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吸引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与吸引精.ppt(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际交往与吸引人际交往与吸引第1页,本讲稿共86页3 人际交往的特点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交往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交往双方都不是:交往双方都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即时调节自己的言行,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即时调节自己的言行,分析对方的意图和目的。分析对方的意图和目的。交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双方的关系交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双方的关系:交往交往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交流信息,而是力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交流信息,而是力图通过交往,影响对方。图通过交往,影响对方。交往中存在着社会性障碍和心理障碍交往中存在着社会性障碍和心理障碍:文化、:文化、社会、心理,包括个人的需要、动机和知社会、心理,
2、包括个人的需要、动机和知识结构等问题,都会影响人们对言语情境识结构等问题,都会影响人们对言语情境以及交流信息的理解。以及交流信息的理解。第2页,本讲稿共86页4 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作用是传递信息,但信息传递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作用是传递信息,但信息传递只是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重要的是通过交往,传只是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重要的是通过交往,传递信息后,对人们的心理发生影响递信息后,对人们的心理发生影响交往的心理交往的心理功能。功能。协调作用: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与行为准则通过交往,协调作用: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与行为准则通过交往,把信息传递给社会中每个成员,使人们行为协调
3、一致。把信息传递给社会中每个成员,使人们行为协调一致。保健功能:交往是人们的基本需要,通过交往,保证了保健功能:交往是人们的基本需要,通过交往,保证了人们的安全感,增强人们之间亲密感和归属感。人们的安全感,增强人们之间亲密感和归属感。形成和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意识:人际交往为个体提供大形成和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意识:人际交往为个体提供大量社会性刺激,促进个体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形成健量社会性刺激,促进个体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全的人格特征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第3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际交往的过程二、人际交往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以人际交往是信息
4、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1 信息沟通的要素是:信息沟通的要素是:(1)信息源)信息源信息发送者信息发送者(2)信息)信息传递的内容传递的内容(3)信道)信道信息的载体或媒介信息的载体或媒介(4)接收者)接收者接收信息,理解符号、做出反接收信息,理解符号、做出反应的个体或群体应的个体或群体第4页,本讲稿共86页2 人际交往信息沟通的模式人际交往信息沟通的模式 信息编码信息编码 信息译码信息译码 信息信息 信息信息 信息信息发送者发送者 渠道渠道 接收者接收者 反馈反馈 反馈反馈第5页,本讲稿共86页3 人际交往的工具人际交往的工具人际交往必
5、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作为信息人际交往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作为信息的载体才能实现。的载体才能实现。(1)人际交往的语言符号系统)人际交往的语言符号系统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书面语言(2)人际交往的非语言符号系统)人际交往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视动符号系统: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视动符号系统: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时空组织系统:空间、距离时空组织系统:空间、距离 目光接触系统:目光、视线目光接触系统:目光、视线辅助语言系统:音质、音幅、声调、言语停顿,辅助语言系统:音质、音幅、声调、言语停顿,第6页,本讲稿共86页第二节第二节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结果人际交往的结果人际交往的结果人
