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含详解及质量分析报告(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3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质量分析报告云南省2013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已经结束,根据全省上报数据和抽样改卷情况,地理学科基本情况及相关教学建议如下:一、基本情况表1:全省基本情况及分数段统计分数段人数分数段人数1009018859502344689802393494021684797090403930127316960182892904953实考人数:92724人满分值:100最低分:0平均分:51.22分最高分:99及格率(%):32.26本次统测的统计直方图如下:二、试题特点此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分第
2、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从第1题到第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第卷为非选择题,第36题共26分,含(1)、(2)、(3)小题;第37题共20分,含(1)、(2)小题;选考题10分,42、43、44题任选一题,共56分。地理单科总分为100分。 表2:地理试题双向细目表题型题号分值考察内容能力要求选择题14农业结构分析读图观察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24区域特征分析与空间定位空间定位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34农业类型判断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44区域气温分析判读和分析地理示
3、意图所承载的信息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54气温影响因素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64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判读和分析地理示意图所承载的信息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74区域空间定位读图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84影响气候因素读图分析能力、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94地质构造特点分析读图观察与分析能力、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104地质作用表现形式从图文材料中提
4、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114等高线及区域地形特征判读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能力,判读和分析地理等值线图、示意图所承载的信息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综合题36(1)6工业生产分布特点读图观察与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区域特征描述能力、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36(2)10工业生产条件评价36(3)10工业发展方向分析37(1)12区域气温特点及成因分析读图观察与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
5、力、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域分析能力、知识整合归纳能力、区域特征描述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37(1)8农业发展区位因素分析4210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评价从图文材料中提炼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43洪灾及其成因44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评价表3:试题内容分布及分值比例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选择题(44分)第2、4、5、6、7、8、9、10、11题,共36分第1、3题,共8分综合题(56分)第37(1),及选做题部分,共20分第36(1)(2)、(3),第37(2)、共36分分值比例(%)56%44%本套试
6、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知识抽样本套地理试卷紧扣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不片面追求知识的覆盖面,“知识抽样,突出主干”的命题特征突出。所考查重点均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必修,以及选修教材的主干知识。不同模块考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自然地理突出地形、气候、水文的成因分析、过程描述及其相互联系的推理判断等;人文地理突出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与评价,强调动态变化;区域地理突出综合性,重在考查地理要素的分布、发展与联系,区域发展的内涵,区域差异的比较;选修模块突出地理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影响及人类的响应。2能力覆盖本次统测试题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考核, 能力考查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挖掘材
7、料中的显性和隐含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等。空间定位能力(在哪里?)选择题第2题根据某县农业结构及地形特点确定该县的位置;选择题第7题根据某山垂直地带谱确定该山位置。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有什么?)选择题第3题农业类型的选择;综合题36(1)简述我国汽车生产的分布特点。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怎么样?)选择题第6题该区域的区域特征分析;综合题37(1)题马德里的气温特点。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为什么?)选择题第2题两城市日较差差异的原因;选择题第8题河谷半干旱景观的形成原因。地理过程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有何联系?如何办?)综合题36(2
