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卫星通讯终端项目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阳卫星通讯终端项目申请报告模板参考.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7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7五、 建设背景、规模8六、 项目建设进度9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9八、 环境影响10九、 建设投资估算10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13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4一、 行业风险特征14二、 行业发展现状15三、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17第三章 市场分析20一、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20二、 行业壁垒24第四章 项目选址26一、 项目选址原则26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6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2五、 产业发展方向34六、
2、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五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38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8二、 建设方案3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0第六章 运营管理模式42一、 公司经营宗旨4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3四、 财务会计制度46第七章 法人治理5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0二、 董事52三、 高级管理人员57四、 监事59第八章 项目节能分析60一、 项目节能概述6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1能耗分析一览表61三、 项目节能措施62四、 节能综合评价63第九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6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7三、 质量管
3、理68四、 项目技术流程69五、 设备选型方案7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1第十章 安全生产72一、 编制依据72二、 防范措施74三、 预期效果评价80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8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1第十二章 项目环保分析83一、 编制依据83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84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4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6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7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7七、 营运期环境影响88八、 环境管理分析89九、 结论及建议91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92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2二、 建设投资估算93
4、建设投资估算表95三、 建设期利息9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5四、 流动资金96流动资金估算表97五、 总投资9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9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0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8三、 偿债能力分析10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0第十五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12一、 项目招标依据112二、 项目招标范围112三、 招标要求113
5、四、 招标组织方式115五、 招标信息发布119第十六章 总结说明120第十七章 附表1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2建设投资估算表12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5流动资金估算表12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2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丹阳卫星通讯终端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
6、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国制造2025;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工业绿色发展
7、规划(2016-2020年);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二)技术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
8、目背景我国已建成国际卫星通信主站近20座,大中型国内地面站约50座,国内卫星专用通信网150多个,各类VAST地球站2万多个,支撑着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业务的传输;通过40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了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络。2010-2015年中国卫星通信设备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加,且增长较快。近年来,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同样出现在2012年,该年全行业实现销售额132.2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到2018年,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226.3亿元。(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8667.00(折合约2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5438.21。其中:生产工程22893
9、.20,仓储工程7953.2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347.42,公共工程1244.34。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卫星通讯终端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硅片、磷纸、石英杆舟、电子清洗液、哈摩粉、异丙醇、硅单晶片、预扩石英管、主扩SIC管、热电偶、高纯洗净剂、高纯液态磷源、抛光液。(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减薄机、贴膜机、划片机、粘片机、焊
10、线机、测试设备、分选机、烘箱。八、 环境影响该项目在建设时,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处理好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烟尘、污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分别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帮界噪声标准、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该项目在建设生产中只要认真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881.1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325.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11%;建设期利息
11、327.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流动资金3227.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6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325.8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620.8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90.01万元,预备费314.96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0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3427.15万元,纳税总额3401.39万元,净利润5400.9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9.08%,财务净现值8694.2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25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
12、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8667.00约28.00亩1.1总建筑面积35438.211.2基底面积11200.2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7.402总投资万元14881.152.1建设投资万元11325.842.1.1工程费用万元9620.872.1.2其他费用万元1390.012.1.3预备费万元314.962.2建设期利息万元327.472.3流动资金万元3227.843资金筹措万元14881.153.1自筹资金万元8198.243.2银行贷款万元6682.914营业收入万元30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3427.156利润总额万元7201.307净
13、利润万元5400.978所得税万元1800.339增值税万元1429.5110税金及附加万元171.5511纳税总额万元3401.3912工业增加值万元11380.2913盈亏平衡点万元10124.20产值14回收期年5.2515内部收益率29.0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694.28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行业风险特征1、政策变动的风险近年来,国家对卫星导航与定位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使得我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行业进入高速发
