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试题及答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专业班级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科目诊断学诊断学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姓名题号题号分数分数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总分总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 KayserFleischer 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2.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3.Kussmaul 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
2、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 Kussmaul 呼吸或深长呼吸。4.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5.类白血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20 分)1.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 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2.常见热型有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 以
3、及不规则热。3.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 增加,尿色 变深,粪便颜色 变浅或呈白陶土色。4.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 疫源病 和 地方病流行 地区。5.手的感觉以 指腹 和 掌指关节的掌面 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6.营养状态通常根据 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 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7.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 激活补体、促进吞噬 等作用。8.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 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9.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 第七颈椎棘突10.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 左下 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 左 移位,
4、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 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 2-3cm;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体温持续在 39.040.0以上,数天或数周,24h 内波动范围40%;尿中尿胆原减少或消失,但尿色深,尿胆红素阳性;粪中粪胆原减少或消失,粪便色泽变浅或呈陶土色;由于血中胆酸盐增高引起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2.问诊中的现病史的内容有哪些?答:现病史包括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3.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改
5、变(1)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也称基本图形):缺血型 T 波改变,T 波倒置呈“冠状 T 波”损伤型 ST 段改变:ST 段抬高,弓背向上与 T 波连接成单向曲线。坏死型 Q 波改变:面对坏死的部位探查时,出现异常 Q 波,其时间0.04s,电压绝对值同导联 R/4。(2)心电图随病情发展(进展与恢复)有所变化,典型分四期:早期(超急期)见短暂的高耸巨大 T 波,以后迅速见 ST 段呈斜上型抬高,此期无坏死型 Q 波。仅数十分钟数小时。急性期:出现坏死型Q 波,与 ST 抬高并存。T 波波幅降低倒置,历时约数日至数周。近期(亚急性期)从抬高的ST 段回复到等电位线开始,坏死型 Q 波仍存在,T 波
6、呈冠状 T 波,后 T 波逐渐变为低平、直立。历时数周至数月。少数病人 T 波倒置不能直立。陈旧期(愈合期)心肌梗死后 36 个月或更久,T 波直立后即进入陈旧期。此时往往遗留永久性Q 波,少数 Q 波可恢复正常。(3)心肌梗死定位诊断: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能根据在各导联上出现的特征性心电图变化进行梗死部位定位,如发生在、aVF 导联是下壁心肌梗死,发生在 I、aVL 导联是高侧壁梗死等。并大致估计梗死范围。4.简述收缩期功能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收缩期功能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鉴别点功能性器质性年龄儿童、青少年多见不定部位肺动脉瓣区和/或心尖区不定性质柔和、吹风样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持续时间短促较长,常为全收缩期强度一般为 3/6 级以下常在 3/6 级以上震颤无3/6 级以上常伴有传导局限、传导不远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5.简述脾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答: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下缘不超过肋下 2cm.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结核,急性疟疾及败血症等。中度肿大:脾下缘超过 2cm 至脐水平线以上,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高度肿大: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或正中线。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淋巴肉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