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教案.pdf(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地理教案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5 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2 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3 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
2、的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2 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3 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地方时。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1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
3、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容易混淆。(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说教法: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图法提高兴趣。说学法:学会探究、学会联系、学会描述。说教学程序:说导入: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说重点:观察法突出重点:通过观察某时刻光照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
4、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晨线和昏线。创设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维,突出重点:春分日那天,全球昼夜平分,都是 6 点日出,18 点日落。但是,当我在重庆106。5E 听到收音机里报出“现在是北京时间 6 点整”时,并没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点了,同学们能帮我解释一下吗?引导思考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别。(该创意来自半只烟老师)说难点:对比分析法突破难点:区分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纠正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的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线段。动手绘图,加深印象,突破难点:绘制世界时区图,取得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空间思维,自主得出计算规律。辨析法突破难
5、点:地方时东早西晚。平时所说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和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早晚是有区别的。说兴趣点:若时间充足,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自转时墨水从北极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时间2紧迫,让学生观察视频“厄瓜多尔赤道线上的怪现象”,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游戏中学:看图找不同,既而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培养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课堂的作用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外,还应拓展学生思维。故设计如下:重点掌握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请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地球不是自东向西而是相反的自西向东自转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
6、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美观规范外,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故板书设计引入“思维导图”。(此处临时改的,不是很清楚思维导图的具体要求。)一、内容与说明1、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
7、间的方位关系。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三、教学重点、难点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四、教学课时31 课时。(“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二)新课教学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
8、轴自西向东地自转。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设计思想】绝大部分的高二学生对于初中时所学的经纬线、经纬度毫无印象,见到经
9、纬线一筹莫展。所以适当补充经纬线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4教师继续设问“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地球上会出现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报道“20 xx 年 7 月 10 日的凌晨 2 点多,很多中国铁杆球迷还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世界杯决赛的战况。”让学生判断这份报道出现在哪个国家的媒体上?【设计思想】学生能够判断出是中国媒体的报道,从而引出“地方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导致的。教师同时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45教师再设问“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有怎样的不同?”从而引出地方时,以及地方时的划分。得出“时间的东早西晚”,经度每 15
10、度时间就差1 小时,经度 1 度时间就差 4 分钟。引出“北京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辨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教师通过地球仪及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完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之间的区别。做一做,小练习:计算世界杯决赛(最近的一届)是当地时间几点开始的?6教师引入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的“丢一天”,引入“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麦哲伦的船队 1519 年 9 月从西班牙出发,历经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航海日志上为 9 月 6 日,西班牙当地日期却为 9 月 7 日。这一天“丢”在了哪里?为什么会丢?有一位双胞胎孕妇从上海坐船前往旧金山,在接近日界线的时
11、候生下了一个女孩,越过日界线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若干年后,两个孩子长大后了,他们也学了有关日界线的知识后,男孩说他应该是哥哥。你们认为他这么说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设计思想】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7、教师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方时。大家看这张结构图,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已经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对照这张图,自己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有疑问,请提出来。六、专家评析地球的自转运动是高二地理的学习难点,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课题的设计注重学生
12、的生活经验,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采用学生自主复习的模式进行最后的小结,在巩固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再次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也是本课设计的一个特色。当然,本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师所举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5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问题是否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
13、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2.以区域
14、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水圈的组成1.图解水圈的组成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但不规则的圈层。6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双基落实】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_运动的过程。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真题选粹】(20 xx 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
15、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 B.下渗C.蒸发 D.地表径流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高频考点】【真题选粹】(20 xx 课标卷 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 分)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深度探究】(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
16、个问题的形成原因)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7【高考选粹】(20 xx 新课标 I 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17、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双基落实】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了_、大气圈、岩石圈和_的相互联系;(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3)调节圈层间的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4)使地表物质发生_。【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考向透视】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更多高中地理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18、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 50%,另外 50%降水量来自()带来的水汽。8(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 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教学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世界石油、煤炭、铁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理解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铁、煤、石油的分布”、“矿产资源的利用”三个问题。在人类对矿
