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知识点.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313993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复习知识点.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生物知识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微生物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菌株(又称品系)菌株(又称品系):表示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菌群。第二章第二章 细菌细菌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球状体(原生质球)球状体(原生质球):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加溶菌酶和EDTA 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芽孢芽孢:

2、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伴孢晶体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鞭毛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向细胞外伸出地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外毒素外毒素: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毒素类毒素:因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可以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当菌体裂解时释放发挥毒

3、性,即内毒素。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分支状菌丝,菌落形态和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热原质热原质: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依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热原质和外源性热原质。第四章第四章病毒病毒毒粒(病毒颗粒)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

4、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为复制。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其裂解周期和病毒的复制周期一致。包括吸附,侵入 大分子合成 装配和释放四个阶段。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在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叫做溶源性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俩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出现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素干

5、扰素: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由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第五章第五章 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人类的体表与外界相连得腔道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长期生活,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称为人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进入非正常群居部位或生态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第六章第六章 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在低微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比如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第八章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质

6、粒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转座因子转座因子/跳跃基因跳跃基因:细胞基因组中能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一段 DNA 序列,转座因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叫做转座。转导转导:缺陷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像正常的 DNA 分子一样进行复制、包装,提供所需要的裂解功能,形成转导颗粒,但没有正常噬菌体的溶源性和增殖能力,感染受体细胞后,通过DNA 整合进宿主染色体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转化转化:同源或异源的游离 DNA 分子(质粒和染色体 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基因转移过程第九章第九章 抗原抗原抗原决

7、定簇(抗原决定簇(ADAD):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及其空间构象,是 TCR/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交叉反应:交叉反应: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对应的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他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抗原抗原:指能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调理作用调理作用:C3b,C4b,C5b 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分别与靶细胞和(表达C3bR 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杀伤。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

8、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ADCC):IgG(Fab 段)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通过IgFc 段与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如NK 细胞)表面相应的 IgGFc 受体(Fc R)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十二章十二章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抗原提呈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 细胞识别的过程。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值、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A

9、PC):能提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细胞的细胞,又称辅助细胞。十三章十三章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应原变应原:能选择性激活 CD4 Th2 细胞及 B 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 抗体应答的物质变应素变应素:引起 I 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 IgE 类抗体嗜碱性粒细胞生物学特征嗜碱性粒细胞生物学特征:表面均表达高亲和力 Fc RI。二、填空二、填空1.F F 质粒质粒F 的含义是致育,具有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发生结合的能力。其大小约为100kb,

10、约为E.coli 染色体大小的1/40。2.R R 质粒质粒R 质粒即抗药质粒,根据其能否通过结合而转移,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抗药质粒。3.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转导、转化4.接合作用:接合作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称接合5.F F 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 1.F-菌株 2.F+菌株 3.Hfr 菌株 4.F菌株6.微生物的先驱微生物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细菌柯赫 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证实了炭瘟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 Fleming发现青霉素7.微生物微生物 分为 非细胞型和细胞型。细胞型细胞型又分为 原核微生物

11、和真核微生物分别包括分别包括8.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9.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是无性二分裂繁殖10.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细胞结构11.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12.肽聚糖肽聚糖 由 1-2 层肽聚糖网状分子组成的薄层13.脂多糖脂多糖 由 类脂 A,核心多糖和 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14.革兰阴氏细菌细胞壁外层革兰阴氏细菌细胞壁外层 由脂多糖、磷脂。脂蛋白等组成15.缺壁细菌。缺壁细菌。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的,缺壁突变-L 型细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16.支原体无细胞壁支原

12、体无细胞壁,细胞膜上有甾醇26.微生物微生物分为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30.B B 细胞表面标志细胞表面标志:BCR 复合物31.辅助 T 细胞(ThTh)迟发型超敏反应 T 细胞(T TDTHDTH)抑制性 T 细胞(TsTs)细胞毒性 T 细胞(TcTc)32.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具有不须实现致敏,不须其他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33.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能提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细胞的细胞,又称辅佐细胞。34.免疫分子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膜分子。35.I I

