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经典教材-第8章-施工管理(共2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95164 上传时间:2021-12-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施工经典教材-第8章-施工管理(共2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水利工程施工经典教材-第8章-施工管理(共2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施工经典教材-第8章-施工管理(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施工经典教材-第8章-施工管理(共22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8章 施工管理目录 施工管理水平对于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到施工、技术、经济活动等。其管理活动是从制定计划开始,通过计划的制定,进行协调与优化,确定管理目标;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按计划目标进行指挥、协调与控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调整原来的控制目标;通过施工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第一节 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进度的控制是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控制的总任务是在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编制或审核施工进度计划,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控制与调整,以保证工

2、程项目按期实现控制的目标。一、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方法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环节,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横道图控制法、S曲线控制法、香蕉曲线法、前锋线法和列表法。1. 横道图控制法 横道图控制法是在项目过程实施中,收集检查实际进度的信息,经整理后直接用横道线表示,并直接与原计划的横道线进行比较。 2. S型曲线控制法 S型曲线是一个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工作量完成情况的曲线图。该工作量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实物工程量、工时消耗或费用,也可以是相对的百分比。对于大多数工程项目来说,在整个项目实施期内单位时间(以天、周、月、季等为单位)的资源消耗(人、财、物的消耗)通常是中间多而两头少。

3、由于这一特性,资源消耗累加后便形成一条中间陡而两头平缓的形如“S”的曲线。图8-1 S型曲线比较图象横道图一样,S型曲线也能直观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项目进度控制工程师事先绘制进度计划的S型曲线。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按项目实际进度情况绘制完工进度的S型曲线,并与原计划的S型曲线进行比较,如图8-1所示。3. “香蕉”曲线比较法 “香蕉”曲线是由两条以同一开始时间、同一结束时间的S型曲线组合而成。其中,一条S型曲线是工作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进度所绘制的S型曲线,简称ES曲线;而另一条S型曲线是工作按最迟开始时间安排进度所绘制的S型曲线,简称LS曲线。除了项目的开始和结束点外,ES

4、曲线在LS曲线的上方,同一时刻两条曲线所对应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同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想的状况是任一时刻的实际进度在这两条曲线所包区域内的曲线R,如图8-2所示。图8-2 “香蕉”曲线图 二、 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1. 分析偏差对后继工作及工期影响 当进度计划出现偏差时,需要分析偏差对后继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判断。工作的总时差(TF)不影响项目工期,但影响后继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是工作拥有的最大机动时间;而工作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后继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条件下,工作拥有的最大机动时间。利用时差分析进度计划出现的偏差,可以了解进度偏差对进度

5、计划的局部影响(后继工作)和对进度计划的总体影响(工期)。2. 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方法 进度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关键线路上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来实现缩短工期的目的。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调整时,由于增加了工作之间的相互搭接时间,进度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实施中必须做好协调工作。(2) 改变工作延续时间这种方式与第一方式不同,它主要是对关键线路上工作本身的调整,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发生变化。 这种调整方式通常在网络计划图上直接进行,其调整方法与限制条件以及对后继工作的影响程度有关,一般可考虑以下三种情况。1) 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

6、度拖延,但拖延的时间在该工作的总时差范围内,自由时差以外。若用表示此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即:FFTF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不会对工期产生影响,只对后继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调整前,要确定后继工作允许拖延的时间限制,并作为进度调整的限制条件。2) 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的拖延时间大于项目工作的总时差,即:TF这时该项工作可能在关键线路上(TF0);也可能在非关键线路上,但拖延的时间超过了总时差(TF)。调整的方法是,以工期的限制时间作为规定工期,对未实施的网络计划进行工期费用优化。通过压缩网络图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使总工期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3) 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但拖延的

7、时间在该工作的总时差范围内,自由时差以外。若用表示此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即:FFTF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不会对工期产生影响,只对后继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调整前,要确定后继工作允许拖延的时间限制,并作为进度调整的限制条件。图8-3 进度偏差对后继工作和工期影响分析过程4) 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但拖延的时间在该工作的总时差范围内,自由时差以外。若用表示此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即:FFTF根据前面的分析,这种情况不会对工期产生影响,只对后继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调整前,要确定后继工作允许拖延的时间限制,并作为进度调整的限制条件。5) 在网络图中,某项工作进度的拖延时间大于项目工作的

