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5月卷(广东专用)(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4-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5月卷(广东专用)(解析版).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 2021 年高考广东省全真模拟卷5 月卷第四模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第112 题每小题 2 分,第 13 16 题每小题 4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很多生物实验都需要用到强酸或强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还原糖时使用 NaOH 为显色反应提供
2、碱性条件B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将NaOH 与 CuSO4混合产生沉淀C浓硫酸为重铬酸钾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条件D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与DNA 结合【答案】C【解析】A、斐林试剂中,NaOH 与 CuSO4 需混合使用,与还原糖反应的是Cu(OH)2,不需要提供碱性环境,A 错误;B、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CuSO4与具有肽键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先加入 NaOH 后加 CuSO4,B 错误;C、重铬酸钾溶液为橙色,在酸性(加浓硫酸)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此方法常用来检测酒精,C 正确;D、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
3、绿吡罗红染液进入细胞对DNA、RNA 染色,D错误。故选 C。2下列实验叙述合理的是()A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C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在低倍镜下不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及大小【答案】B【解析】A、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A 错误;B、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
4、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B 正确;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颜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大,C 错误;D、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及大小,D 错误。故选 B。3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C为保证严谨性,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重复实验D生态缸稳定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A、
5、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故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A 正确;B、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统计结果,B 正确;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为保证严谨性,需要重复实验,以增加实验数据的可靠性,C 正确;D、生态缸在稳定后,一定时间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能维持相对稳定,D 错误。故选 D。4大型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区域(消落带)植被可采取自然和人工两种途径进行恢复。研究发现,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条件下的植物群落丰富度更高、结构更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库区消落带上采用样方
6、法调查植物群落丰富度B植物群落自然恢复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人工恢复加快了该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演替速度D水位涨落导致消落带植物群落仅有垂直分层结构【答案】D【解析】A、大型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区域(消落带)上的植物群落,由于面积过大,而只能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群落丰富度,A 正确;B、水位周期性涨落会导致原植物群落及生态功能退化,该区域植物群落能够自然恢复,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 正确;C、据题意,对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研究发现,人工恢复模式使植物群落丰富度更高、结构更稳定,加快了该库区消落带的植物群落演替速度,C 正确;D、消落带植物群落因水位涨落而受到影响,但任何群落都具有垂直和
7、水平结构,D 错误。故选 D。5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前,向混合液表面滴加石蜡的目的是防止02进入混合液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为CO2C若向广口瓶中通入空气,瓶内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将加快D实验时选用的水浴温度为30左右,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范围【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装置图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要求考生明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得出正确的判断。实验开始前,向混合液表面滴加石蜡的目的是防止02进入
8、混合液,以创造无氧环境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 正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内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证明 CO2是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B 错误;若向广口瓶中通入空气,则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导致瓶内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将加快,C 正确;实验时选用的水浴温度为 30左右,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范围,D 正确。6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许多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其中值得推广的是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改造前后,土壤生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分解有机物加速物质循环B这是在人类干预下的群落演替,它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C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自
