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 村居》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走近辛弃疾教案一、 课前交流1、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这些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宋词作品呢?能不能来背一下?(苏轼的水调歌头)2、这首水调歌头是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的。作者苏轼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苏轼这位大文豪齐名的还有一位南宋词人,大家称他俩为“苏辛”,他就是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出示辛弃疾图片)二、 学习清平乐 村居(一) 导入揭题1、 今天我们就学习辛弃疾写的一首词。题目是“清平乐 村居”。(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通顺读流利。3、 检查朗读。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2、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我们随着辛弃疾的脚步,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循着潺潺的小溪前行,转过一个山坡,一座背靠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子悄然出现在我们眼前。继续前行,溪边茂密的青草掩映着清澈见底的溪水,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溪头小池中荷叶托着盛开的荷花、托着鼓鼓的莲蓬。不远处那座低矮的茅屋下,不知道是谁家的老夫妻俩刚喝了点自家酿制的醇香的米酒,脸庞微微泛红,正亲热地小声说这些什么呢!勤劳的大儿子正在豆地里除草,心灵手巧的二儿子也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调皮也最讨人喜欢了,他正哼着小调,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还不是发出银铃般“咯咯咯”的笑声,两只
3、小脚丫子正在活泼地摆动着呢!)。(二)理解词意1、 这首词很简洁,同学们很快就读通了,同学们想不想来读懂这首词?好,只要你能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你就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这首词里分别写了哪几个人物?(五个)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解决翁媪) 2、 第二个问题,这五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3、 交流(1)老爷爷、老奶奶。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哪个词?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2)还有谁在干什么?(大儿锄豆溪东)在哪儿锄豆?锄豆是不是把豆子锄掉?(3)中儿正织鸡笼。这户人家不光种田,还养了鸡鸭,自给自足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啊!(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点
4、出“卧”“无赖”)(5)这五个人物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这首词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农村的生活温馨和谐,辛弃疾也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你看,他们家并不富裕,住在屋檐低矮的茅草屋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还在小溪旁,可是他们的生活确实这样的其乐融融。辛弃疾写这样一首词,也是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农村平静安详生活的向往。)(6)齐读、其背诵词。三、学习西江月(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月出来了,特别明亮,月光耀眼,树枝上的鸟鹊都被惊醒了。夏夜里,清风吹拂,很凉爽舒适,到处都是蝉在叫,划破了夜空
5、的宁静。青蛙在说丰年,连青蛙都在放声歌唱,好像是在欢叫着丰收,预示着丰年的来临。词人行进在黄沙道中,沉醉在凉爽的清风与清新的稻花香里,时或抬头仰望,但见天外散嵌着七八个明暗不一的星星,境界空旷高远。突然,天空中洒下几点雨。前面好像有个小酒店的,曾经在那儿喝过酒,何不到那儿去避避雨呢!因为是夜里,看不大清楚路向,走了一会也没见着。哇!“路转溪桥忽见”,沿着山中小路,转过一个弯,过了一座小溪桥就见着那“旧时社林边”的小茅店了。这首词描写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词人在月下行走,见到栖息在树枝桠上的喜鹊因月明如昼而惊起,夜半清风送来阵阵的蝉鸣声。稻花飘香中,蛙声一片,仿佛在争说今年大丰收的事儿。忽然天
6、色有变,七八个星还在天边闪烁着,就有两三点雨有力地砸了下来,预示着夏夜的雷阵雨就要来临。正在关键,路一转弯,走过一座溪桥,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出现了旧时相识的茅店。这儿既可避雨,又可小酌,故而感到十分惊喜和欣慰,如同到了家中一般。全词笔调轻快、灵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1、你看,村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对农村平静、安详生活的向往。所以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总是在诉说着作者的情感。2、老师还带来了辛弃疾的另外一首田园词(出示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词。(生读)这首词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细心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
7、情。(生答:高兴、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3、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词,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西江月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高兴喜悦情感的。(评价)4、这首词有没有直接写到作者喜悦? (生:没有。)你能够找出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出作者喜悦心情的一句话吗?(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找得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作者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景物来表达,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景抒情”。 师:请大家再读这句话,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这幅一副心旷神怡的画面。你来说说这幅画面呢?(生说这两句词意思)师:稻香扑鼻,小溪潺潺、蛙鼓阵阵,一群人围在一起笑谈着丰收的年成。这一切怎么能不令人喜
