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总结】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社总结】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社总结】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市就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的配合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主管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工作,按照“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通过突出失业预警、新增就业岗位和完善政策三大工作重点,强力突破公益性岗位开发、创业扶持、小额担保贷款三个工作难点,进一步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拓宽灵活就业形式、规范民办职介机构管理等项举措,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以不断推进,保持了六盘水城乡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一、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截止11月30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15
2、5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6.4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3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0.72%;促进困难人员就业1294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7.83%;转移农业劳动力54726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6.82%;农业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4979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0.53%;统筹培训18893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1.14%;就业转失业控制率为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1%。就业形势趋于平稳。落实扶持政策方面,共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相关企业减免税收268.4万元,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44.8万元,为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企业减免税收17.8万元;支付1574人社保补贴211.98万元,支
3、付93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387.7万元,支付4564人培训补贴404.9万元,支出劳动力市场建设费及其他费用37.3万元。二、主要做法与成效(一)创新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方式,在就业部门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顺利启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这项重要的创业扶持政策。我市自2003年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以来,市县两级共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59万元,由于贷款担保当时设立在盈利性担保机构,加之未设立反担保条件,致使财政注入的担保基金损失614.7万元,以致2006年后全面停止贷款。为了重新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这项重要的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今年在反复考察和总结借鉴的
4、基础上,专门在市县两级就业部门内设了创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审核手续。特别明确贷款申报时要求贷款人提供反担保,强化了还款责任,极大地降低了担保基金运营风险。同时,明确规定市县两级建立担保基金1200万元,其中市本级400万元,县级200万元,承贷金融机构按1:3的比例放贷,将贷款对象从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放宽至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员、本市返乡农民工等。目前,市级已在承贷银行注入担保基金400万元,现已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7笔,放贷金额140万元。通过小额贷款的扶持,已
5、有5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210人。各县、特区、区正在积极做好担保机构建立、承贷银行确定、担保基金注入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全面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二)创新用工企业监控方式,实施就业社保联动援企降压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岗位。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六盘水,水钢等重点企业生产下滑,效益下降,不但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重,而且面临岗位减少、人员下岗的严重局面,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对重点用工企业进行监控,随时掌握岗位增减变化情况,同时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全市共将67户重点用工企业纳入监控范围,随时掌握用工动态。与此同时,我市
6、将失业保险单位缴费率下调1%,个人缴费率下调0.5%;工伤保险费率在按浮动办法正常调整的基础上下调0.1%;生育保险费率在现行基础上下调0.1%;市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0.5%,各县、特区、区下调0.3%一0.8%。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后,六盘水在2009年内可为企业减负2520万元。另外,我市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使用6000万元用于困难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由于有关单位积极努力工作,企业想方设法稳定生产,采取适当减薪、转岗培训等措施,全市至今没有出现大规模减员情况。纳入监控范围的单位不但不减员,还新招录员工333人。控制失业的成效十分明显。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截止11月底,全
7、市已有31户企业申报,经联席会议界定“困难企业”21户,涉及职工124586人,已兑现扶持政策19户。已拨付岗位补贴5361.6万元,拨付社保补贴242.2万元,有效减轻了困难企业的缴费负担。(三)创新校企对接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高校、职技校毕业生与外地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平台。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高校和职技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以高校毕业生为例,截止10月底,到我市报到的高校应届毕业生3120人。其中,市内高校1586人,市外高校1534人,加上往届毕业未就业高校生6000余人,需就业高校毕业生近万人。为了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定单培训、定向就业,今年月日,我市共
8、邀请广州、福建、江苏等长三角、珠三角的35家企业代表到我市与市师院、市职院、水钢技校等市内18家职校、技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代表进行洽谈,首次以校企对接的方式促进就业。本次洽谈会外省用人单位共提供近期和远期各类岗位10000余个,在市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通过校企对接洽谈,我市18家职技院校与长三角、珠三角38家用人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拓宽了市内职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搭建了市内职技校和外省用人单位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平台。(四)创新就业援助方式,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因目前部、省尚未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具体办法,各市、州、地在公益性岗位开发领域也无具体的做法可借鉴。为