9、然生态系统,不需要人类的大量投入D改造成为生态公园后为人们一个休闲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土壤生物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对土壤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营养供应状况有重要作用,A 正确;B、许多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这是在人类干预下的群落演替,它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B 正确;C、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需要人类的大量投入,稳定性低,C 错误;D、改造成为生态公园后为人们一个休闲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旅游观赏)和间接价值(生态功能),D 正确。故选 C。7苯丙酮尿症是由 pH 基因编码
10、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染色体上 pH 基因两侧限制性内切酶 Msp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两种形式(图1)。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了一个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号个体再次怀孕(图2)。为确定胎儿是否正常,需要进行产前诊断,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DNA经 Msp I 酶切后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荧光标记的 pH 基因片段与酶切片段杂交,得到 DNA 条带分布情况如图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号个体 23Kb 的 DNA 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 pH 基因B号个体 23Kb 的 DNA 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 pH 基因C推测号个体一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D号个体为 pH 基因杂合体的概率为2/3
11、【答案】AC【解析】A、号个体表现正常,其女儿号个体患病,故其是杂合子,由分析可知,号体内含有两条23Kb 的 DNA 条带,一条含有正常pH 基因,一条含有异常隐性pH 基因,正常 pH 基因一定在 23Kb 的 DNA条带中,A 正确;B、号个体体内含有一条23Kb 的 DNA 条带,一条 19Kb 的 DNA 条带,23Kb 的 DNA 条带中一定含有异常隐性 pH 基因,B 错误;C、由分析可知:号个体可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其一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C 正确;D、号个体为 pH 基因杂合体的概率为1/2,D 错误。故选 AC。8下图是雄蜂形成精子的
12、过程图,该过程又称“假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4 个四分体B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细胞均有细胞核C雄蜂受精作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雄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两次【答案】C【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A 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个细胞没有染色体可推断其没有细胞核,B 错误;C、受精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 正确;D、雄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D 错误。故选 C。9假基因是一种与功能基因(正常某因)有相似序列,但失去原有功能的基因。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细胞内假基因形成的两种途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
13、的是()A图中假基因 2、3 通过有丝分裂可将遗传信息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B因自然选择对形成的假基因不起作用,故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基因 3 中插入逆转录的 DNA 片段后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碱基序列改变而失去功能D途径获得的假基因 2 与原基因 2 相比,脱氧核苷酸数量可能未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假基因存在于核 DNA 分子上,通过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假基因2、3 通过有丝分裂可将遗传信息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A 正确;B、假基因是一种与功能基因(正常某因)有相似序列,但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B 错误;C、基因 3 中插入逆转录的 DNA 片段
14、后,基因中的碱基数量增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假基因 3 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失去原有功能,C 正确;D、途径过程中,基因2 发生基因突变,形成假基因2,如果基因突变发生的是碱基替换,则假基因2 与原基因 2 相比,脱氧核苷酸数量未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B。10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的方法,以下实验的对照设置正确的是()A探究 DNA 和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时,实验组细菌用32P 与35S 标记、对照组细菌不标记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的两组D验证 H2O2酶具有高效性时,设置加酶处理和加热
15、处理的两组【答案】B【解析】A、探究 DNA 和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时,应该用只用32P 标记细菌与只用35S 标记的细菌进行相互对照,以单独观察 DNA 与蛋白质的作用,A 错误;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可以将变形虫切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形成空白对照,B 正确;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自变量是时间,酵母菌自身前后作对照;氧气为无关变量,两组都应氧气充足,C 错误;D、探究 H2O2酶具有高效性时,高效催化应与低效催化对照,故应设置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的两组实验,D 错误。故选 B。112019 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年轻小鼠胶原蛋白COL17Al 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
