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推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项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导推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项行动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倡导推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项行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文件精神,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树立健康的饮食新风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力倡导并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为打好打赢我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奠定坚实基础。现制定如下方案。一、普及健康生活方式1、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将卫生防疫防病知识、健康素养普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健康知识传播体系,将健康促进工作融入精神文明创建、爱国卫生创建和全民健身活动。实施健康促进“13621”行动、“健康行名医
2、走基层”行动、健康促进县区(医院、学校)创建、“三减三健”等行动,推动健康科普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普及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深入农村、社区等实施“美丽乡村青春行动”项目,提高青少年自我卫生健康管理意识。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2、全面实施控烟行动。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利用世界无烟日等卫生健康主题日开展控烟宣传,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控烟引领作用,全面启动无烟机
3、关和无烟单位建设,到2022年,把各级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深入贯彻省爱国卫生条例,加大控烟执法力度,推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加快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立法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80%。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充分发挥各类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快培育青少年无烟文化。推广无烟婚礼,倡导婚嫁新风尚。加强戒烟服务体系建设。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3、积极倡导无偿献血。开展无偿献血知识普及行动,积极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志愿者日等,广泛宣传献血意义,
4、普及献血科学知识,使无偿献血成为公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加强无偿献血先进市、县、区建设。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工会、团委、妇联等加强宣传动员,各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积极组织辖区居民、单位职工和高校学生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到2022年和2030年,千人口献血率不低于16和25。加强采供血基础设施建设,到2021年,每县(市、区)在人流量大、繁华地段设立23个献血屋,或按每50100万人口规划1个固定献血屋、510个相对固定的献血车停放地点,并设立专属的献血车停靠标识,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无偿献血。4、大力开展
5、全民健身。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身知识,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和素养,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加强全民健身场地和健康步道建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全面加强健康主题公园建设,将健康理念和元素融入休闲健身活动中,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积极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太极拳,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鼓励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重阳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吃动平衡,日常生活尽量多动,每天达到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通过运动的方式消耗摄入的多余能量。到2022年和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6、人数比例不低于37%和40%。5、促进大众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留守儿童、残疾人、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宣传推广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倡导群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文明健康的兴趣爱好。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其他用人单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二、树
7、立文明健康饮食新风尚1、倡导公筷公勺。向公众发出“文明健康餐桌公筷公勺”倡议书,制作宣传海报、公益广告等,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使用公筷公勺、推广分餐制用餐,形成社会新风尚。积极发挥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餐饮行业协会的作用,开展“公筷公勺进餐厅”系列主题活动,倡导餐饮服务单位按标准配备标识清晰的公筷公勺。将公筷公勺、分餐制纳入餐饮服务单位示范创建、监督检查等。推动将公筷公勺、分餐制转化为日常餐饮礼仪。2、深化光盘行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持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群众节约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督促餐饮服务单位文明经营,严禁餐饮
8、单位设置最低消费额或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在大堂显著位置张贴或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的宣传画、提示牌,在点餐前主动提醒消费者按需点餐、理性消费、剩餐打包,并提供半份餐、小份餐等服务。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集体食堂建立健全节约用餐制度,在就餐区域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适量取餐、剩餐打包。强化制度约束,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规章制度。3、杜绝食用野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文明健康饮食,引导群众摒弃猎奇、炫富、滋补等错误观念,自觉保护、拒食、拒售野生动物。开展城乡市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加大农贸市场、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监督执法力度,
9、坚决取缔、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行为。支持各地全面推广家禽“集中宰杀、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模式,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4、倡导合理膳食。利用全民营养周、全国学生营养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营养知识和居民膳食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开展“营养健康餐厅”“营养健康食堂”“营养健康医院”“营养健康学校”创建活动,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提高家庭普及率,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生活方式。加快落实营养师制度,对超重、肥胖、贫血、消瘦和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和合理膳食、科学配餐指导。三、践行绿色环保生活1、改善城
10、乡环境卫生。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和“五星文明健康家园”建设,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美丽健康宜居的乡村和家园。深入开展卫生城镇、卫生村镇、卫生乡村创建,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爱国卫生“一科普六行动”常态化制度化,营造健康支持环境。2、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有关法律法规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设置垃圾分类引导指示牌,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引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完善城镇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和推行措
11、施,推动垃圾分类落实到位。启动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试点,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5年,各县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3、深化“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公厕和卫生户厕建设改造力度,2020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建立健全运行维护机制。加快中小学校卫生厕所建设进度,到2021年,完成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卫生厕所建设改造任务。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加快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4、养成绿色环保生活习惯。开展“践行绿色环保生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加快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的宣传普及。鼓励群众践行绿色
12、环保消费,选购绿色、环保、可循环产品。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自带购物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完善提升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机动车尤其是共享单车的停放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推广“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动宾馆、酒店、招待所等住宿场所不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一次性日用品,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等餐具。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讲
13、话精神,深刻认识倡导并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引领,结合健康城市、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园林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市等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市爱卫办将联合市直有关部门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有关内容纳入爱国卫生创建、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定期向全市通报考核结果,对在倡导并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项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加强基层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2021年1月底前,全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和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普遍建立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有效开展各项爱国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