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深度报告:横看成岭侧成峰_乳业全景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制品行业深度报告:横看成岭侧成峰_乳业全景剖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乳制品行业深度报告:横看成岭侧成峰_乳业全景剖析1. 乳制品产业链拆解乳制品行业可拆解为奶牛养殖、乳品加工、零售分销三大环节。上游养殖业周期属 性强,牧场进行乳牛养殖,出售原奶。中游为乳制品加工业,加工企业购入生鲜乳或大 包粉,将其生产为液体乳、乳粉、奶酪等产品。下游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将产品销售至 消费者手中,消费属性强。我国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均衡,中游企业加工能力强, 但养殖与销售环节相对薄弱。1.1. 上游:规模化牧场提升奶源质量,养殖业应对饲料成本上涨1.1.1. 牧场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提升三聚氰胺事件为行业分水岭,推动小规模养殖户出清。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严重 侵蚀了消费者信任
2、,下游销售受到冲击,处于被动地位的上游奶农倒奶、杀牛现象频发。 2009 年,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并在此后几年维持低增速。三聚氰胺事件后, 国内愈发重视奶源质量,一批小型养殖户破产退出,规模化程度提升。我国存栏量不足 20 头奶牛的养殖场占比从 2002 年的 97.9%下降至 2016 年的 95.9%,而 200 头以上的奶 牛存栏量的养殖场占比从 2002 年的 0.07%增至 2016 年的 0.51%。标准化集约模式提升奶牛单产能力,规模化牧场扩群增产满足增量需求。大规模牧 场管理规范、产奶量稳定、原奶质量高、抗风险能力强。截至 2020 年,中国规模化牧 场占比已达 67%
3、,Frost & Sullivan 预计至 2025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75%。伴随规模化养 殖技术日益成熟,2015 年后奶牛数量逐年减少,而奶牛单产能力逐年提升,至 2021 年 达 5.94 吨/头/年。未来,国内原奶的需求增量将主要依靠规模化牧场的扩群增产实现。1.1.2. 饲料成本推升原奶价格,养殖业提升原奶自给率2020 年以来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业成本高企。饲料成本占奶牛养殖成本的六成 以上,其中玉米、豆粕、菜粕等精饲料占比超 40%。受疫情反复导致种植业受损、粮食 物流不畅、粮企囤货等,叠加近期俄乌冲突影响粮食进口节奏,2020 年以来国内饲料价 格持续上升。截至 2022Q
4、1,国内玉米与豆粕的均价达 2.89/4.22 元/千克,较 2020 年初 分别累计上涨 29.5%与 38.3%。纵观原奶价格走势,近十年主要发生三次明显的上涨潮,分别在:1)2009 年 7 月 至 2011 年 3 月;2)2012 年 11 月至 2014 年 2 月;3)2020 年 5 月至今。2020 年 5 月至 今,原奶价格累计上涨 18%,主因饲料价格上涨及需求景气。截至 2022Q1,生鲜乳价 格为 4.23 元/公斤,仍处高位但相比 2021 年有所回落。进口大包粉价格抬升,国内原奶自给率提升是长期方向。疫后原奶需求旺盛,国内 原奶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大包粉的进口量突破
5、新高,2021 年达 127.5 万吨,叠加新西兰 原奶产量下降,国际奶粉价格同样高涨。国家大力倡导我国提升原奶自给率,制定 2020 年原奶自给率维持在 70%以上的目标,而 2017 年以来我国原奶自给率长期低于 70%的 战略目标。高产量、高品质的原奶供给将降低我国对进口大包粉的依赖,是促进乳制品 行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1.2. 中游: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加快奶源布局双寡头格局稳固,马太效应明显。中游乳企竞争格局稳定,2021 年伊利股份、蒙牛 乳业分别以 25.8%、22.8%的市占率位列行业前两位,CR5 为 57.8%。伊利股份、蒙牛乳 业两家全国性乳企产品结构丰富,渠道铺设完善
6、;光明乳业、新乳业等区域性乳企主要 在重点区域内拥有先发优势及品牌力,消费者忠诚度高,近年来凭借位置优势发力低温 乳品提升竞争力;而燕塘乳业、天润乳业等地方性乳企经营区域仅为部分省份及周边地 区。乳制品监管趋严,龙头在原奶收购、产品研发、品牌力建设等方面具备明显的规模 优势,市场份额将持续向头部乳企集中,马太效应明显。头部乳企加速布局优质奶源,加强上游控制力。近年来,乳企纷纷通过持股或战略 合作方式布局上游奶源,满足自身需求。2010 年,光明投资 8200 万新西兰元收购新莱 特乳业 51%的股份,开创了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先河。2013 年起伊利开启全球化进程,截 至 2021 年末旗下参控股
