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4-血管生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04-血管生理.pdf(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理学生理学 第第4 4章章 Physiology of Vasculature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心脏心脏 血管,血管,淋巴管淋巴管 血液血液 本章主要讨论本章主要讨论 心脏生理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循环调节循环调节 冠脉循环冠脉循环 循环系统组成模式图 富含弹性纤维富含弹性纤维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小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微动脉 主动脉,主动脉,大中动脉大中动脉 富含平滑肌富含平滑肌 单层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 弹性贮器弹性贮器 产生外周阻力的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主要部位 容量贮存容量贮存(60%-70%血血贮存在静脉系统)贮存在静脉系统)弹性大弹性大 一、不同血管的结
2、构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 血血 管管 结结 构构 功功 能能 小静脉,小静脉,大静脉大静脉 R 1/r4 壁薄壁薄 管腔大管腔大 舒缩性大舒缩性大 通透性大通透性大 顺应性大顺应性大 容量大容量大 物质交换物质交换 阻力血管阻力血管 交换血管交换血管 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血管顺应性血管顺应性(Vascular Compliance)血管顺应性血管顺应性=V/P 静脉顺应性静脉顺应性 低压:几何形状低压:几何形状 高压:血管扩张高压:血管扩张 静脉静脉动脉动脉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又称又称
3、容积速度。容积速度。1.血流量(blood flow volume)Q P/R Q=Kr4(P1P2)L =r4(P1P2)8 L Poiseuilles law:R=8 L/r4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blood flow volume)Q P/R 2.血流阻力(resistance of blood flow)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的阻力阻力 影响阻力的因素影响阻力的因素 r:R 1/r4 :R 血流形式:血流形式:湍流湍流层流层流 血液分子内部血液分子内部 血液分子与血管壁之间血液分子与血管壁之间 R =8 L r4 层流层
4、流 湍流湍流 Re=VD/Re2000 烟烟缕缕由由层层流流转转变变为为湍湍流流 牛顿液与非牛顿液牛顿液与非牛顿液 切率:切率:相邻流层间的速度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相邻流层间的速度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shear rate),又称速度梯度(又称速度梯度(dv/dx)。)。dx dv 轴流(轴流(axial flow)Bernoulli law v2/2+gh+P=恒量恒量 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 1 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2 2切率切率 3.3.血管口径血管口径 4.4.温度温度 临界半径临界半径 血流阻力的测定血流阻力的测定 血流阻力产生主要部位血流阻力产生主要部位 小动脉、微
5、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血流阻力的单位血流阻力的单位 dyn/(s cm5)mmHg/ml/s 外周阻力单位外周阻力单位(PRU)Q =(P1-P2)/R R=(P1-P2)/Q =100mmHg/100ml/s=1 mmHg/1 ml/s=1PRU Peripheral resistance unit 小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微动脉是产生外是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3.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力,即压强 。数值:数值:以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表示血压的高度以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表
6、示血压的高度 单位:单位:1 mmHg=0.133 k Pa(动脉动脉)1 cmH2O=0.098 K Pa(静脉静脉)压强势能压强势能 不同血管内的压力变化 动脉动脉 微动脉微动脉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微静脉微静脉 静脉静脉 肺肺循循环环 体体循循环环 收缩压收缩压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舒张压舒张压 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压动脉压 静脉压静脉压 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 通常指动脉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pressure)1.正常值 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
7、一个心动周期中主一个心动周期中主A A内血压所达到的内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最高值。舒张压(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一一个心动周期中主个心动周期中主A A血压所降到的血压所降到的最低值最低值。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时间(时间(s)动脉血压正常值 收缩压收缩压 100-120 mmHg 舒张压舒张压 60-80 mmHg 脉脉搏搏压压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时间(时间(s)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脉搏压脉搏压 30-40 mmHg=舒张压舒张压+1/3脉压脉压 100 mmHg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动脉动脉 静脉静脉 毛细血管毛细血
8、管 血流量血流量(Q)=P动脉动脉-P右心房右心房 =P 阻力(阻力(R)R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推动血液流动推动血液流动 血压异常血压异常 动脉压动脉压(如休克)如休克)组织血流组织血流 动脉压动脉压?2.动脉压的生理意义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危害 动脉病变、左室肥厚动脉病变、左室肥厚 正常心脏正常心脏 左室肥厚左室肥厚 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 正常肾正常肾 萎缩肾萎缩肾 肾损害肾损害 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舒张压每降低舒张压每降低5mmHg 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40%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14%收缩压每降低收缩压每降低10mmHg 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脑卒中