8、总时差,即:TF这时该项工作可能在关键线路上(TF0);也可能在非关键线路上,但拖延的时间超过了总时差(TF)。 6) 在网络计划中工作进度超前。在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优选的合理工期。第二节 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生产过程中以降低工程成本为目标,对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施工成本是施工过程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工作成果。一、 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有:(1) 定额工作。(2) 计量检验工作。(3) 原始记录工作。(4) 内部价格工作。(5) 编制施工预算

9、。 二、 编制成本计划编制程序大致是首先根据施工任务和降低成本指标,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 然后以计划部门为主,财务部门配合,对上述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比先进,找差距,挖掘企业潜力,提出降低成本的目标。再由技术生产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会同行政部门,根据人员定额和费用开支范围,编制管理费用计划。在此基础上,由计划财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出降低成本计划。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一般包括:(1) 加强施工生产管理,合理组织施工生产,正确选择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施工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2) 提高劳动生产率。(3) 节约材料物资。(4) 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和降低机械使用

10、费。(5) 节约施工管理费。(6) 加强技术质量管理,积极推行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三、 施工成本因素分析工程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对比与分析,揭露存在问题,寻找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1. 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 技术经济指标完成的好坏,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成本的增减。下面就主要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作简要分析。(1) 产量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工程成本一般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因此,随着产量的提高,各单位工程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将相应减少,单位工程成本也就会随产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少。即(8-8) 式中: 因产量变动而使工程

11、成本降低的数额,简称成本降低额;C原工程总成本; 为成本降低率,即 ;产量增长百分率;_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2) 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还须考虑人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8-9) 式中: -由于劳动生产率(含工资增长)变动而使成本降低的成本降低率;-平均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人工费占总成本的比重。(3) 资源、能源利用程度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影响资源、能源费用的因素主要是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就企业角度而言,降低耗用量(当然包含损耗量)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面。其计算公式为:(8-10) 式

12、中: 因降低资源、能源耗用量而引起的成本降低率;资源、能源耗用量降低率;为资源、能源费用在工程成本中的比重。如果利用率表示,则有(8-11) 式中:、分别为资源、能源原来和变动后的利用率;其余符号同前。在建筑工程中,有时要根据不同原因,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一些替代材料,由此引起的工程成本降低额为(8-12) 式中: 替代材料引起的成本降低额;、原拟用材料用量和单价;、 为替代材料用量和单价。(4) 机械利用率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机械利用率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可直接利用式(8-8)和式(8-9)分析。为便于随时测定,亦可用下两式计算:(8-13) (8-14) 式中: 、 机械作业时间

13、和生产能力变动引起的单位成本降低率;、 机械作业时间的计划完成率和生产能力计划完成率;Wd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5) 工程质量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质量提高,返工减少,既能加快施工速度,促进产量增加,又能节约材料、人工、机械和其他费用消耗,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水利水电工程虽不设废品等级,但对废品存在返工、修补、加固等要求。一般用返工损失金额来综合反映工程成本的变化。其计算式为(8-15) 式中:返工损失率,即返工对工程成本的影响程度,一般用千分比表示;返工损失金额;B施工总产值(亦可用工程总成本)。(6) 技术措施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尽力发挥潜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这不

14、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最有效的手段。其对工程成本的影响程度为式中:采取技术措施引起的成本降低率;措施涉及的工程量;S采取措施后单位工程量节约额;措施涉及工程原成本占总成本之比重;C工程总成本。(7) 施工管理费变动对工程成本的影响施工管理费在工程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能注意精简机构,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节省开支,对降低工程成本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其成本降低率为式中:节约管理费引起的成本降低率;G 管理费节约百分率;管理费占工程成本之比重。四、 工程成本综合分析工程成本综合分析,就是从总体上对企业成本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概略的分析。在经济活动分析中,一般把工程成本分为三种

15、: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预算成本,一般为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工程成本;在实行招标承包工程中,一般为工程承包合同价款减去法定利润后的成本。因此又称为承包成本。计划成本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成本降低目标,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和施工条件等所确定的成本。是企业降低生产消耗费用的奋斗目标,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在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实际发生费用的总和。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效果的综合性指标。计划成本与预算成本之差即为成本计划降低额,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差即为成本实际降低额。将实际成本降低额与计划成本降低额比较,可以考察企业降低成本的执行情况。工程成本的综合分析,一般可分