6、际交往的结果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一、什么是人际关系1 含义: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个人情含义: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联系称为人际关系。感基础上的联系称为人际关系。2 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个人性、直接性、情感性人际关系:个人性、直接性、情感性社会关系:非个人、角色关系、非情感性社会关系:非个人、角色关系、非情感性第7页,本讲稿共86页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1 雷维奇人际关系模式:(八种)雷维奇人际关系模式:(八种)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2 舒兹的研究舒兹的研究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人际关系行为模式 需要种类需要
7、种类主动主动 被动被动 包容需要包容需要 主动与他人交往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控制需要控制需要 支配他人支配他人 希望他人引导希望他人引导 感情需要感情需要 主动表示友爱主动表示友爱 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3 霍尼的研究霍尼的研究l谦让型谦让型朝向他人朝向他人l进取型进取型对抗他人对抗他人l分离型分离型疏离他人疏离他人第8页,本讲稿共86页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1)零接触:相互作用水平低,两个
8、人彼此没)零接触:相互作用水平低,两个人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时,双方关系处于零接触状有意识到对方存在时,双方关系处于零接触状态。彼此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态。彼此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意义的情感联系。意义的情感联系。(2)单向注意:一方开始注意到对方,双方彼)单向注意:一方开始注意到对方,双方彼此产生相互注意,人与人相互作用开始,一方开此产生相互注意,人与人相互作用开始,一方开始形成对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获得了对始形成对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获得了对对方的印象。对方的印象。第9页,本讲稿共86页 (3)双向注意:但在双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语)双向注意:但在双方直接的
9、更充分的语言沟通开始之前,彼此对于对方都还处于旁言沟通开始之前,彼此对于对方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相互的情感卷入。观者的立场,没有相互的情感卷入。(4)表面接触:从交往双方开始直接谈话的那)表面接触:从交往双方开始直接谈话的那一刻起,彼此就产生了直接接触。但最初的直一刻起,彼此就产生了直接接触。但最初的直接接触是表面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情感卷入。接接触是表面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情感卷入。直接接触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直接接触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第10页,本讲稿共86页 (5)轻度卷入:随着双方沟通的深入和扩轻度卷入:随着双方沟通的深入和扩展,双方共同的心理领域也逐渐被发现。发
10、展,双方共同的心理领域也逐渐被发现。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的多少与情感融合的程度现的共同心理领域的多少与情感融合的程度是相适应的。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是相适应的。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轻度、中度、深度卷入三种。人际关系分为轻度、中度、深度卷入三种。轻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所发现的共轻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所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较小,双方的心理世界只有一小同心理领域较小,双方的心理世界只有一小部分重合,也仅仅在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部分重合,也仅仅在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的。感是融合的。第11页,本讲稿共86页(6)中度卷入:中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度卷入:中度卷
