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5263712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设计方案1.1 设计标准和依据1.1.1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采用的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标准:1) 防洪标准(GB50201-94)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7)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8)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9)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10)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2、)1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12)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2007)13) 其它有关规程、规范、标准等1.1.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工程位于C市东部城区PP湖与QX河之间,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相关规定,并根据排水流量规模,确定本河道治理工程及防洪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1.1.3 地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工程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1.1.4 规划设计成果TT

3、湖与QX河河道防洪工程运行条件具体见表1.1-1。表1.1-1 连通河道设计水位表断面位置设计河底高程(m)正常蓄水位(m)备注0+0001+2301.67.6QX河TT湖QX河,总长6.45km1+2305+0081.61.97.65+0086+4501.97.61.2 河道连通工程1.2.1 设计基本资料(1)地形资料1:1000地形图(2012年3月实测);2012年3月实测河道1/1000带状地形图及河道断面图。(2)主要工程地质资料引河开挖处、TT湖区、堤(岸)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分布如下:1层耕植土(Q1):灰褐、灰色,分布于水稻田中呈软塑流塑粘性土状,分布于旱地上呈松散状,稍

4、湿湿、饱和,含植物根茎。主要成分为重粉质壤土和中粉质壤土等。分布于农田中,层厚0.40.5m,层底高程8.310.7m。2层人工填土(Q1):灰褐、黄灰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成分为重粉质壤土和中粉质壤土。分布于TT湖四周堤埂上及村庄处,位于村庄处局部含碎砖、碎石等,位于TT湖堤埂上局部表层含大量植物根茎。层厚0.41.5m,层底高程8.19.7m。层中粉质壤土(Q4al):黑灰、深灰色、黄灰色,软塑。分布于湖周堤埂下局部地段及农田中表层。层厚0.41.4m,层底高程7.19.5m。层淤泥质中粉质壤土(Q4al):灰黑、黑灰色,流塑,有腥臭味,含腐殖质,夹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分布于TT湖中及湖

5、周堤埂下,湖中表层为淤泥,流塑。层厚0.31.6m,层底高程1.78.1m。层中粉质壤土(Q4al):灰黑、黄灰色,可塑,夹重粉质壤土、轻粉质壤土。分布于TT湖四周堤埂上局部地段。层厚0.42.2m,层底高程1.37.6m。1层中重粉质壤土(Q4al):黄灰、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铁锰氧化物,夹轻粉质壤土。主要分布于TT湖西北侧场地,即引河处。层厚3.89.3m,层底高程0.94.1m。2层中粉质壤土(Q4al):黄褐、灰黄色,可塑,含铁锰氧化物,夹轻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主要分布于TT湖西北侧场地,即引河处。层厚1.33.9m,层底高程-1.32.3m。1层砾砂(Q4pl):黄褐、黄色,中密

6、,饱和,上部为薄层细砂,局部为中砂、粗砂,含少量圆砾。细粒含量1.113.2%,为含细粒土砂。主要分布于QX河附近,即引河处场地。层厚0.31.5m,层底高程0.22.4m。2层级配不良圆砾(Q4pl):杂色,以黄灰为主,中密,饱和,磨圆度中等,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岩屑,充填粗砂、砾砂。主要分布于QX河附近,即引河处场地。层厚2.02.8m,局部未揭穿,层底高程-2.6-1.5m。层中粉质壤土(Q3el):褐黄、红褐色,硬塑,局部坚硬,含铁锰氧化物,夹粉质粘土、重粉质壤土。主要分布于湖东侧、TT湖南侧场地。层厚0.412.4m,层底高程-3.56.9m。层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53(