8、)是否赞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选做题44题建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3图表载体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无图不成题”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本套地理试题中的信息以文字、图象、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学科特色鲜明,每一个题组都是根据相应图表来设置问题。本套试题总共使用了10幅图表,包括区域图(中国汽车工业分布)、统计图(某县农产品及产值)、等值线图(伊比利亚半岛等高线图)、景观图(水平岩层)、表格(十大自然灾害)等。地理图表的原创度高,制图精美,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多数图表巧妙隐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及空间推理能力的考查也尽显其中。4思维展现本套试题考查的思
9、维类型丰富多样、层次清晰。从列举、描述(简述或概述)、说明、判断、比较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等,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选择题多采用“主题相对聚焦与知识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考核不同层次的能力与思维水平;综合题多以实际或模拟区域为背景,突出区域分析与研究,引导学生在“知地、析因、究理、明法”中展现思维过程,强调“地”“理”融合、人地相关等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5时代气息本套试卷的取材主要内容不再是以纯粹的地理时事材料为背景,而是更多的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农业生产、汽车生产、自然保护区等。总体而言,对热点焦点整体地把握更为宽泛,并带有普遍性。
10、整个试题具有热点不“热”,关注社会,学以致用的特点。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和热点区域为背景,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主要的考查方式有:隐含式考查:通过题目内涵折射、反映热点。鲁尔区工业旅游示意图及介绍,反映了当今世界新颖旅游资源及开发。嵌入式考查:直面热点,用所学原理分析热点所蕴含的地理元素。如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境式考查:热点是问题的外壳,关注热点背景及其所在区域。如2012十大自然灾害。 三、学生答题情况抽样分析1.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图1是我国某县部分农产品产量、产值统计图。其中荞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极耐寒瘠。据此回答13题。图11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2000年相比
11、,2010年农产品产量都在增加 B该地平地一定多于坡地C2010年平均每万吨产值最高的是荞麦 D科技是导致该地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 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1CA:3.45B:12.43C:61.33D:22.212.450.610.46本题难度不大,但是学生错选D的比较多。学生只要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即可选出正确选项。D选项科技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DBCA2下列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单位:米),最有可能为该地的是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2BA:38.9B:28.65C:11.05D:20.831.150.29
12、0.34本题难度较大,考察等高线的判读,还涉及到小区域的空间定位。很大一部分考生关注到了图中给出的农作物垂直分布的特点,很容易将C选项排除,但在剩下的3个选项中却很难做出选择。通过甘蔗的种植即可将D选项排除,而A地垂直高差不大,即可选出正确选项。3最适宜该地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立体农业D基塘农业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3CA:4.95B:29.46C:58D:7.022.320.580.51本题考察的是农业类型的选择,A、D选项相对容易排出,但是B选项的干扰性较大,学生可能只注意既有种植业又有果林业就认为是混合农业,而忽略了不同作物在垂
13、直高度上的变化,从而错选。图2图2是2013年1月11日我国三个城市(北京、武汉、上海)24小时气温实况曲线图。据此回答45题。4图中三条曲线对应的城市分别是A北京武汉上海B武汉北京上海C上海武汉北京D武汉上海北京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4CA:2.42B:5.75C:49.14D:421.970.490.48该题难度不大,但错选D的比重较高,三个城市中学生很容易将确定为北京,但武汉与上海的纬度相当,学生很容易混淆,其实学生结合第5题来进行判断,会更容易些。5城市昼夜温差较城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洋流 C纬度位置D地形 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
14、%)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5AA:77.91B:2.88C:11.62D:7.023.120.780.34该题较为简单,学生在完成第4题的判断上,抓住上海与南京两地日较差大小进行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图3图3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68题。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6DA:1.84B:18.18C:3.22D:76.183.050.760.41该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得分率也比较高。学生
15、只要注意图例提供的信息,结合题目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7该山地可能位于A横断山B天山C武夷山D大兴安岭 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7AA:55.93B:28.31C:9.21D:5.982.240.560.52该题难度不大,误选B的比重较高。关于天山与横断山的差别,学生一是可以通过海拔高度来判断,二是可以通过山脉的坡向(走向)来区别,即可得出结论。8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下沉气流 C盛行上升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8BA:13.81B:49.14C:15.65D:20.
