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5317414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1年2025年)二二年八月目 录前 言一、“十四五”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定位(三)战略路径(四)奋斗目标(五)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三、重点任务(一)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业态,构建优势工业产业体系(二)持续推进商贸活县战略,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三)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强力推进山地特色城镇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六)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构筑开放前沿发展新高地(七)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八)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

2、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九)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十)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战略,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十一)加快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十二)强化政府服务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二)强化发展环境优化(三)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四)强化规划实施机制前 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总体目标要求、重点任务

3、和战略举措,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情况,分析“十四五”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奋斗目标、重要任务、保障措施。基本思路成果,为我县编制高质量、高水平的“十四五”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十四五”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1、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三五”初的4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5亿元,增长了1.22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0:24.5:52.2。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增长8.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一

4、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5亿元,贷款余额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三五”初的28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50元,增长了1.2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三五”初的7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00元,增长了1.6倍。2、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大扶贫战略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在成功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于2019年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顺利实现了“双清零”目标,全面实现了18055户5668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50户以上村民组通组公路70条130公里,实现组织通硬化;产业扶贫不断巩固,实现产业扶贫所有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5、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进一步巩固,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率和建档贫困人口资助参保均达100%、农村危房和老旧住房透风漏雨等现象得到全面解决;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3、产业结构全面优化。深入推进工业强县、城镇带县、商贸活县主战略,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成功引进企业入园,园区招商引资企业达到30多家以上,园区标准厂房已全部入住。截止2020年,全县工业企业增长至36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201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7%。旅游业持续井喷,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亿元、增长25%,旅游接待总人

6、数255万人次、增长34%。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紧扣“1+2+N”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菌、林蜂、林鸡、林药等林下经济产业,初步建成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地6个、百亩基地35个。4、基础升级全面跃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围绕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促脱贫,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六网会战”全面实施,新建高速即将竣工通车,客运枢纽站即将竣工,县乡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面实施县城道路“白改黑”。水利发展成果显著。实施水利项目共56个,完成总投资5亿元。水库实现下闸蓄水,新建水库建设进展顺利,河道治理

7、项目顺利实施,河段水环境有效改善。能源信息网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建设。供电可靠率达99.8%,实现全县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覆盖率达95.4%。5、城乡融合全面推进。坚持“一城两中心三基地”战略定位,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三区联动”发展相得益彰,老城区居住环境和功能持续改善,高铁新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商贸物流城、综合客运枢纽站、地下综合管廊及路网项目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花园等一批高品质商住小区以及县中医院、老年人康复中心、县幼儿园、小、中学、职教培训中心等一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成或加快建设。城镇化

8、建设进入历史最快时期,良上、长吉撤乡建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2019年,城镇化率为46%。6、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遗余力增投入、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教育建设项目124个,新增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5%、92%和92%。卫生健康事业长足进步,全县健康扶贫顺利通过国家、省级验收,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县卫计局被评为“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优秀单位”,全覆盖推进乡镇卫生

9、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和中医馆建设,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老年人康复中心开工建设,县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7、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整改全面完成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限时办结移交群众信访投诉案。县境内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水利厅授予我县“2019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称号。牲畜屠宰场、12座垃圾转运站等项目建成投用,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启

10、动实施,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全覆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8、改革创新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397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实现事项进驻率达100%、审批事项“一窗”分类受理达88%,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县、乡、村三级审批事项全部接入贵州政务服务网,实现可网办率达100%,四级四同关联率达95%。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面积12万亩。完成文笔、武笔2个街道的组建,行政区划设置得

11、到进一步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强化领导带头招商,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65个,累计到位资金214亿元。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备案达到60家,全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到55%。(二)发展环境1.“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劣势从内部来看。一是高质量发展对培育内生动力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刚实现脱贫的区县,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任务,是着重强化发展内生动力,从投资拉动转变到产品输出拉动增长,加快从仰仗“输血”转变到自力“造血”发展。然而,产业内生动力还比较羸弱,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缺乏优势矿产资源支撑,生态资