14、展时期,例如2014年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发展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使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但国家政策变动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若是目前这种良好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本行业内的企业必将受到影响。2、研发能力不足风险卫星定位应用依赖于相关技术的研发,然而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和技术更新周期较短,企业只有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人员的钻研精神和学习能力,紧跟市场动态,
15、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若企业研发技术能力较差,在行业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企业会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二、 行业发展现状1、发展迅速,北斗系统发展对行业贡献较大根据我国2016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了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1%。其中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在808亿元左右。北斗系统对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2、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市场稳定增长2013年到
16、2016年,我国导航卫星定位终端市场保持着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2016年国内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从2013年的3.48亿台增长到5.3亿台,增长率为52.30%。从卫星定位终端市场具体产品的类型构造来看,终端市场具体产品主要构成为: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汽车导航后市场终端、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各类监控终端、高精度定位接收器。智能手机市场在卫星导航终端市场贡献突出。就2016年而言,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5.1亿台,其中带北斗功能的数量超过30%。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80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突破550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600万台左右,高精
17、度定位接收机14万台/套。3、通信终端和车联网终端的广阔市场为行业提供较大发展空间我国已建成国际卫星通信主站近20座,大中型国内地面站约50座,国内卫星专用通信网150多个,各类VAST地球站2万多个,支撑着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业务的传输;通过40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了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络。2010-2015年中国卫星通信设备行业销售收入逐年增加,且增长较快。近年来,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同样出现在2012年,该年全行业实现销售额132.2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到2018年,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226.3亿元。就通信终端而言,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市场是我国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带
18、来的确定性最高的增量市场,目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在民用行业中的森林防火、户外探险、减灾救灾、海洋渔业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卫星应用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3年我国固定卫星通信用户4.5万,移动和便携式用户3.5万,未来中国市场移动性终端和宽带终端将迎来较大的增长,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可达50万。此外,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市场广阔,2011年到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持续上升,预计2017年我国智能手机的拥有量将增长为11.3亿台,手机保有量的增速虽然逐年放缓,但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手机较短的更新换代周期使得智能手机保有量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手机市场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19、应用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车联网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应用,车联网终端市场分为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前装市场指汽车出厂前包含在整车上的电子产品和服务,后装市场指汽车销售以后,在汽车上加装电子产品和服务。据统计,预计到2018年,前装车载终端(嵌入式)规模将达到499万台,后装配车载终端将达到477万台。就整体市场规模而言,预计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其中前装终端市场规模达到249亿元,后装市场规模接近48亿元。三、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1、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行业规模和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卫星导航定位市场需求的增加,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
20、大,行业产值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其中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预计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中游的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量将有巨大飞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幅增强;上游的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稳定在10%左右。随着产业的发展进步,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产业链产值分布结构将稳定为5:4:1的比例。就应用领域而言,卫星导航与定位已经在我国农业、林业、渔业、警用装备、防灾减灾等
21、各行业领域的应用,随着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2、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以及北斗系统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产业正从GPS应用为主逐渐向北斗兼容多系统应用转变,北斗系统将在国防和涉及国家、社会和经济安全的领域逐步替代国外系统或与其兼容使用,并逐渐与GPS竞争大众市场。2016年我国北斗产值约566亿元。若按照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保守测算,2020年北斗相关产值将达到2,400亿元,行业将保持高达33.5%左右的复合增速,
22、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对市场的贡献率将在60%-80%之间,竞争力显著提升。3、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行业向建设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随着云计算存储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已经走到大众的视野中来,目前物联网已形成“芯片模组系统设备测试仪表运营商应用”的产业链。定位和导航技术作为物联网的一项重要感知技术,借助其获取物体的即时位置信息,可以衍生一系列基于位置信息的物联网应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领域,物体的位置实时变化,采集的其他信息通常必须与位置信息关联才有价值。物联网产业链最先爆发的是上游的模块芯片,然后再往下游的终端和应用传递。随着互联网和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行业融合的加速,建
23、设物联网生态系统还是未来导航定位服务的发展方向。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7年我国密集出台了若干关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文件,之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政策促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品的应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这是国家针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发布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勾划出至2020年的产业发展蓝图。2016年出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提出培育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打造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扩大应用规模
24、,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该目录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5大领域8个产业,其中包含了北斗及卫星应用的相关内容。目录指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中,一是物联网设备,包括定位系统设备,北斗全球定位系统(GPS)终端与设备,RTLS定位系统等。二是卫星移动通信、导航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卫星通信终端,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移动通信的终端;包括车载、舰载、机载终端和手持机;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接收北斗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广播