13、型超敏反应(速发型)特点型超敏反应(速发型)特点:由IgE 抗体介导;反应发生快、消退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37.常见的常见的 I I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血清过敏),呼吸道过敏反应(花粉症,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38.超敏发生过程超敏发生过程: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39.荚膜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液性物质,有一定外形,且相对稳定地。附与细胞壁外者。40.40.抗原表位的类型抗原表位的类型:(1)线性表位又称连续性表位(T 细胞表位多属此类)(2)构象表位又称非线性表为(B

14、细胞表位多属此类)三、大题三、大题一细胞膜的生理功能?1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3.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4.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二细菌芽孢的特点?二细菌芽孢的特点?1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2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3。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

15、的有无,形态。大小 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重要指标。4。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三细菌的繁殖条件?三细菌的繁殖条件?1 营养物质充足且适宜。2 适宜的 pH。细菌 7.0-7.4。放线菌中性偏碱 7-8。真菌偏酸性 5-63.适宜的温度。细菌 37 度。放线菌。28 度。真菌 25-30 度。4。充足适宜的气体包括02 CO2;等四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四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2。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主要是C/N 比例。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4。立即灭菌。五外毒素的特点?五外

16、毒素的特点?1 化学组成为蛋白质。2 抗原性强,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生素。3 可选择作用于各种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4 外毒素不稳定,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可用0.4 百分比甲醛处理脱毒后成为类毒素。类毒素和外毒素具有相同的抗原性但无毒性。六病毒的特点?六病毒的特点?1 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2 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者 RNA。3 大部分病毒没有酶和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 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

17、成子代。5 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七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1构成蛋白质外壳,保护病毒核酸。2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3 决定病毒的免疫原性。4 构成毒粒酶。八干扰素的作用?八干扰素的作用?1 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 免疫调节功能。3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九医疗用抗生素的特点九医疗用抗生素的特点1.有选择性毒性,即差异毒力大差异毒力是指药物对病原体与正常机体细胞的毒力差异。2.抑菌活性强,极微量即有强大的作用3.抗菌谱广抗菌谱指抗生素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4.其它:不宜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不产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十抗生素作用机

18、制:十抗生素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影响细胞质膜的功能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核酸的合成5.干扰能量代谢总: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它们十一.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内酰胺环结构与丙氨酸末端结构相似,从而能占据 D丙氨酸的位置与转肽酶结合,并将酶灭活,肽链之间无法彼此连接,从而抑制了细胞壁的合成。十二十二.抗生素的抗药性抗生素的抗药性1.抗药性指在微生物和肿瘤细胞多次与药物接触发生敏感性降低的现象,是微生物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抗性。2.多重抗药性指某一微生物可同时对两种以上的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所产生的抗药性。3.交叉抗药性指微生物对结构类似或作用机制类似的抗生素均有抗药性的现象。4.

19、赖药性某药物作为特殊的营养因子十三.(简答)控制菌的检查1.口服制剂中不能检出大肠杆菌2.脏器口服制剂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3.一般外用药和眼科制剂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4.用创伤、溃疡、止血、深部组织的药材药粉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十四.基因突变的特性1.自发性自发突变2.不对应性3.稀少性突变率4.诱发性诱变 诱变剂,能显著提高突变率的理化因素5.独立性6.稳定可遗传性第一次突变7.可逆性回复突变 野生型菌株 突变株 第二次突变十五.F+F-杂交F+菌株的 F 因子向 F-细胞转移,但含 F 因子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 一般不被转移杂交的结果:供体细胞的受体细胞均成为F+细胞

20、理化因子的处理可将 F 因子消除而使 F+菌株变成 F-菌株十六十六.噬菌体的分类噬菌体的分类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温和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十七十七.噬菌体裂解第一个宿主时可能有三种情况噬菌体裂解第一个宿主时可能有三种情况1.包入的完全是噬菌体的DNA(正常噬菌体)2.包入的完全是细菌 DNA(完全缺陷噬菌体)3.部分带有噬菌体基因的DNA(部分缺陷噬菌体)总:转导分别是由后两种噬菌体参与进行的十八十八.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定义: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菌中的转导过程转导噬菌体是完全缺陷噬菌体十九十九.普遍性转导的基本要