19、产资源的利用部分,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课文从实例入手,以一个家庭的厨房为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多么紧密,而又随处可见。而读一读则说明了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经济巨大的影响。在“煤、铁、石油的分布”一段,通过三幅图,讲解了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三种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石油的运输路线,从中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主要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方面,说明了合理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教法建议建议采取谈话法与指导作业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建议以
20、学生的活动为主,举例说出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得出现代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的结论。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采用指导作业方式。利用课本提供的分布图,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录像或其他媒体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设计示例 19【教学重点】利用地图分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教学手段】挂图:世界政区图计算机 课件:(1)读图应回答问题(2)矿产资源的开采图片或其它媒体资料【教学过程】(提问引入)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的是_?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重要性?(学生回答)(/Article/Ind
21、ex.html总结)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得出人们生活与矿产资源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矿产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变富。读书一个小国是如何变富的?(学生看书)(提问承转)瑙鲁能否长期利用磷矿石致富?为什么?(不能,因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使用最多的矿产资源是什么?-煤、石油、铁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种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学生做练习)教师课前准备的练习篇子或投影打出题目。1、读课文世界铁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铁矿的图例是_;铁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等国家,它们占世界铁矿储量的_。2、读课文世界主要煤田分布图回答:煤炭图例是_;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_、_、_等国。南半球较
22、多的国家有_、_等国。3、读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图回答:世界石油集中分布在_地区,该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_。世界上主要生产和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_;主要输往_、_地区。世界其它出产石油较多的国家有_、_、_、_。美国东部需要的石油资源主要来源于_;其西部发展需要的石油资源由来自10_;4、回答问题:矿产资源属于_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_再生,所以应该更加_;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有_、_、_;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存在一些浪费现象_、_、_、_。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本矿区的自然环境?_。(/Article/Index.html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了矿产资源的一
23、些相关的知识,希望每个人想一想,保护矿产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设计思想】矿产资源是学习的几种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本节紧紧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主要的能源石油、煤炭和主要的资源铁矿的利用及利用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为了使同学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增加感性知识是必需的。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几节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内容,所以采取读图作业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其中比较容易出错和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增加学生保护资源意识。教学设计示例 2【教学重点
24、】矿产资源的种类和铁、煤、石油的分布【教学难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以及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手段】计算机 课件【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所学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读一个小国是怎样致富的,了解矿产资源的作用。11(讨论)同学们在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利用过哪些矿产资源或其制成品?(归纳)(展示图片)矿产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看图思考)展示 课件:四个时期的工具图片,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展示: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利用矿产情况的对比表格(小结)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5、是保证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不同社会阶段的经济水平不同的重要原因,就是对矿产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如果人类不利用矿产资源,虽然也有可能生存下来,但将退回到茹毛饮血,手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承转)在众多矿产中,铁、煤、石油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特别重要。(看图思考)看世界铁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地图:找出铁矿最丰富的 7 个国家及其位置: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看图思考)世界煤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地图:世界主要煤矿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煤矿主要分布在哪两个大陆?找出产煤量居世界前位的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看图思考)看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地图:找出世界出产和输出石油最
26、多的地区找出西亚海上石油输出的主要路线找出除中东地区外,世界出产和输出石油较多的国家:俄罗斯、美国、中国、墨西哥、英国。(/Article/Index.html总结)展示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世界矿产分布极不平衡。但从资源总量来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储量最为丰富。(展示)展示矿产资源的利用图片(展示)展示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等图片,目前在矿产资源的利用中,还有不少地方存在着严重浪费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使得矿产资源面临着危机。(展示资料并讨论)地球矿物资源开采前景资料,讨论自己能为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板书设计】12探究活动1、调查家庭使用的物品涉及到的矿产资源:厨房、
27、电器、首饰等等2、参观钢铁厂或采矿场,写一篇观后感3、调查首钢的变化,谈谈你的想法。4、谈谈你对废品回收的看法。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1 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
28、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说明: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13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
29、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回顾必修 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
30、弃物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答案)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案例 1 周口店这一方水土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14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思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点
31、拨: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点拨: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效益。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点拨: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4.进入 21 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点拨: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2、终于有了正确的认识。进入 21 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板书设计1.1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2.分类天然环境:人工环境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教学目的15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
33、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教学重点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教学用具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片。教学提纲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一、位置、领土、人口二、自然条件1多山的地形2海洋性季风气候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1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2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先进产量高农业部门的分布四、文化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