16、以下三种情况:(1)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检查完成降低成本计划情况和各成本项目降低和超支情况。(2) 对企业间各单位之间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差距。(3) 本期与前期进行比较,以便分析成本管理的发展情况。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既要看成本降低额,又要看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相对数,便于进行比较,看出成本降低水平。五、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方法1. 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和已完工程实际施工成本,横道的长度与其金额成正比例。横道图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一般用于项目的决策分析层次。2. 表格法 表格法是进行偏差分

17、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灵活、适用性强、信息量大、便于计算机辅助施工成本控制等特点。六、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成本目标的实现,合理地确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值,包括项目的总目标值、分目标值、各细目标值。在确定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时,应有科学的依据。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又要允许对脱离实际的既定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改变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目标值,而必须按照有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第三节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中心内容之一。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实施与改进、施工规程的制定与贯彻、施工过程的安排与控制,都是以保证工程质量为

18、主要前提,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保证。一、 施工质量控制的任务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任务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工作体系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和等级要求。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施工质量控制又可分为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工作的重点应是质量的事前控制。1. 质量事前控制 (1) 确定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要求。(2) 建立本项目的质量监理控制体系。(3) 施工场地质检验收。(4) 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5) 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6) 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7)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2. 质量的事中控制 (1) 施工工艺过

19、程质量控制:现场检查、旁站、量测、试验。(2) 工序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检验合格后签署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3)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4) 做好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的处理工作。(5)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责任;审核、批准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措施或方案;检查处理措施的效果。(6) 进行质量、技术鉴定。(7) 建立质量监理日志。(8) 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3. 质量的事后控制 (1) 组织试车运转。(2) 组织单位、单项工程竣工验收。(3) 组织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评定。(4) 审核竣工图及其它技术文件资料,搞好工程竣工验收。(5) 整理工程

20、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二、 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1. 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应对工程建设对象的施工生产进行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即包括事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各单项工程及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建筑施工及安装产品质量的事后控制。2. 施工质量控制的途径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审核有关文件、报表,以及进行现场检查及试验这两条途径来实现的。(1)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1) 审查进入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2) 审查开工申请书,检查、核实与控制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3) 审查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

21、施工计划,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4) 审查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5) 审核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6) 审核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以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7) 审查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确保设计及施工图纸的质量。8) 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的应用申请报告后,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质量。9) 审查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确保质量缺陷或事故处理的质

22、量。10) 审查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2) 质量监督与检查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有:1) 开工前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2) 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主要是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若发现有问题应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3) 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还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质量。4) 工序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及隐蔽工程检查。在施工单位自检与互检的基础上,隐蔽工程须经监

23、理人员检查确认其质量后,才允许加以覆盖。5) 复工前的检查。当工程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停工后,在复工前应经检查认可后,下达复工指令,方可复工。6) 分项、分部工程完成后,应检查认可后,签署中间交工证书。(3) 现场质量检验工作的作用要保证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检验与控制是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的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质量检验的主要作用如下。1) 它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2) 质量检验为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所需依据的有关技术数据和信息。3) 保证质量合格的材料与物资,避免因材料、物资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4)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及时判断质量,采取措施,防止质量问

24、题的延续与积累。5) 在某些工序施工过程中,通过旁站监督,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某些检验手段及所显示的数据,可以判断其施工质量。(4) 现场质量控制的方法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1) 四个阶段质量管理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和措施,简称PDCA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8-5所示。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每个PDCA循环

25、,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图8-5所示。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这是因为在一个循环中,从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目标的实施和检查,到找出差距和原因。2) 八个步骤为了保证PDCA循环有效地运转,有必要把循环的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一般细分为以下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改进的效果。以上四个步骤是“计划”阶段的具体化。 质量目标措施或计划的实施

26、,这是“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应该按上一步所确定的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并给以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调查采取改进措施以后的效果,这是“检查”阶段。总结经验,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系统化、条例化,使之形成标准或制度,纳入到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中去。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循环。最后两个步骤属于“措施”阶段。3) 七种工具在以上八个步骤中,需要调查、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常用的七种工具是: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 (5) 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手段施工质量监督控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1) 旁站监督2) 测量3) 试验4) 指令

