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
《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精神和省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体育器材设施城乡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各县(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后备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冬夏运动项目布局科学合理,竞技体育实力和水平
2、稳步提升。现代化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实现突破。“体育+”“+体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体教融合协调发展,体育服务日益丰富,体育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繁荣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引领体育道德风尚。到2035年,体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具有城市 特色的体育强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均等化,全民健身活动指导性强、参与度高、普及性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以上,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5以上。坚持以足球项目为龙头、冬
3、季项目为重点、传统体育项目为特色,省运会参赛成绩保持全省上游水平,在全国重要运动赛事中奖牌实现突破,力争冬季项目参加冬奥会并取得好成绩。初步建立城市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以冰雪、足球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市,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城乡居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为把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贡献城市 力量。二、主要任务(一)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及各县(市)政府全民
4、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适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需要的体医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便民惠民、实用高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模范市、全民健身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组织体系和健身指导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提高体育健身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2.促进场地设施提质增效。坚持市级功能优化、提档升级,县(市)级达标建设、突出特色,乡镇(街道)级公平均等、便捷
5、普惠,社区(村)级配套完善、实用适用的原则,推进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布局,落实居住区和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用地标准,实现大型体育设施与中小型体育设施、公共场地设施与经营性场地设施、竞技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设施统筹规划、功能互补、共同发展,打造居民“15分钟健身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健身广场、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的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建筑屋顶、地下空间、废旧厂房等空间资源,改建体育场地设施。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百城千冰计划”,2025年以前在全市建设15个
6、人工制冷和自然浇冰可移动式冰场。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安全监管,有序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3.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大健康理念,制定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建立体育、教育、民政、文广旅、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全民健身联动机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和冰雪运动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等“八进活动”,实现体育健身覆盖全人群,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要为干部职工群众健身提供场地设施等必要条件,经常性开展健身活动。突出
7、“生态、文明、边境、民俗、竞技”的赛事品牌特色,开展“一县(市)一品”全民健身活动,提升运动品牌赛事的影响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爽动盛夏”夏季系列和“乐动冰雪”冬季系列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加大冰雪运动普及力度,助力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4.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市、县(市)体育总会建设,稳步推进足协改革,鼓励成立体育单项协会,支持发展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俱乐部,打造以体育总会和体育单项协会为主体的社会体育组织体系。着力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激发活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依法依规运行。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章程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覆盖城市、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
8、体育类社团组织网络。推进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提升体育社会组织能力和承载力。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和乡镇、村全民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5.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省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体系,突出赛事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向青少年、妇女、学生、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少数民族、残疾人等群体倾斜延伸。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开展趣味体育游戏,培养运动兴趣,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贯彻执行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和“足球进校园”“冰雪进校园”规定要求,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全市学生体
9、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实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动社区、养老机构等建立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运动健康服务机制。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老年人健身体育广泛开展。6.扶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传承推广民族、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空间、展示平台和活动载体,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精品化。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休闲产业发展。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比重和效益,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发展成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体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力量。7.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推进城
10、市 智慧体育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科学健身指导、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等区域智慧健身中心、场馆、站点建设,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分析应用。提高群众体育工作智能管理水平,实现全民健身工作技术手段创新,提升体育工作者工作效率,及时对活动开展、设施维护、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进行科学指导、信息发布和服务跟踪。(二)着力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水平1.优化项目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政府、社会、学校等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突出重
11、点、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科学布局,巩固和加强足球、速度滑冰、短道速滑、曲棍球、射箭、柔道、摔跤和拳击等优势项目,积极发展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自行车、跆拳道等潜优势项目,着力培养单板滑雪、越野滑雪、赛艇、皮划艇等项目,构建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特色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以培养尖子选手为重点,确定合理的年龄梯队,加速向优势项目转化,实现运动成绩新突破。2.夯实后备人才基础。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根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长规律,强化体教融合、体社融合,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共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快 建设 体育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