21、求普遍性转导的基本要求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但必须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 的包装机制并能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二十二十.普遍转导的三种结果普遍转导的三种结果普遍转导: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将供体菌任何DNA 片断转移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转导,有三种情况:完全转导:释放出大量正常的噬菌体和极少数的转导噬菌体,然后将供体菌基因导入受体菌,通过交换重组,使得供体菌基因完全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形成重组子失败转导:外源 DNA 被降解,未发生转导流产转导:受体菌经转导获得的供体DNA 片断在受体菌中不发生配对、交换和整合,也不迅速消失,而只是进行转录和转译(性状

22、表达)。随着受体菌的继续分裂而逐渐被稀释和减弱,最终趋于消失局限性转导定义: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型噬菌体,把供体菌少数特定的基因转移给受体菌,使之获得特定变型的转导现象二十一二十一.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1巴氏消毒法2煮沸消毒3间歇灭菌4常规高压灭菌5连续高压灭菌二十二二十二.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更好的原因?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更好的原因?1 蒸汽的穿透力比热空气强,更易于传递热量。2 蛋白质吸水后更易变性和凝固,氢键易被破坏。3 蒸气与物体表面接触后凝结成水放出潜热,使得物品温度迅速提高,加速微生物的死亡。二十三二十三.紫外线灭菌的原理?紫外线灭菌的原理?细胞中核酸,碱基和蛋白质能吸

23、收紫外线且改变本身结构,波长在265nm 时核酸有最大吸收峰,主要引起DNA 一条链或俩条链上相邻的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二聚体,干扰其复制,轻则突变,重则致死。二十四二十四.微生物类群的特点?微生物类群的特点?1 个体小,结构简单。2 新陈代谢能力高,生长繁殖速度快。3 易变异,抗性强,适应性强。4 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二十五二十五.巴斯德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2免疫学-预防接种3发现并证实发酵是有微生物引起的。4巴斯德消毒法二十六二十六.革兰氏阴阳对比革兰氏阴阳对比项目革兰氏染色反应肽聚糖层磷酸壁外膜脂多糖(LPS)类脂和脂蛋白含量鞭毛结构产毒素对机械力的抗性细

24、胞壁抗溶菌酶对青霉素和磺胺革兰氏阳性菌能阻留结晶紫而染成紫色厚、层次多多数含有无无低(仅抗酸性细菌含类脂)高基体上着生两个环以外毒素为主强弱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可经脱色而复染成红色薄、一般单层无有有基体上着生着四个环以内毒素为主弱强不敏感二十七二十七.脂多糖的主要功能:脂多糖的主要功能:1 LPS 结构的多变,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2 LPS 负电荷较强,与磷酸壁相似,也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其在细胞表面浓度的作用,对细胞膜结构起稳定作用。3 类脂 A 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4 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二十八二十八.细胞壁的功能

25、细胞壁的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3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4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5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二十九二十九.细菌芽孢的特点?细菌芽孢的特点?1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2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3 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

26、的重要指标。4 芽孢和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三十三十.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等。骨髓:造血器官: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B 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1.胸腺是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 3.免疫调节功能 4.建立自身耐受(中枢耐受)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结:过滤作用:T、B 淋巴细胞定居、增值的场所脾脏:过滤作用;淋巴细胞定居、增值场所;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合成分泌作用:如补体、细胞因子

27、等。三十一三十一.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重要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广义地还包括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各类细胞的祖细胞。(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三十二.T 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TCR-CD3 复合物:两者非共价键结合,靠TCR 的多态区识别并结合抗原肽-MHC 复合物,靠CD3 向细胞内传导信号。(第一信号)CD4 和 CD8 分子:与 T 细胞识别抗原的 MHC 限制性有关,与 TCR-CD3 复合物的识别构成双识别。三十三.构成抗原的条件1.抗原的异物性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抗原2.一定的理化性状分子量大小,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子