9、发病风险降低30%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2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第三版)(2010)长颈鹿如何保证头部供血?长颈鹿如何保证头部供血?大心脏:大心脏:11kg 血压高:血压高:平均血压平均血压 260/160 mmHg 最高达最高达300 mmHg 3.动脉血压的生理性波动动脉血压的生理性波动 22:00 06:00 08 12 16 20 24 04 08 时间时间 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不仅要把白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不仅要把白天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还要把天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还要把夜间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夜间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10、1)动脉血压的日节律动脉血压的日节律 血血压压 心输心输出量出量 外周外周阻力阻力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kgm/min)(2)运动运动 收缩压增高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略增高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略增高 年龄年龄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1天天 70-6月月 89 93 60 62 1岁岁 96 95 66 65 6岁岁 94 94 64 64 12岁岁 106 106 71 72 18岁岁 120 116 74 72(3)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 儿童血压低于成年人儿童血压低于成年人 成年成年男性血压略高于女性男性血压略高于女性 成年人随年龄的增长
11、收缩压、舒成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但收缩压的增幅大于张压均增高,但收缩压的增幅大于舒张压舒张压 成年女性血压随年龄增长的增幅成年女性血压随年龄增长的增幅大于男性大于男性 摘自姚泰摘自姚泰生理学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年修订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心血管适当充盈是前提心血管适当充盈是前提 2.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mean systemic filling pressure)Q=P动脉动脉-P右心房右心房=P动脉动脉-0 阻力(阻力(R)R P动脉动脉(平均
12、动脉压)(平均动脉压)=Q R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根本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根本 凡引起血量、凡引起血量、Q、R增高的因素均可升压增高的因素均可升压 凡引起血量、凡引起血量、Q、R降低的因素均可降压降低的因素均可降压 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 大动脉弹性是辅助大动脉弹性是辅助 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老年人动脉硬化后血压有何变化?老年人动脉硬化后血压有何变化?变心室间断射血为动脉内连续血流变心室间断射血为动脉内连续血流 缓冲血压变化,避免脉搏压过大缓冲血压变化,避免脉搏压过大 问题:问题:老年人动脉硬化后血压有何老年人动脉硬化后血压有何变化?变化?正常人不同年龄阶段血压变化 收收缩缩压压 舒舒张
13、张压压 脉脉搏搏压压 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舒张压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舒张压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变化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变化 脉搏压增大脉搏压增大 SP DP PP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心率心率 搏出量搏出量 循环系统充盈程度循环系统充盈程度 大动脉壁弹性大动脉壁弹性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SP主要反映主要反映 搏出量大小搏出量大小 DP主要反映外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周阻力的大小 P动脉动脉(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Q R (二)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1.1.静脉血压静脉血压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内的血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内的血压 正常值:正常值:4 4
14、-12 cmH12 cmH2 2O O 心脏射血能力心脏射血能力 CVPCVP CVP CVP CVP取决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各器官的静脉的血压各器官的静脉的血压 2.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CVP)/CVP)/静脉阻力静脉阻力 静脉回心血量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回心血量回心血量
15、 (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右心衰右心衰 右心房压右心房压 回回(右右)心血量心血量 颈外静脉怒张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肝大)肝充血(肝大),下肢水肿下肢水肿 (2)(2)心脏的收缩能力心脏的收缩能力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射血更充分射血更充分CVP V回流回流 直立体位对肢体动脉和静直立体位对肢体动脉和静脉血压的影响脉血压的影响(3 3)体位)体位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影
16、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00 50 0 50+g 100 0 100 0 50-g 直立体位对肢体动脉和静直立体位对肢体动脉和静脉血压的影响脉血压的影响(3 3)体位)体位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2)(2)心脏的收缩能力心脏的收缩能力 (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问题: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久蹲突然站久蹲突然站立会出现头晕?立会出现头晕?例:例:患肢抬高患肢抬高利利V V回流,防水肿回流,防水肿 心衰取半卧位心衰取半卧位下肢下肢V V回心量回心量 (平卧回心量平卧回心量前负荷前负荷肺肺淤血淤血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久蹲突站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血滞留下肢V V回
17、心量回心量心输量心输量BpBp脑、视网膜供血不脑、视网膜供血不足足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肌肉泵)(肌肉泵)胸内大静脉、右心房扩张胸内大静脉、右心房扩张 回右心血量回右心血量 (4)(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吸气时胸内负压吸气时胸内负压 站立时足部静脉压站立时足部静脉压90mmHg 步行时步行时25mmHg(呼吸泵)(呼吸泵)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微循环是指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是血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流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场所。流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场所。
