内科学服务行业 起步于 21 世纪初,行业内的公司发展时间较短,营收规模较小,多数公司业务布局仅 专注于试剂、仪器、耗材、服务中的 1-2 种业务。 市场份额方面,全球科学服务三大龙头赛默飞、丹纳赫、默克 2021 年在中国区的营收 分别达到 34.4 亿美元、39.8 亿美元、28.9 亿欧元;单就实验试剂市场来看,外资品牌 依然控制中国 90%以上的市场份额。技术方面,国产品牌的市场技术和应用技术与进口 品牌相比也存在差距。国内科学服务企业具有本土化优势,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国内科学服务企业 实现高速增长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日益完善的研发体系;2)优质的配套服务;3) 显著的性
17、价比优势。以行业内的 10 家公司为代表,其营业总收入 CAGR(2017-2020) 达到 34.4%,而全球头部的 10 家公司营业总收入 CAGR(2017-2020)仅为 8.2%。从商业模式,看公司成长为巨头的潜力从商业模式来看,可以将泰坦科技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司“自营+代理”的销售模式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矩阵,通过线下推广结合 “探索平台”拓展渠道,迅速扩大经营规模; 第二阶段:公司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将华东地区的优质化服务拓展至全国,并结合 ERP 系统加强内部管理,将产品、渠道、信息、客户整合至自身平台中,未来有望成为国内 第一家全流程、全品类、一体化的科学服务
18、提供商。产品起家+渠道赋能,1+12谈及产品和渠道的重要性,就必须提到目前全球最大的科学服务提供商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是由两家公司 Thermo Electron 和 Fisher Scientific 于 2006 年合并而成的。合并 之前,Thermo Elctron 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实验室及测控使用的仪器和设备,Fisher Scientific 主要面向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室市场制造、销售和分销试剂耗材。Fisher Scientific 开创了科学服务领域分销商的先河。早在 1904 年,公司就出版了当 时销售的实验室仪器和用品的目录,以方便客户订购公司的产品,后命名为“Fi
19、sher 目 录”,成为全球公认的科学参考工具。1962 年,公司使用 IBM 计算机记录并跟踪产品的 库存水平。到了 1978 年,公司为主要客户的工作地点配置了计算机终端,以便于他们 能够直接下单,并立即收到订单回执以及历史订单和账户信息。Fisher Scientific 通过扩展库存管理和采购系统,确立了自身在科学服务领域电商领导 者的地位。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公司在其网站上增加了检索、订单管理和交易处理的 功能。此外,公司建立并运营了公共电商平台,在该平台上客户可以查询 Fisher 的电子 目录和其他供应商产品的电子目录,该平台成为第一个 B2B 交易的公共电子购物中心。
20、 Fisher Scientific 渠道优势显著。借助这样的销售渠道,截至 2005 年末,公司的分销 网络已经覆盖了超过 150 个国家,在 13 个国家拥有 28 个分销机构,并在 20 个国家设 有销售办事处,100 多个国家设有独立经销商。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渠道,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公司营业收入从 1990 年的 7.0 亿美元 稳定增长至 2005 年的 55.8 亿美元,CAGR 达到 14.8%;公司净利润从 1990 年的 0.1 亿美元增长至 2005 年的 3.9 亿美元,CAGR 高达 26.8%。合并后,产品互补,渠道共享,发挥“1+12”的作用。2006 年,Ther
21、mo Electron 与 Fisher Scientific 合并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实现产品互补,渠道共享。在产品方面,Thermo Electron 主营的实验室仪器和 Fisher Scientific 主营的实验室耗材和试剂可以实现互补, 品类得到扩充;渠道方面,由于下游客户重叠程度较高,在物流、销售等方面为公司节 省了大量的成本和费用。合并后,公司的营业收入稳定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也不断增强。泰坦科技自主产品结合第三方产品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并开发线上“探 索平台”,双管齐下拓展渠道。公司在 2011 年就上线了自己的电商服务平台“探索平 台”,该平台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展示、
22、购买、订单管理及跟踪等功能,将自主品牌产品和 第三方品牌产品进行整合,形成产品库在“探索平台”上展示,客户在选择购买商品时 可以通过“探索平台”在公司自主产品及第三方产品之间进行自由选择。“探索平台”推广初见成效。新增客户以及原客户采购大批量、高价值产品时,通常会 选择联系公司销售人员购买;对于单价低、小批量产品及重复采购则选择自主下单方式 采购。随着探索平台不断完善,客户复购率提升。自 2017 年以来,公司企业和高校客 户订单中自主下单的比例逐年提高,自主下单数量由 2017 年的约 59 万单增长至 2019 年的约 99 万单。渠道与产品互联,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公司开发的科研信息化系
23、统“Titan SRM”,能 够整合研发相关的数据信息,包含研发综合管理系统、电子实验记录本、分析检测管理 系统和数据分析挖掘工具四大系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实验室管理解决方案。“探索平 台”可以直接与“Titan SRM”对接,方便客户对采购商品进行高效的记录和管理。该 系统已经有效应用于国内多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线下推广结合线上拓展,公司渠道覆盖领域广泛。公司当前渠道覆盖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政府及事业单位。其中,企业类客户覆盖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日化、智能制 造、分析检测、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贡献主要收入;高校及科研院所客户则拓展速度较 快。平台化重客户,科学服务界“京东”曙光初现京东是
