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措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一、健全完善指挥体系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1.坚持防控指挥体系不变。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及工作组保持防控机构和职责不变、力量不减;各级要抓紧完善与疫情防控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口岸检疫、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发布、交通管控、社会稳定、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针对疫情不同风险等级和响应级别,提出应对处置意见和方案,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2.调整充实防控工作专班。在领导不变、组织不变、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抽调卫健、教育、公安、交通运
2、输、工信、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外事、海关、机场等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防控组工作专班,原则上不出远差,遇有重要任务随时集中在市卫健委办公,服从调度。各地要参照省、市做法,进一步加强专班建设,合理调整充实防控队伍,保持防控力量,做到防控思想不松、力度不减、队伍不散,督促指导各行业各单位落实落细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推进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运转。二、强化监测预警报告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公共卫生相关数据汇聚共享,多渠道开展监测和多点触发预警,及时发现疫情线索,发挥社区(村居)疫情防控主阵地作用,实施精准排查,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要求。1.医疗机构监测
3、报告。各地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发热门诊要设置“三区两通道”和相对宽敞的空间,原则上能够满足患者在该区域内完成挂号、收费、化验、影像检查、医疗处置、取药等,规范院感、诊疗布局,完善就诊管理。10月中,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完成发热门诊和留观室改扩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要落实查验人员健康码,加强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做好规范诊断排查。继续巩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常规监测,大力推进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医疗机构相关诊疗、实验室检测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新冠肺炎相关病例的核实与报告、实时预警。2.重点单位监测报告。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监管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馆、农贸(集贸、海鲜)市场等重点场所要落实主体
4、责任,做好机构内人员及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每天检测体温,观察询问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发热、干咳、腹泻等可疑症状人员,并及时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排查。民政、残联、司法、公安、教育、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落实主管部门责任,督促指导所属机构落实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3.社区(村居)监测报告。各街道(乡镇)、社区(村居)明确责任人,组织卫生服务人员、社区(驻村)民警、网格员等,主动开展巡查搜索。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相关工作组要及时收集分析疫情相关线索信息,将详细信息推送至相关社区(村居)进行核查。对发现可疑症状人员,要及时将其规范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断排查。4.流动人员监测报告。
5、交通运输、机场等部门要落实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场站体温监测措施,设置留观点。发热等可疑症状人员,要及时转送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排查,并报告当地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做好相关场所、交通工具卫生消毒等工作。5.零售药店监测报告。零售药店对每日购买退热、止咳等相关药物的人员,要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医保卡购药的除外),并及时报告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汇总上报省市场监管局。6.拓展公众疫情报告渠道。各地要利用“12320”卫生健康热线、“12345”政府服务热线、APP以及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增设公众疫情信息报告模块,鼓励居民提供疫情线索或进行疫情
6、报告,确保第一时间获得疫情信息线索。各级疾控中心负责核实信息真实性,如属实应及时快速响应处置。三、强化核酸监测检测各地要切实发挥核酸检测支撑作用,落实属地责任。用人单位(含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同)要落实主体责任,组织本单位重点人群落实“应检尽检”措施。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管理、指导责任,督促落实本行业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措施。监管部门要将“应检尽检”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监管内容,监督用人单位落实重点人群“应检尽检”。1.落实8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明人员,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学校教职员工,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7、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8类重点人群要做到“应检尽检”,并根据不同情况定期检测。(1)卫健部门负责组织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检测工作。(2)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教职员工检测工作。(3)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用人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文旅部门负责组织旅游景区、开放公园、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娱乐场所(含游艺厅、歌舞厅等)、网吧、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组织非星级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餐饮场馆、农贸市场、集市等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体育部门负责组织体育场馆、健身服务场所等服务人
