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算法入门教程(共3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52062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学奥赛——算法入门教程(共3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信息学奥赛——算法入门教程(共3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学奥赛——算法入门教程(共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学奥赛——算法入门教程(共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算法讲义算法基础篇学习过程序设计的人对算法这个词并不陌生,从广义上讲,算法是指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用的方法和步骤;从程序计设的角度上讲,算法是指利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各种语句,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构成的各种逻辑组合。我们在编写程序的过程就是在实施某种算法,因此程序设计的实质就是用计算机语言构造解决问题的算法。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一个好的程序必须有一个好的算法,一个没有有效算法的程序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算法具有五个特征:1、有穷性: 一个算法应包括有限的运算步骤,执行了有穷的操作后将终止运算,不能是个死循环; 2、确切性: 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

2、确切的定义,读者理解时不会产生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对于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输出。如在算法中不允许有“计算8/0”或“将7或8与x相加”之类的运算,因为前者的计算结果是什么不清楚,而后者对于两种可能的运算应做哪一种也不知道。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描述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义了初始条件。如在5个数中找出最小的数,则有5个输入。4、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这是算法设计的目的。它们是同输入有着某种特定关系的量。如上述在5个数中找出最小的数,它的出输出为最小的数。如果一个程序没有输出,

3、这个程序就毫无意义了; 5、可行性: 算法中每一步运算应该是可行的。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能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如何来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呢?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看算法运行所占用的时间;我们用时间复杂度来衡量,例如:在以下3个程序中,(1)x:=x+1(2)for i:=1 to n do x:=x+1(3)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n do x:=x+1含基本操作“x增1”的语句x:=x+1的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n和n2则这三个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1),O(n),O(n2),分别称为常量阶、线性阶和平方阶。在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表示

4、中,还有可能出现的有:对数阶O(log n),指数阶O(2n)等。在n很大时,不同数量级的时间复杂度有:O(1)< O(log n)<O(n)< O(nlog n)<O(n2) <O(n3) <O(2n),很显然,指数阶的算法不是一个好的算法。二是看算法运行时所占用的空间,既空间复杂度。由于当今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很快,程序所能支配的自由空间一般比较充分,所以空间复杂度就不如时间复杂度那么重要了,有许多问题人们主要是研究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而很少讨论它的空间耗费。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中学生信息学奥赛中,对程序的运行时间作出了严

5、格的限制,如果运行时间超出了限定就会判错,因此在设计算法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必要时可以以牺牲空间来换取时间,动态规划法就是一种以牺牲空间换取时间的有效算法。对于空间因素,视题目的要求而定,一般可以不作太多的考虑。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值计算问题,来比较两个不同算法的效率(在这里只比较时间复杂度)。例:求N!所产生的数后面有多少个0(中间的0不计)。算法一:从1乘到n,每乘一个数判断一次,若后面有0则去掉后面的0,并记下0的个数。为了不超出数的表示范围,去掉与生成0无关的数,只保留有效位数,当乘完n次后就得到0的个数。(pascal程序如下)vari,t,n,sum:longint; beg

6、int:=0; sum:=1;readln(n);for i:=1 to n dobegin sum:=sum*i; while sum mod 10=0 do begin sum:=sum div 10; inc(t);计数器增加1 end; sum:=sum mod 1000;舍去与生成0无关的数end;writeln(t:6);end.算法二:此题中生成O的个数只与含5的个数有关,n!的分解数中含5的个数就等于末尾O的个数,因此问题转化为直接求n!的分解数中含5的个数。var t,n:integer;begin readln(n);t:=0;repeat n:=n div 5 ; inc

7、(t,n); 计数器增加nuntil n<5;writeln(t:6);end.分析对比两种算法就不难看出,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O(logN),算法二的执行时间远远小于算法一的执行时间。在信息学奥赛中,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一个有效的算法,去求解所给出的问题。如果仅仅学会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而没学过算法的选手在比赛中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选手水平的高低在于能否设计出好的算法。下面,我们根据全国分区联赛大纲的要求,一起来探讨信息学奥赛中的基本算法。信息学奥赛中的基本算法(枚举法)枚举法,常常称之为穷举法,是指从可能的集合中一一枚举各个元素,用题目给定的约束条件判定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