18、三、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7个组成个组成 微动脉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微静脉 后微动脉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 动动-静静 脉脉 短短 路路 直直 捷捷 通通 路路 迂迂 回回 通通 路路 3条通路条通路 迂回通路迂回通路 直捷通路直捷通路 A AV V短路短路 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微循环的三条通路 血流特点血流特点 较快较快 最快最快 慢,透性好慢,透性好 开放开放 经常开经常开 一般不开一般不开 交替开放交替开放 意义意义 部分血液迅部分血液迅速回心速回心 调节体温调节体温 物质交换物质交
19、换 体温体温开开 休克休克开开 代谢物代谢物开低开低氧氧开开 前闸门前闸门 总闸门总闸门(微动脉(微动脉)分闸门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整个微循环血量控制整个微循环血量 控制相应毛细血管的开闭控制相应毛细血管的开闭 后闸门后闸门 微静脉微静脉 流出流出 灌入灌入 2 2个闸门个闸门 微循环开闭的调控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前括约肌 关闭关闭 局部代谢局部代谢 产物堆积产物堆积 毛细血管前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开放括约肌开放 血液带走血液带走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全身缩血管物质作用全身缩血管物质作用 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过所形成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过所形成
20、 (二)组织液的生成 液体由组织向毛细血管内移动液体由组织向毛细血管内移动 重吸收重吸收(reabsorption):滤过滤过(filtration):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组织移动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组织移动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组织液静水压的测定组织液静水压的测定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3015)()(2510)=10mmHg(12 15)()(2510)=-8mmHg 90%从静脉端回
21、流从静脉端回流,10%从淋巴回流从淋巴回流 生成组织液生成组织液 静脉端静脉端 动脉端动脉端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重吸收组织液重吸收组织液(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影响因素(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 右心衰右心衰 白蛋白白蛋白 原料原料 合成合成 丢失丢失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
22、水压)凹陷性水肿(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pitting edema)(4)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3)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 丝虫病引起淋巴管阻塞丝虫病引起淋巴管阻塞 淋巴回流淋巴回流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回收蛋白质 2.平衡血浆与组织液平衡血浆与组织液 3.促进脂肪和脂溶性促进脂肪和脂溶性Vit的吸收的吸收 4.防御和免疫防御和免疫 Relation between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 and lymph flow in the leg of a do
23、g.Note that lymph flow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interstitial pressure,PT,rises slightly above atmospheric pressure(0 mm Hg).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脑缺血反应脑缺血反应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心脏的神经支
24、配 1.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起源:起源:支配:支配:2.2.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起源:起源:支配:支配:血管血管 心脏心脏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中枢中枢 交感链交感链 心血管的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调节 心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心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 递质:递质:NE 受体:受体: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效应: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效应: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 NE Ca2+内流内流 收缩性收缩性 受体受体 PCa2+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 0期去极速度期去极速度 、幅度、幅度 传导性传导性 4期期If ,PCa2+4期自动去极速度期自动去
25、极速度 自律性自律性 缝隙连接蛋白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磷酸化 电导增加电导增加 Tc与与Ca2+亲和性亲和性,Ca2+外排和重摄取外排和重摄取 舒张舒张 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 递质:递质:ACh 受体:受体: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受体(阻断剂:阿托品)效应:负性变力、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效应:负性变力、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 ACh(M-R)PK+K+外流外流 RP 兴奋性兴奋性 复极复极K+外流外流 复极加快复极加快 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 AP时程时程 Ca2+内流内流 收缩性收缩性 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房室交界慢反应细胞0期幅度速度期幅度速度 传导性传导性 自律性自律性 HR
26、抑制抑制Ca 2+通道通道 Ca 2+内流内流 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 自动去极速度自动去极速度 4期期K+外流衰减外流衰减 Ica,If IK-ACh 心迷走紧张和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和心交感紧张 表明:表明: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在持续抑制心脏活动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在持续抑制心脏活动-心迷走紧张心迷走紧张 心心 脏脏 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100次次/分分 心率心率 75次次/分分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抑制抑制 兴奋兴奋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心心 脏脏 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100次次/分分 心率心率 60次次/分分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抑制抑制 兴奋