7、优然牧业、赛科星、中地乳业、恒天然、Westland 等规模化牧 场。同于 2013 年,蒙牛以 32 亿港元的代价从 KKR 和鼎晖投资手中收购现代牧业 28%的股权。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蒙牛已持有现代牧业 51.4%的股权。2018 年,蒙牛收 购中国圣牧旗下圣牧高科 51%的股权,战略布局有机奶源。相较于资源雄厚的两大龙头, 其他乳企在奶源控制上略显弱势。1.3. 下游:人均消费未达饱和,消费者提出更高要求乳制品零售额增长稳健,疫后饮奶意识提升。2016-2021 年,中国乳制品零售额的 年均复合增速为 4.2%,至 2021 年实现 4425 亿元。据2020 中国奶
8、商指数报告,疫后 民众健康意识提高,乳制品提升免疫力成为共识。疫情期间 56.4%的公众增加了乳制品 摄入量。伴随饮奶意识及饮奶人群渗透率提升,欧睿预计至 2024 年我国乳制品零售额 将突破 5000 亿元。人均乳制品消费仍有提升空间。1)从国内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 应摄入 300g 液态奶或相当于 300g 液态奶蛋白质含量的其他奶制品;但是根据2021 中 国奶商指数报告,目前仅有 30.5%的公众达到乳制品摄入量标准,仅有 3.6 亿人坚持每 天摄入乳制品。2)对标国际,2017-2021 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逐年提升,但相比成熟 国家仍较低。2021 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耗量
9、为 10.04 千克,而同期日本、美国、英国分别 实现 32.13 千克、63.08 千克、92.07 千克,渗透率空间广阔。需求呈现健康化、功能性趋势。据益普索,消费者对乳品提出更高要求,44%与 33% 的消费者期待更健康的牛奶与酸奶,对乳品的需求关键词主要包括“成分天然”、“高品 质”、“新鲜”等。据乳业资讯网,消费者的健康认知在加速升级,2021 年低糖/无糖低温 酸奶销售额同比增长 49%,而全糖低温酸奶销售额则同比下滑 17%。此外,高品质白奶 渗透率和销售额在常温液态奶中增长最快。商超为下游主力渠道但增速放缓,线上渠道提速。在液态奶销售渠道中,商超贡献 超半数的销售额占比,但近年
10、来销售增速有所放缓,传统渠道遭受挑战;而线上网购、 新零售等渠道销售增长迅速,疫后此趋势更加明显。据伊利集团消费趋势报告,2021H1 液态乳制品销售额增速排名第一的渠道为网购(yoy+39.5%),而大卖场和大超市销售额 分别同比下滑 5.6%/5.8%。2. 从产品变迁纵观行业发展历程:横向品类扩张,纵向技术推动早在 1926 年,我国就建成第一家乳制品加工厂“百好乳品厂”,其创始者吴百亨被 誉为我国乳品工业的奠基人。但由于养殖技术的落后、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的影响,此 后行业经历了漫长的起步期。1997 年之后,伴随技术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及消费 观念改变,我国乳制品市场逐渐出现突破性
11、发展。以产品与技术发展为线索,可以将中 国乳制品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1997-2005 年,常温白奶时期;2)2005-2008 年,口味导向时期;3)2008-2015 年,酸奶时期;4)2015 年-至今,低温化时期。第一阶段(1997-2005)常温白奶时期。受技术限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民乳制 品消费以巴氏奶为主。巴氏奶保质期短,早年运输设备落后,因此牛奶消费区域受到严 重限制。1997 年,中国引入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技术及利乐无菌包装技术,常温奶 保质期延长至 6 个月以上,大大扩展了销售范围,打破乳制品行业瓶颈,巴氏奶份额逐 渐被挤压。本阶段产生了蒙牛、伊利等乳企,产
12、品以白奶为主。据农业部,1999 年中国 常温奶和巴氏奶销售额占比为 21%/60%,而 2004 年占比为 66.7%/18.1%。第二阶段(2005-2008)口味导向时期。此阶段营销盛行,与时下流行热点配合,迎 合消费者口味多元化需求,效果出众。伊利 QQ 星、爽歪歪、真果粒等风味奶及乳饮料 大量涌现,乳企积极横向扩张。伴随产品创新,行业竞争加剧,蒙牛酸酸乳与伊利优酸 乳正面交锋,依靠赞助超级女声打响知名度。2006 年蒙牛推出真果粒,2008 年伊利 推出谷粒多牛奶,填补了谷粒、果粒奶的空白。为统一产品品质,与国际接轨等,2008 年 4 月新国标 GB/T 21732-2008含乳饮