7、2):褐红、褐黄、肉红色,见残余结构、构造,细、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大部分风化呈砂状,扰动呈细砂、中砂状,风化不均匀,夹裂隙发育的强风化岩,钻进呈碎石状。此层在ZK26钻孔钻深至21.0m,均为全风化,钻进扰动呈砂土状,无完整岩芯;在ZK15、ZK18钻孔处,钻入此层1m左右即遇强度较高岩石,钻进较慢,但无完整岩芯,呈砂状、碎石状。总之,风化不均匀。本次勘察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3.6m,层顶高程-3.59.2m。层微风化石灰岩(P):深灰、灰色,中、厚层状,裂隙较发育,小溶洞、溶隙较多,大部分溶隙中充填粘性土,岩石为较软较硬岩,含较多方解石脉。主要分布于TT湖区西北侧,即引河处。本次勘察未揭

8、穿,揭露最大厚度2.4m,层顶高程-2.6-1.5m。层强中风化砂岩(S):黄褐、深灰色,中、薄层状,粉砂、细砂结构。强风化层厚1.52.3m左右,风化呈粘性土状,手扮易碎;中风化层呈碎石状,裂隙发育,含黄红褐色铁质氧化物浸染,岩芯多呈碎石状,少量短柱状,致密,较软,锤击易碎,手扮难碎。与花岗岩接触带呈浅变质状。主要分布于TT湖区西南侧,即引河处。本次勘察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1.4m,层顶高程0.51.7m。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1.2-1。表1.2-1 各岩土层力学性指标建议值表土层序号及名称地基承载力fk(kPa)Es或E0(MPa)直剪抗剪强度摩擦系数抗剪断强度砼与岩石快剪固快fC

9、(MPa)f,(度)C(kPa)(度) C (kPa)1耕植土2人工填土903.500.20中粉质壤土903.788.030.010.734.00.20淤泥、中粉质壤土803.00*7.413.78.727.00.20中粉质壤土904.007.821.08.731.90.201中重粉质壤土25013.7512.964.616.376.30.352中粉质壤土1809.5012.854.713.057.90.301砾砂26016.0*33.000.502圆砾30018.0*34.000.50中粉质壤土28012.9313.758.814.584.30.40全强风化花岗岩30014.0*32.000

10、.45层微风化石灰岩20001.00.85层强中风化砂岩5000.70.83)安全系数河道工程: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4级、5级建筑物边坡的允许安全系数见表1.2-2。表1.2-2 建筑物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项目工 况4级堤防5级堤防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岩基土基岩基土基防洪河道边坡正常运用条件/1.15/1.10非常运用条件/1.10/1.051.2.2 工程总体布置(一)连通河道线路连通河道路线要以“便捷、自然、经济”为主要原则,新开挖的河道尽量避免穿越高岗地,同时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河道,以减少工程的投资。

11、根据工程地形地貌现状,并结合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次开挖的TT湖进出口连通河道线路具体确定如下。TT湖进口段河道自QX河QX街道碧岩村河口处起向东,依次经里山街道象山村、QX街道QX村、里山街道新华村,垂直跨TT湖西路,并经里山街道里山村、QX街道永明社区入TT湖。之间地势较为平坦,TT湖西路西段长约800m均为耕作良田,东段长约430m沟渠、鱼塘等水网密布,两端河道进行适当疏挖,即可与人工渠道连通。按此线路,需新开挖的河道长约1.23km。TT湖出口段河道自TT湖5+008断面自东向西,依次穿过东段TT湖边排水沟渠,垂直跨越规划经七路、经六路、经四路入QX河。沿线地势较为平坦,高程一般在9

12、.3m11.5m之间,大多地段分布为耕作良田,东段宽约76m的沟渠、藕塘,高程6.5m8.6m,与QX河河道连通交角约50o。按此线路,需新开挖的河道长约1.44km。上述两段新挖河道线性比较顺直,需新开挖的河道长度相对较短,方便连通河道两侧地块商业开发,同时有利道路桥梁等交叉建筑物的布局。(二)河道平面形态设计城市河流平面形态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安全性、自然性要求,满足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满足植物、生物的生存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提供人们休闲、游憩的要求。另外,从城市的整体出发,打造滨水区与建成区的有机结合体。本次设计以体现自然,保留湖体,恢复生态,反映人水和谐的设计理

