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旅馆毕业设计指导书.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313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旅馆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多层旅馆毕业设计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层旅馆毕业设计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旅馆毕业设计指导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业设计指导书专 业:土木工程专业方 向:建筑工程方向题 目:多层旅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0年12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筑部分第一阶段:布置设计任务一、 熟悉设计任务书(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二、 收集资料 1、房屋建筑学(上:民用建筑) 钱坤 王若竹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金虹主编.房屋建筑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建筑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35、旅馆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出版社(唐玉思 张皆正主编)6、相关多层建筑设计资料参考标准1、民用建

2、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015、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6、总图制图标准 GB/T 50103-20017、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101-878、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J2-86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10、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1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04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2/4362007 参考图

3、集 1、室内设施 DBJT06-94-2003 图集号吉J2003-5012、平屋顶卷材屋面建筑构造DBJT06-95-2003 图集号吉J2003-2323、楼梯建筑构造DBJT06-92-2002 图集号吉J2002-4104、建筑工程做法 DBJT06-35-90 图集号吉J90-0105、节能构造参考图集 DBJT06-12-90 图集号吉J90-112 6、塑钢门窗图集 DBJT06-69-93 图集号吉J93-7707、室外设施 DBJT06-16-85 图集号吉J85-9908、墙身 DBJT06-13-90 图集号吉J90-1119、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体建筑构造 DB

4、JT06-74-97 图集号吉J97-15010、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DBJT06-126-2008 图集号吉J2008-115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构造 DBJT06-120-2007 图集号吉J2007-155第二阶段:方案设计阶段一、 平面布局公共用房及辅助用房应根据旅馆等级、经营管理要求和旅馆附近可提供使用的公共设施情况确定。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保证客房及公共用房具有良好的居住和活动环境。1、客房(1)客房类型分为:套间、单床间、双床间(双人床间)、多床间。(2)多床间内床位数不宜多于4床。(3)客房不宜设置在无窗的地下室内,当利用无窗人

5、防地下空间做为客房时,必须设有机械通风设备。(4)客房内应设有壁柜或挂衣空间。(5)客房的隔墙及楼板应符合隔声规范的要求。(6)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风管道必须采取消声处理措施,设置相当于毗邻客房间隔墙隔声量的消声装置。(7)天然采光的客房间,其采光窗洞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8。(8)跃层式客房内楼梯允许设置扇形踏步,其内侧0.25m处的宽度不应小于0.22m。客房净面积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客房净面积()表3.2.2 建筑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单床间121098-双床间201614121210多床间每床不小于4注:双人床间可按双床间考虑。 2、卫生间(1)客房附设卫生间应符合表1的规

6、定。(2)对不设卫生间的客房,应设置集中厕所和淋浴室。每件卫生器具使用人数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3)当卫生间无自然通风时,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气措施。 客房附设卫生间表1建筑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净面积()5.03.53.03.02.5-占客房总数百分比(%)1001001005025-卫生器具件数(件)不应少于3不应少于2每件卫生器具使用人数 表2洗脸盆或水龙头大便器小便器或0.6m长小便槽淋浴喷头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男使用人数60人以下1012122015超过60人部分1215152518女使用人数60人以下810-1510超过60人部分1012-1812(4)客房上下层直

7、通的管道井,不应在卫生间内开设检修门。(5)卫生间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漏水、防结露和隔声措施,并便于检修。(6)客房层全部客房附设卫生间时,应设置服务人员厕所。3、会议室会议室分大、中、小三种,中小会议室可以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以30m2左右为宜,中会议室使用面积以60m2左右为宜,其开间、进深一般可同办公室,如小会议室可以取12个单间办公室面积,中会议室可以取23个单间办公室面积等。也可以按人均会议室指标确定会议室使用面积,0.8m2/人(无会议桌),1.8m2/人(有会议桌)4、办公室(1)宜设计成单间式,单间式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m2。也可以按人均办公室指标确定办公室使用面积,3.

