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类号_ 论文选题类型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院 (系)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学生姓名 侯成娟 学 号 指导教师 于雷 二O一三年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
2、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录1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 1.1 当前地理教育的特点. 1.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1.1.2 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1.3 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教学1.2 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1.2.1 教师
3、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性1.2.2 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性2. 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含义. 2.2 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中地理素养的构成.2.2.1.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2.2.2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2.2.3国际与全球意识3. 通过地理教育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3.1 地理课堂教育的培养.3.1.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3.1.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2 地理实践教育的培养.3.2.1 开展观测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合作意识3.2.2 通过调查性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4. 结束语内容摘要 地理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4、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伴随着日益突出的地理问题,比如气候、环境问题全球化,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等,所以在倡导并积极实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今天,地理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地理素质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课改以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学生,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备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广泛,比如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人地关系观的培养,全球意识的培养等。通过具体地理知识的教学和认知,在充分
5、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学生能够获得基本地理知识,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研究地理学的主要手段,比如RS,GIS GPS等,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意识;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所以说生活处处皆地理,因此必要的实践活动和野外考察对丰富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乡土地理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通过地理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基本地理知识,自觉树立全球化意识,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关
6、系观。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诸多地理问题日益显现的今天。关键字:地理教育 学生 综合素质1. 当代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 1.1 当前地理教育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自然地理,也包含人文地理,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中学地理教学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形象生动,其中蕴含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学生通过读图能够清晰明了的获得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技术(3S)是地理学问题研究和促进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关于地理信息技术技术的知识在中学阶段只是略有提及,并未深入。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地理学的学科特性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既丰富
7、理论知识又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效果。1.1.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对地理学研究还是地理学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直观、形象表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教学用具。地理学研究空间事物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而地图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将复杂多样的地理事物加以区别的呈现在地图上,学生学会应用地图,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作为地理教学中最常见,最容易获取的教学用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地图表现的,而当前中学阶段地理教师对通过地图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思想
8、的贯彻并不是非常到位。初中阶段,地理不参加中考,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地理几乎被完全忽略,学生的地图意识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几乎没有地图的概念。高中阶段在高考压力下,教师只是在为读图而讲图,为了考试而讲图,没有做到充分的挖掘地图所包含的信息量。在具体教学时,忽视了地图本身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背图,加之高中阶段,地理知识难度相对较大,读懂地图,活用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难题,所以学生的主动读图绘图意识比较弱。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不难发现,许多课标要求都是运用某某地
9、图,分析怎样的内容,比如在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中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还比如地理必修一第三章中“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等。地理教学应当紧跟新课标的脚步,在实际教学中严格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在具体化了的地理知识梳理和讲授中将内容和地图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因为把繁琐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地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读地图的习惯。1.1.2 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空间性”是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之一,地理事物在空间中表现为复杂多样
10、,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网络资源的日趋丰富,许多地理事物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整合的方式综合立体的表现出来,从而更加直观,清晰的表现了某些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计算机本身所包含的丰富资源,对于达到丰富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大地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日常休闲娱乐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当前私家车中已经装备了GPS,所以说地理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人们的生活所服务。RS(遥感技术)也同样是地理学中一种从高空远距离探测识别并获取地表事物信息的技术,伴随着它的快速发展,气象灾
11、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等等部门也将遥感作为必备系统之一。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处理大量的空间资料,并结合其他的计算机技术,共同致力于地理问题的研究中。但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比较少,新课标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是“了解”,并不要求深入掌握,因为地理信息技术本身比较有难度,高中地理教学的课时和有些教学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加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阶段就应当被忽略,高中阶段所学的很多地理知识和原理,以及牵扯到得许多地理问题都得依靠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结论或解决,所以,
12、当前中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在高考压力下,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在教学时忽略地理信息技术。新课程立场倡导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所以当前中学教学中教学一切以服务高考为中心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1.2 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教学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倡导“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对于地理问题的探究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践,诸如野外观测,社会调查等,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实践比
13、较少,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只对综合的大范围的地理知识有了解,而对于自己生活中的地理,家乡的地理知识知之甚少,所以这也是当前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中学阶段,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毕竟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安全,实践活动所花费的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实践活动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仍然是薄弱的一方面。由于不经常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对于野外监测、社会调查之类的学习方式基本没有概念。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但是在当前中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这不利于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和学生地理环境整