13、念为指导,根据C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连通河道底宽不得小于30m,河口宽度(即两侧岸坡顶宽)控制在6070m之间,湖体周边可结合现状地形适当预留一定宽度,满足后期驳岸建设的同时,疏拓湖内行洪通道。因此,本设计推荐线路是:新开挖TT湖上下两段连通河道,路线长分别为1.442km、1.23km,另3.778km是利用现有的湖体周边进行适当的疏浚拓宽。拟定连通河道从TT湖至QX河长约6.45km。连通河道平面形态设计具体见图1.2-1。下段0+000-1+230上段5+008-6+450湖区段1+230-5+008图1.2-1 连通河道平面形态控制图(三)河道纵断面设计为满足QX河的洪水泄流要求,规划新

14、开挖排洪连通渠2条,根据QX河设计水位,参照起迄点地面高程,规划新挖连通沟底平坡,湖内沟底纵降为8/100000,新开挖连通沟设计沟底高程为1.6m1.9m,高差为0.3m。1.2.3 河道护岸工程设计(一)岸坡结构设计新挖连通河道位于C市ZQ区,为使水工建筑物与水环境相协调,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并考虑植被及节约占地和便于运行管理,经方案比选,开挖断面拟采用一级平台加斜坡的梯形断面型式,中间一级平台宽3.0m,平台上/下边坡坡比分别为1:2.5/1:3。平台高出正常水位0.2m。平台以下边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防护结构,平台以上坡面及沟顶结合远期规划用地另行实施草皮绿化。主要结构设计叙述如下:

15、连通河道DZTT湖西接QX河,沟底高程为1.61.9m,河底平坡,底宽30m,河岸分两级,正常蓄水位7.6m以下为连锁式混凝土预制块护岸,护岸顶底分别设置混凝土压顶和基脚,连锁式混凝土预制块厚0.10m,下铺设一层150g/m2土工布和厚度为0.15m的瓜子片反滤层,有利于坡面排水;蓄水位以上0.2m处设置一级平台,平台高程7.80m,宽3.0m。为确保了活动人群的安全,后续工程规划中,一级平台临水侧应设置护栏,并沿坡面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人行踏步。(二)岸坡稳定分析河岸稳定计算包括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计算两部分。连通河道设计洪水位7.60m,低于两岸现状地面高程,因此河道两侧岸坡渗流破坏性小,故仅

16、对河道常水位条件下岸坡稳定进行计算分析。(1)渗流稳定分析1)计算断面及参数的选取:计算断面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岸坡高度相对较高,堤基土质较差的堤身断面。根据上述原则,本工程选取桩号为0+810、5+390断面进行岸坡渗流稳定分析计算;计算断面各土层渗透系数依照地质报告提供的试验值和建议值取用各土层的抗渗性能指标见表1.2-2。表1.2-2 渗流计算参数表土层岩土名称渗透系数 ( cm/s)1中重粉质壤土2.60×10-52重粉质壤土1.03×10-51砾砂1.09×10-22级配不良圆砾2.42×10-2微风化石灰岩2.26×10-2砂岩2)

17、计算工况: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河道岸坡的渗流计算选用最不利工况为临水侧无水,同时考虑背水侧地下水渗流作用。渗流计算选择工况及相应的水位组合见表1.2-3。表1.2-3 计算断面渗流计算水位表计算桩号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0+8108.3无水5+39010.2无水3)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工程岸坡渗流计算采用二维稳定渗流有限元法,计算分析软件采用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发的“AutoBank水工结构有限元分析系统”。4)计算成果及分析:各断面在各工况下渗流计算成果见表1.2-4,渗流等势线图见图1.2-2、图1.2-3。表