16、831.970.490.57本题考察内容与第7题密切相关,学生若是判断出该山地为横断山是很容易得出结论的,但若上题误选了天山,就容易误选D西北季风影响。水平岩层指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或基本相同、未经变动且保持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图4为某地水平岩层分布示意图,图5为该地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9下列关于水平岩层的叙述,正确的是水平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水平岩层2形成时间早于水平岩层1水平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同一水平岩层在山谷处分布的海拔最低ABCD 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9DA:11.51B:10.93C:5.98D:
17、712.840.710.39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对于“水平岩层”这一新的概念,学生最重要的是读懂题中关于水平岩层的解释,看清图中的相关条件即可进行选择。10图示区域水平岩层1不连续分布的原因可能是A断裂抬升B背斜成谷 C流水侵蚀D岩浆活动 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10CA:36.94B:9.67C:47.87D:4.831.910.480.28本题难度适中,但错误率较高。对于水平岩层1的分布特点,学生需要对该岩层在等高线图上的特点与景观图对应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误选A的考生是没有注意到题目当中“未经变动且保持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这一信息而
18、出错。11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该山山顶 B从甲地可以直接观测到乙地 C一年中,湖泊面积最大时,丙地日出东南 D同一天,三地中乙地最晚看到日出 题号正确答案各选项选 答率(%)平均分难度区分度错 因 分 析11DA:21.17B:11.16C:24.51D:42.461.70.430.39本题难度最大,错误率也最高,该题综合考察等高线及“可视”问题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判断。对学生能力考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综合题答题情况抽样分析36(26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19、与此同时,我国各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及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当前,以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为电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广阔。材料二 图6为我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及零部件厂集中省区分布图。图6(1)简述我国汽车生产的分布特点。(6分)(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发展汽车生产的优势与不足。(10分)(3)你是否赞同我国大规模发展材料一所述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并说明理由。(10分)题号题目中有效信 息满分平均分难 度满分率错 因 分 析36题题干文字及图72618.090.70.2336-1我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及零部件厂集中分布省区图62.380.41.61该题得分率较低。很大一部分
20、学生基本答不出汽车生产“分布不均衡”这一总特点,还有部分学生把分布答成区位特征,如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等等。主要原因在于对分布类问题的回答思路不清晰,没有把握点状与线状分布的答题方法,同时没有注意到图例部分“汽车零部件厂集中省区及汽车产业基地”的区别,从而误答或漏答。36-2材料一中的提示106.740.6715.54本题考察工业区位的分析与评价。关于我国汽车生产的优势,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围绕工业区位分析的思路进行作答,但是部分考生往往把同一个内容分多个点来回答,或是重复作答。还有考生将所有工业区位条件全盘托出,并未根据题目含义来有选择的作答,即浪费时间又得不了高分。36-3材料一及材料二提示10
21、8.970.958.6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得分率也比较高。对于是否赞同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在表明立场的基础上说明相关的理由.因为本题的设问较为灵活,学生也较容易举出相应的依据,甚至与有比参考答案更好的思路等。37(2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西班牙(图7)是世界橄榄油第一大生产国。图中阴影部分为安达卢西亚,是该国油橄榄的最大种植区,其种类繁多,产量高,品质好。橄榄园主要分布于海拔1001000米的坡地。图7材料二 马德里、巴塞罗那的气温资料(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马德里5.57.09.311.615.520.424.323.820.31
22、4.58.95.9巴塞罗那8.89.511.112.915.919.722.923.021.017.112.59.7(1)与巴塞罗那相比,马德里的气温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2)简析安达卢西亚种植油橄榄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题号题目中有效信 息满分平均分难 度满分率错 因 分 析37题20100.5037-1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等高线图,材料二马德里,巴塞罗那气温资料表。104.960.51.61该题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温特点的分析不会从“季节差异和气温年较差”分析,多数考生回答不出“气温年较差”。2.对于成因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掌握不完全,而且不会从图像中提取
