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杨涵治作品).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5615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移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杨涵治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移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杨涵治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移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杨涵治作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移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杨涵治作品).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4 平移以苗族服饰图案为例教案设计者:杨涵治学 校:麻江县宣威中学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 数学3、课时:1课时教学课题5.4平 移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

2、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 在第6章实数”中,将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平移的第一节课. 教材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3、 1通过对苗族服饰的图形分析,了解图形平移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自信和自豪感;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使学在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节课的相关教学材料,结合自己制作的课件,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

4、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动手的机会,通过主动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教学过程 问 题 与 情 境 师 生 行 为 设 计 意 图展示苗族服饰图片【活动1】观察服饰的细节,并从下面的一组运动现象(课件演示)中发现它们的共同运动特征.问题(1) 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2) 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 (雷山苗族服饰中的鸟图)(苗族服饰中常用的基本图案)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

5、对不当之处,加以点拨、帮助修正.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回答问题.活动1中的苗族服饰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图案简单,便于观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3.设置问题(2)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1),从而产生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的欲望活动1教材上的图案虽然美丽,但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活相去甚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以下4个策略:1.用前面的活动1来做铺垫; 2.让学生任选两个图案; 3.教师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 4.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学习.【活动2】仔细观察上图,小组讨论

6、后回答: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请任选其中两个图案,用红笔把这个“部分”描绘出来,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并讲清是“怎样”由这一“部分”绘制出来的.教师提示:分别可以由这样的一下数形绘制出来:【活动3】 问题(1) 如何以一个基本图形,画出一排像下面这种图案呢? 问题(2) 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问题(3)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A与A,B与B,C与C,等),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问题(4) 象活动1、2、3中图形的这种移动,数学上称之为“平移”, 请对“平移”作出解释说说平移有哪些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找出绘制

7、出整个图案的“部分”;参与其中一两个学习小组的讨论;辅助上台选手展示方案.学生观察、思考、 讨论、动手,选出准备代表本组上台发言的选手,上台选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讲清自己的方案.观察发现: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师生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1),指导学生先描出一个小鸟,然后向左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完图形,观察、交流后回答问题(3).教师提出问题(3),指导学生怎样找对应点,并从对应线段的位置和长短两方面进行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活动3】1.设计问题(1),

8、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下一节课“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会思考:我画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这些图案中蕴涵什么数学规律?教师在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境时提出。问题(2),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设计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平移有了充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平移的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归纳总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

9、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探索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活动4】(1)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请尽量用语言进行表述或用动作进行演示.(2)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画面,学生判断是否是平移【活动5】教师展示更多关于苗族服饰的精美平移图案,回顾“探索平移特征”的过程,并归纳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受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图形,实际受课中,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更多的关于平移知识在苗族服饰中的应用实例。)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了平移,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内涵,并探索了平移的基本性质.

10、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作业:课内作业:1.习题5.4第1、2题;课外作业:自己用画笔或者电脑绘制一个美丽的平移图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正在展示的课件;提醒学生回忆前面4个活动中图形移动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建构、明晰平移的概念;参与其中两个学习小组的讨论. 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交流后建构平移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学生相互交流在本堂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体验与感受、经验与教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困惑

11、,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后小结.并提示学生自己利用平移知道自己设计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活动4】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还有益于他们获取比单纯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提高兴趣.为了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进行分层作业,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 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外运

12、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板书设计:5.4平移 平移的定义: 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反思:1.注重情景的创设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本节课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利手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问题进行教学,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展开,让

13、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猜测、验证、交流与反思,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尽情地遨游,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迸发出创造性的火化。学生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互相帮助,给对方提供有用的信息,自己也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从而掌握知识,认清事物本质,揭示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