13、料发布,自 2008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据欧 睿,2008 年风味乳饮料销售额达 390 亿元,销量接近 45 万升。第三阶段(2008-2015)酸奶时期。2008 年常温型利乐冠包装面世,无需防腐剂即 可拥有六个月的常温保存期,在技术层面为常温酸奶出世扫清最后的障碍。2009 年光明 推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颠覆传统酸奶储存模式,突破低温酸奶保质期短、贮存要求高的 限制。蒙牛、伊利分别于 2013、2014 年推出纯甄、安慕希,进入常温酸奶市场。2008- 2015 年,酸奶销量从 267 万吨上升至 647.7 万吨,CAGR 为 13.3%。2011-2015 年,酸 奶市场发展
14、迅速,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白奶。第四阶段(2015-至今)低温化时期。消费观念趋向健康化,低温巴氏奶回归市场。 整体液奶市场步入成熟期,增速放缓;细分品类上 2015 年起巴氏奶市场增速高于同时 期的液奶整体与常温白奶。重新回归的低温巴氏奶与第一阶段初期有所不同,在奶源、 冷链运输、渠道等方面都有所升级,特别是冷链运输的成熟成为低温奶兴起的技术基础。 本阶段代表产品有蒙牛每日鲜语、伊利透明小白袋、光明新鲜牧场和君乐宝悦活鲜牛奶 等。低温巴氏奶受制于奶源、工厂区域,冷链运输成本较高等,市占率较高的为光明、 三元、君乐宝等区域性乳企。3. 品类全貌:常温白奶+酸奶稳坐大头,奶酪增长可期2021 年
15、,酸奶 及乳饮料 /常温白奶 /巴 氏奶 /奶粉 /奶酪的 市场规模分别 为 1536/1092.4/414.6/219.6/122.7 亿元,常温白奶与酸奶占据主要市场。从增速看,2016-2021 年常温白奶及奶粉增长平稳;酸奶及乳饮料市场在高基数上实现 7.7%的年复合增速;巴 氏奶快速起量,2016-2021 年 CAGR 接近 10%;奶酪品类实现 23.2%的高速增长。展望 未来,欧睿预计 2021-2026E 常温白奶/奶粉增速将保持稳健;酸奶及乳饮料/巴氏奶在产品创新升级、功能性营养性强化的趋势下实现 7.6%/8.4%的复合增速;奶酪继续保持高 增,CAGR 达 15.1%。
16、3.1. 常温牛奶:进入价增阶段,双巨头争夺市场份额常温奶增长稳健,长期占据市场主流。2007-2021 年,中国常温白奶市场规模 CAGR 为 6.35%。截至 2021 年底,常温白奶零售额达 1092.4 亿元,占据液态奶市场规模的 40.2%。常温奶能在常温下保存 1-8 个月,保质期较长。中国大型原奶牧场和工厂多位于 气候适宜养殖的北方地区,而人口多分布于南方,消费和生产的分布不均是常温奶长期 占据主流的原因。从量价齐升到价增驱动,产品持续升级。2015 年之前,伴随渠道下沉、购奶人群增 长带来销量增长,同时产品升级下平均零售价持续提升。2015 年起,低温产品崛起,常 温奶销量增速
17、开始回落,2017-2018 年呈负增长;而单价仍维持中低单位数的增长,常 温白奶从量价齐升转向价增。2020 年,疫情促使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提升,更加重视白奶的营养价值,销量增速达 4.7%,提升明显。价增阶段,乳企推出高端系列产品,拓宽价格带。2005 年蒙牛推出特仑苏,成为中 国首个高端乳品品牌。次年,伊利金典奶诞生。光明升级优加牛奶系列,三元推出有机 系列,新希望推出千岛湖牧场/大理牧场纯牛奶。高端奶的蛋白质含量达 3.8g-4g/100g, 高于国家标准 2.8g/100g,营养价值更高。龙头推出高端奶基础款产品后,持续打造有机 系列、梦幻盖系列,进行品质升级与包装升级。伊利、蒙牛双寡
18、头格局稳定。2020 年,以零售额计,常温白奶 CR2 达 85.7%,伊 利和蒙牛的市占率分别为 43.4%和 42.3%。高端产品方面,特仑苏和金典保持强劲增长, 2021 年特仑苏销售额增速达 32.8%,单品零售额突破 300 亿元,稳固全球 UHT 奶第一 品牌;金典在有机奶系列持续发力,2021 年金典有机液体乳零售额同增 41.5%,在对应 的细分市场以零售额计的市占率达 51.4%,位居首位。3.2. 酸&乳:顺应健康化、功能性趋势,寻找高端差异化新方向酸+乳增速有所放缓,低温乳品渗透率下滑。2005 年,蒙牛酸酸乳借助“超级女声” 打入消费者心智,开启了常温乳饮料的口味导入期
19、。2009 年莫斯利安面世后,常温酸奶 增长迅猛。而伴随中国的冷链物流日渐成熟,低温酸奶和低温乳饮料的渠道铺市率明显 提升,成为更多大众消费者的选择。经历过增长红利期后,酸奶和乳饮料的增速于 2018 年之后放缓,至 2021 年市场规模为 1536 亿元。低温乳方面,2021 年单价提升和城镇化 带来的购买人群增加对低温乳品分别有 2.7%和 2.9%的正贡献,但单次购买量和购买频 次同比下滑 3.5%和 6.2%,整体销售额仍下滑 6.1%。市场格局稳定,安慕希龙头地位稳固。酸奶及乳饮料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2019 年 以来,以零售额计(下同),安慕希/纯甄/蒙牛/君乐宝/冠益乳位列前五名
