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城市人才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5317968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城市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四五城市人才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城市人才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城市人才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四五城市人才发展规划为适应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人才资源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实现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新跨越,必须确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人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紧密围绕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沿海经济带、经济区区域人才整体开发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全省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布局,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两高”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

2、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5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6%,其中从政人才26.3万人,经营管理人才5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49.8万人,高技能人才80.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1万人,社会工作人才9.8万人。未来5年是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人才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制定并实施新的人才战略,千方百计延揽人才。从我省情况

3、看,随着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省人才事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省要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省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人才优

4、势构筑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围绕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战略目标到2025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

5、,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入国内人才强省行列,为把城市建设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人才总量目标。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457万人增加到720万人,增长58%,其中从政人才2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9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93万人、高技能人才12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26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0%,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素质目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50人年,高技能人才

6、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结构目标。各类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在产业、行业、区域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分布明显改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人才总量达到330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20万人,高技能人才65万人。现代农业人才总量达到39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30%左右。现代服务业人才总量达到36.8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0%左右。人才效益目标。人力资本投资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7%,人才贡献率达到40%,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三、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7、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我省关键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支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养两院院士人选10人,选拔培养行业、学科领军人才1200人、省级优秀专家2000人;培育30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60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团队;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4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

8、式培养体系。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梯次配备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出台创新型人才评价、使用、流动、激励办法,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见,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城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双百”工程,提高我省自

9、主创新能力。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发展目标:适应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到2025年,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3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新医药等社会发展重

10、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多万人。主要举措:围绕城市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经济区建设区域发展战略定位与布局,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重点领域科研骨干人才分配激励办法。建立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协调机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两高”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装备制造、冶金、石化、高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急需的高级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组织实施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组织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人

11、才支撑“151”工程,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组织实施高等院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大师和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方面人才培养。(三)统筹各类人才协调发展1.从政人才发展目标: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全面高质量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造就一批善于治省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从政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占从政干

12、部总数的89%,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更加适度。主要举措:根据城市全面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从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体系。依托各级高校、行政学院、省内6所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综合运用中心组学习、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等多种方式,加快建立开放竞争、充满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自学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改革方针,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满意的用

13、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大从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全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11”工程,拓宽视野选拔后备干部,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重点培养后备干部。注重从基层和生产工作一线选拔从政人才。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培养选拔工作。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从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推进实施从政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重点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建立广泛的干部监督渠道。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目标:适应我省产业结构优化

14、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23年,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74万人。到2025年,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95万人,具有国际知名企业中高级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才达到300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1000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5。主要举措: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一批条

15、件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培训效果突出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中心。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训。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方式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建立人才全球化配置模式,重点引进新建项目、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急需的国外经营管理人才和管理团队。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监督约束体系。完善人才年薪、管理、协议工资制度和期权、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

16、度。健全完善企业管理者协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民营企业高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3.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目标: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到2023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30万人。到202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93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力争使我省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拥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创新能力达到

17、国内一流水平。主要举措: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视传统医药、文化、科普等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继续实施“金秋工程”,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兼职政策。制定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从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搭建网

18、络服务平台,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共享。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加强人文关怀,拓展发展空间。4.高技能人才发展目标:适应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3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到202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分别达到27万人、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8%。主要举措:实施城市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计划,巩固和壮大

19、城市在全国的产业技能人才优势,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企业与院校合作、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养急需的新型技师。加强职业培训,整合优质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特色产业基地,结合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建立5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建设100个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培训专业,打造30个精品培训品牌。整合优质资源,在我省中心城市建设1至2个技术含量高、体现科技发展前沿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全社会搭建高技能人才实训、鉴定、研发和交流平台。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推动企业建立高技能带头人和首席技师制度。在试点基础

20、上,2025年全省建立80个技能大师工作站。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体制,加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习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继续推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性措施。进一步规范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提高技师、高级技师待遇,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大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和统筹力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加高

21、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5.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目标: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的目标,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努力把农村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到2023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42万人。到2025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超过6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至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主要举措:实施全省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活动;

22、选拔农村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利用涉农高等院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成人学校、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等载体及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星火科技培训”、“科普阳光工程”,培养农民技术员、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能工巧匠。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培养新农村建设骨

23、干力量。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推进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评定。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动科技、教育、医疗、法律、文化人才下乡支农。6.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目标:适应构建和谐城市的需要,大力发展有城市特色的社会工作事业,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3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4万人。到2025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主要举措:从城市实际出发,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

24、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调整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类专业设置,适当增设急需的社会工作专业数量,完善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适度扩大社会工作专业招生规模。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训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实施任职资格与执业认证制度。合理设置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岗位,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组建全省社会工作者协会。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工

25、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四、体制机制创新(一)创新人才工作管理体制1.完善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坚持管人才原则,完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建立各级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构建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重点做好战略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等工作。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和企事

26、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2.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改进宏观调控,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规范人才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遵循放开搞活、分类指导和科学规范原则,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

27、制度改革,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选择部分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选择部分地区、行业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3.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安全保障、权益保护、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法规。统筹规范现有的各级、各类人才管理法规,强化协调配套、确保务实管用,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1.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

28、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发挥我省教育基础雄厚的优势,不断优化教育层次、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地域分布,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开放化、个性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建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发展职业教育

29、的保障机制。积极拓展出国出境培训渠道,建立国内外联合培养人才新途径。2.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从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3.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