12、源和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并不突出,农业品牌化水平不高,工业企业散、小,效率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工业强县”的现实与目标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区域协调的短板和挑战因素为达成未来战略目标增加难度。从县内因素来看,款场、良上等偏远乡镇与其他乡镇发展有较大差距,各乡镇交通、供水、环保设施仍存在短板,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仍明显滞后于城镇,这些都是巩固小康建设成果、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因素。从县际因素来看,推进建设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综合物流园区,实现一体化发展仍未成气候,并且高铁线路尚未直通,导致在加强区域影响力、打造“中心城市”上面临着较大挑战。从外部来看。一是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仍将延续。当前,受国际国

13、内大环境影响以及县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效益下滑、资金周转等困难。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常态化形势下,旅游业受到的影响仍将有所持续,整个地区短期的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建设区域旅游集散地和服务中心将受一定负面影响。二是国际国内环境对推进工业强县具有不利影响。从国际政经形势来看,我国要素生产成本总体不断增高,国外经济民族主义强烈回潮,导致东部发达地区的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转向国外,中高端产业也面临向发达国家回流挑战,这些对于亟需招商引资实现工业强县具有不小的负面影响。2.“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内部来看。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强保障。

14、过去五年,依托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已经显现,区域发展主要瓶颈得到有效缓解,为外来资本、技术等高级要素充分融合相对较好的坝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创造了条件,为加快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必将持续带来利好。产业升级和空间重构客观规律不可阻挡,消费升级长期趋势不可逆转,这些为“十四五”平稳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从外部来看。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强保障。过去五年,依托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已经显现,区域发展主要瓶颈得到有效缓解,为外来资本、技术等高级要

15、素充分融合较好的坝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创造了条件,为加快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发展带来极大政策空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国家新战略,为抵消国际不利形势影响、进一步补齐短板、推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带来巨大利好。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以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大生态、大健康、大开放、大商贸“四大战略行动”,坚持“新型工业化、山地

16、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引擎驱动发展,构建“绿色生态工业体系、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城乡现代治理体系”“四大”体系,高质量打造重要节点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打造新引擎、拓展新空间、共享新成果上取得新突破,为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二)发展定位未来五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1、重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公路、快递快运、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物流平台,建设多式联运站场和换装转运等配套设施,促进干线、支线物流和末端配送一体化发展,力争建设民用机场,基本形成公路、铁路、空运一体化开放格局,建设成重要节

17、点城市。2、转移先导区。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区位独特、商贸活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打造以服装服饰加工为主导的特色轻工业、矿产深加工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健康养老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等七大产业集群等。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三区布局,以高铁新区为支撑,以物流枢纽通道为依托,加快商贸、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引入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区域分拣中心,围绕农特产品加工大力推动农特产品产业化发展,形成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壮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主体,做

18、大做强渔业养殖,发展林下种养殖、稻田经济。不断健全科研、养殖、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联动周边县,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战略路径“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政策机遇,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全力实施好“12345”战略布局,构筑发展大支撑,实现大突破、大发展,打造发展新高地。紧扣一条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聚焦两个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聚集区。明确三个方向: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实体经济、做优乡村振兴。突出四个打造:重要节点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区、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特色

19、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五个城市:宜业城市(产业旺)、宜居城市(城市兴)、生态城市(环境美)、法治城市(治理优)、幸福城市(百姓富)。(四)奋斗目标1、宜居迈入新层次。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25年,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等城市基础短板基本补齐,形成以县城区为主体、小城镇为支撑、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县城人居品质明显提升,城乡全面融合,城镇化率达到85%左右,“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2、宜业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建议设为年均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年均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

20、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0%左右,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第一产业增长8%左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特色工业发展呈现明显,第二产业增长11%左右,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增长11%左右。3、生态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绿色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20年水平上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