20、。其中,安慕 希位居龙头,2021 年市占率达 19.6%。而颠覆性品牌莫斯利安的市占率逐年下滑,至 2021 年为 3.7%。3.2.1. 常温酸奶:产品创新驱动,向健康化发展便利的储存条件和较低的乳糖含量,拓展消费场景。常温酸奶率先突破了低温酸奶 的冷链限制,满足了冷链设备不完善的城乡消费需求,便利性和易于储存性也强化了休 闲属性和礼赠属性。同时,常温酸奶乳糖含量较低,更加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饮用。 乳企纷纷布局,独特益生菌和高营养含量为主要卖点。光明首创的莫斯利安主打“长 寿村特殊菌种”,反响热烈。2013 年,伊利、蒙牛、君乐宝纷纷跟进开创自主常温酸奶 品牌。安慕希富含希腊菌种,拥有 3
21、.1g 乳蛋白。纯甄由进口丹麦菌种发酵而成,以添加 物少,品质纯粹为特色。开啡尔添加 kefir 菌群发酵,拥有 3.0g 乳蛋白。常温酸奶的升级发展伴随口味及包装的创新与变迁。常温酸奶的口味从单一向混合 谷物、水果发展,包装从利乐钻向利乐冠、PET 瓶变迁,扩展了多种 SKU,产品持续升 级和创新,强化休闲属性,便利性和个性化突出。被常温白奶替代的趋势显现,消费者更加注重常温酸奶的功能性。疫情驱动消费者 意识到乳制品提升免疫力的功能。2020 年后常温白奶替代常温酸奶的趋势显现,整体酸 奶和乳饮料行业的销售额增速回落至-3.7%(常温酸奶占到行业销售额的近一半)。即使 2021 年有所恢复,
22、预计未来销售额也无法恢复至疫情前的双位数增长。伴随健康意识提 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挑选酸奶时更加注重营养成分和对肠胃、免疫力的调节作用。高端化品质升级,走向健康化、营养化。针对消费者对酸奶的需求变迁,乳企在常 温酸奶上也转向新的差异化方向,即强化产品的功能性和营养性,纷纷推出 0 蔗糖、高 蛋白质含量系列。高端新品成为常温酸奶维持生命力的重要驱动力。3.2.2. 低温酸奶:消费者教育强化活菌效果冷链设备发展拓展低温酸奶销售半径,渠道下沉仍有可为。2015 年国家层面提出实 施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的要求后,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至 2021 年 中国冷库总量已达 7719 万吨。伴
23、随冷链设备发展,低温酸奶的销售半径得以进一步扩 大,在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仍有渗透率提升的空间。常低温酸奶营养价值差异不大,最大优势在于低温酸奶保留活性乳酸菌。低温酸奶 与常温酸奶在蛋白质、脂肪、钙、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上并没有明显差别,但低温酸奶 保留了活性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而经历二次巴氏灭菌的常温酸奶中乳酸菌失活。乳企自主研发菌种突破技术桎梏,更适合国人体质。国内乳企生产酸奶大多使用进 口品牌的乳酸菌菌种,缺乏“良菌”。近年来,乳企通过自主研发乳酸菌菌种,打破了国 内乳企依赖“洋菌种”的桎梏。光明是国内首家获得国际专利菌株授权的乳企,先发布 局自有菌株的研发工作,并已将植物乳杆菌 ST
24、-III 和干酪乳杆菌 lc2w 等专利技术应用 于 7 日改善计划益菌多发酵乳、畅优等产品中。蒙牛、伊利、新希望等乳企也加大对乳 酸菌技术的研发重视度,先后研制出更适合国人体质现状,功能更加有效的菌种,并运 用于欧式炭烧酸奶、欧式炭烧酸奶、活润等酸奶产品。强化消费者教育突出低温酸奶功能性,健康概念推动产品创新。以往大多数消费者 并没有意识到常温酸奶与低温酸奶在乳酸菌功能上的差异。因此,越来越多低温酸奶品 牌在宣传上强调产品对肠道健康的作用,加强消费者引导。同时,低温酸奶向口味丰富、 无添加、个性化等方向演变,产品升级主打无添加、0 糖等健康概念,焕发新的市场活 力。3.2.3. 低温乳饮料:
25、顺应零糖趋势,线上营销引流低温乳饮料市场增长稳健,优益 C 品牌力卓越。2015-2019 年我国低温乳酸菌饮品 市场复合增长率为 7.56%,欧睿预计至 2024 年市场规模将增至 280.5 亿元。目前国内主 流产品以养乐多、蒙牛优益 C、伊利每益添、君乐宝每日活菌、味全等为代表。据中国 品牌力指数,优益 C 连续 6 年蝉联我国乳酸菌饮料品牌第一位,养乐多自登陆大陆后品 牌力持续上升,至 2022 年已与优益 C 接近。突出促消化特点,顺应零糖趋势。与其他乳品品类类似,低温乳饮料通过突出促进 肠胃蠕动,利于消化的功能性,强化品类特点。蒙牛优益 C 添加自有菌种 LC37,每瓶 含 500
26、 亿活性益生菌,即便经过胃酸和胆盐,仍能有足够数量的活菌到达肠道;并推出 控糖及 0 脂肪配方。伊利推出每益添,添加丹麦进口菌种,全面提升消化功能,于 2022 年 4 月推出零蔗糖新品。君乐宝主打“益生菌益生元的双益搭配”概念,添加肠道全覆盖的 AB 全效菌;并再度加码 0 糖 0 脂款每日清零。线下为基,线上营销引流。以养乐多为例,2020 年 1-9 月养乐多在中国的超市、个 人商店、便利店的渠道占比超 90%;截至 2022 年 3 月末,线下网点布局超 24 万家门 店。线下渠道为低温乳品的销售基础,同时线上渠道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蒙牛优 益 C 与小红书携手举办主题营销活动,强
