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doc(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珠府202168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现将珠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应急管理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6日珠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年11月目 录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1第一节 改革成效1第二节 问题挑战5第三节 发展机遇7第二章 总体要求9第一节 指导思想9第二节 基本原则10第三节 发展目标11第三章 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13第一节 构建责任清晰的应急责任体系13第二节 构建精准严密的安全生产体系15第三节 构建科学高效的灾
2、害防治体系22第四节 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保障体系23第五节 建设全面智能的应急科技体系25第六节 健全协同联动的区域防控体系26第七节 构建统分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27第八节 建立系统完备的法规预案体系28第九节 健全全民参与的应急文化体系29第四章 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31第一节 风险防范能力建设31第二节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32第三节 应急响应能力建设33第四节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35第五节 三防救援能力建设36第六节 灾害救助能力建设37第七节 消防救援能力建设39第八节 应急队伍能力建设40第五章 重点工程43第一节 珠海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43第二节 应急管理信息化“五大攻坚”工程43
3、第三节 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44第四节 基于雷达数据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建设工程44第五节 珠海市防汛物资中心仓库建设工程45第六节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监管机构建设45第七节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程45第六章 保障措施46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46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46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47第四节 加强监督评估47 附件1 工程项目表48 附件2 名词解释50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珠海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家“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国家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
4、规划(2021-2025年)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广东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规划(2020-2025)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取得了新时代珠海应急管理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第一节 改革成效“十三五”时期,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
5、断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升,有效应对台风“天鸽”“山竹”“海高斯”正面袭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高质量完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完善了市、区(功能区)应急管理局,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和职能。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健全综合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责任明晰的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监管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职责,健全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会议制度,实现了全灾种灾害事故的统筹应对、全链条有效覆盖、全过程综合管理。应急法规预案体系逐步
6、健全。应急管理地方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等条例。应急预案管理全面强化,修订珠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珠海市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珠海市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珠海市城镇燃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珠海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等预案,政企结合开展常态化应急预案演练,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推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承诺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警示教育,印发致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并主要负责人的一封信,并通过在珠海特区报开设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企业真正明白“什么是主体责任,怎么去落实主体责任”,树立企业安全主人翁意识。升级“
7、一体系三平台”信息系统,开发了“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后台和双重预防“e安监”企业端,构建了以“六个一”为核心的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强化企业日常监管,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风险防控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印发关于印发珠海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规定的通知珠海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及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珠海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领导成员的通知珠海市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部门救援职责,构建紧密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地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预警信息,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推进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
8、危化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领域系统性安全生产风险。行政审批和安全准入逐步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目录化、编码化管理,全面推行在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和程序,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继续深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改革,主动提供事前咨询和引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执法监察工作。强化属地监管责任,进一步厘清各区(功能区)、镇(街道)应急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提升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效能。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
9、害灾难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以消防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企业队伍为基础和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完善特种车辆、防护装备、侦查器材、风力灭火机、阻燃服、冲锋舟、橡皮艇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应对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能力有效提升。应急宣教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定期组织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安全及应急知识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结合“安全生产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森林防火宣传月”“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活动契机,广泛利用新闻、微博、微
10、信等方式丰富应急科普教育,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自救能力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积极有效应对台风“天鸽”“山竹”“海高斯”等自然灾害事故风险挑战,科学处置“1.14”珠海长炼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燃事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采取抗旱压咸有效措施,确保对珠澳供水安全。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灾害事故总量及伤亡人数持续下降,我市各类安全生产指标稳定,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态势平稳(详见表1)。表1 2016-2020年珠海市安全生产事故情况表年份各类事故情况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
11、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起数死亡(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万)201612980892653.260.04002.9132.02201711573804928.340.02853.3916.75201811663932109.350.02161.2814.5820199659582642.000.01722.3213.6820208459462237.710.01691.8020.30备注:由于2015年和2016年安监和公安的事故统计口径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可比性,2020年将以2016年事故统计数据作为“十三五”规划结束时对比的统计数据。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稳中有升,各项安全
