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二年上册语文复习专用卷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一、重点字词91.通假字略无阙处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霜,在句中的意思为: (2)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有朋自远方来 并怡然自乐 上自劳军 (2)绝:沿溯阻绝 绝献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往来而不绝者 湖中人鸟声俱绝 天下独绝 (3)清: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4.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 略: (2)隐天蔽日 日: (3)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 亭午: 夜分: (4)不见曦月 见: 曦: (5)至于
2、夏水襄陵 襄: 陵: (6)沿溯阻绝 沿: 溯: 阻: (7)有时朝发白帝 朝: (8)其间千二百里 间: (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乘: 疾: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 素: 湍: (11)回清倒影 回清: 回: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献: (13)飞漱其间 飞漱: 漱: (14)清荣峻茂 荣: (15)良多趣味 良: (16)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 霜旦: 旦: (17)林寒涧肃 肃: (18)属引凄异 属引: 属: 引: 凄异: (19)空谷传响 响: (20)哀转久绝 哀转: 转: 5.文言虚词(1)其: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2)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 二、重点句子翻译1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省略句) 三、断句或 王 命 急 宣 有 时 朝 发 白 帝 暮 到 江 陵。四、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2.第3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写作特色3.写山时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险峻,写水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4.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的动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静景。( )5.“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正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6.文章先总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再按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先借文脉之势,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 )答谢中书书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原意为:奇丽,在句中的意思为: 2.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七十而从心所欲 3.重点实词(1)答谢中书书 书: (2)古来共谈 共: (3)高峰入云 入: (4)清流见底 见: (5)五色交辉 交: 辉: (6)四
5、时俱备 四时: 俱: (7)晓雾将歇 歇: (8)猿鸟乱鸣 乱: (9)夕日欲颓 颓: (10)沉鳞竞跃 沉鳞: 竞: (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4. 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 (2)自康乐以来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写景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其中“猿鸟乱鸣”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静景增添了动感,突出了猿、鸟之声入耳,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收束全文,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批判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暗含作
6、者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写作特色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中“美”字,是山川景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景物的愉悦感受。( )4.本文骈散兼行,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 )记承天寺夜游一、重点字词1.一词多义与: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 重点实词(1)月色入户 户: (2)欣然起行 欣: (3)念无与为乐者 念: (4)怀民亦未寝 寝: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步: 中庭: (6)庭下如
7、积水空明 空明: (7)盖竹柏影也 盖: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3. 文言虚词(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第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及起因。“念无与为乐者”的结果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文中能够体现作者“闲”的有:人“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 月夜出游赏月看竹柏。( )3.作者对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体现出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多的无限感慨。( )4.“但”字将作者的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
8、,自然地引出“闲人”,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无奈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写作特色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虚实相生,一正一侧,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本文不足百字,先叙事,再写景,最后议论点题,环环相扣。全文多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自然成文。( )主旨情感7.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与朱元思书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 同“ ”,意思为: (2)窥谷忘反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1)名
9、词作动词任意东西原意为:东边或西边,在句中的意思为: (2)动词作名词猛浪若奔原意为:飞奔,在句中的意思为: (3)形容词作动词互相轩邈原意为:高远,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1)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2)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岂直五百里哉 (3)无: 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4)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 重点实词(1)天山共色 共色: (2)从流飘荡 从: (3)一百许里 许: (4)水皆缥碧 缥碧: (5)急湍甚箭 甚箭: 甚: (6)皆生寒树 寒树: (7)负势竞上 寒: (8)争高直指 负: 直指: (9)泉水激石 激: (10)泠泠作响 泠泠: (11)嘤
10、嘤成韵 嘤嘤: (12)蝉则千转不穷 千转: 千: 穷: (13)鸢飞戾天者 鸢: 戾: (14)望峰息心 息心: 息: (15)经纶世务者 经纶: (16)横柯上蔽 横柯: 柯: 蔽: (17)疏条交映 交映: 二、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句) 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文章开头勾画整体风貌: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已消散殆尽,晴空万里,天与山同色。“天山共色”写出了空气明净造成的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2.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的一部分,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
1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慨叹由景而生,写的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反映,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文中所写山水“独绝”。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写作特色5.第2段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来表现富春江水之湍急,极富特色地写出“异”水之美。(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亲戚畔之 同“ ”,意思为: 2.古今异义亲戚畔之古义: 今义:亲属,不包括父母3.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原意为:威严
12、,在句中的意思为: 4. 重点实词(1)七里之郭 郭: (2)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3)池非不深也 池: (4)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革: (5)委而去之 委: 去: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国: 险: (8)寡助之至 寡: (9)天下顺之 顺: 5. 文言虚词(1)之: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天下之所顺 (2)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委而去之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二、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