27、化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认知,并通过户外媒体 组合投放,累计覆盖社区楼宇超 300 万家。伊利每益添打出“冠名+代言+话题+活动” 多位一体的组合拳,冠名拜托了冰箱 6,合作微博、抖音美食类 KOL 矩阵,结合各 种话题和活动,传播白色活性乳酸菌产品特质。光明植物活力开展一物一码活动与线上 小游戏,形成稳定的粉丝群。3.3. 低温鲜奶:全国乳企积极发力,区域乳企突出差异化活性物质保留度高,冷链保存,保质期 5-15 天。巴氏奶通过高温短时间巴氏杀菌 技术对液体奶进行灭菌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鲜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包括 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酶等。相比常温保存、保质期在 1-6 个月
28、的 UHT 奶, 巴氏奶需要 0-6 摄氏度冷链保存,保质期在 5-15 天,因此具有运输半径短、区域属性强的特点。超巴奶放开为全国乳企入局奠定基础。2020 年 3 月市场监督总局在食品生产许 可分类目录中新增“高温杀菌乳”品类,且指出在国标发布之前可按经备案的企业标 准许可生产,超巴奶的生产许可被完全打开。超巴奶的保质期介于巴氏奶与 UHT 奶之 间,一般为 15-28 天,能够保留 70%以上的的活性物质。超巴奶放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 低温鲜奶的区域属性,产品的销售半径得以拓展,为全国性乳企入局奠定基础。 市场规模超 400 亿元,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工艺技术进步、冷链运输完善、生鲜 电商
29、发展,叠加消费力提升下,2016-2021 年中国低温鲜奶市场以 10.4%的 CAGR 增长, 截至 2021 年市场规模已超 400 亿元。对比海外国家,中国的人均巴氏奶消费量明显较 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以发展成熟的英国为例,2020 年英国人均巴氏奶消费量是中 国的 43 倍。一方鲜奶养一方人,竞争格局区域割据。低温鲜奶对品质要求高,以奶源地为圆心, 冷链为半径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得益于先发布局,光明在华东区域以鲜奶起家,品牌力 强劲,护城河高;而西北区域的鲜奶龙头为新希望,华北地区消费者偏爱三元。近年来 蒙牛、伊利等全国性乳企也积极布局鲜奶业务。得益于光明的先发布局,华东区域的消 费
30、者对低温鲜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明显更高。2020 年,上海的鲜奶渗透率已达 72%,远 高于全国平均的 31%。全国乳企打造高端产品线,区域性乳企强调“鲜”价值。2018 年,蒙牛和伊利相继 推出低温鲜奶产品。蒙牛通过每日鲜语和现代牧场打造高端和中端产品线,按收入计 2021 年市占率达 13.4%。面对全国性乳企的布局,区域性乳企在先发品牌优势的基础上 突出更新鲜的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光明旗下致优和特品保质期为 7 天,保留更多营 养成分;新乳业开辟黄金 24 小时系列,强化极致新鲜理念。(报告来源:未来智库)3.4. 奶酪:强成长性,本土品牌崛起正当时3.4.1. 成长性显著,对比海外空间
31、可期营养价值高,符合乳制品发展趋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版指出,以钙含量为 基准,三片奶酪片相当于 300 毫升液态乳制品。奶酪品类可分为零食奶酪和餐桌奶酪。 零售奶酪主要受到有孩家庭的偏爱,丝状奶酪更受青少年家庭的偏好,不同奶酪在饮食 功能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满足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奶酪品牌也针对消费人群和场景 做出更细致的划分,推陈出新。成长性显著,成为乳制品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已从 2016 年的 42.1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122.7 亿元,CAGR 达 23.9%,明显高于乳制品整体和其 他细分品类的增长率。据欧睿预测,2022-2025 年我国奶