18、1.2-4 岸坡渗流计算主要成果表断面桩号出逸点高程(m)坡面渗透比降允许渗透比降0+8106.110.2430.305+3906.850.2670.30图1.2-2 桩号0+810断面渗流等势线图1.2-3 桩号5+390断面渗流等势线图由以上计算成果可以看出,岸坡出逸坡降小于允许最大出逸比降。因此,岸坡渗透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2)岸坡抗滑稳定分析1)计算断面选取连通河道开挖堤岸主要为自然边坡和砼护坡两种,拟对临水侧一级平台上下斜坡式岸坡进行稳定分析;新开挖河道,地质报告揭示,河道出露的土层主要为1层中重粉质壤土及层中粉质壤土新开挖河道迎水侧边坡高度、地质条件相差不大,选取桩号0+810、

19、5+390为典型断面进行计算。2)计算工况确定岸坡稳定按施工期、正常蓄水位的抗滑稳定性验算。表1.2-5 计算断面抗滑稳定计算水位表名称部位断面桩号计算工况临水侧水位(m)下段河道岸坡迎水侧0+810正常蓄水位7.6施工(完建)期无水上段河道岸坡迎水侧5+390正常蓄水位7.6施工(完建)期无水3)计算方法及计算成果抗滑稳定分析采用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发的“Slope土石坝稳定分析系统”进行计算,计算方法按堤防设计规范(GB 50286-98)规定确定。考虑岸坡边竖向堆土影响,计算成果见表1.2-6,计算结果见图1.2-34。表1.2-6 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表部位桩 号抗滑稳定系数施工(完建)

20、期临水坡正常蓄水位临水坡下段河道岸坡0+8102.3812.163上段河道岸坡5+3901.8711.7404)计算成果分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4级建筑物正常运用条件下Kc=1.15,非正常运用条件下Kc=1.10。计算成果表明,河道岸坡开挖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抗滑稳定满足设计要求。图1.2-3 桩号0+810断面岸坡抗滑稳定计算成果图图1.2-4 桩号5+390断面岸坡抗滑稳定计算成果图工程河道开挖主要工程量见表1.2-1、表1.2-2,TT湖沿岸疏浚工程量见表1.2-3。经统计,共

21、开挖土方101.19万m3,砼预制块护坡0.36万m3。表1.2-7 TT湖连通河道(下段0+0001+230)开挖工程量成果表桩号间距(m)开挖面积(m2)开挖土方(m3)0+000256.5 7691.0 0+09090246.2 7476.3 0+18090221.0 6762.3 0+27090213.4 6341.9 0+36090168.9 5206.2 0+45090160.7 4954.7 0+54090164.0 5028.0 0+63090161.6 4871.6 0+72090176.5 5391.6 0+81090130.7 4471.9 0+90090127.6 33

22、31.7 0+99090126.0 3658.5 1+08090121.3 3611.2 1+17090121.5 3622.7 1+23060186.5 4701.9 合计1230225458表1.2-8 TT湖连通河道(上段5+0086+450)开挖工程量成果表桩号间距(m)开挖面积(m2)开挖土方(m3)5+0473961.4 2541.8 5+190143172.6 8632.0 5+290100190.3 8010.8 5+390100281.9 13282.8 5+490100241.8 12681.3 5+590100201.0 10827.8 5+690100178.3 922

23、1.8 5+790100216.3 10580.8 5+890100221.2 10900.5 5+990100258.6 12243.5 6+090100271.9 13679.0 6+190100213.4 11588.3 6+290100161.5 8389.5 6+390100227.2 11736.0 6+4708099.7 4770.5 合计1462320893表1.2-9 TT湖连通河道(湖区段1+2305+008)清淤工程量成果表桩号间距(m)开挖面积(m2)开挖土方(m3)1+26030104.24360.51+35090104.83862.81+460110114.4463

24、2.61+55090124.33828.51+64090114.73354.61+73090112.63299.01+82090108.23278.01+91090207.24727.92+00090221.55046.02+09090118.53523.12+18090101.83267.92+280100103.03387.32+37090107.63274.42+46090117.03446.92+674114198.27672.32+779105113.64812.62+90012198.15200.82+99090101.67441.73+090100172.76871.33+190