21、设取得明显进展。4、幸福跃上新水平。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社会民生方面,设置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养老服务、孤儿保障、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到202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以上,高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75%以上。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5%左右。5、法治进入新阶段。法治城镇、平安城镇、诚信城镇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6、改革

22、开放释放大活力。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定推进各项领域的改革,按照行政干预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环境。7、基础设施实现大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撑。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全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十四五期间,必

23、须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到2025年全面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新体系。(五)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1.着力培育工业发展新增长点,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工业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是提高全县财税来源的关键。县工业企业总量小、数量少、抗风险能力弱,企业赢利能力较差,规上工业企业仅有8家,属于资源依赖型和生产粗放型,以针织服装、轻工制造、特色食品等为主导的传统行业企业带动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后劲不足,规模工业增长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工业财政贡献小。“十四五”期间,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战略理念不动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县工业发展助推经济

24、高质量发展上来,在工业结构调整、已有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大培育上做文章,把发展新型工业、绿色生态工业作为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主线,抓当前稳增长、抓产业强支柱、抓园区建平台,有效承接地区产业转移,做好项目策划、做好招商引资,建设现代化工业经济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2.着力解决农业散小弱问题,在推动农业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革命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不足,没有形成更多优势产业、优质产品和优强企业。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坝区配套设施基础薄弱、农业专业人才缺乏,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凸显等问题。着力解决

25、农业散小弱的问题,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补齐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流通短板,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促进商贸流通、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重点农业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农业产业示范和产业链条,推动农业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新突破。3.着力破解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在推进城镇提质更新上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时期是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最快时期,城乡建设水平快速提高,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但也存在着产业动力不强、产城融合不深、城镇品质不高等短板。“十四五”期间,要继续走好“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26、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县城区为主体和小城镇科学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县域协调。重点推进“三规合一”,优化城镇发展导向,紧抓提升城镇品质和壮大城镇经济两条主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做好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区“三区合一”协调发展,全面强化中心城区人流和物流的集聚,打造县域乃至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的城镇集聚区。4.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在实现发展大支撑上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依托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框架基本成熟。但是,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典型问题包括县内交通“毛细血管”仍不

27、畅通,农业基础设施仍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基建面临“三规不合”、融资能力不足等掣肘,小城镇设施还有短板,基础设施整体防灾减灾能力低下,城乡设施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十四五”期间,要从规划、管理、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围绕完善城乡设施网格、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重点目标,加快推进“六网会战”,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两新一重”项目,彻底消除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提升全面小康质量,强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5.着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妥善处理地方债务方面上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在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特别是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总体平稳、健康有序,但必须

28、看到当前政府债务风险依然存在,我县防范债务风险的压力较大,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县应积极开拓创新,继续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认真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通过健全完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体制机制,完善防范金融风险体制机制,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在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全县有效防控债务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6.着力破解经开区问题,在推动高质量产城融合上实现新突破从全省与全州比较来看,经开区在经济整体实力较弱、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园区效果发挥不明显、产业要素配套不全、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业基础薄弱、标准厂房少、

29、招商引进的大项目和引领性项目不多。“十四五”期间,扎实推动经济开发区提质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建链、补链、延链,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入驻。做好“雁归经济”,推动产城融合、“三区”联动及易地移民搬迁居民就业创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做强“返乡创业园”,大力实施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的“三回工程”,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地区返乡创业基地和承接中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聚集地。三、重点任务(一)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业态,构建优势工业产业体系1.优化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依托轻工园、食品园、建材与制造园、高新

30、技术园和物流产业园“一区五园”优化产业布局,以“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优势轻工、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和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体系,合理规划、科学论证、项目引领、招商驱动,围绕建链、补链、延链,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入驻,把产业作为工业经济工作主线、把项目作为总抓手,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初步构建特色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着力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特色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2.推进开发区提质增效按照“区城一体、产城互动、联动发展”思路,围绕商贸物流中心、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创新创业基地、轻工产业基地 “一中心