11、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同样,双方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同样,双方的心理世界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的心理世界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较大。范围也相应较大。(7)深度卷入:在深度卷入下,双方已发)深度卷入:在深度卷入下,双方已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是完全)重合,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是完全)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一般,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种人容。一般,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种人际关系深度。际关系深度。第
12、12页,本讲稿共86页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完全一致。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点,两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入深的角度
13、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第13页,本讲稿共86页四、人际关系的恶化四、人际关系的恶化1漠视漠视2冷淡冷淡3疏远疏远4分离分离第14页,本讲稿共86页第三节第三节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际吸引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包括从非常喜欢到非常人的态度,包括从非常喜欢到非常讨厌这一纬度的评价。讨厌这一纬度的评价。第15页,本讲稿共86页一、社会性动物的观点一、社会性动物的观点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他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他人在一起度过的。人为什么要与他人在一起?在一起度过的。人为什么
14、要与他人在一起?1 寻求关系寻求关系亲和需要亲和需要l沙赫特认为人们寻求关系,与他人相伴以消沙赫特认为人们寻求关系,与他人相伴以消除恐惧感。除恐惧感。分散假设:感到恐惧的人们寻求关系、与他人相伴分散假设:感到恐惧的人们寻求关系、与他人相伴以便忘记自己的问题,和谁在一起不重要以便忘记自己的问题,和谁在一起不重要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与和自己处于相同境地的人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与和自己处于相同境地的人比较个人的感受和反应,当人们不知如何反应时,比较个人的感受和反应,当人们不知如何反应时,他人成为我们的信息来源他人成为我们的信息来源第16页,本讲稿共86页2 依恋:与特定个体形成持久的关系依恋:与特定个体
15、形成持久的关系l这种欲望从婴儿期就开始发展,这这种欲望从婴儿期就开始发展,这种依恋关系被称为儿童的首次恋爱种依恋关系被称为儿童的首次恋爱l依恋(依恋(attachment):婴儿对特定个):婴儿对特定个体积极的反应。体积极的反应。l婴儿依恋的对象通常是母亲、父亲婴儿依恋的对象通常是母亲、父亲与其他照看者与其他照看者l依恋的功能依恋的功能带来安全感;带来安全感;提供与环境相关的信息提供与环境相关的信息第17页,本讲稿共86页l依恋类型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secure):父母经常在身边):父母经常在身边而且及时回应婴儿的需要而且及时回应婴儿的需要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avoidant
16、):父母不回应婴):父母不回应婴儿的需要甚至拒绝,婴儿最初可能儿的需要甚至拒绝,婴儿最初可能“抗议抗议”缺乏关注,但最后可能会缺乏关注,但最后可能会“疏远疏远”照顾照顾者者焦虑焦虑/矛盾型(矛盾型(anxious):主要的照顾者):主要的照顾者十分焦虑,对婴儿的需要反应不定,有时十分焦虑,对婴儿的需要反应不定,有时在婴儿身边并回应其需要,有时却不是,在婴儿身边并回应其需要,有时却不是,或者对婴儿态度有些粗暴或者对婴儿态度有些粗暴第18页,本讲稿共86页3 3 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l依恋(依恋(attachment):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舒
17、适感):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l社会融合(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是一种具有相同利益和态):是一种具有相同利益和态度的感觉。从朋友、同事等关系中获得伙伴关系的从属感。度的感觉。从朋友、同事等关系中获得伙伴关系的从属感。l价值确定(价值确定(reassurance of worth):从他人肯定评价中):从他人肯定评价中获得我们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确认获得我们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确认l稳定联盟感(稳定联盟感(a sense of reliable alliance):确知在需要):确知在需要的时候有人会帮助我们的时候有人会帮助我们l指引(指引(guidance):从