23、有效信息进行作答。3.对于马德里气候的判读错误,题目中并未要求表述出该地的气候类型,部分考生答成地中海气候或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类型的判断出现混乱。37-2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等高线图,材料二马德里,巴塞罗那气温资料表105.040.50.811.审题不清,本题要求回答的是自然条件,部分考生将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等)混入作答。2.分析不清,气候条件不能从光、热、温差等条件全面分析;地形条件不能从坡度(排水),垂直地带性(物种多样)来进行针对性分析。3.不结合材料,乱套框架:如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等都是非得分的点。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为核心,同时展示现代工业的生产和作业景观,并能为游客创造生产体验的新兴旅游产品。图8为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示意图。图8(1)评价鲁尔区工业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6分)(2)说出发展工业旅游的积极意义。(4分)43(10分)自然灾害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多部门,综合考虑因灾伤亡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和经济社会影响等指标,评出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如下表)。灾害影响排序灾害分布地区及类型17月下旬华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2“97”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3“510”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48月上旬“苏拉”、“达维”双台风56月下旬南方洪涝风雹灾害6201
25、12012年度云南冬春连旱77月初四川盆地至黄淮地区洪涝灾害88月末川渝暴雨洪涝灾害97月中旬南方洪涝灾害106月初湖南暴雨洪涝灾害(1)指出2012年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2分)(2)简要分析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8分)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图9)。图9(1)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6分)(2)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4分)题号题目中有效信 息满分平均分难 度及格率错
26、 因 分 析42题题目文字及图9106.240.6272.21旅游资源的价值及旅游景观的评价区别不清。43题题目文字及图9105.630.5665.03将洪涝灾害答成“旱涝灾害”的考生较多,且基本上达不到社会经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44题题目文字105.930.5969.05审题不清,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基本回答不出。四、学生答题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 运用地图、空间定位等能力尚需加强。区域空间定位能力较差。全国课标卷对空间定位能力要求高,而这正是我们学生地理学习的“软肋”,阅卷中发现,考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较弱,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欠缺。如选择题的第2小题,许多学
27、生无法判读处于什么区域,随便答题,导致得分率极低。2. 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还不太熟练。从图中、表中、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相当不够。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及原理似乎理解,但在具体问题情境下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如第42(1)题,评价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游览价值,许多学生理解为评价开发的条件,几乎全部答错。3. 审题和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强,读懂“地图语言”,提取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内容的变化等均是考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审题粗枝大叶,答非所问。如第37题(1),“与巴塞罗那相比,马德里的
28、气温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很多学生去比较降水的差异,有的学生甚至答成副热带高压对两地的影响。再如36题(2),“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许多学生答成:我国发展汽车工业带来的影响。综合题回答表述没有章法。很多学生表述条理不清,答不到点上,或长篇大论,唯恐漏掉什么,密密麻麻堆砌文字。这是因为做综合题解题思路不清,平常缺乏严格训练和指导的结果。五、教学建议高考前的最后二十多天,是考生分秒必争的黄金时间,也是最艰难踟蹰的迷茫期。复习备考已接近尾声,如何调整心态、落实基础、回顾反思、深华提升,成为高效复习的关键。考前的二三十天,是最高效的复习时间,有效指导学生备考,对于提高考试成绩有着重要
29、影响。一方面面对着考生紧张的心态,一方面又面对着黄金复习期,教师的疏导、指导,对于学生应考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积极心态,认真捉摸学生心理的变化,以省统测中暴露的问题仔细分析前期复习的得失,查缺补漏,有计划的完成最后阶段的备考,真正利用好考前的黄金记忆期和黄金备考期,落实和回顾基础知识,力求突破学习瓶颈,为整个备考复习指导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复习指导策略。“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考生,教师面对着不同的情况。从统测的抽样情况和各地汇总的成绩来看,各地区不同学校成绩差异较大
30、。对于不同的学校,应该跟据考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复习指导策略,真正有效的指导考生,高效的完成最后阶段的备考复习。就算是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学生差异也很大,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真正有效的复习建议,进行有效的复习指导,对于备考复习而言也十分重要。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学校,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应该想法突破和提升,可以分析高考趋势,解读热点、难点和重点,发现潜在考点,让学生能有所突破。一些成绩起伏较大的学生,则要指导他们系统梳理知识,防止缺漏。一些成绩平平的同学,应该从学法和应考方法上给予合理指导。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落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构建地理学科的答题思