25、100103.05227.03+28999201.97951.03+36071248.97117.73+460100102.15141.03+56010081.85313.53+64080100.93006.23+74010097.64876.53+840100131.85641.03+940100233.411182.04+0309091.93866.24+160130144.74611.64+260100109.25990.64+385125117.24962.44+4759099.95580.24+5608589.23871.84+65090102.35376.64+77012091.2

26、4581.84+88011097.54324.75+00812868.93482.0合计37785055441.3 TT湖沿岸及湖体疏浚工程工程建设范围内TT湖沿岸清淤长度约3.778km,即河道下段入湖口(桩号1+230)上段出湖口(桩号5+008),湖体疏浚面积约1.0km2。1.3.1 纵断面设计现状TT湖段水面分隔,淤积严重,长久以来未经综合治理,岸线不明。同时,湖水进出不畅,蓄滞洪水功能不足。适时地对湖体周边进行清淤疏浚,可有效地提供过水断面,保证洪水畅泄。因此,本次设计对湖体周边进行清淤,设计湖底高程为1.61.9m。1.3.2 横断面设计河道疏浚断面为梯形断面,湖内正常蓄水位7.

27、6m,疏浚底宽根据湖体周边现状条件和行洪需要,确定设计底宽控制在60.0m,疏浚边坡为13,河底高程为1.6m1.9m,两侧与原状地面或湖底自然相接,其典型断面设计见附图及图1.3-1。图1.3-1 河道清淤典型断面设计图1.3.3 湖体疏浚现状TT湖主要由零散的鱼塘、水面及湿地组成,水面、岸线不明确,与TT湖地区的建设规划不符,工程规划对整个湖区进行疏浚,湖体高程控制在6.0m左右,正常蓄水水深在1.5m左右,疏浚后的TT湖水面面积约1.0km2,湖体四周岸坡设计坡比12.513,并对岸坡进行护砌,常水位以下可采用木桩或垒石护砌,常水位以上采用草坡护坡。在11000地形图上量算,湖体疏浚土方

28、约300万m3。1.4 QX河疏浚工程 TT湖区域内的QX河总长2.98km,为城区各泵站的排水通道,此段QX河一直未经治理,河道内杂草丛生,排水不畅,本次设计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结合水环境治理,对河道两侧岸坡进行护砌,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地建设。将此段QX河打造成TT湖地区的绿色廊道。1.4.1 岸线选择疏浚后的河道岸线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变迁,结合现有建筑物位置、施工条件、工程现状以及征地拆迁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河道走向顺直,避免急弯;避开现有重要建筑物及保护设施;开挖的河道尽可能选择好的地质条件区域。本次治理的QX河段现状走向较为顺直,仅有数个小弯,本次设计

29、维持现有河岸线走向,不再另选河岸线。1.4.2 河道清淤拓宽工程(1)河道底宽确定QX河现状河底高程1.5m6.0m,按照排涝过流要求计算河道底宽为50m,因此本次设计拓宽后的河道底宽按50m控制。(2)河道清淤拓宽设计QX河清淤拓宽后的河道底宽按不小于50m控制,河底高程由1.5m。河底以上3m采用挡墙护砌,护砌以上以13的边坡连至附近地面。1.4.3 护岸及护坡设计(1)护岸设计原则本工程河道护岸总体设计及结构型式的选择主要依据下列原则进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工程量,降低单位工程造价。根据岸线布置方案、河段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程度、地质、施工条件、运用和管理要求,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