31、、三基地”战略定位,突出交通、区位、用地、产城融合、充足熟练劳动力等优势,以优势轻工制造、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延长产业链,以生态特色食品、优势轻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为支撑,将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产城互动、工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的产业示范区。至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20家以上,500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员2.1万人以上。2.培育支柱产业,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围绕“深、精、新、宽、融”思路,推进公园结构调整。突出抓好特色轻工主导产业。做大特色轻工业,重点帮助企业

32、做大做强,延链补链,加强服装产品生产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帮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推进企业做大做优。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3.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极承接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器零配件加工产业转移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工业产业项目投资扶持,加强区域合作,建设飞地经济,围绕已形成的“优势轻工、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和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引进、储备一批成长性好、产值高、税收高、建设时间短的工业项目,促进项目又好又快落地建成投产。至2025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

33、上,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4.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抓好龙头企业培育,以现有针织服装规模为基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面料、纽扣等关联产业,带动开发区针织服装企业向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出口创汇转型,不断开拓市场和拉动外贸出口。重点扶持民生食品、农业等龙头企业,以全州之力打造品牌。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引进高新企业入驻培育发展,加大规模企业及小企业培育,壮大全县工业规模。至2025年,新引进服装企业10余家,关联企业10余家,引进高新企业10家以上,培育规模企业20户以上,培育产值亿元企业5户以上。5.实施科技创新,促进工业提档升级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34、,在支持重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和产品创新上有所突破。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产学研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院企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建立开发区建设储备金制度,投入示范园开发建设、为园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或小额融资。引进包装大项目列入省州重点建设项目。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补助、培训人员补贴等,整合扶贫、就业、科技、农业等专项资金开展用工培训,将开发区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6.加大开放开发力度,狠抓工业项目跟踪落实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始终把工业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加大工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创新工业招商引资方式,强化全员招商,切实发挥在投资企业家、在外工作人员作用,

35、积极鼓励以商招商。充分挖掘县矿藏资源、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引进资源加工项目。突出围绕五大重点工业产业,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推进经开区管理机构向专业运营公司转型,实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盘活园区土地资产壮大国有公司,实现园区更好更快发展。(二)持续推进商贸活县战略,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1.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大力推进“商贸活县”战略,以促进便利化消费为核心,在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城市消费商圈,实现“三区联动”协调发展,加快现代新商业中心建设,构建现代城市商贸体系。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品牌,支

36、持本地优秀商贸企业,在“三区”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发展一批大型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形成优势互补的零售业集群。提档升级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大力培育首店经济,扶持本土首店和特色小店“两店经济”,助推县城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美食街等消费平台做大、做热、做强、做优,激发市场潜力、提振餐饮消费。深挖农村商贸业发展潜力,构建现代农贸综合体系,引导建材家居、超市、家电卖场、汽车零售等企业开展促销活动,鼓励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大宗商品上门服务消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社区电商、农村电商,通过“政府带头”“平台带动”“直播带货”“电商代购”等多种形式助推。2.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37、引导生产要素向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集聚发展、规模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通道,加快商贸物流集聚区形成。推进汽车集散及冷链物流园、商贸物流中心、小商品城、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中药材批发市场等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全县乡镇冷库冷链、气调库、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以培育和引进重点物流企业为抓手,着力推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培育本土物流企业,着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加快推进国际国内快递龙头企业以及京东、菜鸟网络布局。健全完善快件集散配送中心物流设施,扶持培育一批专业网络零售企业,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

38、物流融合发展。3.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结合自然资源禀赋,以健康养老、民族医药、健康运动、健康食品产业为核心,创办大健康示范点,积极推进全县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健康旅游等健康养老产业,进一步发挥县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品牌,加快推进医养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养老基地。大力发展健康食药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大健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推进食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丰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优化参赛体验。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健身产品、提供体育培