31、路,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仍是当务之急。2切忌“散打”,注意“章法”,系统复习。考前二三十天,还可以系统的复习一遍知识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考纲和课程标准,系统回顾知识点。重点回顾一轮复习的参考书和笔记,回顾课本中的各种图表。复习和回顾,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办法,起到回忆知识,强化记忆,防止知识缺漏的作用。把“散打”变“太极”,放慢速度,注重融会贯通,借力使力。到现在,学生做过的各种试题至少有二三十套以上。这时,可以放慢做题速度了。试题的积累已经让学生能够有能力应对大部分试题了。后一阶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以前做过的试题中归纳整理出常考内容和做题方法。让学生把做过的试题拿来再研究,比做新题的效率要高
32、。在研究老题目时,要整理归类,形成典型试题集和错题集。研究错题,力求突破“思维陷阱”,避免再犯同样错误,更能有效克服障碍,提高成绩。后期,适当的有一些“散打”性的练习,可以起到保持做题感觉,发现问题,查缺补漏的作用。但一味“散打”就会忘记“章法”,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有效安排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可以按课本章节,再读课本和地图册,但也还必须安排时间讲区域地图讲热点,还要安排时间做练习。试题要精,要有针对性,最好选择前些年的高考题原题。最后的二三十天了,教师计划一下,有“章法”的系统复习,效率更高。3落实课本上的图表,保持看图、析图的习惯。地理学是十分重视图表的学科,地图和各种统测图表,是颇具地理学
33、科特色的表达方式。课本上的图表,往往是试题中图表的原型图。指导学生再次回顾这些图表,效果较好。例如大气部分的简易天气形式图,人口部分所学的三维坐标图、复合坐标图,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中的各种等高线图,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候分布图等,都需要重点落实。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各区域分区图,要结合控制性经纬线,辅以填图练习,强化空间定位能力。原理图要注意把握原理,分析问题。统计图表中要能准确获取信息。等值线图重点在于读数值析原因。景观图则要分析此景观的空间分布和形成原因,能用地理的眼光看图。要重视图形的转化和运用能力。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要能回想那些曾经见过的、基本的、熟悉的图表,尽力把抽象的问题图形化、
34、形象化。例如与光照图有关的复杂问题,最好画出赤道上空的晨线或昏线图。要能够把一个大比例尺的小范围的空间放到一个更广阔、更宏观的环境中去分析。“放眼看世界”从所处地的环境、周边的状况具体分析问题。对于那些难记的图表,则要在考前再次“现蒸热卖”,及时巩固和落实。4把握学科特色,提高地理素养。“地理”二字,强调了地理的两个特点。“地”空间性,强调位置。“理”原理性,强调因果关系和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地理学的教学中任何时候都要重点落实空间性和原理性的地理知识。(1)地理事物的空间性。对于空间性的知识,常见的思考方式是:“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空间定位是基础,区域分析能力是描述区域特征
35、、分析地理事物成因的有效方法,区位因素则是人文事项分布规律形成的重要原因。要能判断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否均匀。要学会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分析。从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来看,点状地理事物要从分布密度、分布格局、沿什么分布等方面来描述,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起至点、途经、长度、延伸方向、弯曲凸起等方面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要从范围、界线、形状和面积大小等方面描述。几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放在一起,就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布特征的异同。此外还可从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分布原因三个层面研究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分布特点的问题,一般是按照“点、线、面”的描述方法“看图说话”。分布规律
36、,则要依据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概括为规律。分布原因则需要用地理原理来分析说明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一幅图上地震地点的分布可以直接看图说出,而分布规律则要分析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布现象或分布规律的成因 ,则还需要用板块构造学生理论来进行分析。再如省统测第二次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复习以前学过的地理规律。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内容很多,包括: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等、内外力地貌的分布、河湖的分布、农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工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要的交通线和交通枢纽的分布、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与时间有关的分
37、布规律(季节的变化、昼夜分布、中国雨带的进退、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农事活动的安排和农作物的生长等)。(2)重视地理原理。对于原理性的知识,关键在于要理解原理,并灵活运用。常用的思考方式是:“前因后果,过程现象”。地理原理是分析地理问题,解决成因类问题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包括:经纬网定位的原理、等值线原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的原理、季节变化的原理、大气运动的原理、天气变化的原理、气候的形成原因、水循环原理、地壳物质循环更新的原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原理、板块构造和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原理、区位因素原理、区域分析办法、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原理等。对这些原理要
