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部分)-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pt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5344854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部分)-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部分)-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部分)-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解部分)-精品文档资料整理.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地理高考地理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知识知识1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知识知识清单清单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

2、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燃烧和生物呼吸作用消耗O2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知识知识2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形成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

3、规律)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典型景观变化例证续表知识知识3 3山地垂直地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地域分异规律1.主导因素:水热条件。由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一般半山腰最多)。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2.分异规律(1)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4、(2)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知能拓展知能拓展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含义举例说明意义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含义举例说明意义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续表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1)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

5、环境的变化。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2)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如下图反映河流上、中、下游地理环境的关联性。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温馨提示温馨提示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2.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

6、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

7、洲尼罗河河水灌溉续表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考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相同海拔,纬度越低越复杂)、海拔(纬度相当,海拔越高越复杂)、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2.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山体随纬度增大而降低;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探究一山有四季探究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十里不同天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实践探究实践探究探究典例探究典例情境设题情境设题某地理科考队调查了我国西部某山体并绘制了东、南

8、、西、北四个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图,绘制过程中三处自然带没有标注。另外科考队在该山找到了康定木蓝,康定木蓝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每年34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设问探究设问探究(1)请根据所学知识将该山的垂直带谱分布图标注完整。(2)通过对该山垂直自然带谱的观察发现,山体东坡冰雪带下限比西坡低,试分析其原因。(3)观察还发现该山体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试分析其原因。(4)试推测科考队最有可能找到康定木蓝的区域。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探究流程探究流程(1)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约0.6;随海拔增加,降水一般先增加后减少海拔

9、升高,水热条件改变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位于草甸带下侧为灌丛带;位于常绿阔叶林带以上为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高于为针叶林带。(2)雪线受气温、降水、坡向等因素影响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坡降水(雪)较多东坡雪线低。(3)带谱的复杂性与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相关东、南坡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好,垂直差异大因此带谱复杂。(4)材料“康定木蓝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康定木蓝为原始落叶灌木位于常绿林带之上,针叶林之下的区间针阔叶混交林带结合上题分析为针阔叶混交林带自然带。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答案答案(1)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

10、林带。(2)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低。(3)与西、北坡相比,东、南坡山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大;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因此带谱较复杂。(4)自然带。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探究感悟探究感悟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一看:基带。基带即山体下部的起始带,反映了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其所处热量带大致推断其纬度位置,如上图,基带为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故该山地位于中偏高纬度范围内。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二看:带谱。对带谱的分析,关键是看其复杂程度。影响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所处纬度纬度越低越复

11、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3)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三看:坡向。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问题,一般是山地自然带考查的重点、难点。注意结合水热条件进行分析:条件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低纬度热量盈余区水分为决定因素,迎风坡高于背风坡高纬度热量非盈余区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明显,阳坡高于阴坡水分短缺区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知识清单知能拓展实践探究栏目索引四看:雪线。以雪线高低推及地理环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3)坡度陡坡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有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