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课后思考题章节思考题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复习题章节练习题章末测试题1-13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课后思考题章节思考题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复习题章节练习题章末测试题1-13章题库.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考题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各自取决于哪些条件?2简述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3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4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5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深层次矛盾?思考题解答1.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国内市场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自然条件的差别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
2、多方面的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3)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4)世界货币的出现。2.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危机(简称大危机)。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2)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德、日、意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3)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总之,为了尽快从19291933年大危机中摆脱出来,美、英、法等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干预和调节,而德、意、日则采取了法西斯统治。大危机致使国际金融领域混乱无序,国
3、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受到了更多的阻碍,由此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有如下表现如下:(1)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世界工业生产全面下跌。(2)全球贸易严重萎缩,国际金本位制瓦解。(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与美国、日本大发战争财促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鲜明对照,英国、法国、德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都遭到严重削弱。一战的历史作用在于它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一战本来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激化而发生的,结果却孕育了新的更大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引发二战的原因之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分别在货币、金融、贸易等领域建立了由其主导的制度和规则体系,客观上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自由的环境,同时也为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使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得以确立。(2)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对西欧、日本以及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政治控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挑起两极对峙。为了应对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霸权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社会主
5、义国家内部签订贸易协定和双边条约。至此,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并行和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世界被人为地划分成两大部分,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格局。4.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使得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经济体系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囊括全球的时代至此终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俄国的建立以及后来苏联的成立,开辟了一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道路,揭开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新篇章,世界
6、经济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并存和相互斗争的新时代。另外,苏联在1928年正式推行并逐渐加强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推动苏联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实现,对于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特别是对于取得卫国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5. 二战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相伴随而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结构性经济失衡加剧。(2)失业率居高不下。(3)贫富差距扩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
7、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无法克服,由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一系列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矛盾和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仍将是充满矛盾、冲突、波动和危机的过程。1 试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主要内容:(1)信息技术。
8、(2)新材料技术。(3)(4)生物工程技术。(5)空间开发技术。(6)海洋工程技术。科技革命基本特点:(1)涉及领域和参与国家更加广泛。(2)科技革命和军事发展密切相关。(3)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5)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 简述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到作用(1)生产力实体要素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非天然化。(2)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
9、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3)科技革命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性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扩大了商品市场。3 试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趋势:(1)高技术化趋势。(2)服务化趋势。(3)融合化趋势。(4)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变化影响:(1)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改变了就业结构,提高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3)提高了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减缓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速度。(4)促进了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的增长。4 简述二战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 (1)交通运输业出现了更多的方式。(2)商业中出现了更多
10、新的商品销售方式。(3)科研、信息、咨询、设计等行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成为重要的生产力。(4)银行、保险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枢纽和风险承担者。(5)文娱、体育、旅游、教育等部门发展迅速。5 试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国际经济交往的成本和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国际贸易迅速崛起;为生产国际化或生产经营的跨国化创造了便利条件;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2)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快速发展;一些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界市
11、场上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扩大。(4)推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为发展中国家利用科技革命追赶发达国家带来了机遇;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第四章思考题答案1、 简述市场经济体制多样性的原因。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也就不同, 从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呈现出多样性。具体来说,造成市场经济体制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的时候, 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也就必然呈现出很大差异和多样性。第二, 经济制度的
12、差别。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经济制度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差别。不同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就不同, 经济制度也就不同,这种差别必然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 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差异, 决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第三, 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差别。世界各国的上层建筑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差别,各国的上层建筑的形态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各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第四, 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都对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参与者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调节作
13、用。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 基于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呈现很大差别。市场经济体制的多样性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存在唯一的模式,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移植别国模式, 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探索和建立符合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政治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 只有这样, 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富有生命力, 才能很好地发挥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作用。2、 试述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 导致了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 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条件。第一,