32、酪市场将继续以 14.5%的年复 合增速增长,至 2025 年规模超 200 亿元。对比海外国家,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潜力大。2021 年中国奶酪产品的人均消费量约 为 0.13 千克,远低于美国(17.89 千克)、英国(11.14 千克),相比日本(2.71 千克)也 有明显差距。作为传统奶酪消费国,2018 年以来美国、英国的奶酪零售额占比已超过液 奶位居乳制品品类第一;而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乳制品消费以 液奶和酸奶为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儿童对零食奶酪的偏好、消费场景拓展,叠 加品牌持续加强消费者教育,高营养价值的奶酪产品正在逐步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2020 年
33、奶酪在中国城市家户的渗透率为 23%,到 2021 年渗透率接近 30%,提升空间广 阔。3.4.2. 本土品牌崛起,常温奶酪棒展空间,持续创新驱动发展市场集中度高,妙可蓝多已成第一大品牌。经历过激烈的竞争后,中国奶酪市场格 局相对稳定。以销售额计,2021 年,中国奶酪市场 CR2 为 54%,妙可蓝多和百吉福市 占率分别为 30.8%和 23.2%。有孩家庭是主要的奶酪消费群体,妙可蓝多破圈儿童奶酪市场。家庭育儿精细化趋 势下,2020 年儿童奶酪在奶酪市场中占比达 62%。2018 年,妙可蓝多与动漫 IP 汪汪队 达成深度合作,在天猫平台首发儿童奶酪棒,并将产品要素融入了汪汪队立大功动
34、 画中,一举破圈,精准营销效果显著。后续,妙可蓝多继续选择与皮卡丘、宝可梦、哆 啦 A 梦等众多大热 IP 合作。奶酪品牌争相产品创新,开辟细分赛道。龙头品牌之一的百吉福 2021 年 10 月推出 “果心棒棒奶酪”,首次将夹心口感引入奶酪棒。伊利推出妙芝“口袋芝士”瞄准女性市 场,2021 年 6 月推出咔芝脆新口味,将芝士与坚果进行跨界联合。妙飞针对儿童因摄 入糖分过多导致的肥胖、龋齿问题,2021 年 1 月推出“0 蔗糖奶酪棒”,在补钙、营养、控制体重上做到多效合一。常温奶酪棒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渠道下沉迅速铺货。常温产品能够弥补运输和储 存的限制,铺货渠道、消费场景更加多样化。妙可蓝
35、多秉持“低温做精,常温做广”的 战略,于 2021 年 9 月首批推出常温奶酪棒,打破冷链运输的限制实现渠道下沉,将产 品覆盖至母婴店、夫妻店等网点,渠道空间广阔。3.5. 奶粉:量缓价增,国产品牌崛起3.5.1. 量缓价增,政策刺激行业洗牌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奶粉市场规模降速。近年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年轻人和婚龄 和育龄推迟、生育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下,我国出生率明显下降。2016 年国家放开二胎 政策,2021 年出台三孩政策,但政策刺激未能扭转出生率的下滑周期。2017 年以来, 奶粉市场规模增速持续下降。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奶粉市场规模为 1764 亿元,同比增 长 4.4%。消费升
36、级带动价增,高端化趋势显现。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婴幼儿奶粉零售 价格持续增长。截至 2022 年 5 月底,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价达 218.4 元/公斤;海 外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价为 268.5 元/公斤。2014-2018 年高端/超高端婴配奶粉市场规模 CAGR 分别为 20.5%/39.5%,而普通婴配奶粉增速仅为 5%;且 Frost & Sullivan 预计高 端化趋势将延续。新国标+二次配方注册制再促行业洗牌。2021 年 2 月,奶粉新国标出台,具体实施 时间为 2023 年 2 月。新国标相比原先的标准更加严格,在分类上将两段调整为 1-6 个 月、6-12 个月、1
37、2-36 个月三段;在元素上针对营养成分的含量要求进行了调整;在检 测方法上进行更新。新国标落地后,奶粉企业纷纷着手对新产品进行原辅料选用、新配 方设计和创新研发、生产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的调整,倒逼国产奶粉企业高质量发展。同 时,新国标为二次配方注册制提供了标准依据。2017 年后的首次配方注册制,促使大量 中小品牌供给出清。我们预计新国标和二次配方制的监管规范将促进行业洗牌,提升市 场集中度。母婴渠道占比超半数,奶粉品牌积极布局。按零售销售额计,2014 年母婴渠道占比 为 35%,到 2018 年提升至 52%,Frost & Sullivan 预计 2023 年将进一步提升至 60%。母