8、有用的。能使命题成立者,即为问题的解。采用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1) 确定枚举对象、枚举范围和判定条件;(2) 一一枚举可能的解,验证是否是问题的解下面我们就从枚举算法的的优化、枚举对象的选择以及判定条件的确定,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用枚举法解题。枚举算法应用例1:百钱买百鸡问题:有一个人有一百块钱,打算买一百只鸡。到市场一看,大鸡三块钱一只,小鸡一块钱三只,不大不小的鸡两块钱一只。现在,请你编一程序,帮他计划一下,怎么样买法,才能刚好用一百块钱买一百只鸡?算法分析:此题很显然是用枚举法,我们以三种鸡的个数为枚举对象(分别设为x,y,z),以三种鸡的总数(x+y+z)和买鸡用去的钱的总数(x

9、*3+y*2+z)为判定条件,穷举各种鸡的个数。下面是解这个百鸡问题的程序var x,y,z:integer;beginfor x:=0 to 100 do for y:=0 to 100 dofor z:=0 to 100 do枚举所有可能的解if (x+y+z=100)and(x*3+y*2+z div 3=100)and(z mod 3=0)then writeln('x=',x,'y=',y,'z=',z); 验证可能的解,并输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end.上面的条件还有优化的空间,三种鸡的和是固定的,我们只要枚举二种鸡(x,y),第三种鸡就

10、可以根据约束条件求得(z=100-x-y),这样就缩小了枚举范围,请看下面的程序:var x,y,z:integer;begin for x:=0 to 100 dofor y:=0 to 100-x dobegin z:=100-x-y; if (x*3+y*2+z div 3=100)and(z mod 3=0)then writeln('x=',x,'y=',y,'z=',z);end;end.未经优化的程序循环了1013 次,时间复杂度为O(n3);优化后的程序只循环了(102*101/2)次 ,时间复杂度为O(n2)。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

11、出,对于枚举算法,加强约束条件,缩小枚举的范围,是程序优化的主要考虑方向。在枚举算法中,枚举对象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选择适当的枚举对象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如下例:例2、将1,2.9共9个数分成三组,分别组成三个三位数,且使这三个三位数构成1:2:3的比例,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三个三位数.例如:三个三位数192,384,576满足以上条件.(NOIP1998pj)算法分析:这是1998年全国分区联赛普及组试题(简称NOIP1998pj,以下同)。此题数据规模不大,可以进行枚举,如果我们不加思地以每一个数位为枚举对象,一位一位地去枚举:for a:=1 to 9 d

12、o for b:=1 to 9 dofor i:=1 to 9 do这样下去,枚举次数就有9次,如果我们分别设三个数为x,2x,3x,以x为枚举对象,穷举的范围就减少为,在细节上再进一步优化,枚举范围就更少了。程序如下:var t,x:integer; s,st:string; c:char;begin for x:=123 to 321 do枚举所有可能的解 begin t:=0; str(x,st);把整数x转化为字符串,存放在st中 str(x*2,s); st:=st+s; str(x*3,s); st:=st+s; for c:='1' to '9'

13、do枚举9个字符,判断是否都在st中 if pos(c,st)<>0 then inc(t) else break;如果不在st中,则退出循环if t=9 then writeln(x,' ',x*2,' ',x*3); end;end.在枚举法解题中,判定条件的确定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约束条件不对或者不全面,就穷举不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例子。例 一元三次方程求解(noip2001tg)问题描述 有形如:ax3+bx2+cx+d=0 这样的一个一元三次方程。给出该方程中各项的系数(a,b,c,d 均为实数),并约定该方程存在三个不

