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305979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九年级下册一、公输1作家作品公输节选自_,该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_的辑录。现存五十三篇。2通假字(1)子墨子九距之_通_,_(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通_,_(3)公输盘诎_通_,_3古今异义(1)胡不见我于王古义:_今义:姓氏;表示随意(2)舍其文轩古义:_今义:文章4一词多义(文、起)(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2)手把文书口称敕(卖炭翁):_(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_(4)子墨子闻之,起于鲁:_(5)子墨子起,再拜:_(6)夫齁声起(口技):_5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用作动词,_。(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用作动词,_。(3)在宋

2、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用作动词,_。(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用作动词,_。(5)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用作名词,_。6(2014哈尔滨)阅读公输选段,回答问题。(8分)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3、。”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愿:_仁: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宋何罪之有?_义不杀少而杀众

4、,不可谓知类。_(3)从画线句子可看出,公输盘和楚王有着共同的心理。他们共同的心理是什么?(2分)_二、孟子两章1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_合在一起称为“四书”。2通假字(1)亲戚畔之_通_,_(2)曾益其所不能_通_,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通_,_(4)入则无法家拂士_通_,_3古今异义(1)亲戚畔之古义: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2)池非不深也古义:_今义:池塘(3)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_今义:进来或进去4一词多义(固、利)(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2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_(3)汝心之固(愚公移山):_(4)固众人(伤仲永):_(5)君子固穷(论语):_(6)天时不如地利:_(7)兵革非不坚利也:_(8)父利其然也(伤仲永):_(9)利尽南海(隆中对):_5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_。(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容词用作动词,_。(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_。(4)天下顺之顺:形容词用作动词,_。(5)人恒过过:名词用作动词,_。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兵革非不坚利也:_(2)委而去之:_(3)舜发于畎亩之中:_(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7(2014襄阳)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

6、答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二章【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

7、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注释】传:左传。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诱:教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以天下之所顺以:_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_(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时不如地利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C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早丧所天D生,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4)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_”的重要性。甲文以

8、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_、_、_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5)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_;乙文则是告诫子孙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三、鱼我所欲也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_通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通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通_,_;_通_,_2古今异义(1)一箪食,一豆羹古义:_今义:常为豆子的种类(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_今义:计时的器具(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_今义:判断动词“是”(4)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_今义:已经3一词多义(加、得、恶)(1)万钟于我何加焉:_(2)弗敢加也(曹刿论战):_(

9、3)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_(4)二者不可得兼:_(5)故不为苟得也:_(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7)所恶有甚于死者:_(8)恶能无纪(满井游记):_4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_(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3)所恶有甚于死者:_(4)万钟于我何加焉:_(5)蹴尔而与之:_5(2012兰州)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题目。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10、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_(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_四、庄子故事两则1作家作品庄子,名周,是_时期哲学家,是_家代表人物。庄子是_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2一词多义(吓、固、于)(1)仰而视之曰:“吓!”:_(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_(3)固不知子矣:_(4)子固非鱼也:_(5)汝心之固(愚公移山):_(6)鹓鹐发于南海:_(7)而飞于北海:_(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_3古今异义(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_今义:现在专指儿子(2)安知鱼之乐古义:_今义:平安;安全(3)于是鸱得腐鼠古义:_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词类活用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_5(2014成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庄子故事两则(一)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

12、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A惠子相梁相:做宰相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游玩D请循其本 本:本心(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鹓鶵其如土石何B夫鹓鶵发于南海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拔山倒树而来D我知之濠上也 辍耕之垄上(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个文段,借鹓

13、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C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2分)_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分)_五、曹刿论战1作家作品曹刿论战选自_

14、。左传原名为_,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_所作,该书是我国第一部_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_”。2通假字小惠未徧_通_,_3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_今义:粗俗,低下(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_今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3)小大之狱古义:_今义:监狱4一词多义(鄙、信)(1)肉食者鄙:_(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_(3)必以信:_(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5)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_(6)谓为信然(隆中对):_5词类活用(1)公与之乘乘:名词用作动词,_。(2)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_。(3)公将鼓之鼓:名词

15、用作动词,_。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_(2)忠之属也:_(3)齐师伐我:_7(2014丹东)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10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

16、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注释】亲:指关系友好,亲近。却:退。隐蔽:指屏障。(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肉食者鄙()神弗福也()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_(3)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_六、邹忌讽齐王纳谏1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_今义:讥讽(2)暮寝而思之古义:_今义:睡觉(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今义:名词,地

17、点,处所2一词多义(朝、诚、孰)(1)朝服衣冠:_(2)皆朝于齐:_(3)于是入朝见威王:_(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5)帝感其诚(愚公移山):_(6)诚如是,则霸业可成(隆中对):_(7)孰视之:_(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3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_。(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_。(3)王之蔽甚矣蔽:名词用作动词,_。(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_。(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_。4(2014黄冈)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18、,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身边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1)选出下列对

19、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虽欲言(虽然)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_(5)【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

20、廷”的原因是_。(2分)【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_七、愚公移山1作家作品愚公移山节选自_。列子,名_,郑国人,战国前期的思想家,_家思想代表人物。2通假字(1)始一反焉_通_,_(2)甚矣,汝之不惠_通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通_,_(4)一厝朔东_通_,_(5)无陇断焉_通_,_3古今异义(1)方七百里古义:_今义:表形状,方形(2)河阳之北古义:_今义:太阳,日光(3)达于汉阴古义:_今义:阴天(4)荷担者三夫古义:_今义:荷花,莲(5)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今义:尾巴(6)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_今义:休息4一词多义(焉、曾、且、固)(1)且焉置土石:_(

21、2)始一反焉:_(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4)曾益其所不能:_(5)年且九十:_(6)且焉置土石:_(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8)吾义固不杀人:_5词类活用(1)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_(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_(3)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_6(2014达州)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

22、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23、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年且九十:_方磨铁杵:_始一反焉:_媪自言姓武:_(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1分)(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_(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人物:_事例:_人物:_事例:_人物:_事例:_(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移山的目的是“_”。(用原文回答,2分)(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