14、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经济, 其深刻动因就是资本在运动中的不断增殖。资本为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增殖,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利润, 就不会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国内, 它必须使自己的活动范围跨越国界, 推动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在国际上流动和转移, 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 从而将整个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成为可能。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 打破了资源配置的地域界限, 冲破了民族国家的种种限制, 使商品、服务和各种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 各国可根据各自的比
15、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 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用途上。第三,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市场实现了国际化。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 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换突破民族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而且这种扩充不仅仅限于技术、资金、商品等物的流通的某种程度的国际化, 同时还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原则和其他经济技术规范的全球一致化。从某种意义上讲, 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的过程。第四,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既竞争又合作的国际经济关系成为必然要求。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扩展到整个世界经济, 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不断激化,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6、。同时, 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形成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强。3、 简述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学派。从广泛的意义上说, 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一股经济思潮, 其目的是要“复兴”19世纪的传统自由主义。属于新自由主义的学派包括: (1)现代货币学派。该学派是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它继承了经济自由主义传统, 在“货币”的重要性和作用等问题上同凯恩斯主义存在严重分歧,认为在经济生活中货币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该学派从“自然失业率”等理论出发, 坚持自由市场经济, 强调自由放任、自由竞争, 重视均衡增长的自然状态, 反对国家过度
17、干预, 同时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矛盾的问题外生化。(2)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影响力甚广的又一重要学派。该学派也接受“自然失业率冶假说, 同时更强调预期的作用。在他们看来, 政府预定的政策效果, 会被理性预期所抵消, 因此极端地说, 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归根结底都是徒劳无益、甚至有害的。(3)供给学派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经济学流派。它是作为凯恩斯主义对立面和批判者而出现的。供给学派的理论特点主要有: 第一, 它全面否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政策, 认为它是美国经济滞胀的直接制造者;第二, 这一学派在强调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重新肯定萨伊定理, 重视
18、市场机制作用;第三, 该学派要求降低税率, 刺激供给。20世纪60年代以后, 新自由主义范畴的各个学派日益取得广泛影响。4、试述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市场经济体制演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美国, 罗斯福新政正式宣告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干预时代的到来。其中, 1933 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明确规定将美国银行业体制中的混业经营改为分业经营, 并同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为银行经营架构了一道安全网;1935 年出台的社会保障法则标志着美国政府全面承担起社会保障职能,也是美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开端。这些体制性的重大变化对美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主要以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法律法规的
19、制定为程序基础, 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最基本的宏观调控手段。由此, 美国在传统私有制和自由经营的基础上辅以大范围政策调控, 政府对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承担起重要责任。5、 以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家为例, 简述“休克疗法”的实施后果。俄罗斯和东欧转型国家实行激进的“休克疗法”进行经济转型, 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 进而通过经济转型实现富裕和繁荣, 然而, 事与愿违, “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人民带来的是社会制度的巨大倒退、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和综合国力的严重削弱。实施“休克疗法”的后果具体表现在:(1) 经济自由化措
20、施不仅没有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顺利转型, 反而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更加混乱;(2)私有化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反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3)宏观经济稳定化措施存在着内在矛盾, 没有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第五章思考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主要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 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达成某种承诺或者签订条约和协议, 在成员间逐步取消所有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流动障碍, 形成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类型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特惠关税区是指成员国之间
21、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关税, 但各成员国保持其独立的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层次最低和最松散的组织形式。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各成员国有权对非成员国和地区设定关税和数量限制。关税同盟。关税同盟除了具有自由贸易区的特征之外, 它还要求成员国采取共同的关税及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共同市场。共同市场除了具有关税同盟的特征之外, 还要求允许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经济联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 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在包括财政、金融、货币、农业、工业和社会政策在内的各个领域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 并对涉及本地区发展
22、的重大经济事项采取共同立场。经济联盟还常与货币联盟结合在一起, 货币联盟的形式有很多种, 其最高形式要求发行统一货币和实行统一货币政策。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是什么? 如何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广泛发展绝不是偶然的, 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加深、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寻找有利的贸易条件和投资环境、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活动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有:第一, 经济全球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23、 生产力高度发展, 必然要求打破民族国家边界的限制, 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现实世界却民族国家林立, 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边界和不同的利益追求, 正是这一矛盾促使那些有着更多共同利益的国家通过组建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也可通过经济集团的组建, 对集团外产品实行差别待遇以应对来自非成员国产品的竞争。第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是相互融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起步阶段, 多以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为主要形式, 基本目标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初期阶段多以追求贸易自由化作为核心内容。当经济全球化进入
24、到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阶段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开始涉及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以及加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问题。第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过程是相互促进的。从某一个角度来看,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所追求的目标基本上相同,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但其达到相关目标的手段和范围大小有一定差异。区别有:第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背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效应。主要是因为, 二战后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虽然在降低集团内贸易壁垒的同时并不提高对集团外产品的壁垒, 但由于它只将集团贸易自由化的好处提供给集团内产品, 实际上背离了关贸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25、造成了对集团外产品的差别待遇, 保护了集团内产品, 有碍于产品的自由流动, 因而具有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悖的一面。第二,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主权国家扮演着不同角色。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以主权国家让渡部分经济权力为代价,而经济全球化通常是由市场力量推动, 国家在其中一般并不承担强制义务。第三,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国家推动,而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活动。3试分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世界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与现状。(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现状。1950 年5月法国提出“舒曼计划。法国、联邦德
