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 8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說 是否應該發給經理人認股權憑證?實 證研究和業界的看法不一,從業 界發放憑證的趨勢來看,發放認股權憑證應該 對公司有幫助,但是卻無法 從實證研究中看出幫助,難道認股權憑證確實 沒有激勵作用,業界只是白 花了股東的錢,也難怪台積電的股東會那麼熱 鬧?還是實證研究所使用的 資料,年度不夠長,認股權憑證的力量尚未顯 現?為了回答上述的問題, 本研究嘗試提出下列假說並逐一驗證: 假說一: 發放認股權憑證給經理人,不能提升公司的績效 假說二: 發放年度長短不同的認股權憑證,不會提升公司績效 第二節 研究期間與樣本選取 本研究資料選取時間為 2007
2、年 4 月之前,此時上市公司 2006 年的財 務報表尚未公佈 , 所以本研究獲得的資料只有到 2005 年 , 因此選取的公司 僅以 2005 年 12 月 31 日為時點 , 在 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公司 。 而 為 了避免產業間具有差別,以及臺灣發行認股權 憑證的產業,以資訊電子類 股為最多,故我們只挑選資訊電子類股作為樣 本,並剔除從未發放認股權 證給經理人的公司,亦不計入財務報表有缺漏 的年度。本研究著重於經理 人的認股權憑證,故認股權憑證的資料來源為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 測站年度經理人、部門及分支機構主管與前 十大員工之取得及認購情形 資訊 , 各 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的則
3、由臺灣經濟 新報資料庫而來 。 共計有上 市公司 108 家 7 ,資料期間為 2001 到 2005 年,有效樣本共計有 311 筆。 7詳見附錄 2 - 9 - 第三節 變數定義與模型建立 Lev 與 Sougiannis (1996) 把創造公司績效的因素大致上分為有形資產 和無形資產兩種。在選取以那種價值作為變數 的代表時,曾考慮應該使用 資產在財務報表上的帳面價值,還是實際買賣 資產時的市場價值。因為帳 面價值是固定的,在編製時會依據一定的會計 程序產生,不會受到市場價 值的影響,但是帳面價值卻能影響市場價值, 例如公司的淨利增加,股價 也會相對上漲,但是反過來股價上漲卻無法使 淨利
4、增加。為了避免因果關 係的混淆,因此皆以帳面價值作為基礎。本研 究探討發放認股權憑證給經 理人,是否能增加公司的績效,欲以 Lev 與 Sougiannis 的方式,以帳面價 值為基準,建構以下模型: it 9 8 7 6 1 - t i, 5 5 0 k k - t i, k 4, 5 0 k 2 k - t i, k 3, 5 0 k k - t i, k 2, 1 - t i, 1 0 t i, d4 d3 d2 d1 ) S OI ( ) S D & R ( ) S ESO ( ) S ESO ( ) S TA ( ) S OI ( + + + + + + + + + + = = =
5、=以下分別說明各變數的意義: 1. 稅後淨利 OI i,t本研究探討發放認股權憑證給經理人 ,是否能增加公司的績效,因為 經理人表現在提升公司績效的地方,不一定只 限於營業項目,處分折舊資 產或是節稅方面的改善也會提升公司的績效, 如果只以營業項目為衡量標 準,則會低估改善的狀況,因此選取 稅後淨利作為公司績效的代表。 2. 銷貨收入 S i,t因為每家公司的規模大小都不一樣, 很可能具有異質性,規模越大的 公司越有能力負擔認股權憑證的成本及投入研 究發展活動,所以使用銷貨 - 10 - 收入代表公司的規模大小,把每個變數除以銷 貨收入,以每單位銷貨收入 衡量,藉以消除異質性。 3. 帳面總資