16、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容易被淘汰,这一竞争有利于维持皮肤年轻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 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年轻小鼠 COLl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无衰老皮肤细胞BCOL17A1 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C老年小鼠 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D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说明皮肤干细胞中基因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A、虽然年轻小鼠 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但也有衰老的皮肤细胞,A 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 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
17、可知,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B 错误;C、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多种酶参与,所以老年小鼠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C 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说明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细胞内的基因,D 错误。故选 C。12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需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B所示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中高蔓抗病植株中纯
18、合子的比例是9/16C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过程育种的原理与无籽西瓜育种原理相同【答案】D【解析】A、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需要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A 错误;B、所示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中高蔓抗病植株占 9/16,高蔓抗病纯合子占1/16,故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1/9,B 错误;C、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正常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正常分裂,C 错误;D、过程育种的原理与无籽西瓜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 正确。故选
19、D。13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超矮生型突变体B图乙表明,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均不敏感D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答案】C【解析】A、从甲图中看不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赤霉素浓度,A 错误;B、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而不是抑制作用,B 错误;C、实验结果表
20、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超矮生型突变体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 正确;D、实验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对于超矮生型突变体作用不大,但不能说明其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也可能是受体异常导致的,D 错误。故选 C。14某同学利用某种大小相同的菠菜叶片,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温度下,菠菜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数量变化),操作流程及记录结果如下图表(单位:mg):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所进行实验的变量为温度B从上表信息可知,在260C-290C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C280C 时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5mg
21、/hD在 260C-290C 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实验的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菠菜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 正确;表中 a 表示细胞呼吸速率(1h 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6-29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B 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可以用b+2a 表示,C 错误;因此 28时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2+32=8mg/h,由以上分析可知,在 26-29之间,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依次为5mg/h、7mg/h、8mg/h、9mg/h,由此可见,在26-29之间,
22、随着温度升高,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D 正确。15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携带者占1/3,且含甲病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雌配子正常。1 所生女儿一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2的性染色体来自2和3的概率相同B仅考虑甲病,11与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3/25C若5和6生一个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的乙病小孩,可能6在 M出现异常,M过程正常D10和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88【答案】B【解析】A、乙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12的基因
23、型 XBXb,据图分析,Xb只能来自7,而7的 Xb只能来自2,同理分析 XB只能来自4,12的性染色体不能来自3,A 错误;B、仅考虑甲病,10为基因型是 aa 的甲病患者,则5和6的基因型分别为 Aa 和 Aa,5为男性,其形=2A:1a,1/3a,1/2a,成的精子中 1/2A:(1/2a1/2)所以成活的精子中有2/3A、6为女性,雌配子中 1/2A、2/5Aa;2/5Aa,则11的基因型 3/5AA、同理可推出12基因型 3/5AA、基因型同为 AA 的概率 3/53/5=9/25,基因型同为 Aa 的概率 2/5 2/5=4/25,所以11与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9/25+4/2