25、导航信号,用于导航定位功能的接收机设备。三是卫星通信运营服务方面,指基于移动、宽带等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服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导航定位、高精度网络同步和授时运营服务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卫星定位与位置服务行业良好有序发展的坚实基础。(2)智能导航终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3G、4G、5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导航终端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终端市场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汽车导航后市场终端、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各类监控终端、高精度定位接收器等产品,其中智能手机市场和汽车车载卫星导航市场对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终端市场的贡献较大。车载卫星导航终
26、端将集导航、监控、娱乐、移动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市场需求广阔。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使得手机地图和手机导航成为大众生活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基于位置的增值内容信息服务。智能手机和车载卫星导航终端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已具雏形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与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相对完备,相关企业日趋成熟,有效支撑新一轮高速增长。随着国家对北斗卫星导航政策推动,我国市场上已有不少公司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芯片。
27、此外,支撑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的内容数据主要包括导航地图数据、深度信息点数据和动态交通数据,目前已涌现多家企业能够基于不同数据源进行交通信息处理的。在服务提供方面,大量专业的第三方信息服务提供商为卫星导航设备提供包括一键呼叫导航、TMC实时交通路况信息、车辆定位追踪、车辆实时救援等服务。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汽车生产商、导航电子地图提供商的加入使得整个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行业产业链已具雏形。(4)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实现升级发展中国的导航产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逐渐转型,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融合拓展了卫星导航的功能。目前,多家企业已经在构建基于4G、WiFi等无线通信技
28、术的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实时路况信息、实时救援等在内的各项位置服务。推进卫星导航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有利于卫星技术在智慧城市、林渔业养殖、车联网行业的应用,有利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从传统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到建设物联网生态系统的行业升级。2、不利因素(1)核心技术缺失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低在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产业化进程中,核心技术是卫星定位关键芯片,如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数据处理芯片等。目前全球市场上此类芯片基本上被少数几家欧美公司所垄断,中国导航设备生产受制于上述芯片生产商,大部导航芯片都是采取国外购买的方式,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制约了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大众化发展
29、。另外,在涉及国家核心经济和安全的许多重要领域,包括民航、交通电信、金融、电力、物流等卫星导航技术基本依赖GPS,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卫星导航芯片的研制和产业化迫在眉睫。(2)国内产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还不完善,行业中参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企业有十几家,且各自为战,缺乏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企业重复研究现象严重。过多企业盲目投资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不仅加剧了资金短缺,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科研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更延缓了技术攻关速度。(3)行业竞争无序目前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中大多为小微企业,行业集中程度低,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无序
30、,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二、 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卫星导航定位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投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并保持优势,有赖于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契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产品的持续推出。因此,行业内的后来者往往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技术摸索和积累时期,才能和业内已占据技术优势的企业相抗衡,技术持续创新能力是进入本行业的一大壁垒。2、人才壁垒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设计、研发、服务、营销等各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
31、不但需要具备行业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且专业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卫星导航定位的相关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这样才能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对于本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常见的行业壁垒。3、资金壁垒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主要包括芯片与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无论是芯片研发设计,终端设备的生产销售,还是进行卫星导航平台运营服务,企业前期都会进行较大的资金投入,这对准备进入本行业的企业而言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压力。第四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
32、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丹阳,古称曲阿。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16万人,是沪宁线上新兴的中心节点城市。丹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拥有116条河道,市内有大运河、香草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练湖等。城市以运河为轴,东边为新城区,西边为老城区,此外还有滨江城市副中心。丹阳建成区面积42.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1%。丹阳是一座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的工贸之城。近年来,我市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积极抢抓转型升级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工具、眼镜、木业、家
33、纺等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农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在全国享有“眼镜之都”“钻头王国”“灯具世界”“木业航母”的美誉,拥有“空装丹阳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江苏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丹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三块“金字招牌”。丹阳是一座推崇科技、尊重人才的创新之城。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进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成为特色优势。具体体现为“四个一批”。一是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从2016年起,我们实施“丹凤朝阳”人才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引
34、进并支持200名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综合运用股权期权、知识产权入股等股权激励手段与“人才投”“人才贷”等金融产品,以及苏科贷、财科贷等科技贷款,构建“引入、孵化、成长、成熟”的全过程投入机制。目前,拥有28名“两院”院士、29名国际专家,以及省“双创计划”人才104名,40多名院士在丹担任特别顾问,人才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掌握一批关键技术。随着人才引进,我们掌握了多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唯一”技术。我市已有200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多项核心技术全球领先,100多家企业的300多种产品,已成为全国“单打冠军”或行业领跑者,形成
35、了一大批创新型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5%。三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平台。目前,我市共有院士工作站12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7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5家。创成省级高新区,开发区科创园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基地,高新区科技小镇被评为省级孵化器。四是出台一批政策。率先制订出台并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丹阳“5+2”行动计划,在科技资金、科技金融等方面进行引导扶持,着力在全市强化创新转型的鲜明导向。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2020年全市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