9、了用好用活中央转移支付的就业专项资金,大力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困难高校毕业生、“4050”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以利于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在就业方面的资金支持,我市在充分调研并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对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通知(市府办发200929号),将社会保险协管、培训就业协管、城市规划协管等政府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设置的协管岗位,以及报刊收发、门卫、文印等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置的后勤保障岗位,车辆看管、路灯看护、市容监督等政府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的服务性岗位,妇女儿童维权协管、基层工会协管、民间
10、调解组织协管等社会团体设置的公共服务类岗位,乡镇街道和社区的文化推广、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政府补贴和社会出资形成的服务性岗位等共51类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之后10月份又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管理的通知,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管、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科技服务、法律服务、民政和托老托幼助残服务、市政管理、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等49类岗位明确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对公益性岗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对社会保险单位缴纳部门给予全额补贴,有效减轻了用人单位的
11、负担。目前,全市已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369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87人,既为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开辟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维护了社会稳定,也为用人单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用人单位安置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积极性。我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取得了明显效果,如邮政公益性岗位安置了417名就业困难人员,已兑现岗位补贴65.1万元,社会效益明显。根据工作计划,到2010年底,全市还将开发公益性岗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265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400人。(五)建好用好创业基金,鼓励扶持创业就业。今年六盘水市市县两级财政拿出专款设立创业基金,市本级每年
12、创业基金规模为2000万元,各县、特区、区为300万元。创业基金用于扶持自主创业人员和安置相关就业困难对象的用人单位,以及创业项目库建设。明确规定,从事个体经营的创业人员可获得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如创业人员是高校毕业生的,再增加一次性创业补贴1000元。用人单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按实际安置人数每人给予单位3000元的一次性扶持补贴。此项工作目前已受理扶持补贴用工单位1户,涉及扶持补贴2.4万;申请创业补贴个人1户,涉及创业补贴0.2万元。其他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创业人员正在申请当中。(六)整合职技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市委市政府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作出了整
13、合职技教育资源,建立一流实训基地的决定。我市就业部门根据安排,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介入涉及的相关工作。目前正在从教学设施配备、场地安排、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校企联合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整合,必将大力促进职技院校发展,为我市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统筹全市城乡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三、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我市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有的地方在乡镇机构改革时进行了撤并,与乡镇民政事务等单位合并,几块牌子、一套人员,加之场地、资金、安排不够好,工作职能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导致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基础薄弱。
14、(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缺乏总体部署。目前我市承担“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任务的有农业局、扶贫办、劳动保障局三家单位,各单位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都安排了培训任务。由于培训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加之培训时各自为政,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往往出现重复交叉。(三)就业工作任务繁重。交通工具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市就业局两台公务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其中一台已近报废。(四)就业训练中心缺乏场地和设备,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应发展职业培训,设立职业培训和就业训练基地,重点办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然而,我市市县两级
15、就业训练中心都基本上没有场地和专业设备,难以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五)市人力资源市场现有的功能和布局已不能满足当前就业服务的需要。需完善相关功能,就业信息系统业务操作人员还需不断提高其应用能力。四、明年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扩大就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督促各县、特区、区在2010年上半年全面启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建立创业基金,加快推进创业项目库建设、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工作,运用各项扶持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二)加快特别培训工作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及时解决好培训转移工作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劳务收入在农民收入
16、中的比重。(三)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要求,分步整合我市职技校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以基础较好的技工学校为基础,在校园场地规划、实操设备配置、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统筹考虑,早日实现整合我市职技校教育资源的目标,力争我市职技院校办学规模由现在36690人增加到60000人以上,培训规模从现在12000人增加到50000人以上,让每一个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四)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服务功能,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就业促进领导小组和农民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是尽快配齐配强“一村一名”就业和社会保险协管员,做实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县人力资源市场窗口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四是做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建立劳务协作远程见工系统,降低外出务工成本;六是加强劳动信息化建设,为各类失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