14、同实根(根的范围在-100至100之间),且根与根之差的绝对值>=1。要求由小到大依次在同一行输出这三个实根(根与根之间留有空格),并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提示:记方程f(x)=0,若存在2个数x1和x2,且x1<x2,f(x1)*(x2)<0,则在(x1,x2)之间一定有一个根。样例输入:1 -5 -4 20输出:-2.00 2.00 5.00算法分析:由题目的提示很符合二分法求解的原理,所以此题可以用二分法。用二分法解题相对于枚举法来说很要复杂很多。此题是否能用枚举法求解呢?再分析一下题目,根的范围在-100到100之间,结果只要保留两位小数,我们不妨将根的值域扩大100倍

15、(-10000<=x<=10000),再以根为枚举对象,枚举范围是-10000到10000,用原方程式进行一一验证,找出方程的解。有的同学在比赛中是这样做var k:integer; a,b,c,d,x :real;begin read(a,b,c,d); for k:=-10000 to 10000 do begin x:=k/100; if a*x*x*x+b*x*x+c*x+d=0 then write(x:0:2,' '); end;end.用这种方法,很快就可以把程序编出来,再将样例数据代入测试也是对的,等成绩下来才发现这题没有全对,只得了一半的分。这种解

16、法为什么是错的呢?错在哪里?前面的分析好象也没错啊,难道这题不能用枚举法做吗?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迷惑了。在上面的解法中,枚举范围和枚举对象都没有错,而是在验证枚举结果时,判定条件用错了。因为要保留二位小数,所以求出来的解不一定是方程的精确根,再代入ax3+bx2+cx+d中,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定等于0,因此用原方程ax3+bx2+cx+d=0作为判断条件是不准确的。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设f(x)=ax3+bx2+cx+d,若x为方程的根,则根据提示可知,必有f(x-0.005)*(x+0.005)<0,如果我们以此为枚举判定条件,问题就逆刃而解。另外,如果f(x-0.005)=

17、0,哪么就说明x-0.005是方程的根,这时根据四舍5入,方程的根也为x。所以我们用(f(x-0.005)*f(x+0.005)<0) 和 (f(x-0.005)=0)作为判定条件。为了程序设计的方便,我们设计一个函数f(x)计算ax3+bx2+cx+d的值,程序如下:$N+var k:integer; a,b,c,d,x:extended;function f(x:extended):extended; 计算ax3+bx2+cx+d的值begin f:=(a*x+b)*x+c)*x+d;end;begin read(a,b,c,d); for k:=-10000 to 10000 do

18、 beginx:=k/100; if (f(x-0.005)*f(x+0.005)<0) or (f(x-0.005)=0) then write(x:0:2,' '); 若x两端的函数值异号或x-0.005刚好是方程的根,则确定x为方程的根 end;end.用枚举法解题的最大的缺点是运算量比较大,解题效率不高,如果枚举范围太大(一般以不超过两百万次为限),在时间上就难以承受。但枚举算法的思路简单,程序编写和调试方便,比赛时也容易想到,在竞赛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竞赛的最终目标就是求出问题解,因此,如果题目的规模不是很大,在规定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内能够求出解,那么我们最好是

19、采用枚举法,而不需太在意是否还有更快的算法,这样可以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去解答其他难题。信息学奥赛中的基本算法(回溯法)如果上期的“百钱买百鸡”中鸡的种类数是变化的,用枚举法就无能为力了,这里介绍另一种算法回溯法。回溯基本思想回溯法是一种既带有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搜索过程中,当探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原先的选择达不到目标,就退回到上一步重新选择。它主要用来解决一些要经过许多步骤才能完成的,而每个步骤都有若干种可能的分支,为了完成这一过程,需要遵守某些规则,但这些规则又无法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一类问题。下面通过实例来了解回溯法的思想及其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基本方法。例1、从N个自然数

20、(1,2,n)中选出r个数的所有组合。算法分析:设这r个数为a1,a2,ar,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则满足:(1) a1>a2>>ar;(2) 其中第i位数(1<=i<=r)满足ai>r-i;我们按以上原则先确定第一个数,再逐位生成所有的r个数,如果当前数符合要求,则添加下一个数;否则返回到上一个数,改变上一个数的值再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则继续添加下一个数,否则返回到上一个数,改变上一个数的值按此规则不断循环搜索,直到找出r个数的组合,这种求解方法就是回溯法。如果按以上方法生成了第i位数ai,下一步的的处理为:(1) 若ai>r-i且i=r,