27、兴奋 心心 脏脏 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100次次/分分 心率心率 120次次/分分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抑制抑制 兴奋兴奋 紧张性:紧张性:一定程度的持续活动一定程度的持续活动 安静状态下心交感神经在持续兴奋心脏活动安静状态下心交感神经在持续兴奋心脏活动-心交感紧张心交感紧张 安静状态下以心迷走紧张占优势安静状态下以心迷走紧张占优势 血管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 1.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动脉收缩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静脉收缩静脉收缩静脉回流静脉回流 血压血压 皮肤内脏动脉收缩皮肤内脏动脉收缩心脑血管收缩心脑血管收缩-全身血流重新分配,全身血流重
28、新分配,移缓济急移缓济急 微微A A收缩收缩 微微V V收缩收缩-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重吸收组织液重吸收 “自我输液”自我输液”“自我输血”自我输血”递质:递质:NE 受体:受体: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效应:全身血管收缩效应:全身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安静时持续发放冲动(安静时持续发放冲动(1 1 3 3次次/秒)秒)全身血管持续收缩全身血管持续收缩 兴奋兴奋时冲动频率时冲动频率全身血管持续收缩全身血管持续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压血压 抑制抑制时时冲动频率冲动频率全身血管持续收缩全身血管持续收缩(舒张舒张),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压血压
29、血管血管 心脏心脏 交感交感神经神经 中枢中枢 交感链交感链 2.舒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M受体,骨骼肌血管受体,骨骼肌血管(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M受体,肝、外生殖器受体,肝、外生殖器 延髓头端延髓头端腹外侧部腹外侧部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脊髓侧角脊髓侧角 交感节前纤维交感节前纤维 孤束核孤束核+-延髓延髓 心血管的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调节 延髓是调控心血管活动延髓是调控心血管活动的最基本中枢部位的最基本中枢部位 神经中枢 (1)(1)心血管交感中枢:心血管交感中枢: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延髓
30、头端腹外侧部:刺激和毁损证明:兴奋刺激和毁损证明:兴奋心交心交感感和和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的节前纤维的节前纤维 延髓尾端腹外侧区延髓尾端腹外侧区:抑制抑制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心血管的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调节 高级中枢高级中枢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心血管传心血管传入神经入神经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血管血管 心脏心脏 孤束核孤束核 疑核疑核 延髓头端延髓头端腹外侧区腹外侧区 E,NE 脊髓脊髓 延髓延髓 延髓是调控心血管活动延髓是调控心血管活动的最基本中枢部位的最基本中枢部位 神经中枢(1)(1)心血管交感中枢:心血管交感中枢:(2)(2)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
31、枢:疑核、迷走疑核、迷走N N背核背核X X (3)(3)传入神经接替核:传入神经接替核:孤束核孤束核 心交感中枢与心迷走中枢间心交感中枢与心迷走中枢间存在交互抑制存在交互抑制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脑缺血反应脑缺血反应 心肺感受器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 动脉血压的神经调节动脉血压的神经调节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Baroreceptor reflexBaroreceptor reflex 感受器:感受器: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传入神经:窦神经,传入神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主动脉神经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主动脉体主动脉体 颈总动脉颈总动脉
32、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颈外动脉 颈动脉体颈动脉体 颈脉窦压颈脉窦压力感受器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压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力感受器 压力感受性反射 Baroreceptor reflex 感受器:感受器: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传入神经:窦神经,传入神经: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主动脉神经 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觉器传入神经冲动增多。觉器传入神经冲动增多。动脉血压的神经调节动脉血压的神经调节 动脉血压变化与单根压力感动脉血压变化与单根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放电关系受器传入纤维放电关系 时间(时间(s)是压力感受器还是牵张感受器?是压力感受器还是牵张感受器
33、?血压血压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窦窦N N 迷走迷走N N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紧张心迷走紧张 心交感紧张心交感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心率心率 心缩力心缩力 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压血压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延延髓髓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迷走中枢迷走中枢+-心血管交心血管交感中枢感中枢 降压反射(降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颈动脉内压(颈动脉内压(mmHg)窦窦神神经经放放电电频频率率 血压正血压正常波动常波动范围范围 正
34、常血压在曲正常血压在曲线中部陡峭段线中部陡峭段 60-180 mmHg 特点特点 工作范围工作范围是是60-180 mmHg 血压正常波动范围血压正常波动范围位于曲线陡峭段,提位于曲线陡峭段,提示能示能敏感敏感地调节血压,地调节血压,为负反馈为负反馈 正常平均血压位于曲线中部,提示对血正常平均血压位于曲线中部,提示对血压呈压呈双向调节双向调节 重调定(重调定(resetting),在高水平保持),在高水平保持血压稳定血压稳定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血压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窦窦N N 迷走迷走N N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紧张心迷走紧张