18、顾问、老师、医生、朋友等人):从顾问、老师、医生、朋友等人获得意见和信息获得意见和信息l照顾他人的机会(照顾他人的机会(opportunity for nurturance):在我们):在我们在照顾某人是获得的一种被需要和自我尊重的感觉在照顾某人是获得的一种被需要和自我尊重的感觉第19页,本讲稿共86页二、邻近性与吸引二、邻近性与吸引1 邻近性:指个体在住所、教室座位、工作场所等邻近性:指个体在住所、教室座位、工作场所等的邻近。的邻近。2 为什么邻近会导致喜欢?为什么邻近会导致喜欢?近距离容易接触,交往频率高近距离容易接触,交往频率高社会交往解释:交往成本低,收益高,能及时提供快捷社会交往解释
19、:交往成本低,收益高,能及时提供快捷的帮助,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帮助,满足人们的需要认知失调解释:不喜欢又必须在一起,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解释:不喜欢又必须在一起,产生认知失调,只有重新认知,寻找对方比较好的品质只有重新认知,寻找对方比较好的品质3 邻近并不总是导致喜欢,有时我们不喜欢的人也邻近并不总是导致喜欢,有时我们不喜欢的人也是邻近的人。是邻近的人。第20页,本讲稿共86页三、熟悉与吸引三、熟悉与吸引l熟悉的作用熟悉的作用多次接触能提高再认,利于喜欢某人多次接触能提高再认,利于喜欢某人熟悉能预测对方的行为,提高安全舒适感熟悉能预测对方的行为,提高安全舒适感假设对方与我们相似假设对方与我们相
20、似l单纯接触的局限单纯接触的局限第一印象负面导致负面情感第一印象负面导致负面情感双方兴趣、需要或人格特点相冲突双方兴趣、需要或人格特点相冲突多次接触导致厌烦和过度满足多次接触导致厌烦和过度满足最佳接触水平(取决于具体的人和情境)导致最大化最佳接触水平(取决于具体的人和情境)导致最大化好感好感 第21页,本讲稿共86页四、相似(四、相似(similarity)与吸引)与吸引1 相似主要指:价值观、态度、信念、兴趣、种族相似主要指:价值观、态度、信念、兴趣、种族背景、宗教、政治、社会阶层、教育、年龄等方背景、宗教、政治、社会阶层、教育、年龄等方面相似。面相似。2 研究表明:朋友在年龄、入学时间、学
21、业成绩、研究表明:朋友在年龄、入学时间、学业成绩、攻击性行为模式、社会退缩性方面比较接近攻击性行为模式、社会退缩性方面比较接近3 为什么相似和不同影响吸引?为什么相似和不同影响吸引?强化理论:有回报,增强我们对自己观点的信心,获得社会性强化理论:有回报,增强我们对自己观点的信心,获得社会性支持支持认知观点:喜欢一个人同时又不同意这个人的观点,会认知观点:喜欢一个人同时又不同意这个人的观点,会在心理上造成不适。在心理上造成不适。4 相似性可能产生威胁感,导致不喜欢相似性可能产生威胁感,导致不喜欢与新异性相悖:不同的好处与新异性相悖:不同的好处第22页,本讲稿共86页五、互补与吸引五、互补与吸引
22、互补是指在脾气、性格等特性方互补是指在脾气、性格等特性方面的互为补充,并不是对立关系。面的互为补充,并不是对立关系。第23页,本讲稿共86页六、个人特性与吸引六、个人特性与吸引1 外表魅力外表魅力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更喜欢魅力的人,人们更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更喜欢魅力的人,人们更倾向于对那些迷人的人产生积极反应倾向于对那些迷人的人产生积极反应为什么外表魅力导致喜欢为什么外表魅力导致喜欢认知偏见:刻板印象、第一印象、光环作用认知偏见:刻板印象、第一印象、光环作用等等美丽辐射效应: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美丽辐射效应: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进化观点: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偏好进化观点: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偏好受到
23、文化的影响学会了这种偏好受到文化的影响学会了这种偏好第24页,本讲稿共86页构成魅力的因素:面部特征、衣着、构成魅力的因素:面部特征、衣着、修饰、身高、残疾、年龄、眼镜、声音修饰、身高、残疾、年龄、眼镜、声音等许多细节,甚至名字等许多细节,甚至名字外貌总能导致喜欢吗?外貌总能导致喜欢吗?外貌在交往早期起作用,随着交往深入,外貌在交往早期起作用,随着交往深入,外貌作用逐渐减弱,其他内在品质作用增外貌作用逐渐减弱,其他内在品质作用增强强当有人利用外貌达到某种目的时,会导致当有人利用外貌达到某种目的时,会导致更不喜欢,或受到更大的惩罚。更不喜欢,或受到更大的惩罚。第25页,本讲稿共86页2 能力能力
24、为什么人们喜欢能力强的人?为什么人们喜欢能力强的人?能力强是有用的,与能力强的人交往能得到能力强是有用的,与能力强的人交往能得到更多帮助、信息、资源;更多帮助、信息、资源;人以群分,与能力强的人在一起,能显示自人以群分,与能力强的人在一起,能显示自身价值与能力。身价值与能力。犯错误效应犯错误效应人们更喜欢能力强又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人们更喜欢能力强又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的人,而不喜欢完美无缺的能人。的人,而不喜欢完美无缺的能人。女性更喜欢完美的人女性更喜欢完美的人第26页,本讲稿共86页3 热情热情积极情绪情感导致积极评价和喜欢积极情绪情感导致积极评价和喜欢言语及非言语(微笑、专注等)言语及非
25、言语(微笑、专注等)消极情绪情感导致不悦、消极评价、消极情绪情感导致不悦、消极评价、第27页,本讲稿共86页4 伴侣选择中的性别差异伴侣选择中的性别差异郎才女貌郎才女貌年龄差异年龄差异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社会角色解释社会角色解释进化社会心理学解释进化社会心理学解释第28页,本讲稿共86页5 致命的吸引致命的吸引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人身上的品质却可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人身上的品质却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当个体为另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当个体为另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极端的或者和自己很不同的特点吸引极端的或者和自己很不同的特点吸引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时,更容易出现这种“致命的