21、则输出这r个数并改变ai的值:ai=ai-1;(2) 若ai>r-i且ir,则继续生成下一位ai+1=ai-1;(3) 若ai<=r-i,则回溯到上一位,改变上一位数的值:ai-1=ai-1-1;算法实现步骤:第一步:输入n,r的值,并初始化; i:=1;a1:=n;第二步:若a1>r-1则重复:若ai>r-i,若i=r,则输出解,并且ai:=ai-1;若i<>r,则继续生成下一位:ai+1:=ai-1; i:=i+1;若 ai<=r-i,则回溯:i:=i-1; ai:=ai-1;第三步:结束;程序实现var n,r,i,j:integer; a:ar

22、ray1.10 of integer;begin readln(n,r);i:=1;a1:=n; repeat if ai>r-i then 符合条件 if i=r then 输出beginfor j:=1 to r do write(aj:3);writeln; ai:=ai-1; endelse 继续搜索begin ai+1:=ai-1; i:=i+1;end else回溯 begin i:=i-1; ai:=ai-1;end; until a1=r-1;end.下面我们再通过另一个例子看看回溯在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例2 数的划分(noip2001tg)问题描述 整数n分成k份,且每

23、份不能为空,任意两份不能相同(不考虑顺序)。例如:n=7,k=3,下面三种分法被认为是相同的。1,1,5; 1,5,1; 5,1,1;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输入:n,k (6<n<=200,2<=k<=6)输出:一个整数,即不同的分法。样例输入: 7 3输出:4 四种分法为:1,1,5; 1,2,4; 1,3,3; 2,2,3;算法分析:此题可以用回溯法求解,设自然数n拆分为a1,a2,ak,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n=a1+a2+ak ;(2) a1<=a2<=<=ak (避免重复计算);现假设己求得的拆分数为a1,a2,ai,且都满足以上两个

24、条件,设sum=n-a1-a2-ai,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形进行处理:(1) 如果i=k,则得到一个解,则计数器t加1,并回溯到上一步,改变ai-1的值;(2) 如果i<k且sum>=ai,则添加下一个元素ai+1;(3) 如果i<k且sum<ai,则说明达不到目标,回溯到上一步,改变ai-1的值;算法实现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自然数n,k并初始化;t:=0; i:=1;ai:=1; sum:=n-1; nk:=n div k;第二步:如果a1<=nk 重复:若i=k,搜索到一个解,计数器t=t+1;并回溯;否则:若sum>=ai则继续搜索;若sum<ai

25、则回溯;搜索时,inc(i);ai:=ai-1;sum:=sum-ai; 回溯时,dec(i); inc(ai); sum:=sum+ai+1-1;第三步:输出。程序如下:var n,nk,sum,i,k:integer; t:longint; a:array1.6of integer;begin readln(n,k); nk:=n div k; t:=0; i:=1;ai:=1; sum:=n-1;初始化 repeatif i=k then判断是否搜索到底 begin inc(t); dec(i);inc(ai); sum:=sum+ai+1-1; end 回溯 else beginif

26、sum>=ai then 判断是否回溯begin inc(i);ai:=ai-1;sum:=sum-ai;end继续搜 else begin dec(i); inc(ai); sum:=sum+ai+1-1; end;回溯 end; until a1>nk; writeln(t);end.回溯法是通过尝试和纠正错误来寻找答案,是一种通用解题法,在NOIP中有许多涉及搜索问题的题目都可以用回溯法来求解。信息学奥赛中的基本算法(递归算法)递归算法的定义:如果一个对象的描述中包含它本身,我们就称这个对象是递归的,这种用递归来描述的算法称为递归算法。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熟知的一个的故事:从前有