26、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于1951 年4 月签订了为期50 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 年1 月1 日, 罗马条约正式生效,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7月,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 组建欧洲共同体。1993 年11月1 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生效, 从而宣告了欧洲联盟的产生。1999 年1 月, 欧元正式启动。2002 年1 月1 日,欧元正式发行并投入流通。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增至2007年1月的27国。欧盟经济一体化的三大支柱包括关税同盟、单一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有:政治联盟与经济
27、合作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欧洲一体化运动向前发展,法德轴心是欧洲一体化向前推进的重要保证,欧元的产生对推进欧洲一体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现状。1992 年12 月, 美、加、墨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包括: 取消贸易壁垒; 创造公平的条件, 增加投资机会; 保护知识产权; 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 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等。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对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美、加、墨三国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之所以比较顺利, 其原因主要包括:首
28、先, 从这三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 一个美国领导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为南北两翼的政治结构, 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为核心、墨西哥为辅助的经济格局, 符合三个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愿望。其次,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是美、加、墨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希望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压力, 尤其是来自欧洲一体化运动不断发展的挑战。再次,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组成的“南北型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的成功实践开辟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运动的新路。(3)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和现状。亚太经合组织宗旨和目标是: 相互依存, 共同受益, 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
29、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总人口达25亿, 占世界人口的45%; GDP 之和超过19 万亿美元, 占世界的55%; 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 以上。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 亚太地区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亚太经济合作不同于其他的区域一体化形式。亚太地区的显著多样性、各成员间的经济竞争和政治冲突使得该地区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呈现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不同的特点。其二, 由于不同成员之间的政治分歧、经济制度、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 使得亚太地区的合作缺乏一个
30、稳定的政治基础。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亚太地区的大国之间, 很难在短期内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未来发展达成有效的共识。4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有哪些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包括: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场革命, 区域经济一体化兴起和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以及科技革命的发展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国际分工正在不断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专业化大生产和国际分工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商品、劳务、资本在跨国自由流动,
31、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竞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首先,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近期来看, 国际经济格局出现了欧洲、北美和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大国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欧洲和北美各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看, 德国和法国对欧盟、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无疑起到了倡导者、引领者、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而美、日、欧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现象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次,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 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对抗。尽管这
32、些对抗的基础局限在经济竞争的领域, 但很难保证经济利益的变化不会导致政治冲突和安全隐患。最后,对国家主权的处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代价之一就是成员国要让渡部分国家权力。在享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时, 国家的决策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或干预。因此, 如何平衡和处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主权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民族国家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6章思考题解答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二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作为
33、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国际贸易更是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是二战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的增长。各国生产的扩大是以提高世界市场份额为导向的,这种世界生产对贸易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
34、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改变明显;第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作用突出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跨国流动。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涵盖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但主要是产品内贸易,即中间产品的贸易。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了,形成了全球产品价值链的分工。(四)呈现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的国际贸易新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35、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北美、欧盟和东亚三大板块的新格局。上述三大板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但也促进了贸易集中度的提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更加不平衡。2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政策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许多变化和发展,更具有隐蔽性、挑战性和欺骗性,成为产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主要障碍,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
36、主要内容有:(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技术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为借口,滥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保护条例,采取的一些阻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技术性措施。(二)社会壁垒社会壁垒是指以保护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虽然上述初衷是好的,但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其作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手段。(三)反倾销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他国销售,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价格歧视,属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是WTO明文反对的行为之一。但是,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加强和传统关税壁垒的作用受到限制,越来越多的国
37、家将其对本国的贸易保护转向了反倾销这一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使反倾销的理论目标和实际操作发生严重背离,并成为一些国家实施非关税壁垒和贸易歧视的手段。(四)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也称一般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协议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损害的贸易救济手段。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保障措施对于防止因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而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促进国内产业适应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被视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安全阀”。(五)特别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利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针对来自特定成员的进口产品采取的措施,即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
