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04-1三论宗长安与中国佛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1)--04-1三论宗长安与中国佛教.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1长安与中国佛教三论宗长安与中国佛教三论宗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 13 世纪,伊斯兰教入侵,佛教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公元 1203年,佛教在印度消亡。佛教从公元前 2 年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形成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标志着佛教中国化最后完成。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六大宗派,都是在长安创立的。【三论宗的源流】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一个。三论宗依据龙树的中论 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而得名。这三本著作,是在长安草堂寺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完成的。三论宗的学统,在印度的初祖是龙树,二祖是提婆。龙树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第一个重要的大乘佛教学者。他的中论 十二门论
2、等,发挥缘起性空的学说,为大乘佛学建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龙树将自己的学说传给弟子提婆。提婆深得其要领,著有百论,大大发扬了龙树学说。鸠摩罗什在后秦弘始三年(401 年)来到长安,在后秦的逍遥园里的草堂寺与弟子翻译经典,包括中论 百论和十二门论等“三论”。经过弟子道生、僧肇等人对三论的大力弘传,形成了早期的三论宗。到了陈、隋之世,三论学者最著名者是吉藏。他著作宏富,立义精微,正式创立了三论宗。【缘起性空】三论宗的理论是缘起性空、破邪显正。世间、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生,这叫缘起;既然是缘起的,离开了众多因缘,事物就不存在,这叫性空。比如桌子,是由木材而来。而木材由大树而来,大树由小
3、树而来,小树由种子而来。种子长成大树,需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份等等各种条件。木材通过设计、制作,就成了桌子。但缘份不同时,也可以制作成椅子、板凳。所以我们看到的桌子,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它的本性是空的。【相有性空】为了阐明这一理论,三论宗设立了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等义。从俗谛说,事物在缘起上是有;从真谛说,诸法在本性上是空。相上看是有,性上看是空,这就叫相有性空。三论宗所依据的是般若学,般若思想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它的最主要的精髓就是“空”的理论。三论宗认为,世人之所以痛苦不堪,就是因为沉迷于现象的有,而不能看到它本性的空。凡夫的最大特点和毛病是着相,沉迷在幻象上,执迷不悟,是“凡所有相,抱住不
4、放”;而觉悟的人看到的则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金刚经)只要你悟到了空性,就是破迷开悟的觉者。所以,要成为凡夫和佛陀、要置身在此岸和彼岸,都在一念之间。这至关紧要的一念,就是着相还是离相。着相就是凡夫,离相就是觉者。而要想离相,就要体证缘起性空的智慧。【破除二执】吉藏说:“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三论玄义卷一)三论玄义卷一)破邪是为了拯救沉沦众生,显正是为了弘扬大乘佛法。三论宗认为宇宙万物刹那间生灭变化,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但芸芸众生却认为这些都是常住不变的,贪着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造作种种恶业,生生世世不能出离。执着于世
5、间事物的现象,就会生起邪知邪见。为了破除这种邪妄的见解,就要体会到万事万物的空性、无常性。破除了邪知邪见,就能超越生死轮回,获得彻底的觉悟。要破除的执着,主要有两种,一种叫我执,一种叫法执。我执,就是对我的执着。对我的身子、我的心念的执着。破除我执的譬喻,可以借用中国古代的一则笑话差人与和尚来说明。【差人与和尚】有一个和尚犯了罪,官府派一个差人押解他到流放地。和尚为了逃跑,就出钱买来好酒好肉招待差人。差人一高兴,就烂醉如泥了。和尚看机会来了,就剃掉了差人的头发,换上差人的衣服,脚底抹油,溜了。第二天早上,差人醒来后,找不见和尚大惊失色。一看自己脖子上套着的枷锁,身上穿着袈裟,再一摸自己的光头,
6、突然之间他好像明白了过来说:“原来和尚在这里!”他把自己当成和尚了。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耶,和尚在这里,我又跑到哪里去了?”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就是,如果我们被假相蒙蔽,就会失去自己。衣服标签,不是真实的你自己。当我们把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就成了假的。破除法执的譬喻,在大乘佛教里有著名的“大乘十喻”,其中之一是渴鹿趁阳焰的比喻。【渴鹿追阳焰】当我们夏天在烈日下开车的时候,会发现在前方 50 至 00 米左右的柏油路上,有白汪汪的一片好像是积水一样的东西。它看起来像水,实际上却并不是水,是由于阳光的照射,在柏油路上形成的反光。这一片由于反光形成的看起来像是积水的东西,一直处在你车子的前方,任
7、你怎么加大油门,也总是走不到它的跟前去。如果你是一头饥渴的鹿,认为它真的是一潭积水,想去喝它,拼命地朝它跑,那你就惨了。这就是大乘佛教中十个最经典比喻中的“阳焰”的比喻。楞伽经说: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阳焰”就是和夏天开车时公路上的“积水”相类似的一种现象。在广阔的原野上,日光照映着浮尘,远远看上去,像是一潭清水。饥渴的鹿见了,以为它真的是一潭清水,就朝着它狂奔而去。它一个劲拼命地跑,最后把自己活活地累死了。渴鹿追逐阳焰,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起心动念追逐虚幻的事物的痴迷和危险。我们对外部的虚幻境界
8、的执着,就是渴鹿追阳焰。必须破除对外境的执着,才能走上正道。白居易在读禅经诗中也说:“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虚空中的花朵,结不出果实;在看起来像水阳焰里,你又怎么能得到真的鱼呢?三论宗的理论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理论高度。在吉藏之后,后继无人,三论宗在很短的时期内迅即衰落。三论宗偏于义理,忽略行持。禅宗独盛之后,许多三论宗大师转而归入了禅宗。会昌灭佛之后,三论宗在中国就渐渐消亡了。三论宗虽在中土迅即衰微,但吉藏的弟子慧灌将之传入日本,并在日本传播了很长一段时间。三论宗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前所未有,不但丰富了佛教文化,也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直至今天,三论宗强调的缘起性空思想,一直是佛教般若思想的核心,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华,成为佛教贡献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