24、5=13/25,B 正确;C、若5和6生一个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的乙病小孩(XbXbY),可能6在 M出现异常,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 Xb都移向了卵细胞,C 错误;D、5和6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 和 AaXBXb,10的基因型为 1/2 aaXBXB或 1/2 aaXBX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人群中正常男性为 AaXBY 的概率为 1/3,由于男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 的精子死亡 50%,说明男性产生 a 的精子概率为 1/3 1/2 1/2=1/12,所以后代出现 aa 的概率为 1/12;乙病出现 XbY 的概率为 1/2 1/4 1/8,因此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2 1/8=
25、1/96,D 错误。故选 B。16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致病原因有:缺碘、甲状腺病变、下丘脑病变或垂体病变。为探究甲、乙两只甲状腺功能减退小鼠的致病原因,科研人员测定了甲、乙及健康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的含量,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TRH 含量TSH 含量TH 含量健康小鼠正常正常正常甲乙偏高偏高偏高偏低偏低偏低A同甲状腺激素相同,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也存在分级调节B乙的致病原因是垂体病变,喂饲垂体提取液后症状不会缓解C甲、乙两小鼠表现为厌食、行动迟缓,体温略高于正常小鼠D欲确定甲是否发生甲状腺病变,可补充碘后测定TH 的含量【答案】
26、C【解析】A、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也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 正确;B、乙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偏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推测下丘脑功能正常,但垂体发生病变,垂体提取液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喂饲后促甲状腺激素被分解,B 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缺乏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小鼠表现为厌食、行动迟缓,体温略低于正常小鼠,C 错误;D、甲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较高,但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可能是缺碘或甲状腺病变所致,确定甲是否发生甲状腺病变,可补充碘后测定TH 的含量,若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说明是缺碘所致,反之,就是甲状腺
27、病变,D 正确;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72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1、2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 4 小题,共 48 分。17为了研究机体对脂肪合成的调控,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正常小鼠能够产生某种物质X 抑制脂肪的合成,从而保持体型的正常。科学家发现了两种不同品系的肥胖小鼠(记为 A 和 B),其中一种小鼠无法正常产生X,另一种小鼠体内缺少与X 结合的受体。为了研究这两种小鼠的肥胖机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组 1:通过手术,把 A 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如图)。一段时间后
28、,A 小鼠体型明显减小,正常小鼠体型不变。实验组 2:通过手术,把 B 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如图)。一段时间后,B 小鼠体型不变,正常小鼠体型明显减小且部分个体死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选用的 A、B 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细胞表面抗原需相同,其目的是避免因_免疫导致异体排斥反应。(2)上述实验还需增设一组对照实验为_。(3)据实验结果可推测 A 小鼠肥胖的原因是_。(4)血糖浓度持续降低会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其原因是_。寒冷刺激能使小鼠体内的脂肪分解加快,其原因有_(答出 2 点即可)。(5)研究发现物质 X 属于动物激素,且遵循负反馈调节机制,
29、请用坐标曲线图绘制出实验组1、2 中 A、B小鼠体内物质 X 的含量变化情况。_【答案】细胞通过手术,把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一段时间之后,正常小鼠体型均不变A 小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的分解脂肪酶系统被激活,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解析】(1)实验中选用的A 小鼠、B 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细胞表面抗原需相同,其目的是避免因细胞免疫导致异体排斥而引起的死亡。(2)上述实验是把两种病变的小鼠通过手术分别与正常鼠相连,还应设置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通过手术相连的对照组,对照组的具体操作应为:通过手术,把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
30、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由于正常小鼠能够产生某种物质X 抑制脂肪的合成,从而保持体型的正常。所以预期实验结果为:一段时间之后,正常小鼠体型均不变。(3)实验 1 中 A 小鼠体型明显减小,正常小鼠体型不变,说明正常小鼠产生的物质X 能作用于 A 鼠,使 A小鼠体型明显减小,故A 小鼠肥胖的原因是:A 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X,从而导致肥胖。(4)血糖含量降低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脂肪分解供能,所以血糖浓度持续降低会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寒冷刺激能使脂肪代谢加快,其原因有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以及脂肪酶系统被激活,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5)由上述分析可知,A 鼠无法正常产
31、生该物质X,从而导致肥胖,由于实验过程中 A 小鼠体型明显减小,而物质 X 抑制脂肪的合成,所以实验过程中,A 小鼠体内的物质 X 应从 0 开始逐渐增加并保持稳定,而B小鼠体内无与该物质 X 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但能产生物质 X,由于物质 X 不能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所以会使 B 小鼠的体内物质 X 含量相对较高,当与正常小鼠连接后,物质X 发挥作用,所以物质X 的含量有所降低,但稳定后由于物质X 不能对 B 小鼠发挥作用,所以B 小鼠体内的物质 X 又有所增加,B 鼠体内强 i 的物质 X 始终高于 A 鼠。图像为:。18下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可得到品质