12、生产控制指标呈下降趋势(详见表2)。表2“十三五”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表相对指标2016年2020年幅度事故总起数12984下降34.9%死亡人数8059下降26.3%受伤人数8946下降48.3%直接经济损失(万)2653.262237.71下降15.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4000.0169下降57.8%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911.80下降38.1%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32.0220.30下降36.6%第二节 问题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攻坚的重要阶段,应急
13、管理事业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也要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矛盾、新挑战。一是事故总量偏大。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54宗,死亡342人。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但是事故总量仍然偏大,期间还发生较大事故3宗,造成12人死亡。二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仍有待深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事权划分尚未明晰,部分行业领域应急管理权责边界仍不明确。全市应急指挥体系仍有待完善,“防”与“救”的责任链条仍有待衔接,应急管理地方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备,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未完全到位,区域、部门、军地、政企应急联动机制仍有待强化,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仍显不足,应对“全灾
14、种”的应急处置能力仍有待提升。三是自然灾害风险加剧。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强降雨、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仍是珠海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不足,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信息化建设、物资储备、应急装备等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四是消防救援能力有待强化。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体系尚未完善、区域性火灾隐患仍然突出,消防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高精尖装备缺口大,消防规划编制、实施和市政消火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仍需加强。五是应急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场所与城乡建设统筹规划还
15、需改进完善,场所设施建设未能满足避难要求。应急保障财政投入不足,仅能保障救援抢险和救灾救助的基本要求。应急救援队伍待遇低、稳定性差,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较少,应急车辆及装备老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与新时代应对突发事件的客观形势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六是应急管理仍存在认知短板。重灾后救援、轻灾前预防,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思想仍然存在。防灾科普宣传覆盖面不足,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全社会风险观念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仍有待增强。第三节 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第一个五年。党
16、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全市应急管理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人民群众对安全需求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科技信息化深度支撑,为我市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战略机遇。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全面深化应急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广东特色改革开放体制机制的先行性,为新时代珠海
17、应急管理事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牵引对安全感需求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建共治共享的意愿不断加强,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三是高科技、信息化成果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应急管理区域协同提供了有利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珠海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
18、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事关珠海人民和湾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使命。综合研判,“十四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灾害事故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应急管理工作进入挑战机遇并存的战略发展期。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为方向指引,把内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事业迈入深化改革攻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第二章 总体要求围绕“十四五”时期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全力推进
19、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灾害事故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0、的应急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领域改革发展。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提高全市应急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创新风险管控模式,加强执法监督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应急管理治理格局,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建成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新特区提供安全保障。第二节 基本原则“十四五”时期,推动应急管理
21、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持统分结合、社会共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党在应急管理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作用,落实行业领域分类监管责任。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渠道,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坚持预防为主、精准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实施精准治理,推动精准监管执法、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坚持改革
22、创新、科技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新路径新方法,创新应急管理机制,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实现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管理责任链条有效衔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灾害事故防治基础全面夯实,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公众风险观念和安全感持续加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压减,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及伤
23、亡人数持续下降。展望2035年,逐步建立起与珠海新发展阶段总定位总目标相适应的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率先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使珠海应急管理成为彰显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标识。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高、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全面提升、灾害事故应急能力全面增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表3 珠海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指标表序号类别指标指标值指标属性1安全生产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3%约束性2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约束性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4%预期性4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0.15预期性5防灾减灾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省生产总值比例1%*预
24、期性6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预期性7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预期性8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洪水预警发布率100%预期性9暴雨预警准确度80%预期性10每百平方公里雨量(气象)站数量5预期性11台风风暴潮增水预报偏差50厘米预期性12重点区域林火瞭望监测覆盖率90%预期性13森林火灾受害率1预期性14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救助时间8小时预期性15应急救援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95%预期性16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率100%预期性17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市总人口比例0.4预期性18森林消防应急队伍达标率90%预期性19应急航空救援力量到达重大灾害事故风险区域时间1小时预期性20海域(
25、50海里以内)应急处置现场到达时间2小时预期性21内河应急处置现场到达时间1小时预期性2224小时森林火灾扑灭率95%预期性23综合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100%预期性24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率100%预期性25应急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使用率100%预期性注:1.带*为“十四五”时期平均值;2.根据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关于做好核心指标衔接工作的函(应急规财2020165号)文件要求,2020年因新冠疫情原因,事故指标数值波动较大,安全生产类指标以2019年数据为基准值。3.相关指标值依据广东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中相关指标值制定,其中前两项指标根据珠海横琴新区改革相应有所调整。第三章 应