30、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护岸型式选择,除满足自身防洪要求外,与沿河交通道路、公共绿地建设适当结合,提高旅游景区品味。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开拓建设用地,注意节约土地,提高投资效益。体现生态、人水和谐的现代河道治理理念。(2)型式比较考虑到河道清淤拓宽尽量少占用地,同时和现有的护岸建筑相协调,本次设计河道护岸型式均采用直立式。对采用的直立岸坡式挡墙型式的主要防洪墙型式进行比选如下:本次河道治理沿河修建或改建护岸高度一般为2.03.0m,据类似工程经验,选择斜式、直立式浆砌石挡墙、自嵌式砼砌块挡墙护岸三种型式进行比较。三种挡墙的结构见图1.4-

31、1,每米长度主要工程量比较见表1.4-1。由比较表可以看出,方案一开挖、回填量相对较小、投资最省,其他两种方案投资均比较大。考虑到TT湖地区的规划发展及生态要求,另外QX河是城市的排水通道,过流量不大,流速也较小,设计采用方案三中自嵌式砼砌块护岸。表1.4-1 三种直立式挡墙方案主要工程量和投资比较表(每延米)项目单位单价(元)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土石方开挖m34.410.314.310.5土石方回填m36.66.59.87.7浆砌块石m32002.522.962.4混凝土m33301.3251.5750.2自嵌式砼砌块挡墙m21803直接投资元1029.51239.41183.0可比投资83.

32、06%100%91.45%图1.4-1 三种方案护岸结构图(3)结构设计自嵌式砼砌块挡墙基础采用浆砌石基础,埋深1.5m,厚1.2m,宽2m。浆砌石基础顶设C25砼基座,厚0.3m,宽0.6m,间距约20m分缝一道。挡墙墙背与填土之间设厚300mm砂石反滤层,墙体通过土工格栅与墙背填土紧密连接。土工隔栅必须采用玻璃纤维,双向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0KN/m,土工格栅压入挡墙块体内,并与锁块套牢,格栅必须覆土厚150mm以上方能碾压,格栅孔径为150×150mm,反滤层与填土间设土工布(200g/m2)一层,土工布超出反滤层宽500mm。砼挡墙后利用清淤砂石土加培堤岸,以保护两岸低洼的农田

33、,满足堤岸稳定要求。(4)稳定计算稳定计算内容主要包括抗滑稳定、抗倾稳定、基底应力及不均匀系数。选取最大墙高3m的断面进行翼墙稳定计算完建期和最高洪水位期两种工况。 抗滑稳定计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Kc沿挡墙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挡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取f=0.5;G作用在挡墙基底面上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在内),kN;H作用在挡墙基底面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 抗倾覆稳定计算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K0挡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MV对挡墙前趾的抗倾覆力矩(kN.m);MH对挡墙前趾的倾覆力矩(kN.m)。 基础底面应力采用按下式计算

34、:式中:Pmax、min挡墙基础底面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Pa;Mx、My作用于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和竖向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形心轴x、y的力矩,kN·m;Wx、Wy基础底面对于该底面形心轴x、y的截面矩,m3;A基础底面面积,m2。挡墙稳定计算成果见表1.4-2。计算成果表明,挡墙抗滑、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以、基底应力及不均匀系数均满足要求。表1.4-2 挡墙护岸稳定计算成果表计算工况水位组合基底压力(kPa)不均匀系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抗倾稳定安全系数H上H下maxmin完建期无水无水80.2650.351.591.422.89最高水位期平墙顶平墙顶66.0842.341.5

35、61.292.37(5)护坡设计QX河两岸地面高程11.0m左右,距直立式挡墙墙顶仍有2.5m左右的高差,两岸边坡13,设计对边坡进行防护。护坡的型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砼护坡:该方案施工较快,质量容易保证,防渗及抗冲刷效果好,但和周围环境不协调且造价高。草皮护坡:该方案造价低,施工快,抗冲刷能力差,但较为美观。块石护坡:一般能就地取材,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石块表面不平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浪作用,且本身抗冲刷能力强,维修方便,造价较低,并且能很好地适应地基变形,但容易遭到破坏。浆砌(鹅卵)石框格护坡:可以利用清淤出的河道鹅卵石为材料,做成纵横向交错的框格构架,起稳定边坡的作用,上覆耕植土,铺草皮。