26、吸引致命的吸引”第29页,本讲稿共86页六、酬赏六、酬赏1 相互性原则: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相互性原则: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对等性)的人(对等性)2 增减理论增减理论第30页,本讲稿共86页*让人们更轻易地喜欢上你让人们更轻易地喜欢上你l掌握接近因素掌握接近因素l建立积极情感建立积极情感l展示你外表的一切,但不要只看他人展示你外表的一切,但不要只看他人的外表的外表l关注相似性,忽视差异性关注相似性,忽视差异性l善于表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感善于表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感第31页,本讲稿共86页第四节第四节 亲密关系亲密关系 家庭、朋友、恋人和配偶家庭、朋友、恋人和配偶第32页,本讲稿共86页
27、一、相互依赖理论一、相互依赖理论1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从回报和成本来分析人与人的交往从回报和成本来分析人与人的交往人们通常以最大化自己的回报并且最小化自己的成人们通常以最大化自己的回报并且最小化自己的成本为目标,来安排自己的人际交往本为目标,来安排自己的人际交往为了获得回报,我们必须付出为了获得回报,我们必须付出人际交往牵涉到相互依赖的同伴之间对结果的交换人际交往牵涉到相互依赖的同伴之间对结果的交换和协调和协调2 回报与成本回报与成本回报:一个人从交往中获得的任何收益。爱、金回报:一个人从交往中获得的任何收益。爱、金钱、地位、信息、物品、服务钱、地位、信息、物品、服务成本:发生在交往或关系中的消
28、极结果。时间、精成本:发生在交往或关系中的消极结果。时间、精力、冲突力、冲突第33页,本讲稿共86页3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人们一直在留意某个交往或关系中的人们一直在留意某个交往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回报和成本尽管我们不会列出好坏清单,但却是尽管我们不会列出好坏清单,但却是明了期间的成本和收益的明了期间的成本和收益的我们关注的是整体结果我们关注的是整体结果第34页,本讲稿共86页4 结果协调结果协调两人之间对结果协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他两人之间对结果协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他们有多少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们有多少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背景和态度相似的同伴之间需要协调的问背景和态度相似的同伴之间需要协调的问题较少,
29、如果同伴喜欢做同样的事情,看题较少,如果同伴喜欢做同样的事情,看中同样的活动,就不存在协调问题。中同样的活动,就不存在协调问题。同伴之间有着不同的爱好和价值观,没有同伴之间有着不同的爱好和价值观,没有对等的结果,更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和无法对等的结果,更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和无法协调的问题协调的问题冲突发生时的解决方案:协商、确立规范、冲突发生时的解决方案:协商、确立规范、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第35页,本讲稿共86页5 公平交换公平交换公平理论假设公平理论假设处于关系中的人们设法最大化他们的结果处于关系中的人们设法最大化他们的结果通过不断改善公平分配的规则来最大化回报通过不断改善公平分配的规则来最大化回报
30、知觉到不公平会感到不开心知觉到不公平会感到不开心感到不公平的个体会采取行动恢复公平感到不公平的个体会采取行动恢复公平恢复公平的策略恢复公平的策略采取行动恢复实际的平等采取行动恢复实际的平等运用认知策略恢复心理上的平等运用认知策略恢复心理上的平等公平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影响小于一个公平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影响小于一个人从关系中得到的绝对回报水平,甚至超越人从关系中得到的绝对回报水平,甚至超越严格的公平和社会交换原则严格的公平和社会交换原则第36页,本讲稿共86页6 超越交换超越交换交换在一些关系中比另一些关系更为重要交换在一些关系中比另一些关系更为重要Clark和和Mills(1979)区分