32、高、备受欢迎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回答下列问题:(1)欲调查某鸽群的种群数量,宜采用_法进行调查,宰杀鸽子时一般不选择幼年鸽,从种群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目的是_。(2)某同学认为鸽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鸽子同化的能量,该观点是否正确?_,理由是_。(3)桉树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环境;当地的人们还将桉树加工成木材、纸浆,从其叶片中提取可以驱蚊的芳香油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4)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树木种植等产业进行了有机结合,请从环境保护及能量流动的角度对该模式进行评价_。【答案】标志重捕保持鸽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不正确鸽子类便中的能量来自饲料和上一营养级间接和
33、直接该模式减少了粪便、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鸽子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多、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小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为保证种群的持续增长,宰杀鸽子时一般不选择幼年鸽。(2)鸽子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鸽子吸收到体内的能量,不属于鸽子的同化量,属于饲料中的能量和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3)桉树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当地的人们还将桉树加工成木材、纸浆,从其叶片中提取可以驱蚊的芳香油等,这体
34、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树木种植等产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减少了粪便、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9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SD)的致病原因多样。某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新的SD 患病家系,对其致病机理展开研究。(1)由图 1 推测,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家系中-2 的致病基因遗传自_(填图 1 中序号)。(2)已有研究表明,常染色体上M140 基因的突变与 SD 的发生有关。为确定图1 家系 SD 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对其成员 M140 基因进行了测序,部分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35、 可知,致病的M140 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_。结合图1、图2 可知,该家系SD 的遗传方式为_;产生致病基因的可能原因是在_(填图 1 中序号)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140 基因的突变。(3)科研人员对 M140 基因在 SD 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基因工程获得 M140 基因敲除(KO)小鼠,然后检测野生型小鼠和KO小鼠软骨组织中基因 D(与骨发育密切相关)的转录情况,发现野生型小鼠基因D 的 mRNA 含量低于 KO小鼠。已知M140 基因只转录不翻译,结合上述结果可提出两种推测:推测一:M140 基因的 RNA 促进基因 D 的 mRNA 降解。推测二:_。科研人员
36、体外培养野生型小鼠软骨细胞,先在培养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然后向实验组细胞中导入足量M140 基因的 RNA,对照组导入与 M140 基因的 RNA _不同的无关 RNA。然后在第 0.5h、1h、2h、4h 分别检测细胞中基因 D 的 mRNA 含量。结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基因D 的 mRNA 含量都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_,支持推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M140 基因的 RNA 通过与基因 D的 mRNA 互补结合,进而促进其降解。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野生型小鼠M140 基因发生与患者致病基因相同的变化,并得到纯合突变小鼠。这些突变小鼠表现出骨骼发育不良。研究人员对小鼠软骨细胞基因D 表达情
37、况进行检测,统计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小鼠基因D 的 mRNA 比值(如图 3)。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纯合突变小鼠基因D的 mRNA 含量_。综合上述研究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答案】-1、-2G-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M140 基因的 RNA 抑制基因 D 的转录序列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速率更快多纯合突变小鼠细胞内的M140 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转录的RNA 与基因 D 的 mRNA 互补结合减弱(不能结合),对其降解的促进作用减弱(不能促进其降解),使得基因 D 的 mRNA 含量提高【解析】(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中-2 患病,则基因型为隐性aa,说明家系中-
38、2 的致病基因遗传自来自于父母双方,-1、-2。(2)比较三个正常人和两个患者的常染色体上M140 基因的序列发现,正常的M140 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 A-T,致病的 M140 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G-C。由图 1 可知,若该病是来自于第一代的遗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 应该是携带致病基因,但测序结果显示没有,说明-1、-2 不含致病基因,根据图2 分析可知,该家系出现SD 病是由于-2 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140 基因的突变,而不是来自第一代的遗传,且 III-2 也有致病基因,SD 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探究 M140 基因在
39、 SD 中的作用机制:基因 D 与骨发育密切相关,野生型小鼠基因D 的 mRNA 含量低于 M140 基因敲除的(KO)小鼠小鼠。可能的原因有一:M140 基因的 RNA 促进基因 D 的 mRNA 降解。二:M140 基因的 RNA 抑制基因 D 的转录。如果 M140 基因的 RNA 可以促进基因 D 的 mRNA 降解,先在培养液中加入转录抑制剂,可以排除自身转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向实验组细胞中导入足量M140 基因的 RNA,对照组是空白对照,导入与M140基因的 RNA 序列不同的无关 RNA,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然后在第0.5h、1h、2h、4h 分别检测细胞中基因 D 的
40、mRNA 含量。因为 M140 基因的 RNA 可以促进基因 D 的 mRNA 降解,则随时间延长,基因 D 的 mRNA含量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速率更快。由图 3 可知,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小鼠基因D 的 mRNA 比值大于 1,说明纯合突变小鼠基因D 的 mRNA含量大于野生型。根据上题的叙述M140 基因的 RNA 通过与基因 D 的 mRNA 互补结合,进而促进其降解,出现纯合突变小鼠基因 D 的 mRNA 含量大于野生型的原因是纯合突变小鼠细胞内的M140 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转录的 RNA 与基因 D 的 mRNA 互补结合减弱(不能结合),对其降解的促进作用减弱(不能促进其降