35、心交感紧张心交感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心率心率 心缩力心缩力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压血压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延延髓髓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快速缓冲血压变化,维持血压相对稳定快速缓冲血压变化,维持血压相对稳定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意义的意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正常正常 去压力感受性反射去压力感受性反射 去压力感受性反射后去压力感受性反射后 血压波动增大血压波动增大 颈动脉窦综合征颈动脉窦综合征 问题问题1 为什么正常人从平卧位突然站立会有一
36、过性头晕?为什么正常人从平卧位突然站立会有一过性头晕?站立之初,站立之初,BP下降下降 问题问题2 为什么正常人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的头晕会迅速消失?为什么正常人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的头晕会迅速消失?65 血压血压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紧张心迷走紧张 心交感紧张心交感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心率心率 心缩力心缩力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压血压 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而头晕眼花而头晕眼花 消除消除 突然站立突然站立 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
37、体、主动脉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感受动脉血的感受动脉血的O2分压、分压、CO2分压和分压和H+浓度变化浓度变化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 主动脉体压主动脉体压力感受器力感受器 颈动脉体化学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感受器 高乃依高乃依海曼斯海曼斯 Corneille Heymans(1892-1968)因为发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化因为发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学感受器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1938193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Chemoreceptor reflex 化学感化学感受器受器+颈颈动脉动脉
38、体体 窦窦N N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BP80mmHg PO2 PCO2 H+延髓孤延髓孤束核束核 反射过程:反射过程:血液中血液中 主动脉主动脉N N 主主动脉动脉体体 人工呼吸条件下改变颈动脉体氧人工呼吸条件下改变颈动脉体氧饱和度对心率的影响饱和度对心率的影响 在呼吸不变的条件下,在呼吸不变的条件下,低氧抑制心率低氧抑制心率 低氧兴奋迷走低氧兴奋迷走 低氧兴奋交感低氧兴奋交感 化学感受器刺激的直接化学感受器刺激的直接作用降低心率作用降低心率 化学感受器刺激可兴奋化学感受器刺激可兴奋呼吸而加快心率呼吸而加快心率 若切断迷走神经,低氧时若
39、切断迷走神经,低氧时心率增快心率增快 69 动脉血动脉血 PO2或或 H+外周血管收缩,外周血管收缩,R、血压、血压 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加深加快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窦N 迷走迷走N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紧急情况(紧急情况下移缓济急)下移缓济急)动脉血动脉血 PCO2 脑脊液脑脊液 H+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 通过血脑屏障通过血脑屏障(经常性作用)(经常性作用)心率心率 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特点:特点:适宜刺激是血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调节呼吸适宜刺激是血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调节呼吸 对正常范围内对正常范围内BPBP的波动不起调节作用的波动不起调节作
40、用,工作范工作范围(围(40-80 mmHg)。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只有在低氧、窒息、失血、酸中毒、只有在低氧、窒息、失血、酸中毒、BPBP过低等过低等情况下发挥作用,升高血压和全身血流重新分配。情况下发挥作用,升高血压和全身血流重新分配。颅内压增高对动脉血压的影响颅内压增高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脑缺血反应脑缺血反应(brain ischemia response)当血压当血压50mmHg,可引起可引起 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中枢中枢 血压血压 肾素肾素 排水排排水排钠钠 意义:意义:调节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量调节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量 迷走紧张迷走紧张 交感紧张交感紧
41、张 血量血量 视上核视上核 室旁核室旁核 ADHADH 尿量尿量 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 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二、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醛固酮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 血血压压 心心率率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血血压压 心心率率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血压血压 心率心率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E NE E和和NE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肾上腺肾上腺 来源:来源: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交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
42、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Adr)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的作用与的作用 激素激素 心脏心脏 血血 管管 效效 应应 、2 1受体受体 R 血管收缩:主要是皮肤、血管收缩:主要是皮肤、内脏内脏+血管舒张:主要是骨骼肌、血管舒张:主要是骨骼肌、肝、冠状动脉肝、冠状动脉+Adr+心脏正性心脏正性 变时变时 变力变力 变传导变传导 CO NE+心收缩能力心收缩能力+全身血管强烈收缩全身血管强烈收缩 R BP 心率心率 强心强心 升压升压 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醛固酮(R-A-A)肾素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 AngI(10肽)肽)AngII(8肽)肽)An