31、了交换关系和共)区分了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有关系交换关系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偶然认识的人之交换关系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偶然认识的人之间或业务关系上间或业务关系上共有关系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朋友、恋人之共有关系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朋友、恋人之间间在长期关系中,互惠模式和交换规则变得很复在长期关系中,互惠模式和交换规则变得很复杂。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会形成杂。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会形成“一体一体”感感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逐渐将对方看成是自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逐渐将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己的一部分第37页,本讲稿共86页二、自我暴露二、自我暴露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交谈
32、的一种):交谈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们与他人分享隐秘信息与特殊形式,是我们与他人分享隐秘信息与感受的过程感受的过程自我暴露的五个理由自我暴露的五个理由宣泄:宣泄自我感受宣泄:宣泄自我感受自我澄清:进一步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觉察自我澄清:进一步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觉察社会确认:通过观察对我们自我暴露的反应,社会确认:通过观察对我们自我暴露的反应,了解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和恰当了解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和恰当社会控制:把暴露和隐藏自我信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把暴露和隐藏自我信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社会控制的手段关系发展:分享个人信息和信赖是建立并发关系发展:分享个人信息和信赖是建立并发展亲密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33、展亲密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第38页,本讲稿共86页1 自我暴露与关系发展自我暴露与关系发展Altman和和Taylor(1973)提出了一个模)提出了一个模型,描述自我暴露如何影响关系的发展,型,描述自我暴露如何影响关系的发展,用社会渗透来形容这一过程用社会渗透来形容这一过程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当关系与由浅入深,人们会暴露更多的个人当关系与由浅入深,人们会暴露更多的个人信息信息随关系发展,自我暴露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宽随关系发展,自我暴露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宽第39页,本讲稿共86页2 自我暴露、喜爱与互惠自我暴露、喜爱与互惠自我暴露与喜爱的互惠性自我暴露与喜爱的互惠性人们倾向于向喜
34、爱的人自我暴露人们倾向于向喜爱的人自我暴露暴露我们的私人信息可增加喜欢程度暴露我们的私人信息可增加喜欢程度相互的自我暴露产生喜爱的关键因素相互的自我暴露产生喜爱的关键因素自我暴露对喜爱的影响取决于关系的自我暴露对喜爱的影响取决于关系的性质性质第40页,本讲稿共86页3 自我暴露的冒险性自我暴露的冒险性冷淡冷淡排斥排斥控制感丧失控制感丧失出卖出卖第41页,本讲稿共86页4 性别与自我暴露性别与自我暴露女性一般比男性的自我暴露多女性一般比男性的自我暴露多在同性关系中,女性之间的自我暴露在同性关系中,女性之间的自我暴露要多于男性之间的自我暴露要多于男性之间的自我暴露在异性关系中,自我暴露的性别差异在
35、异性关系中,自我暴露的性别差异更大。更大。第42页,本讲稿共86页二、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孤独二、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孤独1 相互依赖含义相互依赖含义指两人之间可以持久地彼指两人之间可以持久地彼此影响,全身心地关注对方,并极可能多此影响,全身心地关注对方,并极可能多地共同活动。地共同活动。l相互依赖可以跨越年龄界限相互依赖可以跨越年龄界限l包含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类型包含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类型2 起源起源生物进化根源生物进化根源l动物研究(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动物研究(猿、黑猩猩、倭黑猩猩)l建立情感联系有利于种族繁殖建立情感联系有利于种族繁殖第43页,本讲稿共86页3 家庭家庭最初的
36、人际关系最初的人际关系l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交往性质依赖于长辈的个性特点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交往性质依赖于长辈的个性特点l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喜欢、敌意、竞争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喜欢、敌意、竞争4 家庭之外的关系家庭之外的关系建立亲密友谊建立亲密友谊5 孤独孤独缺少亲密关系的生活缺少亲密关系的生活l孤独是指由于渴望亲密关系却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造成孤独是指由于渴望亲密关系却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造成的一种再情绪、认知上的不愉快状态。的一种再情绪、认知上的不愉快状态。l孤独的后果:抑郁、焦虑、不开心、不满意、悲观、自责孤独的后果:抑郁、焦虑、不开心、不满意、悲观、自责及羞愧及羞愧l孤独的原因:遗传、家庭关