8、5m2/人(不包括过道),7.0m2/人(包括过道)。(2)办公室常用开间尺寸为3m,3.3m,3.6m或其倍数,进深为4.8m、5.4m、6m、6.6m,它由使用要求、家具尺寸、布置方式、采光要求以及结构、施工条件、面积定额等因素综合确定。(3)办公室的净高一般不低于2.6m,设空调时可不低于2.4m,但也不得过高。(4)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5)窗地比不应小于1:65、服务用房宜设服务员工作间、贮藏间和开水间,可根据需要设置服务台6、室内净高(1)客房居住部分净高度,当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4m;不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60m。(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为客房时,应至

9、少有8面积的净高度不低于2.4m。(3)卫生间及客房内过道净高度不应低于2.1m。(4)客房层公共走道净高度不应低于2.1m。7、门、阳台。(1)客房入口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低于2.1m。(2)客房内卫生间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75m,高度不应低于2.1m。(3)既做套间又可分为两个单间的客房之间的连通门和隔墙,应符合客房隔声标准。(4)相邻客房之间的阳台不应连通。8、门厅 (1)门厅是咨询服务、人流交通的枢纽,要求服务方便,流线分明。门厅可与休息厅合并设置,但功能分区应明确,以免互相打扰。(2)入口处应设雨蓬或门廊,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入口应设双道门或门斗。(3)总服务台应设于

10、门厅内极明显的位置,且能和值班、财会和办公用房有紧密的联系。(4)门厅内楼梯位置应显著。主要楼梯和疏散楼梯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5)门厅大小与旅馆规模有关,要求空间开朗,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九、电梯(一)设置1、一、二级旅馆建筑3层及3层以上,三级旅馆建筑4层及4层以上,四级旅馆建筑6层及6层以上,五、六级旅馆建筑7层及7层以上,应设乘客电梯。2、乘客电梯的台数应通过设计和计算确定。3、主要乘客电梯位置应在门厅易于看到且较为便捷的地方。4、客房服务电梯应根据旅馆建筑等级和实际需要设置,五、六级旅馆建筑可与乘客电梯合用。二、 防火要求1、耐火等级一、二级时防火区间最大允许长度150m,每层最大允许

11、面积2500m2 ;2、耐火等级三级时,最多允许层数5层,防火区间最大允许长度100m,每层最大允许面积1200m2 ;3、耐火等级四级时,最多允许层数2层,防火区间最大允许长度60m,每层最大允许面积600m2 ;4、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5、防火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三、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1 、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应为1.20h;乙级应为0.90h;丙级应为0.60h。2、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

12、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3、 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4 、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0h。5、 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

13、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四、安全疏散(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多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多层旅馆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五、安全疏散距离(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耐火等级一、二级时距离为40m,耐火等级三级时35m,耐火等级四级时25m。位于带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耐火等级一、二级时距离为22m,耐火等级三级时20m,耐火等级四级时15m。第三阶段:绘图阶段图纸深度如下:1、首

14、页图:设计说明、门窗表、图纸目录、室内外装修及各个地面做法、建筑总平面图。1).建筑总平面图 (1)在建筑红线内标明拟建建筑物、道路、场地、绿化、设施等的位置、尺寸标高。 (2)标注拟建建筑物与周围其他建筑物、道路及设施之间的尺寸。(3)注明指北针或风玫瑰图等。2)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建筑设计的依据、规模、性质、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有关国家与地方法规的执行说明;方案的整体构思及在平面、立面、剖面、构造及结构方案等方面的特点;有关建筑各部位、室内外装修等的材料、做法和说明;门窗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2.平面图(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 (1) 应在建筑物的门窗洞口处水平剖切

15、俯视,按直接正投影法绘制。剖到的墙体以粗实线绘制,看见的部分以细实线绘制,窗用细实线表示。 (2)标注建筑物各部分详细尺寸。 a.外墙需标注三道尺寸:总尺寸;轴线尺寸;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外墙厚(应表明与轴线的位置关系)。 b.内墙需标注:墙厚尺寸(应表明墙与轴线的关系);内门窗洞I:1的位置及尺寸(应表明门窗洞El与轴线的关系);柱的尺寸及与轴线的关系。 c.标注墙上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标高(方洞标注洞底标高,圆洞标注圆心标高)。 d.首层平面标注室外踏步、台阶、散水等尺寸。(3)标注建筑纵横定位轴线及编号。 (4)若每层各房间标、层高不一致,应在变化处注明标高。 (5)标注门窗编号。门窗