28、构象和易接近性,一定的物理性状三十四三十四.IgG.IgG 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和功能1.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 总量的 802.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3.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4.具有调理作用、ADCC 作用5.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 类三十五三十五.IgM.IgM 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和功能1.约占血清 Ig 总量的 510,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2.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3.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变成的Ig4.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三十六三十六.IgA.IgA 的特性和功能的

29、特性和功能1.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2.分泌型 IgA 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粘膜表面,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3.个体出生后 4-6 个月开始合成,初乳中的sIgA 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三十七.IgD 的特性和功能1.血清中含量低仅占 0.2,其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2.mIgD 可作为 B 细胞分化成熟标记,成熟B 细胞同时表达 mIgM 和 mIgD三十八.IgE 的特性和功能;血清浓度 0.3ug/ml1.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 Ig2.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3.属嗜细胞抗体

30、,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eR 结合,介导 I 型超敏反应三十九.经典激活途径1.识别阶段:C1(C1q)与 IC(免疫复合物)中 Ig 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至C1(酯酶)形成2.活化阶段:C1s 作用于后续成分,至形成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四十四十.补体活性片断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补体活性片断介导的生物学效应1.调理作用C3b,C4b,C5b 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分别与靶细胞和(表达C3bR 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杀伤2.引起炎症反应(1)激肽样作用(2)过敏毒素作用(3)趋化作用补充:补充:1、芽孢的耐热机制:芽孢与母细胞相比化学组成、细微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完全不同:A、

31、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B、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C、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变得高度失水,具有极强的耐热性;D、再者皮层中合成大量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一种稳定而耐热性强的凝胶。2 2、所有致病微生物都是有机厌氧型。、所有致病微生物都是有机厌氧型。3 3、生长曲线周期及对应特点:、生长曲线周期及对应特点: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迟缓期的特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只是分裂迟缓,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对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个体形态

32、、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等均较一致,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代谢稳定。稳定生长期:储存糖原等细胞质内含物,芽孢杆菌在此阶段形成芽孢或建立自然感受态等。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此时培养液中活细胞数最高并维持稳定。衰亡期: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物质的大量累积,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整体群体呈现负增长。细胞衰老、变形、自溶。4 4、放线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放线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及其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90%由链霉菌产生)5 5、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主要特征:1.具有细胞核,

33、进行有丝分裂。2.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3.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4.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5.不运动6.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6 6、病毒的宿主范围:、病毒的宿主范围:原核(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7 7、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 2、侵入 3、脱壳 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组的 表达与复制 5、装配与释放8 8、温和噬菌体特点:、温和噬菌体特点:1、免疫性 2、溶源转变 3、自发裂解或诱导裂解 4、复愈9 9、干扰素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干扰素的

34、特点及作用机制:特点:1、本质是蛋白质 2、生物活性极高,抗病毒谱广泛 3、有种属特异性 4、具有选择性仅作用受病毒感染的异常细胞 5、并不是只有病毒才能诱生干扰素。机制:诱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而不是杀死病毒。1010、常见的消毒剂及抗代谢物:、常见的消毒剂及抗代谢物:11、质粒的基本特点质粒的基本特点:1、质粒的自主复制 2、非必需性 3、自发消除 4、转移性 5、相容 性12、表(现)型改变表(现)型改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相同基因型的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的表型成为表型改变。13、遗传(基因)型变异(基因突变、基因变异)遗传(基因)型变异(基因突变、基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

35、导致表型改变,也称基因型突变。14、接合作用接合作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称结合。15、免疫球蛋白功能免疫球蛋白功能:V 区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免疫效应;介导体液免疫应答C 区功能:激活补体、调理作用: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结合促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一型超敏反应1616、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 TDTD 抗原)抗原)(一)初次免疫应答特定的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而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产生抗体以 IgM 类为主,亲和力低,特异性差。(二)再次免疫应答(回忆应答)初次应答后吗,再次给予相同抗原刺激,机体出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产量高,维持时间长,产生抗体以IgG类为主,亲和力高,特异性高。17.CD4+TDTH17.CD4+TDTH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