8、员检测工作;铁路、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组织高铁、地铁、机场、码头、车站等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4)司法、公安等部门负责组织监狱、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强制医疗所、公安监管病区等监管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5)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养老院、儿童社会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救助站、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残联等部门负责组织福乐家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残疾人援助中心、残疾人托养机构、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特殊教育等场所服务人员检测工作。2.强化冷链食品核酸监测。市场监管会同农业农村、商务、交通运输、卫健等部门加强对市场流通的冷链食品日常抽检,对重点疫情国家进口及中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进
9、行新冠病毒检测,要加大抽检量,全面排查风险隐患。3.强化经营场所外环境核酸监测。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冷冻冷藏库房等经营单位落实好经营场所外环境(含食品)每周至少一次的日常核酸监测。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企业的排查摸底和监督抽检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加强屠宰场所(含冷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卫健部门要组织疾控机构定期对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外环境(含食品)进行抽检,对监测检测落实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并加强专业指导。四、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各地要健全完善公安、外事、海关、商务、交通运输、铁路、卫健、通信管理、机
10、场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明人员排查、核实、管控,严防疫情输入。1.加强入境人员管控。实施境外人员从“国门”到“家门”的全程闭环管理。(1)统战(侨办)、侨联、外事等部门要掌握海外乡亲归国人员动态情况,做好本地侨胞、在外留学生、海外确诊愈后出院患者等稳定在当地的工作。外事部门要加强邀请外国人入境材料把关,按有关规定通知相关入境人员提前做好核酸检测。(2)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非法入境的入明人员管控,有效防范疫情输入。(3)各地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要组织对目的地为我市的入境人员,严格对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14天后,继续实施居家医学观察7天的措施。集中医学观
11、察期间,在其入境时、集中隔离第7天、第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后,在居家医学观察的第7天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2.加强中高风险区入(返)明人员管控。各级外事组、交通检疫组要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区相关信息的收集,根据各省发布情况,第一时间启动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明人员排查追踪,排查情况及时汇总报告同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各地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要组织对高风险区入(返)明人员严格实施集中医学观察14天,对中风险区入(返)明人员严格实施居家医学观察14天;要做好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明人员隔离期间核酸检测,分别在观察笫1天、第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3.强化社区(村居)
12、精准防控。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按照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充分发动群众对辖区新进人员实施精准摸排,确保不漏一人。强化“大数据+网格化”管理,采取社区(村居)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完善入境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口岸入境、中高风险区入(返)明人员信息登记和健康跟踪管理,对相关人员及时发放健康告知书,开展健康状况问询,查验“八闽健康码”等。督促居家医学观察对象落实“一人一间”、不外出等措施要求,居家隔离不符合条件的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社区(村居)严格落实人员健康等相关信息申报制度,及时主动报告本辖区有近14天中高风险区入(返)明人员信息,并规范处置。依法追究瞒报、谎报健康信息的
13、人员责任,发现偷私渡非法入境人员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五、强化重点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各类公共场所加强“验码、测温、不聚集、戴口罩”防控措施。除此之外,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督促商超、集市、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维护等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机场、码头、车站等交通人员密集场所落实公共区域、交通工具等通风、清洁、消毒以及人员流向引导与防护指导等措施。商务、文旅、公安等部门要督促宾馆酒店严格落实入住人员健康信息登记制度。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餐饮场所合理设置就餐设施和餐桌距离,严格控制聚集性桌餐,避免聚集性排队等待,提倡分食就餐。文旅、住建等部门要督促开放式公园、
14、景区等通过控制景区人员流量,实行游客分时段间隔入园等措施,其中景区游客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A级旅游景区不超过50%,尽量减少和避免人员聚集;对KTV、电影院、游艺厅、网吧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要严格落实人员健康监测、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通风消毒等措施。六、做好应对疫情准备各地要继续坚持前期有效经验做法,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等工作。立足秋冬疫情防控需求,做好核酸检测、专业队伍、备用医院、隔离场所、医疗物资各项准备,在10月中做到秋冬季疫情防控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
15、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做到有备无患。1.提升核酸检测能力。(1)场所准备。各地要通过实验室改造扩建、添置仪器设备、充实检测人员,实现核酸检测提标扩能。各乡镇(街道)要为可能出现的全员核酸检测做好准备,根据辖区人口及地理情况,选择空旷、通风、安全的区域,科学预设核酸采样点,合理安排采样流程,做好预案,避免大规模采样时造成人员集聚。10月中,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都要完成核酸实验室建设,并规范开展检测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检测力量作用,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合理布局,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与医疗、疾控机构形成配合协作机制。(2)队伍准备。各地要充实核酸采样、检测力量,综合秋冬季可能出现的