38、婴店已取代 ka 成为婴配奶粉的主导渠道,各品牌也积极进行铺货和布局。2020 年 3 月 伊利成立母婴系统“领婴汇”俱乐部,聚焦实力雄厚的连锁门店,从营销、渠道、运营、 大数据四大领域定向赋能。飞鹤与孩子王、爱婴岛等核心系统门店开展深度合作,并推 出贝迪奇、臻爱倍护、精粹益加等母婴专供产品。2022 年 1 月君乐宝携“君保利”项目 入局大连锁,渗透喜阳阳爱婴、河北爱尚婴、沈阳妈咪购等连锁渠道。3.5.2. 第二增长曲线,成人奶粉成人奶粉成为新的突破口。成人奶粉品类包括全家奶粉、中老年奶粉、学生奶粉、 女士奶粉、特殊人群奶粉等。凯度数据显示,2021 年成人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 6.5%, 高
39、于液态乳品销售额增长率。惠氏、雀巢、伊利、雅士利、飞鹤等品牌正积极布局成人 奶粉,挖掘产品的差异化卖点,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补充。 受众扩大化,产品丰富化,功能细分化。2021 年成人奶粉 6.5%的销售额增长中, 购买频次/中国城市家庭数量增加/渗透率提升分别贡献 1.5%/2.9%/2.8%的增长,受众逐 渐扩大。同时成人奶粉品类不断丰富,从牛奶粉扩展至羊奶粉、骆驼奶粉等。功能上向 专业化发展,包括强健骨骼、守护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活力、促进肠道健康等方面。4. 乳企视角:组织架构与人才激励奠定经营基本盘4.1. 组织架构:全国乳企以品类划分事业部,光明区分常/低温营销中心龙头以产品品类为基
40、础构建事业部,利于部门间运营效率提升。蒙牛历经四届管理 层变革,与之伴随组织架构调整,从三大产品事业部到直线职能横向管理,再回到常温、 低温、冰品、奶粉、鲜奶五大事业部。伊利于 1999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目 前拥有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奶酪五大事业部。光明将常温与鲜奶分部门运营,新乳业及燕塘未按照品类划分组织架构。光明乳业 于 2017 年对营销中心重新定位,新划设新鲜营销中心分部,与常温业务分部门运营; 2021 年成立种植事业部,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公司经营业务分为常温营销中心、新 鲜营销中心、随心订营销中心、奶粉营销中心、电商营销中心、原料奶酪营销中心、生 产中心、物
41、流事业部、海外事业部、奶牛事业部、牧业事业部等。新乳业起源于新希望 集团的乳业事业部,2006 年完成公司化,以“鲜战略”为品牌纲领,在职能机构上未针 对品类做特定区分。燕塘乳业于 2021 年对内部管理机构进行组织调整,成立营销、生 产、牧业、技术中心四大事业部,有效缩短了管理链条。4.2. 股权激励:企业绑定核心人才,锚定长期发展伊利股权激励领先同行,激励人数多,业绩目标明确,保障企业长期活力。伊利于 2006 年、2016 年、2019 年分别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06 年首次发放的股票期权占总股 本的 9.68%,在管理和激励机制上领先同行。2014 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将于 2014
42、-2023 年每年实施一期。2016 年公司针对 294 位核心业务及技术人员推出 4500 万份股票期权 和 1500 万股限制性股票,绑定核心团队。2019 年公司发放 1.52 亿股限制性股票,激励 对象为 478 人,为三次中规模最大。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条件对应了具体的业绩目 标,锚定长期业绩空间。蒙牛采取限制性股票、购股权、可转债等员工激励,激励形式多样。2013 年,公司 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管、雇员及集团经销商;并于 2017 年将此项计划延长至 2023 年,2022 年再将股权激励计划延长三年至 2026 年。为绑定高 管及雇员利益,公司于 2
43、016 年起推出购股权计划;2022 年授出 3178.3 万股股权。2021 年 1 月 24 日,公司发布 40 亿元的 5 年期定息可换股债券,作为雇员激励计划下认购的 金融投资产品,与“五年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目标相呼应,此次满足激励条件的员工 共计 424 人。光明共推出两期股权激励计划,业绩目标相对保守反映国企属性。公司于 2010/2014 年分别推出一期/二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为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及子公司高管、核 心营销、技术和管理骨干 104/210 人。一期对应的目标营收及归母净利增速为 15%-20%; 二期对应的业绩目标略低于一期,营收/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5%