34、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16提问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三国,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学习新教材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板书)提问从黑板题目看,说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是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岛国,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
35、伸。)并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 300 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最高的。)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教师讲授日卜厂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
36、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二、自然条件(板书)1多山的地形提问 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17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日本缺少许多
37、重要的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贫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矿,宜林地区广,国士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日本在北回归线以北,属于温带,又处于季风区内,具有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气温及降水情况,但也有很大差异。)提问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
38、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2海洋性季风气候(板书)复习巩固提问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提问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
39、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布置作业预习第 120124 页课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18第二课时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引入新课教师归纳特点。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学习新教材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板书)教师讲解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提问你能说出几种代表性的产品吗?(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读图导入读课本第 121 页插图
40、。日本的汽车制造闻名遐迩,我们所见到过的丰田、尼桑等小汽车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业还包括电子工业、钢铁、造船、纺织、化学等工业。日本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读图表,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并说明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有限,这些都是不利
41、条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第 121 页第二段“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提问想一想,当地有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吗?读图从日本地图中找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1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教师讲解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技术先进,部门齐全,19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提问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42、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展示景观图简单介绍四大工业城市,着重介绍日本首都东京。提问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此外还有社会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以后在高中地理再讲。)日本不仅工业发达,而且农业也非常发达。2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先进,产量高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123 页“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由学生归纳出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进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以及发达的渔业,拥有庞大的船队,占世界第一位的捕鱼量等。)导入那么日本人民是怎样在有限的
43、土地、有限的资源上,建立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呢?可以说日本人民在利用本国资源上水平是相当高的,我们看一下日本农业的分布状况就可略知一二。农业部门的分布读图根据日本工农业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业部门的分布地区。(水稻平原,林业山区,茶桑及果树丘陵)。提问为什么日本的渔业发达?(以现代化工业做基础,拥有庞大的捕捞船队,日本是个岛国。有广阔的海域及优良港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看图读“日本群岛附近洋流的分布”图,说说北海道附近成为著名渔场的原因。(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提问为什么日本要以小型农业为主,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呢?(国土狭小,耕地有限,但劳动力资源丰富。)教师讲解
44、由此可见,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发达的科学技术资源,充分开发了各类土地资源,才在地狭人稠的岛国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0小结我们从日本工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5 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教学重
45、难点:重点: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难点: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漫画导入:图中的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有那些?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的多种环境问题呢?(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
46、生物(如浮游生物)21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2 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
47、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 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二)化石燃料的分布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1煤炭的分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2.其优劣评价指标:等级和品质(1)等级:指含碳量、燃烧热量及挥发分含量;(2)品质: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量决定。3那一类煤的质量差?污染大?通常以无烟煤质量最优,褐煤最差。燃烧优质煤,单位质量提供的热量高,释放污染少。燃烧质量差的煤,释放污染大。4思考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开发战略和
48、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国经济发达的广大南方地区石油资源少,煤炭资源也少,但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突出。再加上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而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其开采、运输、利22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小,这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两个主要原因。(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 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例如,占世界人口 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 25:而占世界人口 15的印度,只消耗世界能源的 1
49、5。2 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10。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 13。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是有限的。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 1973 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 800 亿吨石油。目前,地球上石油储量大约还有 1370 亿吨。按照现在全世界每年开采 30 亿吨石油计算,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
50、类开采 4550 年。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1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石油资源会耗竭。因为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生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并且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就其总量来说用一点,少一点,加之人类消耗石油矿物燃料在快速增长,所以石油最终会耗竭2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石油不仅是人类优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资源耗竭会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3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石油资源的耗竭?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日23益减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