13、往之女家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 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 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1)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吾穿井得一人 便得一山 (2)戒: 戒之日 必敬必戒 (3)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不可久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 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2)安居而天下熄 熄: (3)丈夫之冠也 冠: (4)父命之 命: (5)无违夫子 夫子: (6)以顺为正者 正: (7)与民由之 由:
14、 (8)独行其道 独: 行: 道: (9)此之谓大丈夫 谓: 5. 文言虚词(1)一怒而诸侯惧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之: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往送之门 妾妇之道也 (4)以顺为正者 (5)独行其道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秉承原则,而不应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顺从君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15、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是从人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去分析的,这就启迪我们,只有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才能真正成为“大丈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同“ ”,意思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意思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 (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原意为:痛苦,在句中的意思为: 劳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 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
16、: 空乏其身原意为:财资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 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 (4)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黄发垂髫 4.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筑: (3)管夷吾举于士 士: (4)孙叔敖举于海 举: (5)百里奚举于市 市: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7)行拂乱其所为 拂: 乱: (8)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益: (9)人恒过 恒: 过: (10)而后作 作: (11)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色: 喻: (12)则无法家拂士 入
17、: 法家: 拂士: 拂: (13)无敌国外患者 出: 敌国: 敌: (14)国恒亡 国: 亡: (15)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患: 5.文言虚词(1)发于畎亩之中 (2)其: 必先苦其心志 曾益其所不能 (3)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固定句式“所以”可译为“通过这些”)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倒装句状语后置“于色征,于声发”;省略句)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断句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国恒 亡四、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
18、容理解1.第1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有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也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2.第2段从正面讲述了造就人才的条件和国家不被灭亡的条件,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3.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炼。( )写作特色4.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铺排,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信服得出的结论,还给人以极大的启示。( )5.本文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一篇结构谨严、篇幅简短而语言精练
19、的说理文。( )愚公移山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始一反焉 同“ ”,意思为: (2)甚矣,汝之不惠 同“ ”,意思为: (3)无陇断焉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原意为: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在句中的意思为: (2)动词的被动用法帝感其诚原意为:感动,在句中的意思为: (3)形容词作名词吾与汝毕力平险原意为:危险,在句中的意思为: 3.重点实词(1)方七百里 方: (2)惩山北之塞 惩: 塞: (3)出入之迂也 迁: (4)聚室而谋曰 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毕: (6)指通豫南 指: (7)达于汉阴 汉阴: 阴: (8)杂然相许 杂然:
20、 许: (9)其妻献疑曰 献疑: (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 (11)且焉置土石 置: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13)叩石垦壤 叩: (14)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 始: 龀: (15)寒暑易节 易: 节: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叟: 止: (17)甚矣,汝之不惠 甚: (1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19)北山愚公长息日 长息: (20)固不可彻固: 彻: (21)曾不若孀妻弱子不若: 弱子: (2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 (23)何苦而不平 苦: (2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应: (25)操蛇之神闻之操: 闻: (26)惧其不已也 已: (27)帝感其诚 诚: (
21、28)一厝朔东 厝: (29)无陇断焉陇断: 断: 4.文言虚词(1)之: 本在冀州之南 跳往助之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2)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3)而: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而山不加增 (4)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5)其: 其妻献疑日 其如土石何 (6)以: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7)如太行、王屋何? (8)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二、重点句子翻译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22、子。 三、断句1.北 山 愚 公 者 年 且 九 十 面 山 而 居2.命 夸 娥 氏 二 子 负 二 山 一 厝 朔 东 一 厝 雍 南四、文意理解(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内容理解1.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不怕艰难困苦,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改造客观世界的道理。( )2.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自然地引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信心百倍,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3.操蛇之神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二山,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写作特色4
23、.文中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等都从正面直接表现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和抱负。( )5.文章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征服自然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反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周亚夫军细柳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 同“ ”,意思为: (2)改容式车 同“ ”,意思为: 2.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介胄之士不拜原意为:铠甲和头盔,在句中的意思为: 3.一词多义(1)军: 军霸上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2)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重点实词(1)匈奴大入边 入边: (2)上自劳军 劳: (3)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 (4)彀弓弩,持满 彀: 弩: 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