27、文件5) 规定的质量监控程序三、 质量事故原因分析1. 常见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违背基本建设规律基本建设程序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但有些工程不按基建程序办事。(2) 地质勘察原因诸如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或勘探时钻孔深度、间距、范围不符合规定要求,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地基情况等,从而使得或地下情况不清,或对基岩起伏分布误判等,它们均会导致采用不恰当或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或墙体开裂、破坏,或引发建筑物倾斜、倒塌等质量事故。(3) 对不均匀地基处理不当对软弱土、杂填土、冲填土、大孔性土或湿陷

28、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岩溶、土洞、岩层出露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也是导致重大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特点,从地基处理、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加以治理。(4) 设计计算问题诸如盲目套用图纸,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或变形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以及计算错误等,都是引发质量事故的隐患。(5)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6) 施工与管理问题(7) 自然条件影响空气温度、湿度、暴雨、风、浪、洪水、雷电、日晒等均可能成为质量事故的诱因,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2. 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29、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所以引起质量事故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应对事故的特征表现,以及事故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可概括为如下的方法和步骤:(1) 对事故情况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与掌握质量事故或缺陷的现象和特征。(2) 收集资料(如施工记录等),调查研究,摸清质量事故对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情况。(3) 分析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根据对质量事故的现象及特征,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造成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些特殊、重要的工程质量事故,还可能进行专门的计算、实验验证分析,分析其原因。四、 质量事故的处理1. 施工质量事故

30、处理程序 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后,一般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如图8-6所示。图8-6 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程序(1) 当出现施工质量缺陷或事故后,应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其有关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同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2) 进行质量事故调查,主要目的是要明确事故的范围、缺陷程度、性质、影响和原因,为事故的分析处理提供依据。调查力求全面、准确、客观。(3) 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事故原因分析是确定事故处理措施方案的基础。正确的处理来源于对事故原因的正确判断。只有对调查提供的充分的调查资料、数据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后,才能由表及里、去伪

31、存真,找出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4) 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事故处理方案的制订应以事故原因分析为基础。如果某些事故一时认识不清,而且事故一时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进行调查、观测,以便掌握更充分的资料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找到原因,以利制定方案。(5) 按确定的处理方案对质量缺陷进行处理。(6) 在质量缺陷处理完毕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2. 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 一般的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1) 施工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2) 与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 。(3)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3. 质量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

32、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必要时还应通过实际量测、试验和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才能对事故的处理结果作出确切的检查结论,和鉴定结论。第四节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全体职工及各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生产管理、数理统计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为达到安全生产目的而采取各种措施的管理。 一、 安全管理的内容 1. 建立安全生产制度。2. 贯彻安全技术管理。3. 坚持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4. 组织安全检查。5. 进行事故处理。二、 安全生产责任制1.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各类

33、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2. 责任制的制定和考核 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的领导责任。施工现场从事与安全有关的管理、执行和检查人员,特别是独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定期考核。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施工现场应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定总的安全目标,如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文明施工目标等。制定达标计划,将目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考核到人。4.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现场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除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有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设施验收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制度等。5. 施工现场

34、安全管理网络 施工现场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由各职能机构和分包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成自上而下覆盖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三、 安全生产检查1. 安全检查内容 施工现场应建立各级安全检查制度,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教育培训、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的作用、查伤亡事故处理等。2. 安全检查的要求 (1) 各种安全检查都应该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2) 每种安全检查都应有明确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项目、内容及标准。(3) 检查记录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因此要认真、详细。特别是对隐患的记

35、录必须具体,如隐患的部位、危险性程度及处理意见等。(4) 安全检查需要认真地、全面地进行系统分析,定性定量进行安全评价。(5) 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查结果的归宿。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3. 施工安全文件编制要求 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法规和规章、编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要求有:(1) 安全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的安全管理总目标协调一致;(2) 安全保证计划应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将要素用矩阵图的形式,按职能部门(岗位)进行安全职能各项活动的展开和分解,依据安全生产策划的要求和结果,对各要素在本现场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案;(3)