44、/12%,反映国资委对股权激励的限制。因此业绩目标仅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判断,并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 值。新乳业股权激励注重三年稳健成长。新乳业 2020 年向 41 位高管及员工发放 1378 万 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 1.6141%。以 2020 年为基准,2021-2023 年每年的收入、净利 润增长率不低于 25%可达成 100%解除限售;不低于 20%可达成 80%解除限售。4.3. 人均薪酬:光明居首,伊利、蒙牛接近2018-2021 年光明乳业人均薪酬明显领先同行,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 11.1%,截 至 2021 年底人均薪酬达 28.7 万元。2021 年伊利、蒙牛人均薪酬水
45、平接近,分别为 17.9、 16.8 万元。2018-2021 年,蒙牛人均薪酬较为平稳,CAGR 为 3.2%;而伊利实现稳步提 升,CAGR 达 17.8%。燕塘乳业的员工总数最少,2021 年为 1578 人,人均薪酬为 14.2 万元,与全国乳企差距不大。新乳业的员工数量与光明乳业接近,2021 年为 11399 人; 而人均薪酬与其他乳企差距较大,以 1.8%的 CAGR 从 2018 年的 8.2 万元增至 2021 年 的 8.6 万元。5. 重点企业分析5.1. 伊利股份龙头迈入千亿时代,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01.44 亿元,同比 增长 14.1%;
46、其中液奶收入 849.1 亿元,同比增长 11.54%。2021 年常温液奶继续保持行 业领导者地位。公司归母净利率从 2019 年的 7.75%提升至 2021 年的 8.03%,盈利能力 持续提升。,2022年 1-2 月收入同比增长 15%以上,实现开门红。1月白奶业务同增 12.6%, 金典同增 15.1%,基本盘表现亮眼。1-2 月金领冠销售收入同增 30%以上,增速引领行 业。 深度分销与渠道下沉助力渗透率提升。公司深化全渠道战略布局,积极挖掘渠道发 展潜力,在夯实现有渠道的基础上,尝试并探索构建新零售模式,通过数字化系统的支 持,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敏捷、精准服务消费者。公司常
47、温液态乳的市场渗透率逐 年提升,2021 年已达 85.4%。奶粉和奶制品加速增长,值得期待。2021 年伊利继续发力奶粉业务,重点突破母婴 渠道。2021 年奶粉业务实现营收 162.1 亿元,取得同比 25.8%的增长;实现婴配粉品牌 增速市场第一,以零售额计算,市占率跃升行业第二,成人粉保持市场第一。2022 年初 伊利成功收购澳优,双方将在婴配奶粉、羊奶粉方面协同发展,加速提升奶粉业务市场 份额。2021 年奶酪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 150%。疫情考验下公司依旧经营稳健,为实现 “2025 年全球乳业前三,2030 年全球乳业第一”快马加鞭。5.2. 蒙牛乳业利润率稳定,多元业务齐发力。
48、2021 年蒙牛实现营收 881.41 亿元,液态奶/冰淇淋 / 奶 粉 / 其 他 业 务 的 收 入 分 别 为 765.14/42.4/49.49/24.38 亿 元 , 分 别 同 比 增 长 12.9%/61.0%/8.2%/126.3%。常温奶业务连续 5 年双位数增长,特仑苏突破 300 亿元,成 为全球乳业第一大单品;低温鲜奶业务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每日鲜语保持低温鲜奶第 一品牌;雅士利成人粉收入增长超 76%,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2021 年实现利润率 5.7%, 相比 2019 年提升 0.51pct。 渠道效率提升,OPM 增厚,五年再造一个新蒙牛。2020 年,公司提出
49、“2025 年, 再创一个新蒙牛”的战略目标,通过全品类多元化布局迈向下一征程。2021 年公司销售 费用率为 26.7%,同比下降 1.7pct,展现出渠道 RTM 改革成效。公司将持续提升费用投 放效率,注重品牌价值营销,继续增厚 OPM。5.3. 妙可蓝多跃升国内奶酪龙头,疫情下奶酪收入维持高增。据欧睿统计,2021 年妙可蓝多以 28%的市占率(按销售额计)位居国内奶酪零售市场第一。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44.78 亿元,同比增长 57.31%;实现归母净利润 1.54 亿元,同比增长 160.60%。其中奶酪板块规模持续扩大,2021 年营收同增 60.77%,贡献总营收的 74.62%。产品结构提升带动 毛利率同比提升 3.14pct 至 48.51%。 低温做精,常温做广。2021 年公司推出金装奶酪棒、0 添加奶酪棒、常温奶酪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