36、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被评为“长三角最强中国制造”县市,创成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五金工具)基地,司徒、珥陵、吕城入选全国首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珥陵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境内主板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新增4家境内主板上市企业,总计境内主板上市企业8家。创新驱动发展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42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数占镇江总数的30.2%,位列镇江第一。丹阳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和高新区创新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性能合金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上交所资
37、本市场服务镇江基地落户丹阳。建成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丹阳)服务中心,成立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镜验配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表分技术委员会,设立中国科技金融(丹阳)创新基地;获得五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丹凤朝阳”人才计划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引进国家级人才23人。知识产权工作被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企业的12件专利获得中国优秀发明专利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38、丹阳将面临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宏观环境更加复杂,机遇和挑战也有新的变化,这将对丹阳“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十四五”时期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大的跌宕起伏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重塑。世界大国力量结构的不均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全球治理秩序加速变革,多边治理结构进一步被削弱。全球公共品供给缺口扩大,中美关系出现转折变化。“逆全球化”倾向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剧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多中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制造业面临全球产业链“脱钩”、“断裂”风险加大。和平和发展依然是全球发
39、展的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技术革命处于加速突破的启动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创新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产业创新中的主要形式。“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高发展要求。以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多发展风
40、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仍将长期持续。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政府债务规模尤其是隐性债务规模仍然庞大。房地产领域矛盾积累较多,并且与金融部门高度关联,存在风险共振的隐患。“十四五”时期将是丹阳面对多重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叠加的战略机遇期。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上要展现丹阳担当,对外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发展大局。“一带一路”倡议以先进的理念、务实的做法、广泛的包容性,点燃了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期合作发展的热情;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丹阳面临把国家顶层设计和本地发展重点结合起来推进的重任。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
41、署要求丹阳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要在全国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丹阳需要放眼全局、紧抓机遇、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南京都市圈顺应产业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趋势,形成极点带动、同城先行、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良好发展态势。丹阳需要在区域协同、跨界融合、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等方面,探索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切实路径。对内主动融入镇江市域一体化,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十四五”时期将是丹阳全力重塑荣光的奋勇前行期。经过“十三五”的努力,丹阳思维理念更新
42、、发展方式转变到了“前进一步柳暗花明,后退一步山重水复”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十四五”时期丹阳重塑荣光的关键在于发挥五大优势条件。第一,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全社会民心所向,达成一致共识,必须更加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突破痛点堵点,举全市之力、求全局之效,在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中对标找差、奋勇前行。这是丹阳重塑荣光的根本保障。第二,丹阳长期发展积累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丹阳重塑荣光奠定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丹阳制造业总体实力依然在全国排名第19名,江苏排名第7名,增值税规模在江苏排名第7名。第三,丹阳开发强度低于苏南,土地价格有明显优势,闲置资源利用和低效资源整合潜力巨大,这是丹阳重
43、塑荣光的现实优势条件。第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外联成网、内聚成核的综合立体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丹阳交通路网结构将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将得到稳固。第五,丹阳的人才优势还有巨大的激发空间。丹阳企业家队伍创新创业的激情依然强烈,二代企业家纷纷走上舞台;丹阳籍外地人才队伍规模庞大,服务家乡、回报家乡意愿强烈。三、 创新驱动发展到2035年,丹阳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丹阳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入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上游,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成为长三角的创新型特色城市之一。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实现由乡镇工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新型
44、城镇化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由传统县城向现代城市转变;增进民生福祉,基本实现由均衡供给向现代品质转变;构建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初步建成产业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强市,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平安丹阳达到更高水平。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丹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关键经济指标基本翻一番,综合竞争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迈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
4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100个,主板上市企业突破20个。创新投入明显增加,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到8.3个。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三区三园”支撑作用更加彰显,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柱作用充分发挥,以制造业为主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项目资源约束有效缓解。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稳定,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占比
46、更加合理。美丽丹阳展现新面貌。构建结构合理、多式联运、高效通达、高度覆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内聚成核、外联成网”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城市更新与生态修复协同推进,城市现代感、时尚感明显增强,乡村舒适度、宜居度全面提升,眼镜风尚小镇、大运河文化带等现代化的城市客厅、生态走廊成为新地标,练湖生态新区呈现湖光潋滟、产城融合的新图景,水晶山旅游度假区成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休闲旅游胜地,全力把丹阳打造成大运河畔的现代城市新典范。民生改善实现新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6。民生投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生态环境得到新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空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快发展,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三大攻坚战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