38、下,在特定的过渡期内,进口方政府为防止来源于特定成员方的进口产品对本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而实施的限制性保障措施。3简述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原则。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各缔约方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无歧视性待遇原则。该原则又称非歧视原则、无差别待遇原则。这一原则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歧视。(二)
39、自由贸易原则。这一原则是指通过成员方的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扩大成员方之间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三)互惠原则。这是关贸总协定的重要原则,也是关贸总协定关税减让谈判的基础。互惠分为双边互惠和多边互惠。双边互惠指的是关贸总协定两个缔约方之间相互给予对方关税减让或特权,多边互惠指的是将双边互惠原则扩大到多个缔约方之间。(四)透明度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缔约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如修改或废除等),不公布的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关贸总协定。4试述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在关贸总协定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先后进行了八轮
40、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范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协议。通过缔约方的一系列谈判和协议,从削减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两个方面促进了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1、削减关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全球关税总水平从关贸总协定第一轮谈判前的40%降至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后的6%左右2、减少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关贸总协定前几轮谈判的推动下,关税削减的幅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关税约束措施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新的贸易壁垒不断涌现,为此从第六轮肯尼迪回合谈判开始,关贸总协定将非关税壁垒问题列入谈判议程,而将具有较高透明度、能够清楚反映保护程度的关税作为各缔约方保护国内市场的唯一手段。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今的十几年时间里,世界贸易组织作
41、为贸易自由化的推动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进一步促进了货物贸易自由化进一步促进了货物贸易自由化,特别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纺织品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体制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体制之外,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签订了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并确立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日起10年内,要逐步将纺织品贸易纳入到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内,逐步实现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自由化。2、推动了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中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知识产权协定并行的多边贸易规则,这与当今国际贸易呈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共同发展的态势是一致的。3、促
42、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按照协议,乌拉圭回合前后,世界贸易组织全体成员的平均关税降幅为34.3%,发达国家关税削减幅度在37%左右,发展中国家关税削减幅度在24%左右,且在农产品关税削减的实施期限上,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长4年。这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可以获得更多的关税降低的好处以及更长的调整、适应和保护期。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服装、其他轻工产品和农产品等劳动或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上,这些恰是乌拉圭回合中贸易自由化力度最大的领域。这些领域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消除,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贸易增长的好处。5从多哈回合谈判的视角分析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在国际多边
43、贸易体制形成、演变、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遭遇和经历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考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启动的第一轮谈判多哈回合的破裂,是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严峻挑战。农业与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议题是多哈回合乃至国际舆论的焦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广泛涉及谈判各方的核心利益,而发展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元化更要求将两者挂钩,并且由此形成纷繁杂乱的博弈格局。因此,多哈回合要想轻易达成某种妥协乃至一揽子协议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从启动前的历经磨难到启动后的一波三折,是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的利益冲突和重重矛盾的集中体现,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
44、中国与国涉及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的一个例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反全球化活动相互交织的深刻背景下在成员之间展开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和利益博弈。随着世界经济整体向前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相继崛起,为了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在一定的利益让步和妥协的基础上可以预见世界贸易组织将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 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解答: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制,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支付结算及其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
45、货币关系的协调及其组织。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与特征看,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1)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1914年一战爆发之际。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实行固定汇率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履行国际支付、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国际收支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 (2)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一战的爆发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日益加重,国际金本位制也难以为继,随着进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与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在IMF框架下进行。(3)牙买加体系
46、。由于克里芬难题的存在,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崩溃了,从此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时代,也称无体系时代。在牙买加体系下,取消汇率平价和美元中心汇率,正式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2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解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尽管各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层出不穷,但国际货币体系仍未回归到一个被各国所普遍接受与遵守的统一规则框架中,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从目前主要的储备资产来看,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仍
47、占主导地位。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逐渐下降,但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际货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第二,汇率制度的多样化。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固定汇率制宣告结束,牙买加体系对于浮动汇率制合法化的承认,使世界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IMF将目前国际上存在的汇率制度分为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等8种。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的多样化。由于没有先前国际货币制度所具有的诸多约束条件,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收支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这包括汇率政策调整、国内宏
48、观经济政策调节以及国际经济组织(如IMF)干预等多种手段。国际收支调节的多手段并存可以充分照顾到不同成员国的具体经济情况,有利于保持成员国的经济稳定。但由于各国经济利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各异,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国家的调节效果并不完全成功。3试述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解答:金融自由化主要是指一国金融部门的运行主要由政府管制逐渐转变为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最近一次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掀起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1)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第一,利率自由化改革。如美国不断废止Q条例,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进行了利率的自由化改革。第二,汇率制度变革与外汇管制放松。如果将利率自由化看作是发达国家对内价格管制放松的重要举措,那么汇率改革就是发达国家对外价格管制放松的重要内容。第三,金融市场相互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也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80年代随着金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