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答题技巧全攻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答题技巧全攻略.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代诗歌答题技高考古代诗歌答题技巧全攻略巧全攻略一、阅读技巧小结v1、关注题目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v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v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
2、,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v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着一“寒”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v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是炼字的最高境界,而“奇、险、新、色”皆因诗文炼出了情、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起
3、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表慵懒哀怨,“弄”表心绪不宁,“迟”表迟缓惆怅。v4、关注意象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v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v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v如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时,骤观题目即知本诗写的是离别之思,但细看诗文却又似云遮雾盖,难明其意。于是命题者在诗后题前附加两点注释: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取次:任意,随便。注释直言“取次”之意,使原本隐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则如流萤般轻掠过全诗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明出情意,我们终于因注而释了: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v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5、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v7、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为了融千情万绪于片言之中,为了纳沧海桑田于方寸之内,诗词往往用典。但若不知典故的来龙去脉,我们实难报以会心的一笑,更遑论拍案惊奇了。如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
6、然。”如果懂得中间两联所用四个典故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会因那天衣无缝的衔接、哀怨迷离的意境而由衷叹服诗人用典时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了。v8、关注熟悉的作家的概况时代在变迁,思想在传承,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总与时代之脉一起博动。因而要读懂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文,就必须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想流变,了解其为何喜极而泣又因何痛彻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历代大诗人的代表作,以此为窗可以洞悉诗人沉浮悲喜的人生,感悟其诗词中的徬惶与呐喊。如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志: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
7、: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剖心:忧愤之情深如江海,忠义之心耿如日月。当此二人的其它同类诗作奔赴眼底时,我们便可据此联读而悟。二、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v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v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v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v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杜牧泊秦淮v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短歌行、陆游书愤v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8、,不破楼兰终不还。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v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v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v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闺
9、中怀人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v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v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v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三、了解古代诗歌的主要艺术
10、手法v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v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v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v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v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11、了解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v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v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v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v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v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v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
12、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对比: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不同。v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v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v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v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v诗情画意。v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v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
13、一起。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十读”v一、读懂开头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读懂开头,一要联系诗题。二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三要体会感情基调。如: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晓上空泠峡)v其中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向空泠峡溯流而上。v二、读出妙处v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可以是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情节。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
14、,淮南极目尽神州。(江阴浮远堂)试题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抱怨无山遮挡视线。这是因为看到沦入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v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v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如: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并引)v其中一题为:“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
15、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v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如:v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其一)v其中一题要求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所谓的“对比”“虚实”其实就是“变化”。第三句所写之景与前两句相比,一是所闻与所见的对比,二是虚与实的对比;前两句所写之景,又形成了高与低、动与静的对比。而这恰恰就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所在。v四、读懂景物景物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
16、切的联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如: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v其中一题为:“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通过分析可知,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净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v五、读懂意象诗歌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志”为主观之“意”。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如“菊花”常表坚强清高,“梧桐
17、”常表凄凉冷清,“日暮”多表惆怅伤感等。如:v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宫叨叨令)其中有这样一题:“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通过分析可知,前四句中的主要意象有“流水”“青山”“白云”,而根据题中提示的意象特征,不难明确答案,前者为“流水”,后者为“白云”。v此外,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示多种感情。如“登高”意象,既可表“怀远”,也可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赏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v六、读懂典故古代诗
18、歌中,常常有咏怀古人古事古迹的内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这就要求师生在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以便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v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写到了周瑜,其实是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心情。想当年,周瑜年轻有为,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而自己华发早生,却功业未就,既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此外,周瑜能够建立功业,还得力于孙权的重用,而自己呢?在政治上却屡遭排挤打压,因而又流露出了对现实的不满。v七、读懂
19、主旨v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如:v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南柯子)v两道试题如下:v()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v()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v第()题要求直接分析主旨,第()题虽然问的是某一诗句所抒发的感情,实则也是间接考查考生对全词主旨的把握。作者上阙先写大雨将至,再写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可怜的鲜花,但这并非是为了惜春伤怀,下面的一个“莫为”已清楚表
20、明了这一点。下阙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了辛勤劳作的农民身上“人间辛苦是三农”,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而结尾一句也解释了上阙中“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的原因。由此可见,本词主旨是表达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同情的。v八、读懂技法v在阅读诗歌时,还要树立“技法”意识。要了解相关概念,并吃透其特点。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要吃透其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正确运用。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