16、疫情情况,做好相关专业人员储备。加强机动检测力量,市级依托三级综合医院,成立1支核酸检测应急队,设5个检测小组,每小组5人,以应对检测力量薄弱县区。10月中,各县(市)要在辖区医疗机构建立不少于20支的核酸采样应急队。10月中,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具备核酸采样能力。(3)能力准备。各地要在坚持“应检尽检”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对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其他人群落实“愿检尽检”要求。加快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各地进行大规模人群检测时,按市(城)区人口测算,具备5天内实现市(城)区常驻人口全员核酸检测能力(可按5至10份标本混检),全市日检测人数达到2
17、060万人。同时,按照2个月用量做好核酸检测试剂储备。各地要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监管,优化检测流程和操作规则,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样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当在12小时内反馈。市级检测能力在现有最大日检测量的基础上提高一倍。2.医疗救治准备。(1)加强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改造。全市除现有12家定点医院外,指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后备定点收治医院,定点医院和后备定点医院的收治床位病区按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控要求落实病房“三区两通递”改造,做好隔离病区准备,可遵循平战结合原则建设医疗机构外挂式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两通道”;同时加强供氧、通风、供暖、污水污物处理等设施改造,使之符合传
18、染病诊疗要求,加强物资和设备配备,确保满足满负荷收治患者相关要求。提前做好传染病重症病区设置,原则上设置在三级医疗机构,确保床位数量市第一医院20张、三明市永安总医院10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0张以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可设置传染病重症病区,传染病重症病区应同时配备与床位相匹配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ECMO、CRRT等重症救治设备,加强供氧系统的升级改造,确保患者临床氧气质量供应充足。(2)方舱医院备用准备。各县(市、区)要明确方舱医院设置点,制定方舱医院改造预案,做好体育馆、展览馆等可分隔的封闭式大空间建筑改造为临时集中收治场所的准备,住建、应急管理、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对备用场所建筑结构、用电
19、用气、环境保护、消防和应急通道等安全管理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场所安全。3.隔离场所准备。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要提前签约具备隔离条件的宾馆、饭店,分别作为密切接触人员、入境人员隔离场所。要根据不同疫情规模,准备足够的、符合标准的集中隔离场所,原则上1名本地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按照100名密切接触者准备隔离场所;各地要足额配备集中隔离场所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干警、服务人员等,保障集中隔离场所日常安全和健康管理。各地应组织技术部门对隔离场所安全及技术评估和检查,每个房间空调和新风应独立设置或通过控制达到不互串通(房间与房间,房间与厅堂、走廊等)。4.流行病学调
20、查和消杀准备。(1)组建各级专业流调队伍。依托各级疾控中心成立市、县疫情防控专家队,市组建2支专家队,各县(市、区)至少组建1支专家队,专业涵盖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社区防控和心理干预等,每队由1015人组成,作为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力量。各县(市、区)要统筹街道(乡镇)的公共卫生人员,每个县(市、区)建立不少于30人的专业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对流调队伍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人才储备库,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并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和交通工具。(2)建立基层流调协查制度。各县(市、区)街道(乡镇)成立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人员、街道(乡镇)工作人员组成的流行病学协查工作小组,必要
21、时,公安部门要派员协助配合,每个街道(乡镇)和每个社区(村)至少1个小组、每组35人,建立人员名册、联系电话、微信、QQ群,开展培训,一旦需要,立即开展相关工作。(3)有序开展环境消杀。各街道(乡镇)按每社区(村)35人标准,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外环境消毒杀虫工作,也可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组织社会机构开展消杀工作,疾控机构做好消杀技术指导。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按不少于10人规模,组建专业消杀队伍,负责疫点消毒处置。5.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各地要由工信、发改部门牵头,商务、财政、卫健、医保、市场监管、药监、交通运输等部门参与,建立本辖区卫生应急物资战略储备机制和滚动轮替制度。要根据人口数量
22、、既往消耗量、处置突发事件经验、辖区生产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进行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筹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市、区)要按照既往疫情高峰期30天使用量进行储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本单位医用物资的储备,医疗机构要配齐急救、抢救、重症救治、监护、检测等仪器设备,做好医用耗材、药品、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储备工作,建立物资储备清单,实行物资设备动态储备,确保物资药品储备量至少满足医疗机构满负荷运转30天需求;疾控机构重点做好医用防护物资、实验室检测试剂、消杀器械和药品等物资储备,至少满足既往疫情高峰期1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提前做好既往疫情高峰期10天用量的
23、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药品、消杀产品等物资储备。6.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各地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物资联合保障机制,积极构筑多方协同、整体联动、高效推进的保障工作格局。工信、发改、商务、交通运输、卫健、医保、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做好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各类“停不得”企业生产运行保障工作,储备必要的实物物资,特别要做好疫苗、药品、试剂和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物资以及产能、原辅材料的储备,确保供应链畅通,做好人员、资金、煤电油汽运等保障;及时启动能源供需形势监测,加强运行调度,按照保重点区域、保重要用户、保基本民生的原则,全力做好能源