38、熟记于心、灵活应用。原理性的问题要关注发生发展过程,从过程上掌握其变化和发展。通过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依靠这些原理做出一个预测和估计。分析过程中要逻辑清晰,重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避免前后矛盾。逻辑分析过程,其实质就是根据题目条件,提出可能的各种假设,再依据限定条件,去伪存真的过程。做题时要能提出各种可能情况,最终找到最符合要求的结论。学会灵活运用,合理迁移。原理性的知识,不能局限在课本的案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例如等高线的知识,可以归纳出等值线判读的原理,于是可以进行知识迁移,用于分析等压线、等温线、开花日期线、波浪传播等时线等。数据准确,学会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事物有理有据。5
39、落实基础,强化主干。“百尺高台,起于累土”,基础牢靠,才能搭建高台。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在地理的学习中,基础知识一定要认真落实。一些同学认为地理学科很难,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基础,就题论题,未看出试题考查的知识,结果让地理学习陷入识记大量散乱的案例中,舍本逐末,学习效果差。再回头来系统复习、落实基础,有利于学生把散乱的学习收获,总结为系统知识,会引发“暮然回首,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在历年的考试中,有些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考试频率很高,这些就是地理的主干知识。这些内容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此外,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必要。要回到基
40、础,把基础夯的扎扎实实的,这样在高考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6拓展思路,重视四种能力。近年来伴随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命题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发重视能力考查,试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较高。面对新的形式,考生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仅依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理念下的高考要求了。答题套路一定要能“因题制宜”。可以让学生多分析试题,尽可能发散思维,多角度答题。其次要注意地理高考中常考的四种能力。考纲中明确把能力要求归纳为四大方面。第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呈现试题背景或情境材料。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审题的训练,如审
41、文字、审图表、审数据,审关键词语、审条件用语、挖掘隐性信息,明确试题背景或情境,理解试题设问意图和角度,提炼有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形成解题线索。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值,看比重、看联系、看结构、看规律、看变化等,掌握主要地理图像的读图和判断方法。无图考图、图像不完整或变式、间接信息等隐性信息要认真提取和加工。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第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通过“多题归一,一类一法,通法通解”的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通过深化与拓展寻找考试的发展方向和命题的新角度。第三,阐述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这一考试目标的着眼点是考查
42、考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地理学科术语来正确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准确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等。第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对考生来说就是审题解题答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水平的表达和表现过程。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每一项能力要求,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用相应的对策与方法,这对复习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数据分析类题目是人文地理题目中学生最头疼的内容之一。要做好这类题目,就必须准确审题准确获取数据,再依据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周期相关、无关),分析数据关系时,一定要从题目里面找
43、数据的依据,从数据间找联系。数据分析过程中要关注增长量与增长率的不同、份额(百分比)与数量的不同。数据的计算中要会估算,计算公式要正确,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我们要总结答题技巧。“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运算要准,学会估算。顺序做题,先易后难,敢于放弃。书写规则,全面准确,会用术语。”此外还可以对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做答办法加以总结。7扩展视野,关注热点;调整心态和生物钟,积极应考。热点常常是试题中题目的切入点,对于热点,要正确看待。热点不等于考点。近年来,对热点事件的考查,直接考查较少,隐性考查、与考点结合考查的情况较多。热点问题和生活化问题常是地理试题的命题切入点,但地理试题更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考查的是这些问题后面的地理知识。因而在做题时,要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要了解地理的学科特色。帮助学生调整好应考心理,自信迎考,指导学生调整好应考时的生物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考场,就会取得优秀的成绩。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我。化茧成蝶,凤凰涅磐,正是先前的努力和拼搏,成就了令人惊叹的美丽。现在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刻,也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时刻。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指导,自信的带孩子们走进高考!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