21、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主要题型有三种:分析所用词语的妙处、分析某一诗句的作用、分析一首诗的艺术技巧。高度重视。v九、读懂诗人“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所有的诗歌其实都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时代影响等往往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如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飘逸豪迈,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人生剧变,南宋诗人的山河破碎之感,等等。东坡一诗,该诗的作者苏轼一生坎坷多磨难,但不论处于怎样的逆境,他都能坦然面对,旷达开朗。而结合原诗及试题中的注释,不难发现,这首诗正表达了作者这样
22、的情怀。v十、读出类别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如从古代诗歌表现的内容上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伤别诗、羁旅诗、写景诗、托物言志诗、咏怀古迹诗等;从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上看可以有离愁别绪、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热爱自然等辨析创作的手法v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
23、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另外,诗歌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v1、辨析诗句的手法抽出诗中的某一句,辨析其表现手法及作用。关键一是“辨”,要善于判断;二是“析”,要学会扣住诗句分析。具体要结合题目要求去考虑,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v鹧鸪天送人辛弃疾v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v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v“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v这句描写了送别友人之后所见的景,景中包含着对友人的惜别、关切之情。因此用了古诗中常见的借
24、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v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v出关徐兰v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v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v“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v这一题不但要辨明诗句的手法特点,还要进行分析。“马前桃花马后雪”诗句巧妙地以“马”勾连“桃花”与“雪”二个事物,采用借代手法,以桃花代家乡温馨美好的生活,以“雪”代塞外严寒的生活,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读之令人心酸。v2、分析形象的写法所谓分析形象的写法,即要求考生分析诗词用什么样
25、的手法突出所写形象的特点,如:v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v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v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v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v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v这首词题为咏鹰,可见鹰为作者在词中所吟咏的形象。一般说来,诗词描,绘形象的方法不外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二种。正面描写好把握,侧面描写一般常借助于对比、衬托等手法来突出对象的特征。这首词上片没有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显然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
26、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v3、分析抒情的方式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也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二种,分析诗词的抒情方式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常出现的内容,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v海棠(宋)苏轼v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v惜牡丹花(唐)白居易v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v注崇光:美艳的光彩。v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v苏诗海棠的后二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抒发了作者对花的挚爱之情诗人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花比作人,写
27、诗人唯恐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从而间接抒发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v4、比较手法的异同命题者有时也会出二首以上的诗词,让考生分析其表现手法的异同,难度较一首诗找表现手法要大些,要求考生具备辨别的眼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2007年高考v华清宫吴融v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v过华清宫李约v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v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v这道题异中求同,问考生它们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读全诗
28、,不难看出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将宫内与宫外(或空间)进行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将今昔(或时间)构成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v刚才是考查异中求同的方面,现在再来看看同中求异的题目,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v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v乌衣巷(唐)刘禹锡v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v人月圆(金)吴激v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v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v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v来时春社,去时秋社
29、,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v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v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v这三首诗词曲都写了燕子的形象,突出了兴亡的主题。但各自抒发的感情的方式有所不同。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v考查诗歌的内容诗歌往往是通过对事情
30、的叙述、人物的塑造(叙事诗)或景物的描写、形象的描绘(抒情诗)以及史实的咏叹、见解的阐发(说理诗)来表情达意的。诗歌借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就是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就成了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了。v1,一种变向的概括诗歌画面的方法,就是拟小标题,如2007年高考四川卷:v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v葛溪驿王安石v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v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v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v拟小标题要先了解画面的主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此诗首联写了时间秋天(秋床)夜里(缺月、漏未央),
31、地点驿站客馆,景物一灯照秋床,抒写了主人公彻夜难眠之情。由此可得出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v2、感悟诗歌的内涵即根据诗歌的素材,结合诗人的感情,读出诗词的言下之意,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诗见上文):v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v这题要求考生答出下片中描述的新意,不但要描绘出画面,还要答出所抒发的情感。这里有二层含义:“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是说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是说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v3、理解诗歌中的情景既要把握诗句景物,又要理解借景所抒发的感情。如:v黄氏延绿轩v明高启v葱葱溪树
32、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v注:芜,丛生的草。v“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v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v阮郎归初夏苏轼v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v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v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v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
33、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答案要点: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v4、比较诗中的情景命题者选二首以上的诗,让考生比较其中写景的异同。如:v秋夜独坐唐王维v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v夜深宋周弼v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v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v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v再如:v金陵晚望高蟾v曾伴
34、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v金陵韦庄v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v【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v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v这二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但表达的角度一样,亦即通过不同画面描绘出来的。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可以画成的。v5、概括对象的特点v要求考生根据
35、诗中的描绘概括对象的特点,它不同于概括画面,而是对画面进行提炼,揭示其中的内涵。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v海棠(宋)苏轼v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v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v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v苏诗前二句写海棠花光彩照人、香气空蒙,从而突出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前者是对画面的描述,“朦胧美”则是对画面的提炼。v6、分析画面间的关联即考查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诗歌内容考查过程中的难度最大的一种题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探究能力要求。如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v小斋即事刘一止v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v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v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v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v此题要求分析律诗一二两联的内在联系。先要理解二联各自的内容。v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首联写作者爱琴与棋的原因琴弦直、棋局方。次联写不必用棋局来较量胜负得失,不能用琴弦来记取五音。这就将首联的怜爱上升到一种单纯的无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