24、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子商务企业之一,正在向领先的供应链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转 型。京东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于 2004 年推出在线零售网站后转战电商。2014 年 5 月, 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赴美上市的大型电商 平台。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京东 2021 年营业收入达到 9516 亿元。京东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卓越的用户体验&高效的运营管理。用户体验方 面,京东在 2010 年推出了“211 计划”,在上午 11 点前收到的订单当天交付,对于上 午 11 点后晚上 11 点前收到的订单在第二天下午 3 点前交付,对于主要城市的客户可以 2 小时
25、内加急送达(需额外收费),截至 2020 年末,该计划可以覆盖超过 60%的在线订 单。此外,京东非常重视客户满意度,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的客户服务和超过 1.2 万名 客服人员。京东拥有中国最大的在线产品评论数据库,截至 2020 年末,该数据库有约 71 亿条产品评论。仓储物流方面,京东非常重视高效的物流,并负责从物品采购到产品运输再到客户配送 的整个供应链流程。自 2007 年决定投资建设全国性的物流基础设施以来,京东一直致 力于扩大公司的物流网络。截至 2020 年末,京东物流运营有超过 900 个仓库及超过 1400 个京东物流平台下由第三方仓库运营商运营的“云仓库”,仓库总建筑面
26、积达到 2100 万平方米,仓储网络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县区。此外,京东还有超过 24 万名仓储 和物流配送相关的工作人员。参照京东,泰坦的发展模式有几分相似。泰坦科技也通过自建仓储物流的形式,将华东 地区的优质服务进一步拓展至全国,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仓储方面:公司不断加大仓储本地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2018 年,公司南京、重庆城 市服务仓先后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2019 年,华北区域仓、西南区域仓开始筹建;2020 年,西南区域仓、华北区域仓、华南区域仓先后投入运营,华中区域仓和其他城市服务 仓正在加紧建设中。物流方面:公司采取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具
27、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和专业团队,截至 2020 年末,公司已在上海、南京、成都、重 庆、北京、河北、广州 7 大省市实现本地化自送,自送范围覆盖城区和周边城市,最快 2 小时即可送达。对于其他地区,公司与京东、顺丰等第三方优质物流公司合作,实现 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订单的次日达,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公司经营优势由华东拓展至全国,其他区域业绩增长迅速,客户体验大幅提升。自 2016 年以来,公司华东地区营收占比由 80.6%降低至 74.4%,华东外区域营收由 2016 年的 0.8 亿元迅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5.5 亿元,CAGR 达到 47.6%,高于华东地区的 37.3%。 此外,
28、公司服务质量也大幅提高,华北区域中心仓落成后配有甲类危险品仓、恒温仓和 -20冷库,现货商品备货超过 2 万 SKU,发货时效由原来的 3-5 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 核心区域次日达。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 ERP 系统将科研服务电商平台与内部业务流程融为一体。除“探 索平台”外,公司还面向内部运营开发了 ERP 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为内部人员提供产品开发、采购管理、质量控制、销售管理、仓储管理、 配送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公司将前后端数据接口完成对接,实现底层数据共享,信 息实时协同。公司的库存数据、质量报告、订单配送、发票开具、收款情
29、况等,均可以 做到在“探索平台”和 ERP 系统上同步实时更新,保证了公司运营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基于对“探索平台”、仓储物流及 ERP 系统的建设,公司在产品、渠道、客户、信息之 间形成正向循环: 1)采取自有产品与第三方产品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构建完成的产品矩阵; 2)通过线下销售与“探索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广泛覆盖的渠道,并通过高质量的 物流服务将产品提供给客户; 3)通过客户数据的积累和客户反馈,分析客户需求和行业趋势; 4)在上述信息指导下确立下一步研发方向,进一步优化自有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提升 公司盈利能力。此外,面向内部的 ERP 系统与面向客户的“探索平台”实时信息互联, 可以
30、为公司运营提供保障,提升公司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对比京东的发展模式和公司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将公司的优势总结为以下三点: 1)产品方面:公司通过自营结合代理的销售模式,从广度和深度双向拓展产品,在不断 加强自营产品种类和质量的同时,借助代理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的丰富度,满足科研用户 的一站式需求。 2)仓储物流方面:公司通过自建仓储物流的方式,不断加大全国范围的仓储本地化建 设,将华东地区的优质服务拓展至全国,并通过自有物流结合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实现 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订单的次日达,为客户提供了卓越的用户体验。 3)平台化运营管理:公司开发线上“探索平台”,并通过 ERP 系统将电商平台与内部 业务流程融为一体,实现信息的实时互联,充分打通产品、渠道、客户、信息,不断提 升公司运营效率。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成为科学服务行业的“京东”,即行业内产品丰富度、 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典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流程、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