6、產 TA i,t-1公司藉由募集來的資金,購買資產來 產生淨利,因此淨利的來源是由 資產而來,而資產可以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 是有形資產,另一種為無形 資產。有形資產部份,公司在購買有形資產時 ,會預期有形資產帶來的好 處會多於購買它的價格,所以公司現在擁有的 總資產,是從這些能帶來好 處的資產累積得來的,因此以公司的帳面總資 產作為有形資產的代表。而 考慮到當年新購買的資產可能無法立即發揮出 產能,於是延後一年使得新 資產能充分發揮產能 , 所 以以 t-1 年的帳面總資產來作為有形資產的代表 。 4. 認股權憑證的價值 ESO i,t-k要如何衡量經理人的激勵作用 , Hanlon 、 R
7、ajgopal 與 Shevlin (2003) 將 認股權憑證視為一種投資,如同公司投資在研 究發展一樣,發放認股權憑 證給經理人就像公司投資在經理人身上,投資 的成本就是認股權憑證的價 值,那麼要如何評價認股權憑證的價值?以選 擇權定價公式來評價似乎為 一種可行的辦法 。 選 擇權和認股權有諸多相同的 地方 , 選擇權是一種契約 , 約定未來要以一個固定的價格交易,認股權也 是相同的概念。兩者最大的 不同在於,選擇權是由市場與市場間約定的契 約,而且可以自由買賣,認 股權則是公司與員工間約定的契約,所以能夠 衡量選擇權的價值,應該較 能衡量認股權的價值 , 而 選擇權的價值是以 Black
8、-Scholes 公式來評價 , 因 此估計認股權憑證的價值為: - 11 - 認股權憑證存續年數 無風險利率 股票報酬率標準差 股票報酬率標準差 履約價格 當年度收盤價 股票報酬率標準差 股票報酬率標準差 履約價格 當年度收盤價 其中 履約價格 當年度收盤價 = = + = + + = = t r t t 0.5 - rt ln d2 t t 0.5 rt ln d1 N(d2) e - N(d1) ESO 2 2 -rt k - t i,和 Hanlon 、Rajgopal 與 Shevlin (2003) 不同的是,因為認股權憑證至 少需二年才能轉換成股票,也才能夠真正成為 經理人的報酬
9、,這段認股權 憑證無法轉換成股票的期間稱為閉鎖 期,經理人應該關心在閉鎖期結束 後,能夠得到多少的報酬,而不是擁有很多無 法轉換的認股權憑證。如果 經理人知道手中的認股權憑證 , 只 剩一年的閉鎖 期 , 而 且從現在開始努力 , 可以反映在一年後的績效上,那麼認股權憑證 真正能發揮激勵作用是從現 在開始。因此本研究定義認股權憑證的價值, 是將已發行的認股權憑證, 依閉鎖期的年限將原發行的股數拆成若干部份 ,例如在二年前發行的閉鎖 條件為: 二年後可轉換 50% 、三年後可轉換 100% ,那麼現在可以轉換 50% ,而另外 50% 明年將能轉換,在資料處理上會先以現在收盤價代入 Black-
10、Scholes 公式,估計出每股價值 ,再將發行股數乘上 50% ,扣除 已經轉換的認股數量 , 計 算出 認股數量 , 每股價值 乘 上 認股數量 計入 ESO i,t 變 數,而 另 外 50% 以同樣的方法計入 ESO i,t-1 變數 ; 一年後 , 認 股數量可全部轉換 , 以當年度收盤價代入 Black-Scholes 公式 , 估計 每股 價值 , 再 將認股數量乘上 100% , 扣除已經轉換的認股數量 , 計 算 認股 數量 , 每股價值乘上認股數量計入 ESO i,t 變數。 當然公司可能在同一年間多次發放認 股權憑證,而這些認股權憑證各 具有不同的閉鎖條件,此時本研究會將
11、這些認 股權憑證依照各自附有的閉 鎖條件,以上述方式分別處理後,再行加總。 - 12 - 5. 以五年作為影響期間 k=05 大部份樣本最長的閉鎖年限以五年為主,從表 3-1 中可以看出,發行 閉鎖期超過七年的公司只有一家,大部份皆介 於二年到五年間不等,所以 以閉鎖期五年作為認股權項目的影響期間。 表 3-1 臺灣上市資訊電子類股閉鎖年限一覽表 最長閉鎖年限 公司數 二年 6 三年 19 四年 78 五年 4 六年 0 七年 1 資料來源 :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 , 本研究整理 至於研究發展費用項目應使用過去幾 年的資料,才能涵蓋研究發展所 產生的效益?徐君毅 (2001) 指 出