36、体系文件应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讨论与协调,以提高编制工作的质量,并按标准规定由上报机构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工程项目部满足安全生产的保证能力等进行确认,建立并保存确认记录;(4) 安全保证计划应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5) 配备必要的资源和人员,首先应保证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适宜而充分的设施、设备,以及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的财务预算。(6) 加强信息管理、日常安全监控和组织协调。(7) 由企业按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和确认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适合性。为了有效准确及时地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可以根据项目施工的对象

37、、特点要求,编制安全检查表。4. 检查和处理 (1) 检查中发现隐患应该进行登记,作为整改备查依据,提供安全动态分析信息。(2) 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除进行登记外,还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3) 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可以当场指出,进行纠正。(4) 被检查单位领导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研究整改方案,按照“三定”原则(即定人、定期限、定措施),立即进行整改。(5) 整改完成后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四、 安全生产教育1. 安全教育内容 (1) 新工人(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必须进行公司、工地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

38、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严禁事项及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2) 电工、焊工、架工、司炉工、爆破工、机操工及起重工、打桩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工人,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种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3)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2. 安全教育的种类 (1) 安全法制教育。(2) 安全思想教育。(3) 安全知识教育。(4) 安全技能教育。(5) 事故案例教育。3.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

39、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这些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与建筑业有关的主要种类有:(1) 电工作业。(2)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 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 登高架设作业。(6) 压力容器操作。(7) 爆破作业。4. 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 施工企业在做好新工人入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5. 班前安全活动 班组长在班前进行上岗交底,上岗教育,做好上岗记录。(1) 上岗交底。对当天的

40、作业环境、气候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和各个环节的操作安全要求以及特殊工种的配合等进行交流。上岗检查。查上岗人员的劳动防护情况,每个岗位周围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无患,机械设备的安全保险装置是否完好有效,以及各类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等第五节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一、 施工招标施工招标过程如图8-7所示,大致经历招标准备、招标和开标决标三个阶段。招标投标是确定工程建设承发包关系的一种方式,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下面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说明。一、 施工招标施工招标过程如图8-7所示,大致经历招标准备、招标和开标决标三个阶段。招标文件是发包单位为了选择承包单位对标的所作的说明,是承发包双方建立

41、合同协议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有:(1) 工程综合说明(2) 工程设计和技术说明(3) 工程量清单和单价表(4) 材料供应方式(5) 工程价款支付方式(6) 投标须知(7) 合同主要条件2. 标底 标底是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它是上级主管部门核实建设规模,建设单位预计工程造价和衡量投标单位标价的依据。3. 招标 招标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招标文件准备好以后,就可以开始招标。招标阶段要进行的工作有:发布招标消息;接受投标单位的投标申请;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组织现场踏勘、工程交底和答疑;接受投标单位递送的标书等。 4. 开标 开标由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投标单位、当地公证机关和有关部门代表

42、参加。经公证人确认标书密封完好,封套书写符合规定,当众由工作人员一一拆封,宣读标书要点,如标价、工期、质量保证、安全措施等,逐项登记,造表成册,经读标人、登记人、公证人签名,作为开标正式记录,由招标单位保存。5. 评标决标 开标以后,首先从投标手续、投标资格等方面排除无效标书,并经公证人员确认,然后由评标小组就标价、工期、质量保证、技术方案、信誉、财务保证等方面进行审查评议。二、 施工投标施工单位在决定参加投标以后,为了在竞争的投标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结果,必须认真做好各项投标工作,主要有:建立或组成投标工作机构;按要求办理投标资格审查;取得招标文件;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弄清投标环境,制订投标策略;

43、编制投标文件;按时报送投标文件;参加开标、决标过程中的有关活动。现就几个主要问题加以说明。1. 投标工作机构 为了适应招标投标工作的需要,施工企业应设立投标工作机构,其成员应由企业领导以及熟悉招投标业务的技术、计划、合同、预算和供应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投标工作班子的成员不宜过多,最终决策的核心人员,宜限制在企业经理、总工程师和合同预算部门负责人范围之内,以利投标报价的保密。2. 研究招标文件 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弄清其内容和要求,以便全面部署投标工作。3. 弄清投标环境 投标环境主要是指投标工程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投标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谈判对手的状况。弄清这些情况,对于正确估计工程成本和利润,权衡投标风险,制定投标策略,都有重要作用。4. 制订投标策略 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的投标活动中,取得满意的结果,必须在弄清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投标策略,藉以指导投标过程中的重要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