16、的高、宽尺寸与形式都相同者为同一编号。门以M-1、 M-2,窗用C-l、C_-2表示;门连窗用CM1、CM2表示;门应画出开启方向或开启方式。 (6)以剖切符号表示出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剖视方向,剖切线通常标注在首层平面上。 (7)详图索引及编号。 (8)楼梯应按比例绘出踏步、平台、栏杆扶手及上下行方向。 (9)首层平面应绘制台阶、坡道、散水并注明坡道的坡度。 (10)部分家具及设备布置;卫生间应画出卫生器具。 (11)标注房间名称、图名及比例。 3立面图(主入口立面) (1)表明建筑外轮廓、门窗、雨篷、阳台、雨水管及立面线脚的形式与位置。外轮廓线以中实线绘制,地坪线用粗实线绘制,门窗洞口、细部

17、线脚等以细实线绘制。 (2)标注详细尺寸与必要的标高。 a.建筑总高。 b.门窗洞口及窗间墙尺寸。 c.檐口、门窗洞口、雨篷、装饰线脚及花饰、特殊处理部位等处的标高。 (3)注明外墙装修材料、做法、尺寸及颜色。 (4)立面细部详图索引及编号。 (5)立面端部的定位轴线及编号。 (6)立面名称及比例。(有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宜根据立面两端定位轴线号编注立面图名称,如:立面图)。 4楼梯详图 a.平面图 按比例画出楼梯的踏步、平台,并以层间平台为基准,标出楼梯上、下行指示线。 底层平面图应标注剖切线及编号。剖切位置和剖视方向应向有梯段的方向看,并剖到楼梯间外墙窗口部分。 标注细部尺寸 进深方向二道尺

18、寸线: 第一道平台净宽及梯段长(踏步宽步数=梯段长); 第二道楼梯间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编号可暂空)。 开间方向二道尺寸线: 第一道梯段净宽及梯井宽; 第二道楼梯间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底层平面若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则应画出入口门、室外台阶和散水等。请注意底层、标准层与顶层楼梯平面画法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b.剖面图 按照平面图上剖切位置及方向按比例绘制: 踏步断面形式、梯粱、平台梁、平台板及墙体。剖到的画粗实线,看到的画细实线。 栏杆及扶手的形式,复杂形式可简化。 尺寸标注 室外地坪、底层地面、中间平台、楼层地面的标高。 竖向尺寸二道: 第一道梯段高度(踏步高X梯段踏步数=梯段高); 第二道层

19、高。 水平标注开间、进深尺寸、定位轴线及编号。 详图索引及编号。 节点详图。 按比例绘制楼梯踏步、栏杆、扶手形式及交接处节点构造,并注明其材料、做法和尺寸。 5剖面图、主要节点构造详图1)剖面图 剖面图的剖切部位,应选择楼梯、门厅、层高及层数不同等内外空间变化复杂、最有代表性的位置。 (1)按直接正投影法绘制,剖到的画粗实线,看到的画细实线。 (2)标明建筑内各部位的高度关系,标注三道尺寸: 第一道建筑总高; 第二道层高尺寸; 第三道门窗洞口及窗间墙尺寸。 (3)注明建筑各部分标高。包括室外地坪、楼地面、门窗洞口、雨篷、楼梯平台、檐口等处的标高。 (4)节点详图索引及编号。 (5)内外墙或柱的

20、轴线尺寸及定位轴线与编号。(6)注明图名及比例。2)主要节点构造详图 根据平面图上的剖切位置与剖视方向或剖面图上的详图索引位置,绘制建筑檐口、屋面、外墙、门窗、楼地层、勒脚及散水等处的节点详图,即从基础顶部墙身画到女儿墙顶部或挑檐顶部。各部位均以其材料符号表示。 a.注明各部位的材料名称、做法及尺寸。 按层次画出屋面各层构造,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并标注屋面排水方向及坡度。 按层次画出楼板层各层构造并画出踢脚,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楼板剖线以粗实线表示,抹灰线用细实线绘制。 按层次画出墙身各层构造。如墙体为多层复合墙体,应用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