27、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上面的故事本身是递归的,用递归算法描述:procedure bonze-tell-story;begin if 讲话被打断 then 故事结束 else begin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bonze-tell-story;endend;从上面的递归事例不难看出,递归算法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1) 必须有递归的终止条件;(2) 过程的描述中包含它本身;在设计递归算法中,如何将一个问题转化为递归的问题,是初学者面临的难题,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汉诺塔问题,看看

28、如何用递归算法来求解问题;递归算法应用例1:汉诺塔问题,如下图,有A、B、C三根柱子。A柱子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堆放了N个盘子,现在要把全部盘子从A柱移动到C柱,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B柱。移动时有如下要求:(1) 一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2) 不允许把大盘放在小盘上边;(3) 盘子只能放在三根柱子上;算法分析:当盘子比较多的时,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先分析简单的情况:如果只有一个盘子,只需一步,直接把它从A柱移动到C柱;如果是二个盘子,共需要移动3步:(1) 把A柱上的小盘子移动到B柱;(2) 把A柱上的大盘子移动到C柱;(3) 把B柱上的大盘子移动到C柱;如果N比较大时,需要很多步才能完成,我们

29、先考虑是否能把复杂的移动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移动过程,如果要把A柱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C柱上去,必须先把上面的N-1个盘子从A柱移动到B柱上暂存,按这种思路,就可以把N个盘子的移动过程分作3大步:(1) 把A柱上面的N-1个盘子移动到B柱;(2) 把A柱上剩下的一个盘子移动到C柱;(3) 把B柱上面的N-1个盘子移动到C柱;其中N-1个盘子的移动过程又可按同样的方法分为三大步,这样就把移动过程转化为一个递归的过程,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盘子,按照移动一个盘子的方法移动,递归结束。递归过程:procedure Hanoi(N,A,B,C:integer;);以B柱为中转柱将N个盘子从A柱移动到C柱begi

30、n if N=1 then write(A,->,C)把盘子直接从A移动到Celse begin Hanoi(N-1,A,C,B); 以C柱为中转柱将N-1个盘子从A柱移动到B柱 write(A,->,C);把剩下的一个盘子从A移动到C Hanoi(N-1,B,A,C); 以A柱为中转柱将N-1个盘子从B柱移动到C柱end;end;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递归算法时,首先弄清楚简单情况下的解法,然后弄清楚如何把复杂情况归纳为更简单的情况。在信息学奥赛中有的问题的结构或所处理的数据本身是递归定义的,这样的问题非常适合用递归算法来求解,对于这类问题,我们把它分解为具有相同性质的

31、若干个子问题,如果子问题解决了,原问题也就解决了。例2求先序排列 (NOIP2001pj)问题描述给出一棵二叉树的中序与后序排列。求出它的先序排列。(约定树结点用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长度8)。样例 输入:BADC BDCA   输出:ABCD算法分析:我们先看看三种遍历的定义:先序遍历是先访问根结点,再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从遍历的定义可知,后序排列的最后一个字符即为这棵树的根节点;在中序排列中,根结点前面的为其左子树,根结点后面的为其右子树;我们可以由后序排列

32、求得根结点,再由根结点在中序排列的位置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把左子树和右子树各看作一个单独的树。这样,就把一棵树分解为具有相同性质的二棵子树,一直递归下去,当分解的子树为空时,递归结束,在递归过程中,按先序遍历的规则输出求得的各个根结点,输出的结果即为原问题的解。源程序program noip2001_3; varz,h : string; procedure make(z,h:string); z为中序排列,h为后序排列vars,m : integer; begin m:=length(h);m为树的长度write(hm); 输出根节点s:=pos(hm,z); 求根节点在中序排列中的位置if

33、 s>1 then make(copy(z,1,s-1),copy(h,1,s-1); 处理左子树if m>s then make(copy(z,s+1,m-s),copy(h,s,m-s); 处理右子树end; begin readln(z); readln(h); make(z,h); end.递归算法不仅仅是用于求解递归描述的问题,在其它很多问题中也可以用到递归思想,如回溯法、分治法、动态规划法等算法中都可以使用递归思想来实现,从而使编写的程序更加简洁。比如上期回溯法所讲的例2数的划分问题,若用递归来求解,程序非常短小且效率很高,源程序如下var n,k:integer; t