39、训服务。4.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强化与周边旅游差异互补,积极构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城”,着力打造旅游品牌。重点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以高铁为核心的旅游服务城和康养旅游走廊,加大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围绕特色文化和优势农产品,重点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强智慧文化、智慧旅游建设,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5.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着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创新金融

40、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民营企业信贷产品,推动金融分支机构设置,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实施企业信用培育、科技担保融资服务、信贷专营机构培育、科技信贷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银企交流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金融服务工程。加快把金融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县域金融实力明显增强、社会融资结构明显改善、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经济效能。(三)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效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以加快推进产业链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商品齐头并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性

41、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确保到2025年全县实现产业总产值12亿元以上。扎实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突出抓好光明集团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到2025年全县生猪出栏达到20万头。依托全国现代渔业示范场、省级水产良种场养殖基地,以省级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推进全县渔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复合生态养殖模式,确保到2025年全县水产品产量突破0.5万吨。2.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继续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加快推进蔬菜、精品水果、花卉、特色经济林等产业标准化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推进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大蓝莓、猕猴桃等水果的种植面积,强化现有蓝莓、黄桃、猕

42、猴桃、金秋梨基地管理,促进全县精品水果基地实现稳产高产。到2025年,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4万亩、精品水果基地6万亩、花卉基地0.5万亩。改造竹残次林3万亩,到2025年竹、笋两用林基地达到4万亩,年产竹材1万吨,年产鲜笋2千吨,年产值达0.2亿元。强力推进木本特色油料林基地建设,到2025年木本特色油料林(油茶)达到5万亩,年产值达到1.5亿元。3.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实施林下经济战略,以林下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统筹抓好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养蜂等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作贡献。“十四五”期间,利用林地面积40万亩发展林下经

43、济,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4.2亿元以上。实现林下养鸡出栏100万羽,林下养蜂10万箱,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2万亩。4.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加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以全县13个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和现有的5个州级以上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扶贫生态农业园,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把农业园区做成农业景区,把农特产品做成旅游商品。确保到2025年全县13个500亩以上坝区全部建成省级示范坝区,建成

44、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贫困人口动态监测,持续巩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保障水平,实现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健全贫困群众脱贫保障和防范返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脱贫攻坚的政策手段,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及新阶段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重要支撑。继续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不断拓展群众就业新渠道,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继续强化帮扶机制,强化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体系、工作推进体系、督查检查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四不摘”。加强特困救助对象兜底保障,完善城乡居

45、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快建立贫困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2.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实施生态宜居提升行动,围绕打造“美丽新高地”,聚焦农村美化,深入开展美丽乡村三级联创,着力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建设机制和环境提升机制,将城乡打造成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实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形成完善的城乡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体系。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覆盖率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农户家庭厕所和村组公共厕所为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提质,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46、%以上,村庄公共厕所普及率达100%。3.繁荣农村民俗和民族文化实施文学艺术创作、演出精品工程,重点组织好具有苗侗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努力繁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融合发展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培育文化品牌。推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使更多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对全县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保护和民风民俗文化挖掘力度,重点办好美食文化节”、“二月二”等民族节庆活动,用节庆推进旅游,让旅游丰富节庆内容。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引领、全域创建、和谐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镇模式”。到2025年

47、,形成传统文化村庄8个以上。4.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充实队伍新鲜血液,着重从青年农民、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发展,着力引导农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能人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增强基层民主自治能力,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对乡村治理的法治指导,确保乡村事务依法妥善处理。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讲座、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发挥

48、德治教化作用,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村庄文化,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夯实基层执政基础,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合理设置基层政权机构、统筹人力资源配置,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升级完善。5.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农村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争取省级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精准实施医疗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将农村困难群体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抵御气象、旱涝、火灾、地质、地震等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五)强力推进山地特色城镇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1.优化县域城镇体系围绕“一核两带多极”结构,优化城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