21、。墙身剖线为粗实线,抹灰线为细实线。 画出窗过梁及窗台的形式、材料、做法及细部尺寸,窗台应标明流水方向与坡度。窗洞口的可见墙线与可见窗框线及剖到的抹灰线为细实线,剖到的窗框线及玻璃线为中实线。 按层次画出首层地坪的各层构造并画出踢脚,并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结构层割线以粗实线表示,抹灰线用细实线绘制。 画出墙身水平防潮层,注明材料、做法和尺寸。并标注防潮层与底层地面间的距离。 按层次画出散水各层构造,用多层构造引出线标注各层材料、做法及厚度,并标注散水宽度、排水方向及坡度。结构层剖线以粗实线表示,抹灰线用细实线绘制。 b.标注定位轴线及轴线圈,并表明墙与轴线的位置关系。 c

22、.尺寸标注。 标明建筑内各部位的高度关系。标三道尺寸: 第一道建筑总高; 第二道层高尺寸; 注明建筑各部分标高。包括室外地坪、楼地面、门窗洞口及檐口等处的标高。图的名称、比例。结构部分一、毕业设计主要步骤 1、设计准备工作 (1)、了解与工程相关的有关要求及资料。工程项目和规模、用途及使用要求;项目中建筑、结构、设备设计与施工的程序、内容和要求;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各单位的相互关系和合作方式。 (2)、掌握结构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可了解: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貌;建筑物范围内的土质构成;最高地下水位;水质有无侵蚀性;场地类别;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冻深等。 当地的气象条件:季节

23、温差、昼夜温差等;降水,如平均年降雨量、丰水期和枯水期;基本雪压,冰冻期;主导风向,基本风压等。 设备条件:电力、供水、排水、供热、空调系统技术数据,尤其电梯、扶梯、制冷机组、变压器等位置、重量、动力参数等技术数据。 其他技术条件: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含预制件)供应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大型工具型号、功能等;场地运输条件;水电动力供应条件;工期要求等。(3)、收集设计参考资料。收集与工程相关的国家与地方标准:设计规范、规程等;常用结构设计手册、图表;结构设计构造图集,建筑产品定型图集;国内外各种文献;以往相近工程的成熟经验;为项目开展的一些专题研究获得的理论或试验成果;结构分析所需要的计算软件

24、及用户手册等。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论将相继问世,要收集这些资料,使结构设计即经济合理,又技术先进,还安全适用确保质量。2、结构方案确定:确定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结构平面布置、基本构件尺寸的确定等(注意:在确定建筑方案时,要初步确定柱、主梁的截面尺寸,详见后面结构方案确定相关内容)。3、结构计算及设计:确定结构计算简图、荷载汇集、荷载组合、内力计算、截面设计、楼梯及节点的计算及设计、相应的构造措施。4、完成设计成果:完成结构计算书、上机验算、绘制施工图。二、毕业设计内容及过程(一)、设计依据本工程依据下列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规范:1、

2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标准、图集:1、平法施工标准图集03G101-16、2、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06G112参考书: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2、结构计算手册(二)、工程概况及设计的基本条件、参数1、工程概况说明建筑物地点、层数、层高、室内外高差、建筑物总高度、X方向宽度、Y方向宽度。外墙保温材料、建筑隔墙、分户墙、户内隔墙采

26、用的材料及厚度,屋面保温材料、找坡材料、室内建筑地面等的主要做法。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场地条件、结构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抗侧力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盖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2、设计的基本条件及参数确定(1)、确定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说明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确定的依据。(2)、雪荷载基本雪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雪压。(3)、风荷载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基本风

27、压。(4)、地面粗糙度: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面粗糙度类别。(5)、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确定建筑场地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抗震等级。(6)、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室内构件、基础地板的环境类别。(7)、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8确定。(8)、主要结构材料钢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确定钢筋级别。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钢筋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一般

28、情况下,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fy=300)或HRB400、(fy=360),箍筋宜采用HRB235(fy=210)。混凝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混凝土一般不低于C20,通常梁、板采用C20C30,柱、基础采用C30C40。当采用不同标号混凝土时,不同构件的混凝土标号不超过1个强度等级,以方便施工。(三)、结构方案的确定及结构布置1、确定结构方案的原则在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上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受力合理,技术上可行且先进,尽可能达到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先进,降低造价为佳。结构