26、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围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与自然灾害防治融合,强化应急责任、安全生产、灾害防治、物资保障、应急科技、区域防控、应急指挥、法规预案、应急文化等关键要素支撑,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第一节 构建责任清晰的应急责任体系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无缝衔接“防”和“救”的责任链条,落实明晰应急管理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企业等应急管理职责。健全应急管理权责。优化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市场和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应急管理权责,推进各级政府与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形成整体合力。强化防汛防旱防风、森林防灭火等自然灾害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推动建立党政
27、主要领导挂帅集中统一领导、按责分工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压实属地监管责任,明确市、区(功能区)、镇(街道)三级应急管理事权划分,做到“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健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固化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要求。压实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及时梳理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少数
28、”安全管理责任。推动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专业能力。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健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全员覆盖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制度。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健全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健全考核巡查机制。构建科学严谨的应急管理考核体系,推动实施应急管理责任制考核,健全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
29、系中的权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巡查督导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第二节 构建精准严密的安全生产体系稳固安全生产基本盘,强化更为精准的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实施更为有力的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构建更加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创新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落实市、区(功能区)、镇(街道)三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双主任”制度,自上而下压实责任。全面实现各级安委办实体化,进一步发挥市安委会在统筹协调、责任落实、监督检查、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协调指导。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线三排”工作机
30、制,提升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安全风险能力。强化安全风险源头治理。提前研判化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可能产生的新风险,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的发生。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严格控制新增高风险区域,提升现有高风险功能区安全保障能力。明确和严格高危行业领域、重点控制区域企业安全准入条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依法从严审批高风险建设项目。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制。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珠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城镇人口
31、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程,依法淘汰不安全产能。加强化工园区、油气管道、危险货物运输、实验室使用、危险废物处置等重点环节风险管控。全面落实化工行业特殊作业“四令三制”、动火作业“三个一律”“一线三排”工作制度,完成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安装使用,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深化实施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保险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安全监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到2022年底,具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
32、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立足于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依法建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粉尘涉爆、消防、道路运输、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城市建设、城镇燃气、油气管线、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旅游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粉尘涉爆:加强粉尘涉爆企业除尘环保项目源头把关,严格安全评估和审核验收,确保粉尘收集、输送、贮存等环节的环保设施设备符合粉尘防爆安全标准要求。进一步排查涉爆粉尘企业底数和安全状况,督促企业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按照“摸清底数
33、、突出重点、淘汰落后、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粉尘作业场所10人及以上企业为重点,聚焦除尘系统防爆、防范点燃源措施、粉尘清理处置等重点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粉尘爆炸重特大事故发生。消防:制定出台珠海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明晰市、区(功能区)、镇(街道)和行业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健全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落实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将消防安全“互联网+监管”纳入安全城市创建,建设消防隐患挂销账、物联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在线监督执法等消防安全管理平台,推动消防管理智慧化。推动市政消火栓与城市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
34、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优化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开展打通“生命通道”工程,建立消防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疏散设施综合治理。广泛创建消防安全社区,积极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气火灾整治等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行“三合一”场所、出租屋、电动车充电等城乡火灾风险突出环节排查整治,制订整治规划、实施挂牌督办,严格查处和整改。道路运输:完善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道路运输安全重大问题的会商研判,形成联防联控常态化机制。严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死亡总量,共同推动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程,强化政府组织领导和属地管理,强化交通安全考核评价、重点交通安全隐患挂牌督
35、办,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等级风险预警。全面实施广东省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全面排查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的桥梁、隧道、边坡、急弯陡坡、长纵坡、临边临水临崖临村镇安全风险隐患,实现重大隐患存量清零。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加强“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运输单位监管力度,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黑油站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水上交通:持续开展重点水域安全综合治理,深化海事监管与协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船舶交管中心(VTS)、智慧海事系统、现场巡航值守等监管手段的作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持续做好运输综合安全管理,严把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出港检查、动态监管、停航
36、复航、应急救助关。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标准和运行机制,推行电子巡航、现场巡航相结合的船岸协同监管模式,推动水上联合执法和隐患治理,完善应急救援力量和网络,加强应急救援协作协同,全面提高水上交通和船舶溢油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及防污染能力。渔业船舶: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整治,推动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船东(船长)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推进实施渔港“港长制”,围绕健全渔业安全事故防范化解机制,进一步夯实渔业安全基础,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船东(船长)主体责任。加强渔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健全渔业风险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渔业安全治理能力、支撑保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建立健