43、gIII(7肽)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 Asp-Arg-Val-Tyr-Ile-His-Pro -Phe-His-Leu-Leu-Val-Tyr-Ser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 肺转化酶肺转化酶 肾素肾素 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醛固酮(R-A-A)肾素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原(肝产生)血管紧张素原(肝产生)AngI(10肽)肽)AngII(8肽)肽)AngIII(7肽)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释放释放Adr、NE R BP 强烈缩血管强烈缩血管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 释放释放醛固酮醛固酮(保
44、钠、保水、排钾)(保钠、保水、排钾)肾球旁肾球旁 细胞细胞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全身微全身微动脉动脉收缩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交感交感N N末梢释放末梢释放NE NE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引起或增强渴觉引起或增强渴觉饮水饮水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1 1)缩血管(弱)缩血管(弱)(2 2)醛固酮)醛固酮 (强)强)血血 压压 醛固酮醛固酮 肾小管对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血血压压 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醛固酮(R-A-A)肾素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原(肝产生)血管紧张素原(肝产生
45、)AngI(10肽)肽)AngII(8肽)肽)AngIII(7肽)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释放释放Adr、NE R BP 强烈缩血管强烈缩血管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 释放释放醛固酮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保钠、保水、排钾)肾球旁肾球旁 细胞细胞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血血Na+交感兴奋交感兴奋 意义:意义:对失血等情形循环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对失血等情形循环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视上核视上核 腺垂体腺垂体 神经垂体神经垂体 室旁核室旁核 分泌调节分泌调节 血量血量 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ADH 血压血
46、压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ADH 合成部位: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释放部位:释放部位:神经垂体神经垂体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V2受体:受体: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V1受体:受体:缩血管缩血管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ADH)意义意义 禁水、失血、失水时,保持体液禁水、失血、失水时,保持体液量量,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正常情况下,主要引起抗利尿作用正常情况下,主要引起抗利尿作用 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心房肌细胞合成和
47、释放的一类多肽。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作用:作用:强烈的利尿、利尿强烈的利尿、利尿Na+的作用的作用 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RBP 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 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 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 1.扩血管物质扩血管物质 PGI2 NO EDRF的发现的发现-一次错误的实验引发的重大发现一次错误的实验引发的重大发现 Robert F.Furchgott 获获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学奖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
48、ncerning nitric oxide as a signalling molecul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血管环血管环 血管条血管条 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 1.扩血管物质扩血管物质 PGI2 NO 2.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内皮素内皮素 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 肾上腺髓质素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 作用:扩血管、降压、作用:扩血管、降压、抑制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抑制
49、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II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肽系统 其它血管活性物质其它血管活性物质 高分子量激肽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缓激肽缓激肽 血浆激肽释放酶血浆激肽释放酶 低分子量激肽原低分子量激肽原 胰激肽胰激肽 缓激肽缓激肽 组织激肽释放酶组织激肽释放酶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 激肽酶激肽酶 灭灭 活活 激肽酶激肽酶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ACE抑制剂:减少抑制剂:减少AngII的生成,减少缓激肽的分解的生成,减少缓激肽的分解 体液调节(小结)体液调节(小结)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强心强心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 内皮素内皮素
50、 强烈缩血管强烈缩血管,升压升压 肾上腺髓质素肾上腺髓质素 心房肽,缓激肽,心房肽,缓激肽,NO,PGI2 舒张血管舒张血管 心血管的自身调节心血管的自身调节 心脏:心脏: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 血管:血管:metabolic theory myogenic theory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血量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血血量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血量增加量增加5%,血压增高,血压增高40%肾脏切除肾脏切除70%,大量,大量饮盐水(饮盐水(6倍于正常)倍于正常)肾脏是维持细胞外液及血量多肾脏是维持细胞外液及血量多少的重要机制少的重要机制 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途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