34、ol:longint;procedure make(sum,t,d:integer);var i:integer;begin if d=k then inc(tol) else for i:=t to sum div 2 do make(sum-i,i,d+1);end;begin readln(n,k);tol:=0; make(n,1,1); writeln(tol);end.有些问题本身是递归定义的,但它并不适合用递归算法来求解,如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它的递归定义为:F(n)=1   (n=1,2)F(n)=F(n-2)+F(n-1) (n>2)

35、用递归过程描述为:Funtion fb(n:integer):integer;Begin if n<3 then fb:=1 else fb:=fb(n-1)+fb(n-2);End;上面的递归过程,调用一次产生二个新的调用,递归次数呈指数增长,时间复杂度为O(2n),把它改为非递归:x:=1;y:=1;for i:=3 to n dobegin z:=y;y:=x+y;x:=z;end;修改后的程序,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我们在编写程序时是否使用递归算法,关键是看问题是否适合用递归算法来求解。由于递归算法编写的程序逻辑性强,结构清晰,正确性易于证明,程序调试也十分方便,在NOIP中

36、,数据的规模一般也不大,只要问题适合用递归算法求解,我们还是可以大胆地使用递归算法。算法在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 (递推法)所谓递推,是指从已知的初始条件出发,依据某种递推关系,逐次推出所要求的各中间结果及最后结果。其中初始条件或是问题本身已经给定,或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化简后确定。可用递推算法求解的题目一般有以下二个特点:(1) 问题可以划分成多个状态;(2) 除初始状态外,其它各个状态都可以用固定的递推关系式来表示。在我们实际解题中,题目不会直接给出递推关系式,而是需要通过分析各种状态,找出递推关系式。递推法应用例1骑士游历:(noip1997tg)设有一个n*m的棋盘(2<=n<

37、=50,2<=m<=50),如下图,在棋盘上任一点有一个中国象棋马,马走的规则为:1.马走日字 2.马只能向右走,即如下图所示:任务1:当N,M 输入之后,找出一条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路径。例如:输入 N=4,M=4输出:路径的格式:(1,1)->(2,3)->(4,4) 若不存在路径,则输出"no"任务2:当N,M 给出之后,同时给出马起始的位置和终点的位置,试找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的数目。例如:(N=10,M=10),(1,5)(起点),(3,5)(终点)输出:2(即由(1,5)到(3,5)共有2条路径)输入格式:n,m,x1,y1,x2,y2

38、(分别表示n,m,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输出格式:路径数目(若不存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输出0)算法分析: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先将棋盘的横坐标规定为i,纵坐标规定为j,对于一个n×m的棋盘,i的值从1到n,j的值从1到m。棋盘上的任意点都可以用坐标(i,j)表示。对于马的移动方法,我们用K来表示四种移动方向(1,2,3,4);而每种移动方法用偏移值来表示,并将这些偏移值分别保存在数组dx和dy中,如下表 KDxkDyk12122-131241-2 根据马走的规则,马可以由(i-dxk,j-dyk)走到(i,j)。只要马能从(1,1)走到(i-dxk,j-dyk),就一定能走到(i,j)

39、,马走的坐标必须保证在棋盘上。我们以(n,m)为起点向左递推,当递推到(i-dxk,j-dyk)的位置是(1,1)时,就找到了一条从(1,1)到(n,m)的路径。我们用一个二维数组a表示棋盘,对于任务一,使用倒推法,从终点(n,m)往左递推, 设初始值an,m为(-1,-1),如果从(i,j)一步能走到(n,m),就将(n,m)存放在ai,j中。如下表,a3,2和a2,3的值是(4,4),表示从这两个点都可以到达坐标(4,4)。从(1,1)可到达(2,3)、(3,2)两个点,所以a1,1存放两个点中的任意一个即可。递推结束以后,如果a1,1值为(0,0)说明不存在路径,否则a1,1值就是马走下