41、解),使得基因 D 的 mRNA 含量提高。20人类的眼睑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研究眼睑的遗传方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校的同学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据表回答:亲代组合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子代表现型人数双亲均为双眼皮双亲中有一方为双眼皮双亲均为单眼皮双眼皮单眼皮550721721580136(1)根据表中的遗传情况分析,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_。(2)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_为显性性状。若要进一步确定眼睑性状的遗传方式,即控制眼睑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只在
42、X 染色体上,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还应如何操作,写出简要的思路。_(提供两种方案)【答案】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 或 Aa,只有双亲基因型均为Aa 的后代才会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双眼皮方法一:统计眼睑性状为单眼皮的男女比例。若男女比例相当,则单眼皮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男女比例不相当(或表现为单眼皮的男性多于女性),则单眼皮基因在 X 染色体上。方法二:调查多个妻子为单眼皮,丈夫为双眼皮的家系,统计其子代男女的性状表现。若这些家庭的子代中,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单、双眼皮,则单眼皮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儿子都是单眼皮,女儿都是双眼皮,则单眼皮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解析】(1)根据表中的遗传
43、情况分析,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有双亲基因型均为 Aa 的后代才会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但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有的为AA、有的为 Aa,所以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一组亲代均为双眼皮性状,但子代出现单眼皮性状,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相对于单眼皮是显性性状。若要进一步确定眼睑性状的遗传方式,方法一:统计眼睑性状为单眼皮的男女比例。若男女比例相当,则单眼皮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男女比例不相当(或表现为单眼皮的男性多于女性),则单眼皮基因在X 染色体上。方法二:调查多个妻子为单眼皮,丈夫为双眼皮的家系,统计其子代男女的性状表
44、现。若这些家庭的子代中,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单、双眼皮,则单眼皮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儿子都是单眼皮,女儿都是双眼皮,则单眼皮基因在X 染色体上。(二)选考题共 12 分。请考生从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北极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可用于低温处理有机污染水的微生物资源,可从中分离出低温高效降解菌,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有机污染水体的净化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模拟污水的培养基中加入了蛋白胨(10g)、NaCl(10g)、葡萄糖(3g)和 KH2PO4(3g),其中蛋白胨的主要作用是_。(2)对污水中的降解菌进行筛选分离时,先取适量泥样接种到
45、液体培养基中,在 10条件下振荡培养 7d,其目的是_;再取培养液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菌落的_等特征挑选出所需菌种。(3)若有机污染水呈黑褐色,在培养过程中,选择培养基上会出现透明圈,应选择_的菌落中的菌株作为目的菌株。为了提高目的菌株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研究人员对目的菌株进行了辐射处理。辐射处理后的菌株需要进行稀释,常见的操作方法是_,稀释的目的是_。【答案】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碳源和维生素选择培养,扩大微生物的数量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透明圈最大吸取 1mL 菌液注入 9mL 无菌水中,重复操作至适宜稀释倍数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解析】(1)蛋白胨中含有糖类、维生素和有
46、机物等,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微生物。(2)为了提高污水中微生物的浓度,在条件下振荡培养7d,以达到选择培养和扩大微生物数量的目的。再取培养液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挑选出所需菌种。(3)有机污染水在培养过程中能被降解菌分解形成透明圈,降解菌降解有机物能力越强,形成的透明圈越大,所以应选择透明圈最大的菌落中的菌株作为目的菌株。辐射处理后的菌株需要进行稀释,常见的操作方法是吸取 1mL 菌液注入 9mL 无菌水中,重复操作至适宜稀释倍数。稀释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2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
47、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 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1)要想目的基因只在乳腺组织中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 时,需要将_基因和 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2)将 A 导入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将 A 导入受精卵能否获得转基因绵羊?_,判断依据是_。(3)核移植的受体应选用_期卵母细胞。(4)移植应选择胚胎发育到_阶段时进行;胚胎移入受体子宫的生理学基础是_。【答案】人凝血因子 IX(目的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显微注射法能因为受精卵具有发育全能性,将受精卵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就可获得转基因绵羊M中桑椹胚或囊胚同种动物发情排卵后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解析】(1)要想目的基因只在乳腺组织中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 时,需要将目的基因(人凝血因子 IX 基因)和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因为受精卵具有发育全能性,将受精卵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就可获得转基因绵羊,因此将A 导入受精卵能获得转基因绵羊。(3)核移植的受体应选用M中期卵母细胞。(4)移植应选择胚胎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时进行;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子宫提供了可能的生理学基础是同种动物供体和受体生理状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