30、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从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完善地方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推进企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建立重点民营企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制定民营企业高端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晋升办法。引导民营企业更新用人观念,面向社会选聘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4.创新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坚持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以本地毕业生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国际人才

31、市场等国家级人才市场为龙头,整合全省人才市场资源,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服务水平。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完善相关行政许可程序,加强对人才市场各种活动的有效监管。加快建立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系统,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健全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完善劳动合同、人事争议仲裁等制度,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完善有关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不断推动服务创新。建立完善与城市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经济区建设战略相配套的人才交流机制,消除区域、部门壁垒,推进

32、全省人才整体开发,实现人才资源有效配置。5.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建立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分配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33、和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整合政府各项人才专项资金,建立以组织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五、重大政策(一)关于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政策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开发的投入,确保全省教育、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进一步调整和改善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人才发展资金投入,为重大人才工程和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

34、源开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开发支持力度。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地区加大人才投入。(二)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合作开展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促进技术与知识向产业和产品转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在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合作开发与培养创新人才。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实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完善博士后制度,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5、科研工作站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发挥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主体作用,创新培养模式,加大招收企业项目博士后力度,引导博士后到工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创新研究。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推动我省重大人才工程与沿海经济带、经济区开发建设重大项目相结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集聚和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大专院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对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对见习者提供相应补贴。(三)关于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地区流动政策加大农村基层地区人才开发力度。制定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的倾斜政策,稳定农村基层地区人才队伍。落实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36、。采取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省级从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对选聘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参加“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务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实行给予工作生活补贴、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加分等优惠政策。制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增强基层人才实力。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和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不断创新科技特派工作模式。实行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以城市带动农村的人才对口支持政策,引导人才向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努力缩小地区人才发展差距。(四)关

37、于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规范发展,落实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不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创业服务网络,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设立绿色通道,为人才创业提供快捷服务。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与分配的具体措施。制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激

38、励保障办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五)关于鼓励科技人员钻研和创新政策建立符合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革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健全科研机构内部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完善科技经费和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建立和完善向科研关键岗位、

39、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注重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为青年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尽快成才创造条件。(六)关于人才激励奖励政策支持有条件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期权、股权奖励。鼓励企业通过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等方式,提高优秀人才待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适度扩大参股比例。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鼓励科技人才兼职兼薪。建立和完善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七)关于人才智力引进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城市工作、创业或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并在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

40、项目、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对入选城市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的海外人才,每人给予20万至5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创业资助和融资服务。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制定和完善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发现评价、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大力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省内企业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积极拓展国际人才市场,培育和吸引国际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八)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

41、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对全省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不断扩大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基地规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九)关于促进人才

42、开发的公共服务政策发展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构建全省统一开放、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功能,健全人事代理、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派遣、人才评荐、社会保险代理、劳动用工备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创造条件。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努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全国联网、资源共享的人才服务网络。加强人才服务行业管理和自律。(十)关于人才发明创造保护政策实施城市省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制定和完

43、善技术成果保护的政策法规,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制定职务发明人流动中的利益共享办法,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建立非职务发明评价和确认体系,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制定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财产,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和社会中介机构建设,为知识成果应用提供服务。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加强文化和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的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维护文化和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提高权利人自

44、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的统筹协调,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六、重大人才工程(一)实施“115”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我省关键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为目标,培养高端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以5年为周期,选拔20名左右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到2025年,力争第一层次人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10名左右成为两院院士人选;第二层次人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我

45、省重点发展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其中有100名左右成为杰出技术型专家;第三层次人选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取得显著成果和突出业绩,其中500名左右为所在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而以高端人才攻克高端技术、形成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由“城市制造”向“城市创造”转变。(二)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围绕城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用5至10年时间,从海内外引进数十名能够引领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顶尖科技人才;引进数百名在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带领国际水准研发团队的科技领军人才;引进数千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熟悉国际惯

46、例、具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行列,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业群。(三)实施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每年从海外引进100个研发团队,开发100个达到世界前沿技术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并能够形成产业化的工业新产品。用10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引进50个由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学家、知名专家或学者担任领军人物的研发团队,引进100个拥有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过高级职务科研人员的研发团队,引进200个拥有在国外

47、重大科技专项或工程建设中执行过重要任务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研发团队。每个海外研发团队原则上由不少于3名外国专家组成。到2025年,通过团队形式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外国专家达到3000人,培养30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逐步确立我省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人才优势地位,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创造一批自有品牌、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全面提升我省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四)实施重点产业“两高”人才培养工程适应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5年为周期,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设计能力为目标,在装备制造、冶金、石化、高新技术、

48、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通过出国培训、脱产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造就10万名高级研发人才;以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目标,通过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培养造就40万名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两高”人才创新引领、技术支撑作用,迅速做强做大重点产业,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竞争制高点,打造城市发展新优势。(五)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支撑“151”工程适应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养一批本土人才、吸引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到2025年,为全省44个县域产业集群培养和引进1000

49、名经营管理人才、5000名专业技术人才、10万名高技能人才,从而打造一县一个超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县域经济倍增目标。(六)实施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着眼于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每年选拔1500名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其中择优选拔100名左右有发展潜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分别安排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职业经理学院、国际机构进行教育培训,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中央国有骨干企业挂职锻炼,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才干,全面提高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物流、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专业知识水平和运作能力。到2025年,培养造就1000名左右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为打造一批站在世界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构建世界级的产业基地提供高端人才保证。(七)实施智力支持与科技特派行动着眼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