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过河》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马过河公开课精品教案 课题小马过河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3.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教学重点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读出恰当的语气。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学素材生字卡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
3、的?过河了吗?)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又通过问题,引入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的字、会认的字)(出示课件3)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出示课件4)“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麦”:第三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三、理解课文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既然是事情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
4、、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出示课件5)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小马不知河水的深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这是经过。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2.学习第一部分。(出示课件6-7)(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去磨面,被小河拦住了去路。)(板书:小马为难)(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愿意)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3)“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怎么
5、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该向谁求助呢?3.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第47自然段。(1)(出示课件8)小马先问谁?是怎么说的?(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板书:老牛 很浅)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读一读。(2)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是怎么说的?(松鼠,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板书:松鼠 水深)师: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过河,
6、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3)(出示课件9)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松鼠小所以他说水很深。)(4)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没有,他跑回家问妈妈。)(出示课件9)检查了预习的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告诉学生在识字方面要善于总结。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既能很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读课文不
7、能为了读而读,不能盲目地读。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马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什么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加点字注音。磨坊( ) 马蹄( ) 既然( )伯伯( ) 突然( ) 呼唤(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 )老马 一( )麦子 一( )小河 一( )老牛 一( )松鼠 一( )伙伴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2)小马驮着口袋,( )地往磨坊跑去。(3)小马听了松鼠的话,( )收住脚步。4.选词填空。 突然 虽然 果然(1)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刚吃完午饭,大雨( )
8、哗哗地下起来了。(2)弟弟( )才6岁,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草丛中( )钻出一只野鸡,吓了妹妹一跳。 【答案】1. m fang t j b t hun2.匹 袋 条 头 只 个3.(1)浅 深 (2)飞快 (3)连忙4. 果然 虽然 突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师:(出示课件11)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讲的什么内容?(小马帮妈妈去磨面,路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 (板书:小马过河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 问妈妈)复习
9、导入,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是和下一课有一个很好的衔接。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读准字音。 2.小马回到家里妈妈对他说了些什么?(分角色朗读)三、理解课文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7自然段。(出示课件12)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想,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
10、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读第8自然段。(出示课件13)(板书:高大 矮小)(出示课件14)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出示课件15)(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板书:开动脑筋,敢于尝试)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引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阅读品味,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拓展实践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
11、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说一说自己会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出示课件16)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事情做好。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理论”联系了“实际”,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帮助。板书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yun y y k xio mi t rn2.多音字注音组词。 _( ) _( ) 难 没 _( ) _( )3.选字填空。半 伴(1)我只做了一( )作业,下课铃就响了。(2)下课了,我和我的小伙( )一块玩游戏。4.用关联词填空,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12、原来河水( )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_【答案】1. 愿意 一刻 小麦 突然2.nn 难题 nn 困难 mi 没有 m 淹没3.(1)半 (2)伴4. 既 也 原来星星既不是一闪一闪的眼睛,也不是一颗一颗的宝石,而是无数颗星球。教学反思小马过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时时刻刻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主轴。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一
13、、运用图片,激发兴趣。在进入本课的学习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小马过河”的卡通图片。同学们看到图片后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评论图中的小马,气氛非常热烈。利用这个机会,我适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匹小马要干什么去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看着同学们充满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导孩子们打开课本,进入了本课的学习。二、发挥自主性,解决生字词。生字词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生字词的教学。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决生字词,并对生字词的书写加以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三、
14、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我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得到了体验。为了能让同学们理解课文,获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每一个部分,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体验。四、课外延伸。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获得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实践,引导他们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明白如何解决困难,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节课的遗憾在于,对于拓展实践这个环节,我用的时间较少,同学们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没能完全把握孩子们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所改进。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15、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作者介绍】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
16、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yun y mi zi yng gi l k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 m1.他正琢磨( )着去磨( )坊的路怎么走,就看见一位老人走来,于是,他赶紧走上前去问路。 j j2.你既( )然不想留在这里,那就请你立即( )走吧。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小
17、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1.为什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松鼠却说河水很深? 2.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思维创新大拓展四、你遇到难题了会怎样做?_参考答案一、愿意 麦子 应该
18、立刻二、1. m m 2. j j三、1.因为老牛个子高,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河水很深。2. 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还要自己去试试。四、示例:遇到难题,我首先要想办法,不能退缩。实在不行,就去找人帮忙。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9、】1.识字、写字。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2) 检查预习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预习要求)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B.读正确生字新词。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
20、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3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课件出示)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3.检查课文朗读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1、。(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2)识记生字。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识记住以上汉字?A.加一加:“原”加“心”,就是“愿”,“音”加“心”,就是“意”,“讠”加“亥”就是“该”,“亥”加“刂”就是“刻”,“扌”加“卓”就是“掉”。B.猜谜语:“大桥上下雨纷纷”就是“突”;“冬雪纷飞扬素絮”是“麦”。(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书写“麦、该、突”,(课件出示)“麦”下面是
22、“夊”,不是“攵”。“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亥”。注意第第六笔是撇。“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穴”,下面的“犬”,不要写成“大”。(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5)展评学生的书写。(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1.导入:(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谁?(小马)小马想去做什么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2.检查生字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终于过去了,这是为什么?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3.汇报交流:(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伯说
23、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妈妈,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过河了。)(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刚没小腿)怎样读好对话?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2. 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
24、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师: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了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小朋友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小马怎么做的?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用“”勾出老马的话。(4)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
25、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5. 学习第八自然段(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2)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小马身体正好在黄牛和松鼠之间。所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四)总结归纳,延伸中心出示小马的话: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26、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14小马过河老牛图片浅高小马图片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松鼠图片深矮 既不像也不像小马过河说课稿一、说教材: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
27、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二、说教法: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
28、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三、说教学流程: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
29、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
30、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四、说板书:由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