14、体性和区域性观念的树立。1.2 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1.2.1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性教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中学教学阶段,教师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足以支撑对新内容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如通过多样的情境创造、问题设计、探究式讨论、生活观察等诱发学生思考,这样既遵循了“启发性”原则,也达到了引导的目的。相反,当前中学教学中,满堂灌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要地位,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进行灌输性学习,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典型的模式就是“教师讲得很有激情,学生看起来很木讷”。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
15、受,而非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会比较单一,即“听,记,做”。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忽略思考与主动探究的重要性。教育的本身是要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导,扮好“引路人”的角色,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教师本身的水平比较低,更谈不上如何在教学中寻找新方法,突破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站在长远的角度上,这不利于我国整体人才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所以说教师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长远利益的百年教育大计。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他们既是有着共同生理,心理特点
16、的未成熟的人,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欲,也是具有自身特点,个性差异明显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所以面对自己的劳动对象,教师“引路人”角色的扮演也应因材施教,既重视学生整体的学习,也应当把握普遍性中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高的示范性,教师通过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在有意无意间影响学生。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效仿心理,所以中学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在教学,而且在通过自身的品质,个性,行为影响着学生,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树立自己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以自己积极地正
17、面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教师不仅要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做好“引路人”,而且要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做好示范。1.2.2 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性 学生作为未成熟的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即教学效果的达成应该是如下的过程:学生主动积极的了解有关于新课的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结合自己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能够认识到问题背后反映的实际生活,从而培
18、养自身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学生学习的兴趣度比较高,不容易导致课业倦怠,所以学生的主体性还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来发挥。反之,被动的灌输接受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降低教学质量。地理学在中学教学阶段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由于地理不参加中考,教师,学生都从心理上不重视地理,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不明显,所以地理的学习相对尴尬,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中的难题之一。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理科生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只停留在考过水平测试,这有违地理教育本身的目的,文科生学习地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初中阶段一带而过的
19、地理教学使学生经过中考升入高中后的地理知识储备几乎一片空白,所以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成为学生比较难学的科目之一。这也反映了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相脱节,学生的地理意识薄弱,自己学习的能动性不足,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地理素质的培养是当代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薄弱甚至不重视地理的观念使学生意识不到地理的重要性。2. 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2.1 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含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被赋予新的内涵。综合素质是多样化的素质,要求学生整体性的素质提升,不是重智力培养,轻情感培养,也不是只重视理论学习轻视社会实践,不是只对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德智体美的
20、培养。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中学素质教育首先应满足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学素质教育在具体的实施中,教育手段应当多样化,学生应当走进校园、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多样化学习,除了依靠课本获取理论知识以外,积极开拓猎取各种知识来源和自身发展的开放的空间。2.2 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中地理素养的构成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地理学习具
21、备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认识地理关系的相互性;3.国际与全球意识,许多地理问题的解决和研究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如全球变暖等。2.2.1.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中学地理教学阶段,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居于地理教学的基础地位,是教学三维目标中所要达到的首要目标,没有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就谈不上由此升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所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清晰明确的要求,可见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地理素养构成中的重要位置。地理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
22、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手段。在自然地理部分,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一定的教具演示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比如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进而分析昼夜交替,四季变更的原因。在人文地理部分,通过社会观察来了解城市区位选择和工业分布的因素等等,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地理。2.2.2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早在上世纪末,地理学是被人们忽视的边缘学科,得不到重视,发展也相对缓慢,在中学教学中扮演者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许多人开始意识
23、到地理学研究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地理学发展相对较快。中学教学中地理也逐渐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这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之处,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有相互性。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应当始终贯穿这一学科特色,特别是在人地矛盾日趋突出的今天,通过教学并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学习和生活体验,能够自觉认识到当前快速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比如我国水资源紧缺与耗水量大之间的矛盾,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带来的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和身边的例子,学生受启发,能够主动反省和思考自己的
24、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的环保意识。2.2.3国际与全球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国家与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密切与频繁,地球应经发展成为真正的地球村,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世界地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世界地理部分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整体性,地球作为人类唯一的生存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密切相连的。在世界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理事物的分布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比如世界洋流分布图,某某植物世界分布图等。所
25、以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树立全球意识。当下许多炙手可热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等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家地区的跨国合作。由此,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教学树立全球意识和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也是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3. 通过地理教育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结合当前中小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师的现有水平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地理课堂教育和地理实践教育。3.1 地理课堂教育的培养3.1.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新课程理念最积极最根本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26、。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紧密契合,教师才能将新的理念贯穿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于当前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具体实行方式的改变,这就是说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一种更加能引起学生求知欲,更为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将课堂教学多样化,灵活化,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模式,摈弃以往教学理念中片面强调教师“教”的局面,倡导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相结合,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旨在引导与点拨“学生”这个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
