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案21172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羽毛球教案211724.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校:班级:教师:教材内容:羽毛球(第2次课)-1、复习羽毛球握拍。2、新授正手低手发球。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通过初一必修内容的学习,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心理上,由半熟型向成熟过渡。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爱美怕羞,他们渴望参与运动。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
2、对羽毛球的知识一知半解,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较差。女生的上肢力量弱。本课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采用直观教学、启发诱导和设疑解惑,通过相互学习、探究学习和竞争比赛,来达到本课的目标。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理解正手发球的基本概念,了解正手发球在比赛中的作用。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70%的学生基本掌握正手发球技术。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握拍的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四、场地器材:或空地一块,羽毛球拍、羽毛球若干。五、教学策略:本课开始由队列、准备活动导入,有集中注意力,热身运动,符合人体活动规律。主要教材先直观后思考,先模仿后练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全课充分体现“学、思、练,汗、笑、会”的特点。六、教学重点:转体抡臂,挥拍甩腕。难点:甩腕击球。七、教学教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和程序教学法。学法上采用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和探究学习法。八、教学过程:见下表:课的内容 1、羽毛球低手发球 2、游戏看谁接的又稳又快 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积极参与,学习有关基本规则。2、运动技能目标:了解羽毛球发球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正手发球的动作要领与方法。3、社会适应性目标:通过学与练,能将所学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积极主动的与同学进行比赛或游戏。重点:转体伦臂,挥拍甩腕 难点:甩腕击球 课的 部分 时间 次数 课的内
4、容 课的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准 备 部 分 10 分 钟 23次 4 8拍 一、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次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二、复习三面转法 三、田径场慢跑二圈 四、徒手操:教师教,学生学 1、教师检查学生出勤人数和服装要求 2、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3、教师讲解三面转法该注意的重难点 4、教师巡视徒手操学生有无认真完成动作 组织:(图 1)要求:1、动作规范标准 2、注意安全 基 本 部 分 30 分 钟 3-4次 一、熟悉球性练习 1、复习如何正确握拍 2、看谁接的多 二、羽毛球正手发球 动作要领:身体左肩侧对球网,两脚前后分立成“
5、丁”字形,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落在右脚上。发球时,右手握拍向右后侧举起,肘部微屈。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球举在腹部右前方,松指放球,挥拍击球,重心落在左脚上。一、1、教师提问握拍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教师巡视并强调安全问题 二、1、正、侧面示范 2、讲解 3、练习 练习方法:1、教师领作,分解-完整 2、无球模仿练习 3、有球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 一、要求:1、认真听老师讲解动作要求 2、动作规范标准 3、注意安全 二、要求: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挥拍的动作和击球点 2、进行实践练习 3、注意安全 本课特点:根据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羽毛球是很多学生比较
6、喜爱的项目之一。基本技术简单易学,适应全体学生,场地设备简单、携带方便,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因为师资原因,开设该课的比较少。本课选项切合实际。全课采用直观教学,程序教学法,让学生由易到难,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也为今后体育中考生培养专才。本课在设计、教学实践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赐教。2 次 三、游戏看谁接的又稳又快 规则: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 4 小队,每小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小队面对面站着,每人一个球拍,每队一只羽毛球,游戏开始每队队长把羽毛球放在羽毛球拍上面速度把球送到对面,谁先送完球哪对获胜 三、1、讲解 2、演练 3、比赛 三、组织 结 束 部 分 5分 钟 1、放松 2、集队 3、回收器材 4、小结 听着音乐放松 畅谈感受、相互评价 组织:如图 1 要求:1、学生积极参与 2、音乐中共同放松 运动负荷 密度:3035%强度:中 教 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