37、系、社交技能、文化孤独的原因:遗传、家庭关系、社交技能、文化第44页,本讲稿共86页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1 恋情:超越友情恋情:超越友情l定义:包括了性吸引、一定程度的身体亲昵行为。定义:包括了性吸引、一定程度的身体亲昵行为。l人们或社会可以接受的亲昵行为包括:牵手、拥抱、人们或社会可以接受的亲昵行为包括:牵手、拥抱、接吻,也包括更明确的性交往接吻,也包括更明确的性交往2 亲密友情与恋情亲密友情与恋情l共同点共同点恋情与其他人际吸引一样,很容易发生在有邻恋情与其他人际吸引一样,很容易发生在有邻近性、情感唤起、有结交动机、对对方外显性格的认可、近性、情感唤起、
38、有结交动机、对对方外显性格的认可、有相似性、彼此有好感的情况下。有相似性、彼此有好感的情况下。l不同点不同点恋爱有一部分建筑在幻觉和美好想象之上,恋爱有一部分建筑在幻觉和美好想象之上,对恋人的知觉往往存在偏差,美化恋人。对恋人的知觉往往存在偏差,美化恋人。l7分钟的约会就成?分钟的约会就成?第45页,本讲稿共86页3 爱情爱情(1)爱是包含于亲密关系之中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爱是包含于亲密关系之中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综合体。(2)鲁宾研究)鲁宾研究爱并不是更深的喜欢,而是包括了一系列质的不同的爱并不是更深的喜欢,而是包括了一系列质的不同的感情和对被爱者的关注。感情和对被爱者的关注。爱包
39、括了强烈依恋的感情、亲密和关注。爱包括了强烈依恋的感情、亲密和关注。爱和喜欢的测量爱和喜欢的测量如果我不和(如果我不和()在一起,我将非常痛苦;(依恋)在一起,我将非常痛苦;(依恋)()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友爱、敬佩)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友爱、敬佩)对大学生的研究:爱与喜欢是不同的经验。对大学生的研究:爱与喜欢是不同的经验。第46页,本讲稿共86页(3)埃莱)埃莱哈特费尔德研究哈特费尔德研究激情之爱激情之爱一种对另一个人强烈、有一种对另一个人强烈、有时不太现实的情感反应。(深陷其中的时不太现实的情感反应。(深陷其中的人往往将其解释为人往往将其解释为“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然,然而在旁观者
40、看来,这更像是而在旁观者看来,这更像是“头脑发昏头脑发昏”。激情之爱混合着性吸引、生理唤醒、对激情之爱混合着性吸引、生理唤醒、对身体亲昵接触的渴望以及对对方同等爱身体亲昵接触的渴望以及对对方同等爱的回报的渴望等众多成分。的回报的渴望等众多成分。第47页,本讲稿共86页激情的爱(激情的爱(passionate love)特征:强烈的感情、性的渴望、对爱人特征:强烈的感情、性的渴望、对爱人极度关注极度关注瞬间发生的、强烈的甚至不切实际情感投瞬间发生的、强烈的甚至不切实际情感投入入易逝的罗曼蒂克的爱易逝的罗曼蒂克的爱友情的爱友情的爱 (companionate love)特征:温和、稳定的经历、相互
41、信任的情特征:温和、稳定的经历、相互信任的情感、具有可靠性和温暖的感觉感、具有可靠性和温暖的感觉持久并随时间加深持久并随时间加深第48页,本讲稿共86页(4)爱情的特征)爱情的特征 排他性:指人们排斥其他人对自己性排他性:指人们排斥其他人对自己性爱对象予以任何性亲近的心理倾向;排爱对象予以任何性亲近的心理倾向;排他性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保持两性关系他性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保持两性关系的忠贞不二,对爱情的专一,消极作用的忠贞不二,对爱情的专一,消极作用在于容易造成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以在于容易造成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以至于使人丧失理性,酿成悲剧。至于使人丧失理性,酿成悲剧。第49页,本讲稿共86页冲
42、动性:冲动性:指对性爱对象在动力学上表现指对性爱对象在动力学上表现出强烈亲近欲望和随时可以激起的不顾出强烈亲近欲望和随时可以激起的不顾一切的行为驱力,也称性驱力。一切的行为驱力,也称性驱力。性爱冲动的心理强度很高,为在一起,双性爱冲动的心理强度很高,为在一起,双方甘冒很大危险,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掷。方甘冒很大危险,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掷。积极作用:推动人们对爱情热烈而执著的追积极作用:推动人们对爱情热烈而执著的追求;求;消极作用:导致发生失控、冒险、破消极作用:导致发生失控、冒险、破坏性行为。坏性行为。性爱中过分冷静,扼杀正常性冲动的理智性爱中过分冷静,扼杀正常性冲动的理智也是违反人性的,会导向性心
43、理变态的另一也是违反人性的,会导向性心理变态的另一个极端。个极端。第50页,本讲稿共86页隐秘性:指恋人喜欢避开他人而寻找隐秘性:指恋人喜欢避开他人而寻找僻静处幽会。僻静处幽会。性爱的隐秘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性爱的隐秘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任何动物的性行为不具有隐秘性,隐秘性任何动物的性行为不具有隐秘性,隐秘性也是区别于人类其他几种爱的活动(母爱、也是区别于人类其他几种爱的活动(母爱、友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的重要特征。友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的重要特征。第51页,本讲稿共86页l(5)爱情的结构:爱情的结构:爱情爱情 情爱情爱 性爱性爱情爱是一种包括个性、理想、情操等情感,情爱是一