36、考虑护坡型式应和周围生态环境相符,兼顾工程投资,本次设计均采用草皮护坡。1.5 桥梁工程由于连通河道的开挖,与主要道路形成平面交叉,因此需新建4座跨河桥梁,其中:滨河东路南桥、北桥各一座,SJ湖大道南桥、北桥各一座。1.1.1 建设规模TT湖区上河道大桥及其接线工程建设规模为:(1)滨河东路南桥、北桥: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大桥桥面宽21m,全长50m,引道全长40m。(2)SJ湖大道南桥、北桥: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大桥桥面宽28m,全长50m,引道全长40m。1.1.2 技术标准(一)SJ湖大道南桥、北桥1、计算行车速度:80km/h2、车辆荷载等级:公路-I级3、人群荷载:3.4

37、5KN/m24、桥面宽度:28.0m(6车道)5、路基宽度:32m6、纵坡:桥上4%,桥头引道5%7、桥面横坡:车行道:双向横坡2%,人行道:向内单向横坡1.0%8、设计洪水频率:1/1009、抗震设防: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10、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跨径50m)(二)滨河东路南桥、北桥1、计算行车速度:80km/h2、车辆荷载等级:公路-I级3、人群荷载:3.45KN/m24、桥面宽度:21.0m(4车道)5、路基宽度:24.5m6、纵坡:桥上4%,桥头引道5%7、桥面横坡:车行道:双向横坡2%,人行道:向内单向横坡1.0%8、设计洪水频率:1/1009、抗震设防:按7度设防采取抗

38、震措施10、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跨径50m)1.6 河湖岸坡防护在满足防洪保安的前提下,河湖岸坡应做到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美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对于坡度缓或洪水冲刷不严重的河段,应主要采用自然生态护坡型式;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湖区段,采用自然生态措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不仅可以种植植被,还可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达到固堤护岸效果。根据河道规划断面及地质条件,拟定以下岸坡型式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亲水平台自然斜坡式。在满足规划河道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常水

39、位范围以下采用浆砌块石挡墙结构,挡墙顶部设置亲水平台。亲水平台以上采用1:3的自然斜坡至防洪堤顶,斜坡段范围护坡以种植草皮、布置水生植物为主,坡面用三维固土土工网垫固土防止高水位时水流冲刷坡面。自堤顶至亲水平台间设置台阶通行。防洪堤背水坡度1:2。见图A。亲水步道阶梯型绿化。在满足规划河道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常水位范围以下采用浆砌块石挡墙结构,挡墙顶部设置亲水步道。亲水步道以上采用阶梯型绿化至防洪堤顶,一般采用三级阶梯型式,种植亲水性草皮。斜坡段范围护坡以种植草皮、布置水生植物为主,自堤顶至亲水步道间设置台阶通行。见图B。自然斜坡式。根据河道规划断面,自河底至防洪堤顶采用缓于1:3的自然斜坡断面

40、,在凹岸常水位变动区、坡脚处适当护砌防止水土流失,斜坡坡面上种植草皮,布置亲水植物绿化,并用三维网垫固土防止水流冲刷坡面。其中在坡面上零星洒落圆艺石等,以增强河道自然野趣的环境效果。河道背水侧坡度1:2。见图C。具体设计选择为:连通河道在7.8m平台以下岸坡采用厚100mm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平台高程以上坡面防护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防护。QX河在河底以上3m采用生态挡墙防护,3m以上采用草皮防护,可适当种植景观树。TT湖7.6m正常蓄水位以下采用垒石及木桩防护,7.6m以上采用草皮、景观矮树等生态防护。连通河道混凝土护坡2.67km,QX河生态挡墙护岸2.98km,TT湖垒石及木桩防护3.8km,连通河道草皮护坡50000m2,QX河草皮护坡44700m2,TT湖岸坡草皮护坡40000m2,景观树种植5000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