40、一步的坐标,以此递推输出路径。-1,-14,44,42,3   任务一的源程序:const dx:array1.4of integer=(2,2,1,1); dy:array1.4of integer=(1,-1,2,-2);type map=record x,y:integer; end;var i,j,n,m,k:integer; a:array0.50,0.50of map;begin read(n,m); fillchar(a,sizeof(a),0); an,m.x:=-1;an,m.y:=-1;标记为终点 for i:=n downto 2 do 倒推

41、 for j:=1 to m do if ai,j.x<>0 then for k:=1 to 4 do begin ai-dxk,j-dyk.x:=i; ai-dxk,j-dyk.y:=j; end; if a1,1.x=0 then writeln('no') else begin存在路径 i:=1;j:=1; write('(',i,',',j,')'); while ai,j.x<>-1 dobegin k:=i;i:=ai,j.x;j:=ak,j.y; write('->('

42、,i,',',j,')'); end; end;end.对于任务二,也可以使用递推法,用数组Ai,j存放从起点(x1,y1)到(i,j)的路径总数,按同样的方法从左向右递推,一直递推到(x2,y2),ax2,y2即为所求的解。源程序(略)在上面的例题中,递推过程中的某个状态只与前面的一个状态有关,递推关系并不复杂,如果在递推中的某个状态与前面的所有状态都有关,就不容易找出递推关系式,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找到突破口,总结出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去分析:(1)细心的观察;(2)丰富的联想;(3)不断地尝试;(4)总结出递推关系式。下

43、面我们再看一个复杂点的例子。例2、栈(noip2003pj)题目大意:求n个数通过栈后的排列总数。(1n18)如输入 3 输出 5算法分析:先模拟入栈、出栈操作,看看能否找出规律,我们用f(n)表示n个数通过栈操作后的排列总数,当n很小时,很容易模拟出f(1)=1;f(2)=2;f(3)=5,通过观察,看不出它们之间的递推关系,我们再分析N=4的情况,假设入栈前的排列为“4321”,按第一个数“4”在出栈后的位置进行分情况讨论:(1) 若“4”最先输出,刚好与N=3相同,总数为f(3);(2) 若“4”第二个输出,则在“4”的前只能是“1”,“23”在“4”的后面,这时可以分别看作是N=1和N

44、=2时的二种情况,排列数分别为f(1)和f(2),所以此时的总数为f(1)*f(2);(3) 若“4”第三个输出,则“4”的前面二个数为“12”,后面一个数为“3”,组成的排列总数为f(2)*f(1);(4) 若“4”第四个输出,与情况(1)相同,总数为f(3);所以有:f(4)=f(3)+f(1)*f(2)+f(2)*f(1)+f(3);若设0个数通过栈后的排列总数为:f(0)=1;上式可变为:f(4)=f(0)*f(3)+f(1)*f(2)+f(2)*f(1)+f(3)*f(0);再进一步推导,不难推出递推式:f(n)=f(0)*f(n-1)+f(1)*f(n-2)+f(n-1)*f(0)

45、;即f(n)= (n>=1)初始值:f(0)=1;有了以上递推式,就很容易用递推法写出程序。var a:array0.18of longint; n,i,j:integer;begin readln(n); fillchar(a,sizeof(a),0); a0:=1; for i:=1 to n do for j:=0 to i-1 do ai:=ai+aj*ai-j-1; writeln(an);end.递推算法最主要的优点是算法结构简单,程序易于实现,难点是从问题的分析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递推关系式。对于以上两个例子,如果在比赛中找不出递推关系式,也可以用回溯法求解。算法在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 (分治法)分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相互独立且与原问题性质相同。求出子问题的解,就可得到原问题的解。分治法解题的一般步骤:(1)分解,将要解决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规模较小的同类问题;(2)求解,当子问题划分得足够小时,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决;(3)合并,按原问题的要求,将子问题的解逐层合并构成原问题的解。分治法应用例1、 比赛安排(noip1996)设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