27、角色的转换。(2)以学习地理知识为基础,优化和提升教学目标。在教学三维目标中,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考试的压力,教师只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最高层次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素养并不仅仅只是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有更多其它方面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教学所要实现的最高目标,这不仅包含智的发展,而是德育,智育,美育的并重,只有三者并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3)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内容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28、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3.1.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也是教师如何引导的问题。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由于学习科目多,时间紧迫,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会逐步淡化和减弱。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对自学产生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当精心备课,设计好各个环节
29、,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学生即会主动思考和探索谈论,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进入主动思考。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身心状况,认知水平,性格特点都具有差异,所以教师还应当注重个别引导与点拨。利用设疑推进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环环相扣,教师只需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引导和适时点拨,层层相接,步步深入,学生不仅充满兴趣,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看书、陷入思考。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能够早日养成自学习惯,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
30、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好奇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处。3.2 地理实践教育的培养3.2.1 开展观测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合作意识 地理观测是带有实质性的地理实践活动。地理观测性活动主要包括天文观测,气象观测,经纬度的观测以及水文观测等等。中学地理教学中,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内容,有些知识学习难度大,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直观的感受和认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必要的观测性实践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地球”时,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在晚间可以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有些教学硬件设
31、备很好的学校,建有天文馆,仿真模拟的星空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但是目前的很多学校仍然达不到设有天文馆这样的教学条件,因此,这也是目前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问题,即在地理教学中,除了两张地图,一个地球仪之外,没有别的教学硬件设备或教具。地理教学单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上述诸如星空的观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学生对于星空的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少而模糊。但比如在学习月相的变化一节内容时,教师可提前一个月告诉学生观察月相在一月之内的变化。学生就有大概印象,在往后的课堂学习中,由于首先有了观测经验,学生就有极高的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和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因此
32、在教学中会主动陷入思考。在任何一种教学中,如果 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入积极主动的思考,那么教学效果很明显要好的多,通过这种观测,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是当代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由于中学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知识结构单一,加上观测内容相对具有抽象性,学生在观测时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比如观测仪器的放置,观测过程中的讨论与争辩,观测结果的总结与归纳等都需要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地理观测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3.2.2 通过调查性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的学习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说,人
33、文地理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地理,通过学习告诉学生人与地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实践调查性活动能够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我们在学习农业区位的选择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本地土地利用方式调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用地的分布地区和特点。还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本地工业的分布,本区优势资源的分布等等。调查性活动的调查地点往往都在学生自己生活的家乡,通过调查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基本地理概况,如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在展开调查性活动时,能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本地区的一些突出的地理问题,比如本区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那么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由哪些
34、,随着问题的延伸,学生自然想到本区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状况,这在无形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突出了人作为主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能够明白本地区哪些资源丰富,那些资源由于过度开采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窘况。此时教师加以引导,某种资源枯竭可能会导致以这种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城市的暂时性衰落。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调查中明白资源不能被一味的开采,应当讲求适度性,考虑长远发展,否则是不利于人类本身的发展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调查学生认识到了本地区人地关系中的突出矛盾有哪些,学生也能认识到人地关系的相互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观
35、念的树立。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本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情况等,通过这种社会问题的调查,学生会主动陷入思考,造成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调查,可以知道有人口众多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调查性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比只在课堂上单调的陈述更为有效,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才能有更深的认识和更贴切的感受,所以调查性实践活动在全面培养学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调查性活动是一项比较繁琐的活动,教师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和对本地地理概况的基本的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而且学生也要重视并且有认真的学习调查态度。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4.
36、结束语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教育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含多个方面,地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我认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的树立,国际与全球意识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不可或缺,人地关系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因为地理学本身就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也势在必行。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期人们关注的问题也在变化,伴随着一些环境问题表现出的全球化和愈加频繁的国际交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国际与全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地理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各异,归结其当前教学实际,通过地理课堂教育和地理实践教育的结合,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行中学地理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服务。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新课程标准解读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王道俊: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付颖. 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7.冯春梅. 论地理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D 古冶教师进修学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