29、布置是否科学合理,一般凭经验确定,有一定的技术技巧性。一般需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布置方案供比较。2、结构方案及布置的内容(1)、上部主要承重结构方案与布置;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可用一些方法进行估算,或采用已建成的工程经验确定截面尺寸。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及梁、板的经济跨度,确定柱距及梁、板的布置方案。初步确定梁柱的混凝土标号后,确定截面尺寸。如果梁柱截面尺寸过大或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可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后,在重新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对于层数较多的结构要考虑分段确定柱的截面尺寸。柱:最小截面尺寸350mm初估柱尺寸:N / fcAn A=N / fcnN=rwAmn轴压比r分项系数1.25w单位面

30、积荷载,取1214KN/m2;A柱负载面积m截面以上楼层数轴力增大系数,6、7度抗震设防时取1.05梁:框架主梁:h=(1/101/18)L;纵向框架梁 h1/12L且500;梁截面高度不必过大。次梁:h=(1/121/20)L;梁宽b200,梁净跨度与截面高度比不宜小于4。(2)、楼(屋)盖结构方案与布置; 考虑功能使用要求(如墙的位置、建筑构造等)、抗震要求、板的经济跨度等,确定楼(屋)盖结构方案及次梁布置。(3)、基础方案与布置;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独立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初估基础埋深(考虑冻深及持力层位置)、并根据室内外高差、基础高度以确定底层柱高。(4)、结构主要构造措施及特殊部位的技

31、术处理。考虑建筑构造及特殊部位的结构处理方案,如局部较大悬挑、特殊建筑造型、较大设备等部位,要按具体情况考虑结构处理方案。(四)、结构计算1、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结构布置一旦确定,则各结构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供选择的结构传力途径就人为的确定了,计算简图就确定了。计算简图是对实际结构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简化:它能够反映结构的实际体型、尺度、边界条件、截面尺寸,材料性能和节点的连接方式等。(1)、每榀框架只承受与自身平面平行的水平荷载,框架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不考虑。垂直于该方向的结构不参与受力;(2)、联系各榀框架的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很大,平面外刚度很小,每榀框架在楼板处的侧移值相同。按每榀框架的

32、负荷面积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榀,计算简图的形状、尺寸乙梁柱轴线为基准,底层层高取至基础顶面。作用在框架上册水平荷载可化为集中力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竖向荷载可能是均布、三角形、梯形分布,也可能有集中力。应按梁板布置情况确定。2、荷载汇集(1)、屋面;恒荷载:女儿墙重(KN/m);屋面构造重(KN/m2);纵向梁重(KN/m);横向梁重(KN/m);活荷载:(KN/m2);雪荷载:(KN/m2);(2)、楼面;恒荷载:楼面构造重(KN/m2);纵向梁重(KN/m);外墙重(KN/m);横向梁重(KN/m);内墙重(KN/m);柱重(KN/m);吊顶等。活荷载:(KN/m2);(3)、恒荷载和活荷载:上

33、柱对下柱的偏心弯矩计算;纵向梁对柱的偏心弯矩计算。(4)、选定一榀框架,画出荷载作用位置图。3、列表确定梁柱线基本参数计算梁柱线刚度层数边梁中间梁边柱中柱截面尺寸混凝土模量跨度惯性矩I=2I0线刚度柱D值计算层数层高边柱中柱Gi/hKDKDD柱D值不满足要求时调整柱截面尺寸。反弯点高度计算(地震、风)层数边柱中柱Kyyh(1-y)hKyyh(1-y)h4、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1)、地震作用内力计算A、重力荷载代表值Gi计算:算至室外地面,屋面:恒荷载+0.5雪荷载,楼面:恒荷载+0.5活荷载。B、 结构自振周期计算层数GiViDiii自振周期T=C、 地震作用计算底部剪力法计算步骤:(画

34、出剖面图中各层重力荷载值和层高)(1)、计算结构基本周期(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地震参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280.5(0.72)0.9(1.2)1.4特征周期值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01第一组0.200.250.350.450.65第二组0.250.300.400.550.75第三组0.300.350.450.650.90地震影响系数曲线(3)、计算底部剪力(4)、是否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5)、计算各质点上水平地震作用(6)、计算层间剪力(7)、顶部小屋的地震作用FD按本设计条件