12、,臺 灣 1995 年至 1999 年的上市公司中 , 研究發展費用在電子製造業具有五年的影響期 間,因此本研究亦使用過去 五年的研究發展費用作為影響期間。 6. 認股權憑證價值的平方 ESO 2 i,t-kHanlon 、Rajgopal 與 Shevlin (2003) 將 1992 到 2000 的資料以 RESET 檢定,判斷發放越多的認股權憑證時,對淨利 產生的助益越小,於是加入 此變數來解釋,藉以顯示出認股權憑證具有邊 際遞減效果。如果此項對淨 利為負向效果,而認股權憑證的價值對淨利有 正向幫助時,當認股權憑證 的價值一旦增加,因為此項為認股權憑證的平 方關係,所以增加的速度較 快
13、,對淨利的負向影響會逐漸加強,兩項總和 來看,發放越多認股權憑證 其結果是,淨利增加的速度逐漸減緩,表示發 放認股權憑證給經理人確實 - 13 - 能激勵經理人為公司謀求福利,但是這種激勵 的力量會逐漸被抵銷,淨利 增加的越來越少。本研究在模型中為了突顯此 變數對其他變數的影響,分 別以不納入此變數的線性模型及納入 此變數的非線性模型互相比較。 7. 研究發展費用 R&D i,t-k研究發展支出是否屬於資產?在會計 學上,在未來能產生現金收入者 稱為資產,在未來無法產生現金收入者稱為費 用,研究發展支出一般在財 務報表內皆列為費用,表示在會計處理上,認 為研究發展支出無法在未來 帶來收入,那為
14、什麼公司要投入研究發展的活 動,當然是預期研究發展在 未來會帶來更多的收入,因此從公司的角度來 看,研究發展支出應該列為 資產,那麼為什麼要列為費用呢?那是因為無 法知道哪些部份的收入是由 過去的研究發展支出所產生的 , 只 好退而求其 次 , 將研究發展支出的部份 , 全部視為無法產生收入的費用處理。 為了釐清研究發展費用和公司收入之間的關係,Lev 與 Sougiannis (1996) 將公司的收入分為兩種來源 , 一種由有形資產如廠房等所產生 , 另 一種由無形資產如研究發展費用及廣告費用等 所產生,以探討公司收入的 來源: 計算 廣告費用,以期初價值 年度研究發展費用 值計算 投資及
15、商譽,以期初價 廠房設備價值 、 存貨、 年度銷貨收入 費用及廣告費用前 在扣除折舊、研究發展 淨利 營業 年度 = = = = = + + + + = AD RD TA S ) ( OI e (AD/S) (RD/S) (TA/S) (OI/S) it 1 - t i, 3 k k - t i, k 2, 1 - t i, 1 0 it 從 1975 到 1981 的實證資料中得出,有形資產是公司營業淨利的來源 之一,公司能募集越多的有形資產,能產生越 多的營業淨利;在無形資產 方面,投入研究發展活動同樣也是營業淨利的 來源之一,兩者確實對營業 - 14 - 淨利有正面幫助,但是廣告費用則沒
16、有實質上 的幫助。因此以研究發展費 用作為無形資產的代表。 研究發展費用與認股權憑證之間是否 能互相解釋,梁漢民 (2005) 以 2001 年至 2003 年的公司為選取樣本,證實出兩者之間確實有關係存在。 結果顯示出,公司每增加 1000 元研究發展費用,便會新申請 33 股認股權 憑證。不過從本研究資料來看,各年度間的認 股權憑證價值和研究發展費 用,似乎沒有這種關係存在,因為兩 者各年度的相關係數最大者僅 0.16 。 8. 個別公司風險 (OI) i,t-1個別公司運作時會面臨到特別的風險 ,公司本身會單獨碰到這種風 險,但是整體產業卻沒有這個問題,因為這種 風險會因各公司的不同而消 弭掉。但是以個別公司來看風險卻會存在,而 且會反映在淨利上,所以以 個別公司淨利的變動幅度作為代表,計算出五 年內稅後淨利的變異數當成 個別公司風險。 9. 年度虛擬變數 d1、d2 、d3、d4 本研究樣本期間從 2001 至 2005 年,為了控制年度間的差異,加入四 個年度虛擬變數避免產業隨著年度的 不同,而有不同的景氣變動。