24、安全供应保障。7.开展培训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通过继续教育平台,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以视频培训为主,10月中完成全市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员大培训”,做到全覆盖。发挥省、市级医疗专家队作用,通过视频、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适时组织开展新冠肺炎诊疗技术交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疾控机构业务培训工作,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重点加强疾控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应急处置等业务培训,特别关注未发生病例的县(市、区)和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市疾控中心要做好全市疾控大培训的业务指导工作。海关、民政、公安、司法等行业主管
25、部门要组织开展所属单位、特殊场所等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街道(乡镇)要组织做好社区工作人员防控知识的培训,提升基层防控处理能力;同时组织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疫情防控演练,提升防控效果,做到群防群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持。8.开展应急演练。各级应对新冠肺炎领导小组(指挥部)要在10月份中,以发生本土散发病例发展为聚集性疫情为背景,组织开展一次以上多部门、分层级的疫情处置联合演练。县级以病例发现报告、人员管控、场所准备等为重点,市级以指挥协同、力量调配为重点。立足实战,针对病例发现转运、综合研判、物资供应、疫点划定、人员管控、疫情处置、信息发布、舆情处置、善后
26、处理等环节开展模拟实战综合演练,可结合秋冬季自然灾害背景开展综合演练,检验各级指挥协调、联防联控、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检验预案、方案和流程的操作性和科学性,通过演练查找薄弱环节,修订相关预案方案流程,提高疫情准备和处置水平,确保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响应、迅速启动、高效处置。9.完善多部门大数据支撑。在各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组织下,不断健全完善公安部门牵头,数字办、通信管理、交通运输、卫健等部门参与的信息共享协作机制,通过面对面调查、手机通信、视频追踪、轨迹分析、数据实时分析等方式,提升疫情防控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七、强化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秋冬季是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
27、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各地要统筹做好秋冬季传染病、台风等灾后防疫工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做好避险点、避灾点等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疫情”。各地医保、卫健等部门要通过纳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等方式,促进流感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挤兑。各地要密切关注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如新冠疫苗获准上市,可根据疫情风险,经专家综合研判,适时启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教育、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重点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因病缺课登记追踪等措施,加强发热、腹泻等症状监测和筛查,
28、及早发现疫情,及时规范处置,严防疫情扩散。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开展环境卫生整洁。各级爱卫会、文明委要组织各成员单位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9月、10月,集中开展农贸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农贸市场设施陈旧、上下水设施不完善、划行规市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切实落实农贸市场卫生长效管理措施,规范市场管理。2.开展除“四害“行动。按照“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制为辅”的综合防制方针,根据病媒生物的季节消长特点,各地政府要科学制定鼠、蚊、蝇、蟑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开展除“四害”行动,切实有效降低“四害”密度,预防控制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
29、生流行。3.开展文明健康倡导。宣传、卫健等部门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倡导科学佩戴口罩,长期养成勤洗手、少聚集、不扎堆、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着力提升群众的文明健康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生活行为方式。引导公众注意食品卫生,不生食海鲜,厨房加工注意生熟分开,处理生鲜冷冻食材后要洗手。动员社会公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九、严格落实疫情处置发生本地病例的县(市、区)以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直至最小单元,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精准管控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范围要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延伸到与密切接触者的接触人员,对相关人群和人员开展风险评估,分类开展健康管理,做到精准防控,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加强对患者活动区域的监测和相关人员健康随访,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苗头,快速处置,严防发生家庭和社区(村居)聚集性感染。中风险地区要做到对散发病例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高风险地区要严格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及时处置疫情,阻断疫情传播。按照依法发布、分级负责、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原则,及时主动发布疫情相关信息,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当地防控实际,制定相关预案,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准备,确保出现疫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启动、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