35、:二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时:Tg0.35max=0.08, FEK=1Geq ,各层地震作用剪力计算表层数12345层高GiGiHiGiHi /GiHi FiViDiiH/550验算结构侧移D、内力计算D值法(1)、侧移刚度D值计算 考虑柱端的约束条件的影响,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D用下式计算: 式中 与梁、柱线刚度有关的修正系数,表3-1给出了各种情况下值的计算公式。 由表中的公式可以看到,梁、柱线刚度的比值愈大,值也愈大。当梁、柱线刚度比值为时,=1,这时D值等于反弯点法中采用的侧移刚度d。(2)、同一楼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求出了D值以后,与反弯点法类似,假定同一楼层各柱的侧移相等,则可求

36、出各柱的剪力: 式中, 为j层第i柱所受剪力; 为第j层第i柱的侧移刚度;m为第j层柱子总数; 为第j层以上所有水平荷载的总和,即第j层由外荷载引起的总剪力。(3)、各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各层柱的反弯点位置与柱两端的约束条件或框架在节点水平荷载作用下,该柱上、下端的转角大小有关。若上下端转角相等,则反弯点在柱高的中央。当两端约束刚度不同时,两端转角也不相等,反弯点将移向转角较大的一端,也就是移向约束刚度较小的一端。当一端为铰结时(支承转动刚度为0),弯矩为0,即反弯点与该铰重合。影响柱两端转角大小的因素(影响柱反弯点位置的因素)主要有: 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的楼层位置; 梁、柱线刚度比; 荷载形

37、式; 上、下横梁相对线刚度比值; 上、下层层高的变化。在D值法中,通过力学分析求出标准情况下的标准反弯点刚度比 (即反弯点到柱下端距离与柱全高的比值),再根据上、下梁线刚度比值及上、下层层高变化,对 进行调整。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3-2上下梁刚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y1:表3-4上下层高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y2,y3:表3-5可以把反弯点位置用下式表达: (4)、弯矩图的绘制 当各层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和各层柱反弯点位置yh确定后,与反弯点法一样,就可求出框架的弯矩图。 柱端弯矩的计算 式中,为第j层第i根柱的反弯点高度,为第j层的柱高。梁端弯矩的计算 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求出:

38、对于边柱 对于中柱 式中,、分别为左边梁和右边梁的线刚度。 其他内力的计算 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由梁两端的弯矩平衡可求出梁的剪力;由梁的剪力,根据节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出柱的轴力。E、各层柱剪力计算表(D值法)层数1234边柱D值中柱D值D层剪力Vi边柱剪力中柱剪力F、地震内力计算在框架计算简图上计算梁端和柱端M、V、N。G、画出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M、V、N图。(2)风荷载作用计算风力在整个建筑物表面的分布情况随房屋尺寸的大小、体积和表面情况的不同而异,并随风速、风向和气流的不断变化而不停地改变着。风荷载实质上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动力荷载,它使建筑结构产生动力反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将风荷载

39、看成等效静力荷载,但在高度较大的建筑中要考虑动力效应影响。1)基本风压值 基本风压值系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重现期为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m/s)为标准,按 = /1600确定的风压值。它应根据现行荷载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得小于0.3 kN/。对一般的高层建筑,按荷载规范中所给的采用;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应考虑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当没有100年一遇的风压资料时,也可近似将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乘以1.1后采用。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荷载规范确定。3)风载体型系数 风载体型系数

40、是指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也与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当风流经建筑物时,对建筑物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产生压力和吸力。 4)风振系数 风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通常把风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稳定风压(即平均风压),实际风压是在平均风压上下波动的。平均风压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侧移,而波动风压使建筑物在平均侧移附近振动。对于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波动风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使振幅加大,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目前采用加大风载的办法来考虑这个动力效应,在风压值上乘以风振系数。A、风荷载标准值:wK=gzszw0写出下列各值:W0、s、W0T 2、B高度51015ZZ=Z/HZwKBB、在框架图上计算节点处风荷载集中力FiC、风荷载剪力计算(D值法)层数123FiViD边D中DV边V中D、风荷载内力计算在框架图上计算梁端和柱端M、V、N。F、画出风荷载作用下框架M、V、N图。5、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分层法(1)分层法基本假定1) 竖向荷载只影响本层;2)框架侧移不计(2)计算要点1)将框架分层,各单层框架柱的远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