8、悦呢?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一次把这句诗朗读一遍。 生:齐读 4、师:读得真好,真有滋味。作者借景抒情,展现了农村夏夜的静谧甜美、闲适宜人,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那么同学们再悉心揣摩、慢慢品咏,看那位同学读得最好。 生:(全班自由朗读,后三个学生依次主动站起进行个人朗读)(师进行简单评说) 师:刚才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描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场景,由此可见,想象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歌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想像还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呢,大家试着边想象这画面边背诵词。(四)揭示课题1、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曾经带领士兵多次打败了金兵的侵犯。这样一位伟大的大将军怎么会写出这样的
9、田园词呢?这跟他的经历是有关的。他一心想把金兵赶出中原,只是他势单力薄,于是他就带领军队投靠了南宋朝廷,无奈朝廷君主昏庸,奸臣当道,一心只想着投降。因为他坚决主张抗金,就遭到了投降派的陷害,被革职在江西的上饶。他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时,感受到了农村田园生活的静谧美好,便以他生动细腻的笔触大量描绘了江南四时的田园风光的作品。我们今天学习的清平乐 村居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的二首。3、从两首词中你觉得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4、出示题目:走近辛弃疾四、学习水龙吟1、你看,我们学习的两首词清平乐 村居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清新雅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我们都沉醉了,恨不得
10、马上也能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可是,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最最有名的不是田园词,而是他的爱国词。同学们想不想来读读他的爱国词?好,我今天向大家推荐这首顶顶有名的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出示作品)(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自己先读读看。3、这首爱国词比较难读,也很难懂。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就来学习这首爱国词,来研究辛弃疾的爱国系列作
11、品,进一步走近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丰富的情感。在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爱国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大家课后可以去收集一下资料,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稼轩长短句。我们图书馆就有这本书,同学们课后可以去借来读读。师:如此清新的夏夜美景,怎不令人心旷 生:神怡 师:可是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下雨了。 师:对,“两三点雨山前”,夏天天气说变就变,而且夏雨多是瓢泼大雨,改为“两三阵雨山前”好不好? 生:(议论纷纷)不行,“阵雨”太大了,让夜里散步的人狼狈之极,哪来喜悦?反而会让高兴之情一扫而空。 师:说得真好,就那么两三点“豆大
12、”的雨,夜话的人可以不紧不慢地找地方避雨,喜悦悠闲自在之情不言自明。这不,接着往下读诗,诗人喜在 生:喜在找到了避雨的地方。 师:对,想什么就来什么。为什么要特意说“旧时”?喜在旧时 生:旧时茅店社檐边 师:旧地重游。哟,实在是喜上 生:加喜。 师:喜出 生:望外。 师:由此可见,这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生:喜悦 师:那么请同学们用喜悦的语气把这一部分读一遍。 生:(齐读) 评:抓词句,抓想象,美表达,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悟情感,也在品味语言中自觉提炼美化自己的表达。源于语言品味,归于语言运用,学生同时收获的还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读得真好,真有滋味。作者借景抒情,展现了农村夏夜的静
13、谧甜美、闲适宜人,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那么同学们再悉心揣摩、慢慢品咏,看那位同学读得最好。 生:(全班自由朗读,后来有三个学生依次主动站起进行个人朗读)(师进行简单评说)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这首诗歌,感觉如何? 生:美。 师:对,美在不染纤尘、美得令人心仪。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去欣赏一首诗歌。 生:先要读。 师:对,接着呢? 生:理解。 师:理解什么? 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怎样才能理解呢? 生:要了解诗意。 师:如何了解诗意呢? 生:找出诗中所写到的景物。 师:好。同学们不仅读得好,还答得好,总结归纳得也很好。老师也总结归纳了一下。(出示投影并讲读:反复朗读,体会感情;抓关
14、键词,品味语言;读景组画,情景交融。) 茅店”为什么“忽见”?本词的结句是“旧时茅店社边林,路转溪桥忽见”,这仅仅是由于刚才没看到,现在忽然看到的吗?不尽然。这有两解。其一是飘来了“两三点雨”,催促作者辛弃疾加快步伐往回赶,在快回的过程中,又看到了旧时熟悉的茅店,真是出其不意,所以有了“路转溪桥忽见”的感觉,一急一喜,此“忽”全为作者惊喜的神态描写;其二是因为黄沙道的夜景如此美丽,让作者深深陶醉在美景和丰收的喜悦之中,以至于“旧刊”所熟悉的“茅店”直到转过溪桥才突然看见。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投影课题并板书:
15、西江月(词)、天净沙.秋思(散曲) 师:我们知道古代诗人往往借助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古诗体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这两首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这两首诗歌,细心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那么,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应答热烈)(答案众多,但都言之有理) 师:都答得很好!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首诗歌,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西江月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高兴喜悦情感的,天净沙 秋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悲伤情调呢? 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朗读第一首)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对此进行评议,并纠正两个错误读音:见、社。) 师:第二首谁来读?我希望读的同学能改正刚才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争取读得更好,谁来? 生:(踊跃举手,一生起来高声有感情朗读,完毕,全班学生用掌声给予充分肯定)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你读得很棒! 1、先自己读一读,争取读得通顺流利。检查朗读。老师还带来了一首田园词。(出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