44、种包括个性、理想、情操等情感,属于社会属性,内含相当大的理性成分。属于社会属性,内含相当大的理性成分。性爱是指对自己喜欢的异性的一种倾慕性爱是指对自己喜欢的异性的一种倾慕 和怜惜的性本能行为,属于自然属性。和怜惜的性本能行为,属于自然属性。爱情中性爱是基础,是躯壳,没有性爱,爱情中性爱是基础,是躯壳,没有性爱,不可能产生爱情,充其量是友情;不可能产生爱情,充其量是友情;情爱是爱情的灵魂与内容,没有情爱的爱情爱是爱情的灵魂与内容,没有情爱的爱 情只能是畸形的,被扭曲的情只能是畸形的,被扭曲的第52页,本讲稿共86页(6)恋爱风格)恋爱风格激情之爱:我和我爱人第一次见面就爱上对方了激情之爱:我和我
45、爱人第一次见面就爱上对方了同伴之爱:爱情是一种深刻的友情,并不是神秘、不同伴之爱:爱情是一种深刻的友情,并不是神秘、不可思议的情感可思议的情感游戏之爱:我有时同时有两个恋人,但不会让他游戏之爱:我有时同时有两个恋人,但不会让他/她们她们知道另一个人的存在知道另一个人的存在占有之爱:一想到我的爱人和别人在一起,我就很占有之爱:一想到我的爱人和别人在一起,我就很紧张紧张合理之爱:爱人最好和我门当户对合理之爱:爱人最好和我门当户对无私之爱:在两人关系中,我宁可让自己受苦无私之爱:在两人关系中,我宁可让自己受苦第53页,本讲稿共86页(7)罗伯特)罗伯特斯腾伯格爱的三角模型斯腾伯格爱的三角模型l爱情包
46、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爱情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亲密:靠近并与一个同伴结成亲密的私人亲密:靠近并与一个同伴结成亲密的私人关系的感觉,高度亲密的情侣彼此关心,关系的感觉,高度亲密的情侣彼此关心,关注对方的快乐与幸福,重视对方,喜欢、关注对方的快乐与幸福,重视对方,喜欢、信任对方,理解对方信任对方,理解对方激情:关系中激情:关系中“热热”的方面,包括性的吸的方面,包括性的吸引,基于浪漫、风流、身体吸引和性之上引,基于浪漫、风流、身体吸引和性之上决定决定/承诺:代表认知因素,决定与恋爱对承诺:代表认知因素,决定与恋爱对象保持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承诺象保持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承诺第54页,本讲稿共86页
47、l爱可由三部分中的一个成分或同时由爱可由三部分中的一个成分或同时由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无爱:无爱:喜爱:亲密喜爱:亲密痴迷的爱:激情痴迷的爱:激情空洞的爱:承诺空洞的爱:承诺友情的爱:亲密友情的爱:亲密+承诺承诺浪漫的爱:亲密浪漫的爱:亲密+激情激情愚昧的爱:激情愚昧的爱:激情+承诺承诺完美的爱:亲密完美的爱:亲密+激情激情+承诺承诺第55页,本讲稿共86页4 择偶标准择偶标准保加利亚学者瓦西列夫把影响择偶标准的因保加利亚学者瓦西列夫把影响择偶标准的因素分为五种:素分为五种:神经系统特点:力量、神经活动的平衡和速度;神经系统特点:力量、神经活动的平衡和速度;外在生理特征:体型、身高、体重、身体
48、匀称外在生理特征:体型、身高、体重、身体匀称程度、身体各部分形式、头形、容貌、皮肤等程度、身体各部分形式、头形、容貌、皮肤等声音特点:力度、音色、高度声音特点:力度、音色、高度一般生物社会特征:年龄、生活经验,生命力一般生物社会特征:年龄、生活经验,生命力社会特征:阶层、社会地位、物质水平、思想社会特征:阶层、社会地位、物质水平、思想和世界观、信仰、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审美、和世界观、信仰、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审美、智力、文化、天分、教养、举止、服饰、仪表智力、文化、天分、教养、举止、服饰、仪表第56页,本讲稿共86页5 恋爱关系中的性恋爱关系中的性l反对婚前性行为具有历史性、普遍性反对婚前性
49、行为具有历史性、普遍性l对性的态度与行为的改变对性的态度与行为的改变人们对性的态度变得包容:人们对性的态度变得包容: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恋爱关系中出现性行为成为普遍现象恋爱关系中出现性行为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世纪80年代,只有年代,只有17%的美国大学生还没有的美国大学生还没有性经验性经验20世纪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一次性交的平均年龄下年代开始,第一次性交的平均年龄下降,降,1998年女性年女性17岁,男性岁,男性18岁。岁。20世纪世纪90年代,美国只有年代,美国只有5%的女性与的女性与2%的男的男性是在新婚之夜开始第一次性交的性是在新婚之夜开始第一次性交的第57页,本讲稿共86页l对性
50、的态度改变中媒体的作用对性的态度改变中媒体的作用研究(研究(1999)发现,有性内容的节目会影响青少)发现,有性内容的节目会影响青少年对性的态度、期望和行为。年对性的态度、期望和行为。l差异性差异性对性的态度从极端正向与容许(性爱沉溺)对性的态度从极端正向与容许(性爱沉溺)极极端负面与抑制(性爱恐惧),男性比女性更倾向端负面与抑制(性爱恐惧),男性比女性更倾向性爱沉溺。性爱沉溺。在行为上从无限制的性取向在行为上从无限制的性取向有限制的性取向。有限制的性取向。寻找异性只是为了寻找新伴侣,没有亲密、承诺寻找异性只是为了寻找新伴侣,没有亲密、承诺或情感联系的需要(多为男性),性关系只有在或情感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