37、全渔船“不安全、不出海”专项行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渔船“六个 100%”。推进渔船更新改造和渔民减船转产,推动我市渔船停泊点建设。不断完善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加强执法装备及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全与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和互救自救能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立城市安全平台体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理单位向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理情况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建筑施工管理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
38、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构建安全风险点危险源分级分类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入开展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建筑消防、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施工安全专项整治,落实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及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的制度,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城镇燃气: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燃气接收站、储存站、储配站、燃气汽车加气站、瓶装燃气供应站和销售点等燃气经营、储存场所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企业对燃气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抢险水平。推进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建设,对中心城区建设时间较早、设计
39、标准落后、老旧破损严重的市政燃气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完善智慧燃气管理平台,实现运营、维护、调度、应急指挥等智慧化集成,提升抢险效率及减少险情。切实开展行业风险点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提高市民安全用气意识。油气管线:建立完善油气管线保护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油气管线专项整治力度,排查整治占压、安全距离不足、超期服役等隐患。加大对管线周边乱建、乱挖、乱钻等破坏损害油气管线及附属设施行为的惩戒力度。优化油气管道高后果区可视化实时监控系统。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建立工业园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工业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推进高风险工业园区封闭化管理
40、。健全完善工业园区等功能区监管体制机制,明确各类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机构。严格落实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综合考虑主导风向、地势高低落差、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统筹企业类型、物资供应、公共设施保障、应急救援等因素,合理布置企业分区。结合园区产业特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安全生产、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维修服务、应急救援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有利于安全生产为原则,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公用管廊、道路交通、应急救援设施、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全面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控,严格执行化工园区建设标准。推进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危险废物: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等环境
4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制度标准、工作机制。建立形成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全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实际需要总体基本匹配,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特种设备:充实特种设备监管力量,完善监管体制,从制度上强化源头监管。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对重点领域和设备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以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人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特种设备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基础、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为保障、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为技术支撑、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为重要补充、政府依法监
42、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农业机械:强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注册登记、牌证核发和年度检验,贯彻落实废旧农机报废制度,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建立健全农机联合执法机制和农机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收集汇总全市农机安全生产信息,实现农机安全监管业务网络化信息化办理。旅游安全:建立日常监管、专项监管、个案监管、年度监管等不同监管方式相结合的旅游景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旅游饭店、宾馆、旅行社、旅游包车的安全监管。加强娱乐设施的安全监管,严禁不合格设施进入旅游景点,禁止老化、不安全娱乐设施带病作业。积极推动较大型的景区组建健全的抢险和医疗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救援设备(如紧急通讯设备、救护车等),
43、旅游高峰期建立医疗点,配备足够的医疗人员和医疗急救器材,加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营救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准确预警预报灾害性天气,指导与控制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旅游活动项目。第三节 构建科学高效的灾害防治体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着力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健全自然灾害防治机制。强化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充分发挥市减灾委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市、区(功能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推行自然灾害防治“一体三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珠海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
44、设行动方案,全面提高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灾害风险能力。健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统筹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重点隐患排查,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减灾能力,形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为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编制全市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强化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构建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内设机构职能体系,加强政府灾情信息管理。切实推动台风、暴雨、气象等重点防治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强化基层灾害防治力量建设。加强农村水利和承洪区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自然灾害隐患点治理与居民搬迁避让工程,提升农村抗灾能力。加强行政村(社区)
45、灾害组织动员能力,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网格化监管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逐步实现基层安全风险网格化全覆盖。实行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十个有”工作措施,确保日常有宣传、风险广知晓、灾前有预警、灾中可避险、受灾得救助,全面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第四节 建立集中统一的物资保障体系坚持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以纵向衔接、横向支撑的分类分级负责制为抓手,以采购供应、统筹储备、产能动员、调度运输一体化网络为支撑,建立集中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编制全市应急物资
46、保障规划,构建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调度高效的市、区(功能区)、镇(街道)三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行应急物资保障分类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各部门分工协作责任,加强基层一线保障能力建设。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数据服务平台,做好全市应急物资储备登记,强化部门与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物资采购机制,依法完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期间政府紧急采购制度。分类制订重点应急物资清单,建立应急物资设备生产企业名录。优化应急物资统筹储备体系。按照省级标准和建设要求,综合考虑我市风险特征、经济人口、应急物资属性等因素,科学确定储备品种、规模、布局,构建以市级储备为支撑、区(功能区)储备为依托、镇(街道)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行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相结合的模式,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应急物资保障储备体系。健全应急物资调度运输机制。按照“统分结合、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要求,健全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紧急运输机制,完善应急物资统一调度制度,健全紧急情况下应急物资征用和优先调运机制。加强各级应急物资仓库与物流体系衔接,强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海运等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发挥邮政系统、物流企业配送优势,提升物资紧急运输配送能力。完善应急车船“绿色通行”制度,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